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林,男,汉族,1962年生,江苏淮安人。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曾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外语学院院长、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和《澳大利亚文化研究》主编。《当代澳大利亚经典小说译丛》副主编。 跨国出版集团 Anthem Press 澳大利亚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编委(Anthem Studies in Austral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 2015-2018)等。
简介
先后赴国外多所高校和机构讲学。曾夏侯应邀担任西澳大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伍伦岗大学(U. of Wollongong)等校博士论文校外审阅人。先后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表中英文论著多种。2010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12年获得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特别翻译奖。2014年6月获得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颁发的荣誉学者(Honorary Fellowship)称号。2020年获澳大利亚FASIC英文原创著作奖。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沟通与谈判委员会顾问,牡丹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等。
研究方向
英语文学
跨文化研究
文学翻译
比较文学。
学术成就
在 Palgrave Macmillan、Springer、Routledge,南开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评论》、《当代外国文学》、Journal of Australian Studies, Westerly,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等中外出版社和文学期刊发表论著多部(篇),发表《湖滨散记》、《上海舞》、《典型的美国佬》、《欧洲文学的背景》、《想像的人》、《荣誉与责任》等译著和编著多部。
教育背景:
1980-1984年: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1984-1987年: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师从我国著名英美文学专家陈嘉教授(1907~1986),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2000-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师从我国著名澳大利亚文学专家黄源深教授,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2年—2007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
2012年—现在: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
2015年—现在: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学术荣誉
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副会长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
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
2010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2年7月获得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特别翻译奖。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客座教授(Adjunct Professor)(2015-2018)
2014年6月获得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颁发的 Honorary Fellowship 称号。
Anthem Press澳大利亚文学文化研究顾问编委(Memb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Anthem Studies in Austral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nthem Press)。
Translation in Diasporic Literatures (Palgrave Macmillan, 2019) 获2020年澳大利亚FASIC英文原创著作奖
学术成果
英文论著
1. The ripples that continue to spread out: The Gang of Nine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Chinese foreign studies.
Richard Hu, Diane Hu (eds.) How Australia is Studied in China. Routledge. 2024
2. Introduction to A J Carruthers's AXIS Z Book 3. Cordite Poetry Review. 2023/3/20
3. Death of Parrot anti-Pastoral and the Anthropocene Towards a topopoetic reading of John Kinsella.
Journal of Australian Studies Volume 46, Issue 4 (2022)(AHCI & SSCI)
4. Val Plumwood and Lazozi in the Age of Anthropocene, Greg McCarthy, et al. (eds.) Transcultural
Connections: Australia and China. Springer, 2021
5. Translation in Diasporic Literatures. Palgrave Macmillan. 2019.
6. Writer as Translator: Writer as translator: On translation and postmodern appropriation in Nick Jose's The
Red Thread. Westerly 63.2 (2018) (AHCI))
7. The Invisible is Visible: Dialectics in David Cope's Poetry, Paterson Literary Review (Spring, 2018).
8. Translatingintersemiotically: photographing West and East in Brian Castro’s Shanghai Dancing,
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2016. Vol. XX,no. XX, 1–22.
8. Translating Fragments: Disorientation in Brian Castro’s Shanghai Dancing,Antipodes Vol. 29, No. 1
(June 2015), pp. 129-143
9. WANG Guanglin & David Carter (eds). Modern Australian Criticism and Theory. (Qingdao: China Ocean
UP, 2010);
10. Being and Becoming: On Cultural Identity of Diasporic Chinese Writers in America and Australia.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 2004),2006年再版;
11. “Monlin Chiang”,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2009):147-149;
12. “Hsiung Shi-I”,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2009):372-374;
13. “Carolyn Lau”,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2009): 586-588;
14. “C. Y. Lee”,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2009): 599-601;
15. “John Yau”,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2009): 1044-1048;
16. “A Hard-won Success: Australian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Antipodes Vol. 25, No. 1, Special Issue:
Australia and Asia (June 2011), pp. 51-57
17. The twain must meet this time: A Chines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ng Anglo Superiority in
Ambivalence. Borderlands: New Spaces in Humanities Vol 3 No. 3, 2004.
18. “A Chinese Poetess in the Australian Setting: Cultural Translation in Brian Castro Garden Book”.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Australian Literature, Vol 12, No 2 (2012);
中文论著
1. 人类世时代再读《荒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4):76-88
2. 《孙子兵法》是战争之法还是战略之法,《上海书评》,2023/8/22
3. 思念陈嘉先生,《上海书评》,2022/10/26
4. 《笨趣》与中国,《上海书评》,2022/8/22
5. 如何通过感觉和认知,感受英语阅读之美,《英语学习》,2021/11
6. 思政教育与经典阅读,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6): 37-44
7. 关于新文科的思考. 当代外语研究,2021, 21(6): 45-53.
8. 是谁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兼谈阅读与思辨,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6): 54-59
9. 英语中的上海,《上海书评》2021-11-23
10. 一个人的诗歌史,《当代外国文学》,2020年第2期
11. 如何破解珍笼?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第三种思考 《当代外语研究》2018年04期
12. 自然与自由的追随者——重新认识梭罗,《当代外语研究》2017年 第2期
13. 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谈澳大利亚的文化研究走向,《甘肃社会科学》, 2015(1):31-34;
14. “应用语言学的范围、方法与趋势———《劳特利奇应用语言学手册》述评”,《外国语》2012年 35卷 5期
15. “老照片镜头里的上海”,《译家谈》(上海翻译家协会二十五周年文萃)(精),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6. “翻译与华裔作家文化身份的塑造”《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CSSCI)
17. “美国的梭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2007/3转载)
18. “文化翻译与多元视角—澳大利亚华裔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高博文)访谈”《当代外国文学》2008/1;
19. “他始终是个边缘人——看澳大利亚华裔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的创作”,《文艺报》2007年4月7日;
20. “从非家幻觉到第三空间:论华裔澳大利亚作家张思敏的小说创作”《中外文化与文论》, 第15辑(2008. 18.)
21. “重新认识梭罗”《瓦尔登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22. “论翻译理论在商务交际中的作用”,《第五届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3. “异位移植:论华裔澳大利亚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的思想与创作”《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第2期;
24. “摆脱身份,关注社会——华裔澳大利亚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访谈录”,《译林》2004年第4期;
25. “论华裔美国男作家的主体意识”《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3期;
26.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帝国主义现象剖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5);
27. “认同、错位与超越——兼论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2年第3期;
29. “文化民族主义斗士——论华裔美国作家赵健秀的思想与创作”。《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第3期;
30. “T.S.艾略特的精神追求”。《当代外国文学》1996年第1 期;
31. “人耶,自然耶?——论〈丘园记事〉的艺术特色”《浙江大学学报》1994第3期;
32. “崛起中的华裔美国文学”。《文汇读书周报》。1992年10月30日;
33. “重塑华裔男性的阳刚形象”。《文艺报》2003/6/17;
34. “黑暗的太阳”《艺术世界》1999年第4期;
译著
35. 《共同体的象征性建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3
36. 《疯狂恐惧症:身份、信任、安全与互联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年363.
37. 《白宫流行文化200年》,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7年。
38. “当代澳大利亚短篇小说专辑”(主编),《外国文艺》2016年第3期,上海译文出版社。
39. 《莎士比亚与法》,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
40. 《上海舞》,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41. 《湖滨散记》1998年作家出版社,后更名《瓦尔登湖》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南少儿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巴蜀书社琥珀经典文丛、天津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等再版。
42. 《疯狂的眼球:萨尔瓦多·达利的内心独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
43. 《麦当娜口述实录》,(校对),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
44. 《支那崽》(合)。译林出版社,2003年;
45. 《荣誉与责任》。译林出版社,2003年;
46. 《文化研究访谈录》(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7. 《想像的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48. 《典型的美国佬》。译林出版社2000年,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
49. 《第二层皮》(审校)。作家出版社。1997年;
50. 《欧洲文学的背景》。重庆出版社,1991年;
51. 《20世纪美国抒情散文精华》(合),作家出版社1991年,华夏出版社再版;
52. 《猫王埃尔维斯口述实录》,(校对)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53. 主编:《商务英语应用大全》(英汉对照),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54. 主编:《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集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5. 主编:《澳大利亚文化研究》(集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6. 《当代澳大利亚经典小说译丛》副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
57.《高级商务英语系列教材》,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8.《商务英语综合教程》,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译文
借来的情诗,《诗大陆》104(Feb. 2008)(美国)
锚,《诗天空》2016夏季双语版(美国)
米兰·卢夫斯诗选 《扬子江诗刊》2017 年06期
课程
跨文化商务沟通:上海市精品课程
澳大利亚文学系列讲座:上海共享课程(通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