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证悟》(全名:《爱情的证悟——仓央嘉措情诗缘起歌舞剧》)是以仓央嘉措的情诗作为串联的哲理型民族歌舞剧。本剧由青海玉树民族歌舞团演出,10月18、19日将参演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内容简介
《爱情的证悟》是“天堂印象-梦幻玉树”系列文化作品,是玉树州文化局为促进新玉树的文化发展制作的歌舞剧,主要以著名藏族
诗僧仓央嘉措的情诗为串联,以佛理阐释爱情的真谛。
这是仓央嘉措的情诗第一次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
佛经里预言,现在是“像法时代”。当代弘扬正法将不仅依靠文字及师徒的口耳相传。
“像法时代”将以舞台演艺、多媒体技术、网络科技、三维动漫技术等高效的表现方式来传承优质文化。将仓央嘉措情诗搬上舞台,就是出于这样的考量。
演职人员
监制
扎西多杰
1964年出生于结古,著名藏区作曲家,作品《妈妈的羊皮袄》流行一时,成为玉树本土继《潇洒的康巴人》之后的又一扛鼎之作,现任玉树民族舞蹈团团长。此次他带着他亲自监制与作曲的舞台剧《爱情的证悟》来到了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场外推介剧目。《爱情的证悟》是首部以仓央嘉措的情诗为串联的哲理型民族歌舞剧,是神秘而独特的藏族文化与佛理的融合,爱情与轮回的碰撞演绎。
导演
普布永措
他是“觉有情”的修行者,用情诗阐释人间情爱;她是灵动的舞者,用舞蹈演绎缘起的传说。他是仓央嘉措,是永生不灭的转世活佛,因情诗而受人敬仰,也因情诗而备受争议;她是普布永措,是三江源头青海的女儿,因舞蹈与仓央嘉措缘起,也因舞蹈与上海缘起。
10月18日、19日,普布永措将带领玉树州民族歌舞团站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以仓央嘉措的情诗为缘起,以藏族歌舞为修行者的爱情旅程诠释,用歌舞剧《爱情的证悟》阐释突破世俗、证悟幸福的智慧之爱。
编剧
江永曲吉尼玛
来自台湾的理工男编剧。
“来青海的契机是在06年,在台湾受到一位活佛的邀请”。不同于文艺青年式的浪漫想象,江永曲吉尼玛认识、传播藏文化的过程以及最为引人注目的赴藏经历都充满了现实色彩。
在他的描述中,佛教知识具有着足以说服理工男的严密逻辑,而藏文化的传播交流也需要依托专业的现代文化产业。“江永”意为文书和智慧;而“曲吉”则代表了佛学思想,或许正是得益于这样明晰的思维,《爱情的证悟》最终才能以完美地实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效果。
精彩看点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青海玉树被誉为藏族的“歌舞之乡”,更有话形容玉树儿女“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经过千年的时光沉淀孕育,玉树卓舞脱颖而出,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舒缓时像行动缓慢的老者,欢快时像热情奔放的少年。”普布永措这样形容卓舞的特点,而它也正是此次歌舞剧的亮点之一。
生死轮回与十二因缘
除了宗教元素与藏族舞元素,普布永措认为剧中的生死轮回与十二因缘也值得观众期待。她相信,无论是否信仰佛教、是否了解藏族文化与舞蹈,“因为我们经历着同样的生老病死”,每位观众都能体会到剧中的爱之真谛。
主要剧幕
《爱情的证悟》分成六个篇章介绍佛学里涉及人间爱情的理性思考:
第一幕是一位朝圣的老人在回忆曾经的爱情经历和意义;
第二幕是一世单恋的痛苦,和轮回转生的经历;
第三幕是二世相爱却被迫分离的无奈之苦,同时演绎着在中阴身时受业力驱使与恋人短暂的相聚;
第四幕是三世终成眷属,但婚姻无常,感情易变;
第五幕是经历了各种爱情模式后迷茫不已,经法师开示后,领悟了真爱是慈悲与智慧,认识到生生世世的轮回里,每个人都曾经是自己最爱的人;
第六幕是证悟真爱之后,仍要返回人间去实践那大爱、大愿。
演出状况
仓央嘉措情诗缘起歌舞剧《爱情的证悟》将在10月18、19日参演第十六届上海
国际艺术节,演出时间为当天19:00,演出地点为上海市浦东新区芳甸路1188号上海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地铁7号线花木路3号口)。
幕后花絮
仓央嘉措情诗首次搬上舞台
“谁没有仓央嘉措的诗,谁不读仓央嘉措的诗?”这是1990年,作家龙冬刚到西藏工作时的体会。在藏区,仓央嘉措这个名字就如同常识般存在。
而在藏区之外,仓央嘉措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而言还比较陌生。多数人了解他,还是从《非诚勿扰2》中的那首小诗开始的,那首后来被广为传诵的诗叫做《见与不见》。虽然这首诗已经被证实是后人之作,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仓央嘉措的情诗已经在远离青藏高原的都市中流传。
如今,仓央嘉措的情诗就要被搬上舞台,以歌舞剧的形式呈现。记者从2014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得到消息,以仓央嘉措情诗为缘起的藏族歌舞剧《爱情的证悟》,将以艺术节交易会场外推介剧目的方式呈现在世界观众的眼前,这部歌舞剧是SMG旗下新汇文化娱乐携手青海省玉树州民族歌舞团倾力打造的。
据导演组介绍,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的蒋汉卿以及青海玉树民族歌舞团的普布永措、达哇才仁执导。该剧共分为六幕,每幕均以仓央嘉措的情诗作为串联;而该剧的主题正如其作品名称,是一部讲述生死轮回和十二因缘的歌舞剧。
一直被误读,从未被了解
仓央嘉措被人误读不仅是在《非诚勿扰2》中,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角色“无双”曾经念过一首“仓央嘉措”的诗:“那一世,我翻遍万座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鲁中与你相遇。”而事实上,这首诗是出自1997年朱哲琴演唱的歌曲《信徒》。
在演唱界,很多歌手也曾经演唱过与仓央嘉措相关的歌曲,例如谭晶、吴虹飞等等。但是否为真的仓央嘉措的原作,却是有待商榷的。
关于仓央嘉措的诗歌,也有很多专家作过考证。早在1930年,藏学家于道泉第一次将仓央嘉措的诗歌翻译成汉文,其中收录的篇数为62。而1980年出版的《仓央嘉措情歌》收录了74首。中央民族大学庄晶教授曾经整理过124首仓央嘉措的情诗,该版本已在1981年出版的《仓央嘉措情诗与秘传》中收录。但目前,大多数专家比较认可的是于道泉收录的仓央嘉措情诗集。在该版本之外的,基本上是后人包括当代人假借仓央嘉措之名的灵感之作。
假借仓央嘉措之名写诗,反而是因为太喜爱
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以仓央嘉措的名义撰写诗歌?记者在采访著名少数民族诗人、青海省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时了解到,一方面是因为仓央嘉措的传奇身份,另一方面是因为仓央嘉措诗歌本身所拥有的魅力。“很多人假作仓央嘉措的情诗,实际上并无恶意,反而更多的是因为太喜爱。”
仓央嘉措,第六世藏族宗教领袖。公元1697年,康熙年间,被认定为转世灵通,同年举行坐床典礼,那时,仓央嘉措已14岁;但8年后,仓央嘉措便因拉藏汗之乱被迫离开拉萨,押解入京。而关于其赴京途中的故事,正史已无记载。民间流传,或说仓央嘉措行至青海湖畔圆寂;或说被秘密杀害;或说后来被囚禁于五台山;又或说被解差私自释放,成为青海湖边的普通牧人,终了一生。
但不管怎样,仓央嘉措短短的一生,却留下了数不尽的智慧。8岁就能在纸上写字,11岁就写出著名的《马头明王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这是藏传佛教高僧对仓央嘉措的评价。
走向世界的仓央嘉措
目前,仓央嘉措情诗已经被翻译为英语、法语、俄语、印度等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此次仓央嘉措的情诗被搬上舞台,以歌舞剧的形式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上演出,也是其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
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是每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点活动,该交易会已连续运作十五年,是目前中国最具国际性、演艺界层次最高、最注重成效的国际性交易会。历年来,已有多部国外知名剧作走入中国市场,如知名指挥大师艾森巴赫、长笛大师高威的剧作;而中国本土剧作也通过交易会走向了世界,如上海京剧院《王子复仇记》等剧作。
参加交易会的剧作大多会在国内或国际上展开巡演,本次仓央嘉措情诗歌舞剧参演上海国际艺术交易会,也将让世界观众认识仓央嘉措、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和藏族文化。
主创专访
扎西多杰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关于广为人知的情僧仓央嘉措的爱情故事终于要被搬上舞台,而这部歌舞剧是SMG旗下新汇文化娱乐携手青海省玉树州民族歌舞团共同倾力打造的。玉树民族舞蹈团将来到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为大家演绎仓央嘉措三世轮回纠葛的爱恋《爱情的证悟》。
扎西多杰,1964年出生于结古,著名藏区作曲家,作品《妈妈的羊皮袄》流行一时,成为玉树本土继《潇洒的康巴人》之后的又一扛鼎之作,现任玉树民族舞蹈团团长。此次他带着他亲自监制与作曲的舞台剧《爱情的证悟》来到了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场外推介剧目。《爱情的证悟》是首部以仓央嘉措的情诗为串联的哲理型民族歌舞剧,是神秘而独特的藏族文化与佛理的融合,爱情与轮回的碰撞演绎。
十问团长扎西多杰,让我们走近他与他《爱情的证悟》
Q1:对于你和你的团队准备已久的舞台剧《爱情的证悟》此次在上海艺术节为期两天的演出您有什么期待呢?
扎:是的,从3月份我们就开始正式准备,甚至更久。说实话期待太多,怕演不好,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观众能包容。
Q2:我们知道这部剧拥有十分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宗教文化气息,在此次的艺术节你有怎样想要实现的目标呢?
扎: 你知道我们赋予了我们地区的文化在里面,藏族与汉族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无法像很多简单的舞台剧一样通俗易懂。这次的演出,希望更多人能用心地看,能看懂,能从中得到一些关于人生和爱情的感悟,那就是我的目标。
Q3: 在此次准备过程中,你和你的团队遇到过什么难题吗?
扎:有的。排练过程难免有困难。但最大的困难大概就是灯光设计以及服装表现上的问题了。 因为想要给上海的观众一个更能接受更舒适的观赏环境,我们团队在这些技术上寻求了上海的专业团队,但是在磨合的时候由于文化差别总是不能完美地展现我们想要表现的内容。
Q4:那目前准备过程里是否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扎:我想问题不大了,因为这两天我们将从西藏带一支灯光技术团队来上海,与上海的工作人员一起协调。我相信,两方合作互补的结果一定会是十分良好的。
Q5:感觉的出来这部舞台剧倾注了您十分多的心血,请问你和你的团队是何时开始设想展现这样一出舞台剧的呢?
扎:其实,从四五年前就开始有这个想法了。因为我从年轻时就开始喜欢仓央嘉措,于是我和我的团队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但是由于当时存在资金、时间等问题计划被耽搁了。
Q6:那后来又是怎么继续的呢?
扎:因为我一直有这个想法。后来将这出舞台剧与玉树的精神重建与藏族文化的内容深化,得到了省政府的支持,同时还有陈总。特别感谢陈总,他对藏族文化的兴趣与支持是我们这出舞台剧能在上海演出的强大推力。
Q7:我们了解到你年轻时创作的第一部音乐作品《仓央嘉措的情歌》得到了良好的反响,这和您现在的这个节目是否存在联系呢?
扎:你的嗅觉很敏锐。是的,这首我第一部创作的音乐作品《仓央嘉措的情歌》正是此次舞台剧的主题曲。同时,这次舞台剧所有的曲子都是原创曲,且有一半是来自我的个人创作。这种将自己的热爱变为事业的感觉很好。
Q8:从你的第一部作品《仓央嘉措的情歌》到此次舞台剧《爱情的证悟》,感觉仓央嘉措的对你的生活有很深的影响,我们知道他对于爱情与人生有很深的领悟,那么在生活中,关于爱情与人生,你又是有怎样的理解与感受呢?
扎:我从90年代开始接触仓央嘉措的诗集、文集还有关于他生平的各种资料文献。从那时到现在已经陆续创作20几首关于他的歌,可以说他对我的影响真的是很大。所以现在我将自己对于他带给我的感悟搬上了舞台,从这部剧里大家就能看到我对于爱情和人生的感悟。 希望你们也能有所感悟。
Q9:平时除了创作之外,你还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扎:除了创作和舞台剧外,旅游和摄影大概就是我最大的爱好了。行走在路上感受生命力量。
Q10:最后,对于此次的演出你有什么想要对期待的观众说的吗?
扎:嗯,希望大家能看懂这出我们十分用心的剧目。从而希望对藏文化有所了解,也希望大家能接受这个不一样的文化,更希望你们看完后能对爱情与人生有一定程度上的顿悟。我和我的团队一定会努力做得更好,谢谢你们。10月18、9日,在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场外推介剧目上等大家。
普布永措
他是“觉有情”的修行者,用情诗阐释人间情爱;她是灵动的舞者,用舞蹈演绎缘起的传说。他是仓央嘉措,是永生不灭的转世活佛,因情诗而受人敬仰,也因情诗而备受争议;她是普布永措,是三江源头青海的女儿,因舞蹈与仓央嘉措缘起,也因舞蹈与上海缘起。
源起三江头缘起《爱情的证悟》
仓央嘉措情诗·缘起歌舞剧《爱情的证悟》源起三江头青海省,用男主角三世轮回的爱情故事带出一个思考题,希望能帮助观众破解世俗之爱的烦恼,证悟幸福的智慧之爱。
普布永措正是这部歌舞剧的副导演,也是演出单位玉树州民族歌舞团的成员之一,更特别的是,她还参与了此次歌舞剧的编舞工作。
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的场外推介剧目,《爱情的证悟》最初的版本是由蒋汉卿导演执导的,当时更多以现代舞元素为主,对于舞蹈团中很多缺少现代舞基础的成员而言,很难表达剧中的深刻蕴意。
所以,接触民族舞近二十年的普布永措与搭档达哇才仁开始了加班加点的编舞修改工作,将其中融入更多藏族舞元素,用最为熟悉的舞蹈方式演绎着全新的《爱情的证悟》。“虽然我们的基本功可能不如艺术节上的其他舞蹈团体,但我们是在用自己民族的舞蹈讲故事,感觉肯定不一样!”普布永措说。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爱情的证悟》全剧的故事线由仓央嘉措情诗串联而成,在提到舞蹈编排过程中的困难之处时,普布永措说正是舞蹈动作对情诗的诠释与表达。“有些演员开始时还有点放不开,”她笑着补充道,“尤其是在舞台上,这种表现要更加放大、夸张。”因此,舞蹈团的演员们几乎都没有假期,甚至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推迟半个小时下班,只期待以最完美的姿态站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
青海玉树被誉为藏族的“歌舞之乡”,更有话形容玉树儿女“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经过千年的时光沉淀孕育,玉树卓舞脱颖而出,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舒缓时像行动缓慢的老者,欢快时像热情奔放的少年。”普布永措这样形容卓舞的特点,而它也正是此次歌舞剧的亮点之一。
除了宗教元素与藏族舞元素,普布永措认为剧中的生死轮回与十二因缘也值得观众期待。她相信,无论是否信仰佛教、是否了解藏族文化与舞蹈,“因为我们经历着同样的生老病死”,每位观众都能体会到剧中的爱之真谛。
泪水与汗水重新出发不言弃
“我们曾失去房子、失去排练厅,更曾失去珍贵的舞蹈队员。”普布永措回忆道。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玉树州民族歌舞团也因此受到重创。地震期间,有的舞蹈队员失去联系,有的队员身体受伤,更有队员将永在废墟下长眠,震后近半年的时间舞蹈团都无法正常工作。当时的泪水与汗水如今回忆起来都还历历在目,但舞蹈团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四年的时间里,舞蹈团从七十余人发展到百余人,未曾放弃也不曾停歇,坚持将精彩的表演带给牧区民众。
“我们已经住进了新房子,盖起了新的排练厅,各方面都是新的开始,是新的起点。”普布永措说,虽然在排练《爱情的证悟》时也面临着队员生病、人员替换的问题,即使在温度不高的排练厅里要穿着薄衫排练,但“这些我们都能克服!”她期待通过此次歌舞剧,能让观众感受到藏族舞蹈的多样性与独特魅力,更期望通过国际艺术节的平台带领舞团、带着藏族舞蹈走的更远!
江永曲吉尼玛
由SMG旗下新汇文化娱乐携手青海省玉树州民族歌舞团共同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歌舞剧《仓央嘉措情诗缘起·爱情的证悟》将于10月18、19日登陆上海证大喜马拉雅中心,这场视听盛宴的背后的制作团队可谓卧虎藏龙。在对他们的采访中,小编意外发现:虽然有着一个正宗的藏族名字,编剧江永曲吉尼玛却是个纯正的“台湾理工男”。
藏地之行,理性之路
“来青海的契机是在06年,在台湾受到一位活佛的邀请”。不同于文艺青年式的浪漫想象,江永曲吉尼玛认识、传播藏文化的过程以及最为引人注目的赴藏经历都充满了现实色彩。
在他的描述中,佛教知识具有着足以说服理工男的严密逻辑,而藏文化的传播交流也需要依托专业的现代文化产业。“江永”意为文书和智慧;而“曲吉”则代表了佛学思想,或许正是得益于这样明晰的思维,《爱情的证悟》最终才能以完美地实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效果。
结缘救灾,多方相助
“开始制作这部剧也是出于机缘巧合,地震的时候去帮忙遇到了玉树民族歌舞团的团长扎西多杰,他是很有名的作曲家,听了他的作品就觉得很好,加上那两年《非诚勿扰》和《甄嬛传》让大家熟悉了仓央嘉措,就有了做这个剧的想法”。
虽然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同时题材也非常特殊,《爱情的证悟》仍然很快得到玉树州文化局的支持,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团队、著名导演赖声川和当地高僧们的指导也使得这部作品不断完善。
戏说哲理,贴合实际
“正因为现在没有正规机构来进行推广工作,外界关于藏文化的东西比较鱼龙混杂”。的确,近几年藏族风情在各大城市中的流行常常让许多处有兴趣的人摸不着头脑。为了全面而具象地拉近普通人与藏文化的距离,江永曲吉尼玛计划以《爱情的证悟》为起点,推出更多后续作品,让还俗僧人讲述《寺庙里的那些年》,让算命先生演绎《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