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赋

汉语词语

献赋,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因汉武帝读《子虚赋》而发迹,后遂以“献赋”指作赋献给皇帝,用以颂扬或讽谏。

释义
作赋献给皇帝,用以颂扬或讽谏。
例句
《西京杂记》卷三:“ 相如 将献赋,未知所为。梦一黄花翁,谓之曰:‘可为《大人赋》。’”
《梁书·陆倕传》:“昔虞丘辨物,邯郸献赋,赏以金帛,前史美谈,可赐绢三十匹。”
《北史·李谔传》:“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
唐 沈佺期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臣忝承明召,多惭献赋雄。”
唐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烟花恒献赋,泉石每称觞。”
唐 张九龄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之一:“论经 白虎殿 ,献赋 甘泉宫 。”
唐 席豫 《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诗:“献赋纡天札,飘飖飞白云。”
唐 綦毋潜 《送章彝下第》诗:“献赋温泉毕,无媒魏阙深。”
唐 陶翰 《赠郑员外》诗:“同时献赋客,尚在东陵傍。”
唐 王维 《送严秀才还蜀》诗:“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
唐 李白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诗:“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
唐 李白 《东武吟》:“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唐 岑参 《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诗:“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
唐 刘长卿 《温汤客舍》诗:“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唐 钱起 《秋馆言怀》诗:“蹉跎献赋客,叹息此良时。”
唐 包佶 《元日观百僚朝会》诗:“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
唐 皎然 《送裴邕之上京》诗:“尚文须献赋,重道莫论兵。”
唐 李端 《赠康洽》诗:“同时献赋人皆尽,共壁题诗君独在。”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之一:“同作金门献赋人,二年悲见故园春。”
唐 王播 《淮南游故居感旧酬西川李尚书德裕》诗:“昔年献赋去江湄,今日行春到却悲。”
唐 许浑 《送王总下第归丹阳》诗:“青芜定没安贫处,黄叶应催献赋诗。”
唐 项斯 《归家山行》诗:“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
前蜀 韦庄 《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诗:“鸿胪陌上归耕晚,金马门前献赋迟。”
宋 田锡 《拟古》诗之三:“黑貂空上书,甘泉方献赋。”
宋 杨亿 《送邵梁秀才》诗:“密雪不献赋,流尘空化衣。”
宋 祖无择 《送韩尉员外》诗:“几年献赋向公车,四十方为冉冉趋。”
宋 刘敞 《答陈州通判廷评同年》诗:“黄门献赋接群贤,上国知名独累年。”
宋 司马光 《和伯镇再入馆》:“甘泉献赋人,流落浙江滨。”
宋 苏颂 《送王秀才出京》诗:“金门献赋嗟失路,因循四载何所遭。”
宋 王安石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同时献赋久无人,握手悲欢迹已陈。”
宋 刘攽 《伤梅圣俞直讲都官》诗:“论兵自负纵横略,献赋端从迟暮年。”
宋 王观 《扬州赋》:“因献赋以赐钱兮,酬王正之才;闻宫声而疑变兮,见令言之明。”
宋 郭祥正 《邸报》诗:“不才思献赋,天路恐难通。”
宋 苏轼 《行香子·寓意》词:“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
宋 彭汝砺 《拟赏花钓鱼诗》之十:“从幸甘泉能献赋,愧无人可似扬雄。”
宋 米芾 《纸》诗:“独有先生索高价,谁人献赋洛阳归。”
宋 张耒 《邓慎思学士挽词》诗:“青衫献赋逢知己,白首耽书还误身。”
宋 李新 《送李能》诗:“长杨献赋去,英誉嵩少低。”
宋 赵鼎臣 《次韵朱琳天球》诗:“请缨未欲事南粤,献赋且可夸长杨。”
宋 李正民 《送元叔守建昌》诗之一:“论都献赋动凝旒,谁料材高却滞留。”
宋 程俱 《和田龙图升之登秋宴口号》诗之二:“公车献赋城南杜,郎省兴嗟北地颜。”
宋 王之望 《次制帅所和前韵》诗:“当年献赋诵凌云,上国承颜悦披雾。”
宋 赵彦端 《永遇乐·陪程金溪跃马用其韵》词:“问少陵,酣歌拓戟,为谁献赋。”
宋 郑清之 《碧扇行》诗:“太清献赋动旒冕,脱靴笑视将军奴。”
宋 刘克庄 《挽李端》诗:“病能妨献赋,穷不废修身。”
金 元好问 《寒食灵泉宴集序》:“ 扬雄 献赋,自诧雕虫之工。”
元 宋无 《春病起即事》诗:“壮怀玉具剑空携,老去金门献赋迟。”
元 刘诜 《喜李伯英至自燕》诗:“献赋未应惭大礼,封侯终待取长罗。”
元 萨都剌 《京城春日》诗:“蹇驴破帽杜陵客,献赋归来日未斜。”
元 陈泰 《谢送崖公所画判官药方书》诗:“君持此画献赋凌烟阁,要使天下将相皆褒鄂。”
元 吴景奎 《草堂访恽东阳不值是夕同胡太常宿大桐江方丈用太常韵奉呈并简东阳》诗之一:“献赋相如早已逢,县车疏广晚攸同。”
元 宋褧 《潘云谷献所制墨见天子于上京慈仁殿以诗赠之归江南》诗:“文房自幸非常遇,惆怅长杨献赋心。”
元 吴莱 《一笑》诗:“上林谁献赋,愁绝马相如。”
元 吴当 《送倪长卿》诗:“献赋垂归橐,销魂逐去樯。”
元 傅若金 《送马伯成书大典恩授学官待次归》诗:“蚤闻献赋拟扬雄,晚说传经出马融。”
元 卢琦 《陈教谕见和因复用韵答之》诗:“风流人物出尘埃,曾入都门献赋来。”
元 王冕 《有题》诗:“指挥漫说丁都护,献赋可怜扬大夫。”
明 刘基 《漫成》诗:“头白扬雄懒献赋,衡门从此掩蒿莱。”
明 刘崧 《和答万讱》诗:“避时犹拟寻秦洞,献赋虚怀谒汉宫。”
明 凌云翰 《送逯宏希远》诗:“杨雄献赋才无敌,逯石传家曾已遥。”
明 徐贲 《次韵王止仲见寄并柬郡诸友》:“亦当杀虏白登道,宁复献赋甘泉宫。”
明 高启 《放歌行》:“赓诗已上柏梁殿,献赋还过金马门。”
明 孙蕡 《赠成都画者徐文珍》诗:“金门献赋发种种,天随艇子天之涯。”
明 朱同 《次韵杨思齐感怀》诗:“献赋得金真易与,草玄投阁不堪论。”
明 邓雅 《贺邓尚之除丰城虞衡》诗:“献赋曾闻上玉京,还乡人羡锦衣荣。”
明 王绂 《晓发通州望京阙作》诗:“欲凭子墨誇雄览,愧乏扬雄献赋才。”
明 杨士奇 《小山书屋》诗:“兰台石渠富纂述,献赋陈诗诵功德。”
明 夏原吉 《又次胡学士扈从猎武冈山诗韵》:“道上迎銮田舍叟,辇前献赋玉堂臣。”
明 黄淮 《戊戌元夕》诗:“排云献赋会有待,作诗先继康衢歌。”
明 金幼孜 《端午赐宴观击毬射柳》诗之三:“献赋长杨里,还称万寿杯。”
明 王称 《阁下赠同官王洪》诗之二:“明朝还献赋,迟尔沐恩光。”
明 胡广 《春日扈从幸北京》诗:“岂是扬雄能献赋,空惭载笔列词臣。”
明 曾棨 《扈驾过茌平逢刘主簿》诗:“滥陪仙跸承恩厚,远愧甘泉献赋频。”
明 张弼 《答仲玉吴君兼简张茂兰》诗:“白玉阶前期献赋,黄金台下定为邻。”
明 祁顺 《罗浮行送钟文毓归博罗》诗:“十年两度游帝京,献赋未遂平生情。”
明 林光 《三雪和东坡效欧阳体限不以盐玉鸥鹭絮蝶飞舞之类为比仍不使皓白洁素等字》诗:“聊挥幽兴落小草,献赋未拟趋彤墀。”
明 杨光溥 《玉壶吟》:“忆昔献赋金銮殿,意气当年比谪仙。”
明 梁储 《送陈亚卿册封》诗:“归来献赋明光殿,依旧彤云绕翠华。”
明 邵宝 《送朱都事相之云南》诗:“闭户读书踰十载,出门献赋动三台。”
明 顾清 《送沈惟馨赴举和陈刚中韵》诗:“辍耕鹿门陇,献赋长杨宫。”
明 杨旦 《送吴叔和二尹》诗:“献赋十年曾待诏,哦松此日独怜才。”
明 祝允明 《汉室》诗:“宣室宵衣问,长杨献赋回。”
明 石宝 《送罗司教赴浙中主试》诗:“闻道草茅来献赋,中间亦有似雄人。”
明 文征明 《陈鲁南将赴试南宫过吴中访别赋诗送之》诗:“秪应献赋心犹壮,西北青云是玉京。”
明 石存礼 《观猎》诗:“共羡长杨能献赋,相如久已让才雄。”
明 李梦阳 《丙子生日答田生》诗:“寿杯今夕余同醉,献赋开春尔一方。”
明 何瑭 《四月八日午门赐宴次秉衡韵》诗:“抗章有志同韩愈,献赋无才似子虚。”
明 王廷相 《金内翰五泉歌》:“君曾献赋承明殿,文彩声名满霄汉。”
明 朱应登 《为陆子齐题杏林春燕图》诗:“陆郎二十擅文誉,早向甘泉献赋归。”
明 陆深 《云山图赠严介溪西还》诗:“玉堂对榻闻晓钟,南郊献赋追扬雄。”
明 孙承恩 《题华山图寿杨邃翁》诗:“夜月观书白玉堂,春风献赋黄金殿。”
明 薛蕙 《驾出南郊》诗:“从臣多献赋,谁似子云才。”
明 黄佐 《忆昔行送黎惟敬北上》诗:“揭日回天又一时,献赋赓歌溢人耳。”
明 王廷陈 《送伦子毕娶归》诗:“献赋朝趋北阙下,上书暮归南海滨。”
明 王宠 《病起对镜作》诗:“十年献赋不得意,貂裘宝玦无晶光。”
明 谢榛 《夏夜集王元美宅同朱伯邻冯汝言吴峻伯徐汝思李于鳞得丝字》诗:“献赋长为客,风尘鬓易丝。”
明 皇甫涍 《送傅庐陵》诗:“墨绶渥恩初,明光献赋馀。”
明 皇甫汸 《同年燕会作》诗:“四海论交客,同时献赋群。”
明 王渐逵 《和方棠陵越秀山宴会韵》诗:“忆昔献赋入金门,阊阖掀扬五云出。”
明 文彭 《凭虚阁》诗:“献赋十年犹未遂,愁从西北望三台。”
明 陈一松 《和宾岩太守夏日试士》诗:“风尘正想飞霜剑,海国应怜献赋才。”
明 黄廷用 《赠大洲赵编脩使兰》诗:“殿前献赋共登瀛,昭代文章子大名。”
明 符锡 《送黔江令严君时与令兄省解同寓京师》诗:“帝里几年同献赋,巴山一骑独将春。”
明 朱曰藩 《桥上纳凉即事口号》诗:“上林献赋恨空回,水驿冰鲜夜半催。”
明 沈炼 《送朱县博赴武宁》诗:“献赋嗟雄等,明经是鼎来。”
明 文嘉 《送周公瑕之金陵次张伯起韵》诗:“献赋马卿才未达,校书刘向笔逾苍。”
明 罗洪先 《赠友人应贡》诗:“献赋莫陈封禅事,汉坛秦畤久莓苔。”
明 郑廷鹄 《壬辰自慰呈李年兄双翠》诗:“壮志凭君坚似石,十年献赋未应迟。”
明 卢楠 《奉答杨六坡推府隐居见赠》诗:“闻君献赋长杨宫,飞章络绎四海雄。”
明 王慎中 《哭蔡从祖秀才》诗:“河东未献赋,地下忽长游。”
明 王立道 《咏怀》诗:“两都献赋惭新宠,五老藏书忆旧山。”
明 李时行 《寄殷秋溟周密庵二同年》诗:“甘泉献赋趋三礼,戚里听歌过五侯。”
明 李攀龙 《南海欧生自京师遗书于大梁属许右史为致荅此》诗:“献赋几年犹未遇,罗浮春思坐氤氲。”
明 宋登春 《送王生西游》诗:“献赋还过楚,谈兵莫入秦。”
明 黎民表 《秋怀》诗之八:“莫倚甘泉能献赋,衣冠今满紫宸朝。”
明 欧大任 《寓黎秘书馆王全人见过》诗:“献赋长安春暮来,故人今典汉兰台。”
明 胡直 《忆昔行寄陈廷评南京初唐体》诗:“校书天禄人难拟,献赋蓬莱事已空。”
明 沈明臣 《寄方三十国华》诗:“献赋干明主,微言讽大臣。”
明 梁有誉 《酬同年陈子宪卿》诗:“十载读书云梦浔,一朝献赋金华殿。”
明 文肇祉《过金山》诗:“献赋留都四度虚,扁舟空又载琴书。”
明 林大春 《送刘同知之福宁》诗:“论文共惜休玄别,献赋空馀子骏情。”
明 张卤 《仪城郊望歌》:“野人幸与明时遇,往岁金门曾献赋。”
明 庞尚鹏 《用韵赠乡中诸馆宾》诗:“早入承明须献赋,汉廷争见马相如。”
明 宗臣 《省中斋居贻于鳞子与公实元美四比部》诗:“明朝献赋甘泉者,汉畤秦祠非昔游。”
明 汪道昆 《海阳别弟》诗:“青云初献赋,白首复弹冠。”
明 张子翼 《粟园歌遗王肖阳》诗:“相如献赋拟金马,曼倩待诏入公车。”
明 陈吾德 《松台同叶化甫何元伟二年丈舟中夜酌》诗:“献赋风尘还白首,著书岁月自罗浮。”
明 董传策 《兴安斗夜泊》诗:“十年献赋今戎伍,尚有丹心照敌楼。”
明 李桢 《秋夜感怀》诗:“何时献赋金门里,一醉高阳旧酒楼。”
明 佘翔 《怀袁景从》诗:“西京还献赋,东海漫垂纶。”
明 温纯 《改予知儿和袁生微之戊子下第所作时儿与生同试顺天》诗:“莫忘献赋当年意,狗监相逢听好音。”
明 王弘诲 《送吴瑞谷之应天广文》诗:“献赋嗟未遇,千金抱屠龙。”
明 李英 《赠张文学汝成》诗:“甘泉誇献赋,应继汉词臣。”
明 于慎行 《鲁国主赐宴述谢十韵》:“申白谈诗日,枚邹献赋年。”
明 区大相 《方生行》:“只言献赋动明君,谁料当年未策勋。”
明 孙继皋 《集顾秘书一枝馆得西字》诗:“献赋昼趋金殿里,开尊秋满玉河西。”
明 汤显祖 《送前宜春理徐茂吴》诗:“献赋谁知锦组文,题书直道珠盈碗。”
明 胡应麟 《寄张观察时驻节婺中以翰贶见讯》诗:“莫讶骆生频献赋,州民谁不颂行驺。”
明 林熙春 《草堂成郑德进以诗扁见贻依韵谢》诗:“甘泉应献赋,谷口未宜耽。”
明 张萱 《八月十七日寿韩寅仲宴集》诗:“万里孤臣曾献赋,一堂遗老共称觞。”
明 谢与思 《京口》诗:“独喜故人能献赋,花时能作曲江游。”
明 徐熥 《潞河别曹能始》诗之三:“昔年同献赋,此日尚沉沦。”
明 李鹏翀 《送振涵兄赴己酉乡试》诗:“夙羡淩云笔,相看献赋场。”
明 韩上桂 《呈赠大司成萧大宗师》诗:“投诗曾代介,献赋几加评。”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子有绝世之才,何不竟往献赋,可获资财数千,且能垂名后世。”
明 韩日缵 《姬命侄拉同社林六长至自秣陵赋此志喜》诗:“几年侨寓凤凰台,献赋依然被放回。”
明 梁亭表 《帝京篇》诗:“献赋吾迂矣,匡时尚壮哉。”
明 黎遂球 《柬万年少》诗:“蚤晚玉堂犹献赋,阳春如和喜君同。”
明 陈子龙 《蓟门雪中眺望》诗之一:“应有威仪谁献赋,祈年馆里佩声多。”
清 吴伟业 《上跸驻南苑阅武行蒐礼召廷臣恭视赐宴行宫赋五七言律诗五七言绝句每体一首》:“最是小臣惭献赋,属车叨奉羽林军。”
清 宋琬 《王中恬先生七十寿诗》:“一朝献赋蓬莱宫,是父是子拜舞同。”
清 彭孙贻 《赋黄鹦武二十韵》:“献赋衡洲老,中兴武梦残。”
清 施闰章 《吴駬公孝廉过访即取道吴门北上》诗:“时危重献赋,应见长卿才。”
清 吴绮 《湄园杂咏》诗之三:“献赋非吾事,窥园且自由。”
清 孙枝蔚 《春日游徐幼长园林有赠》诗:“献赋终投阁,全身漫凿山。”
清 毛奇龄 《赠程淞》诗之一:“承明献赋客,尚自愧难兄。”
清 陈维崧 《寄上柏乡魏贞庵先生》诗:“嗟予垂老倏遭际,献赋获缀鹓鸾行。”
清 叶方蔼 《途次遇房慎庵候考吏部入都》诗:“梁公好孙子,献赋旧同游。”
清 梁佩兰 《赠别龚于天庶常》诗:“此时与君来献赋,百丈红云绽宫树。”
清 吴兆骞 《秋夜寄计甫草》诗:“献赋未知圣主意,行吟还使故人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授正字诗》:“献赋曾非宴,童年况异刘。”
典源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事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 。
解释
司马相如因汉武帝读《子虚赋》而发迹,后遂以“献赋”指作赋献给皇帝,用以颂扬或讽谏。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