燕湖新城是广东省清远市未来的城市中心,燕湖新城已于2012年开始启动规划。核心区起步区为位于燕湖新城的商务中心区、清远站商业服务区,面积7平方公里。近期重点推进的项目包括清远大道二三期、清源大道、清辉路(北段)、北江四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并开展大燕河水系整治治理、贯通青榄海,开挖大燕湖水体,开展南山岭及其它滨水公园建设工程。
项目介绍
燕湖新城五个定位: 空间布局构建“一心三片区”: 1、清远城市核心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1、燕湖新城核心发展区 2、大广州都市区的副中心 2、江北新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珠三角联系中南地区的北缘门户 3、银盏高新产业集聚区 4、环珠三角新兴产业成长新区 4、粤中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 5、岭南特色的宜居山水湖城
规划建设清远燕湖新城,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促进
广清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构建广东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探索低碳生态型城市建设新模式。会议强调,燕湖新区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低碳建设、产城融合、改革引领、开放合作,以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抓手,积极创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模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项目规划
燕湖新城将被打造成为广东区域协作发展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广东清远燕湖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明确了燕湖新城规划范围包括清远清城区东城街道、洲心街道、龙塘镇和源潭镇等两街两镇,2012年常住人口44万,总面积513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2017年初步建成核心区基本框架,中期至2020年岭南山水湖城特色初步显现,远期至2030年基本建成辐射能力强、融入大广州都市区发展的岭南山水湖城。
《规划》提出把燕湖新区打造成为广东区域协作发展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主要有清远城市核心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大广州都市区的副中心、珠三角联系中南地区的北缘门户、环珠三角新兴产业成长新区、岭南特色的宜居山水湖城共5个定位。
《规划》还对构建“一心三片区”的新区总体格局,重点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休闲旅游业产业的产业体系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
位于清远市区中东部的燕湖新城,横跨北江,北至松苏岭,西至广清大道,南至燕南大道,东至青揽海,总用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作为清远未来的城市中心区,燕湖新城以“绿色低碳生态新城典范”为目标,集城际轨道站场、高速公路门户和高品质自然环境一体,打造成为清远市的总部经济新城、智慧之城、生态宜居新城,以及市级政务、文化、商业、商务服务中心。
城轨交通
广清城际轨道清远TOD中心终点站将坐落在燕湖新城西部,是城市南拓发展,对接广佛的战略高地。清远TOD片区定位为珠三角城镇群的北极交通换乘中心、广佛大都市区副中心的新市镇、清远市级商业中心、燕湖生态宜居新城的门户。以“一轴一带一核心多点独立”为功能结构,规划范围西至广清大道,东至规划水道,北以清远大道为界,南至民生三路,位于城际轨道站场周边半径约800米范围,用地面积约263公顷。核心区位于城际轨道站场周边半径300米的范围内,占地面积约30公顷。规划核心区的居住人口容量约为4.5万人。
城市理念
岭南水轴
打造2.8公里长的岭南特色水轴
该设计紧扣“城苑一体”的规划理念,形成“一心、两轴、两带、八区”的功能结构。
一心,即沿南北走向的城市中轴和东西走向的活力水轴,“双轴”交汇处形成燕湖新城中心区的公共中心和生态绿心;两轴,即打造灵动、婉约、生态的城市中轴和丰富、动感、岭南特色的活力水轴。
据悉,城市中轴将建成2.5公里长的广场公园群,将串珠式联系4大公共空间和8大公共建筑,空间流动,景色优美,交通复合;活力水轴,将建成2.8公里长的“水街”,将打造岭南商业水街,糅合了文化元素和商业特色,通过游船观光,尽显独特魅力,与2.5公里长的城市中轴一起营造两种轴线体验。
两带,即塑造燕湖景观带、北江景观带,描绘“沿湖乐园、沿江画廊”水城特色,激活“水岸经济”,增值城市发展空间。 八区,即通过两轴两带串联八个功能区:滨江生活区、现代商旅社区、文化公园区、西商务区、东商务区、活力商业区、会展区和岭南水街休闲生活区。 在该功能区,布置了城市馆、图书馆、体育演艺中心等五大市级文化建筑,策划了清远塔、清远台的标志性建筑物及北江广场、市民广场、都市绿洲、儿童公园等一系列的广场和公园绿地。
水空间
一湖,燕湖将作为整个新城的景观中心,环湖做为公共活动环,以生活休闲和度假游乐为功能特色;六脉,新开河——飘带休闲公园(生活休闲型水脉),
中央水道——中央活力水脉(商业文化综合型水脉);
青榄海——水乡文化水道(生活休闲型水脉);
黄金水道--黄金商业水街(商业游赏型水脉);
湖城水道——彩田水脉(农业景观型水脉);
大燕河湿地——湿地水脉(生态保育型水脉)。十八景点,指北江外滩、水抱清湾、燕湖凝碧、水映清台、英石奇观主题景区等。
清远塔
此外,城市开发高度层次分明:形成轴线中心区最高,沿湖、沿江、沿河次高,开放空间较低的高度格局。超高层区250米,以清远塔为重点构成清远新地标;超高层区120-160米,分布在轴线两侧的商务办公地块;高层区80-100米,沿清晖路、静观路分布,以商业商务办公为主;中高层区30-80米,以轴线北端,西侧水街两侧的商住混合区为主;多层区不超过30米,以沿中轴和滨水空间分布的公共设施为主。
新点
清远关于燕湖新城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要把燕湖新城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生态新城”。“绿色”、“低碳”、“生态”,我们对这些词汇可以说并不陌生,但是燕湖新城又“新”在哪里?
清远市土地储备局局长范桂石介绍:“燕湖新城与别的城市新城最大不同就是在尊重现状建设条件的前提下,对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进行完善,合理配置各项建设用地。在构建完善的水网、绿网、路网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市级服务、商务办公和文化体育用地,构建多功能综合社区,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燕湖新城规模4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8.7平方公里。对比以前城市大搞住宅开发用地,燕湖新城将优先解决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商务等问题,为公共服务设施预留优质用地。
很多市民跑到广州去消费,那就是清远文化、医疗、商业等设施欠缺。很多人会觉得清远没有什么“好逛”的地方,“好玩”的地方,但是这些问题,在燕湖新城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根据规划,新城内高端商业街、高端酒店云集,新建的篮球综艺馆规划是东莞马可波罗队第二主场,市民未来可在高档次球馆看CBA,还有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全可以满足市民精神和物质要求。
从总体规划看,燕湖新城对内梳理城市功能分区,对外南融承接广州功能。燕湖新城的规划不是简单的总体规划,而是对土地的开发强度、密度、功能用途等都有控制性作用,对居住、教育、行政、商业、休闲、公共配套等有明确的规划,对其布点有明确的展现,可以与现有城市功能互补和提升。
建设工作
为加快推进清远燕湖新区规划建设,现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规划编制
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清远市政府及省有关部门抓紧编制清远燕湖新区发展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一)清远燕湖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是清远燕湖新区的行动指南,是编制清远燕湖新区其他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发展总体规划要明确清远燕湖新区的区域范围、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等主要内容。
(二)专项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要明确清远燕湖新区的主导产业及其发展定位、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产业体系与优化路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分工及协作、产业支撑及保障措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要明确清远燕湖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框架、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融资保障等内容。
二、政策创新
清远市和省有关部门要结合清远燕湖新区的发展定位,抓紧开展清远燕湖新区建设相关专项政策创新研究。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及财政税收、土地利用、投资管理、金融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大政策创新力度,重点推进城乡统筹、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创新,为促进清远燕湖新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三、相关要求
(一)清远市要切实担负起清远燕湖新区建设的主体责任,积极推进清远燕湖新区建设的相关前期工作。统筹协调、妥善处理清远燕湖新区与中心城区、高新区以及所辖各区、县和周边地市特别是与广州市的关系,促进全市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二)省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清远燕湖新区建设工作的指导。省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开展清远燕湖新区发展规划编制、政策创新等工作;省编办要指导清远燕湖新区做好管理体制创新和组织架构设置工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外经贸厅、教育厅、地税局、旅游局、金融办等有关部门要对相关工作和政策创新予以支持。
(三)清远燕湖新区相关规划和方案要按规定程序报批。2013年8月底前清远市政府要将发展总体规划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核;2013年10月中旬前省发展改革委要将发展总体规划按程序报省政府审批。2013年12月底前清远市政府要将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按程序报省发展改革委会有关部门审批。清远燕湖新区的管理机构和组织架构设置方案由清远市政府尽快按规定程序报省政府审批。专项政策创新要根据实际建设需要,在省各相关部门指导下,由清远市政府提出建议和具体方案,按规定程序报省政府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