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印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印政,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植物系统发生与进化发育生物学创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赴美国诺贝基金会植物生物学研究所(Plant Biology Division, Samuel Roberts Noble Foundation) 从事Medicago幼苗NPA化学诱导变异规律及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

主要成就
1.苦苣苔科、玄参科和瑞香科植物的系统学与进化研究 对苦苣苔科、玄参科和瑞香科一些类群开展了一系列系统学与进化方面的研究;在尖舌苣苔族 (Epithemateae), 尤其在异叶苣苔属 (Whytockia) (苦苣苔科)系统学与进化研究方面,从形态地理,解剖学,形态发生学,胚胎学、细胞学以及进化发育生物学等多个方面和多个层次深入全面地研究异叶苣苔属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以及种类修订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一些类群在苦苣苔科和玄参科之间系统位置的不确定性和长时期的争论, 如地黄属(Rehmannia)、呆白菜属(Triaenophora)、台闽苣苔属(Titanotricum) 以及囊萼花属 (Cyrtandromoea)等,对于这些科属系统位置的确定展开了深入地研究。
2.花对称性功能基因cycloidea (cyc) 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 花的对称性是玄参目系统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辐射和两侧对称花的歧化发生在玄参目系统发生的早期,中间细节在演化中的可能丢失使现存类群中辐射和两侧花类群之间的距离间隔较大。因此,纯粹根据现存植物成熟结构的比较很难分析和判断辐射和两侧对称花类群之间的器官同源性与进化趋势。90年代后期对模式植物金鱼草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该种花部的对称性和cycloidea (cyc) 与 dichotoma (dich) 两个基因,尤其是cycloidea (cyc) 在背腹面上的不均等表达有关。近两年在玄参科、苦苣苔科、豆科以及玉米等类群中也发现了一系列cycloidea (cyc)的同源基因直接参与花对称性的表达。在苦苣苔科和玄参科中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并于2001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合作开展了Gcyc (Gesneriaceae cycloidea)功能基因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现一方面正在进行其表达式样和功能的研究,同时经过分析cycloidea (Gcyc)基因在不同类群中的重复、替代和插入序列以及缺失等和花对称性演化的相关关系,进一步了解这一控制花对称性的功能基因的分子进化和表型进化的关系,从而从形态、个体发育到功能基因的分子发育相统一的角度构建苦苣苔科和玄参科花对称性的进化发育(Evo-devo)式样。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功能基因cycloidea及其同源基因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进一步扩大到双子叶植物离瓣类和单子叶植物中;为被子植物更广泛的类群中的系统学、系统发生学及其相关的进化发育生物学(Evo-devo)研究提供重要的形态和分子进化背景。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植物系统学、形态发生学、进化发育生物学以及入侵生物学研究。植物系统学研究主要对我国及其邻近地区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开展从形态分类,个体发育到分子系统学的多层面研究,旨在全面重建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在花对称性功能基因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通过对花对称性基因功能和表达模式的比较研究,揭示植物类群中花对称性变异式样与相关功能基因发生变化的相关关系,并探讨是如何受这些基因调控的以及不同的表达模式和调控途径的内在联系和进化机制;从而在深入了解这些花对称性功能基因的分子进化和表型进化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相关植物类群花对称性的进化发育(Evo-devo)式样。已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如Nature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 Development genes and Evolution, Systematic Botany,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Plant Biology以及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植物分类学报) 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6部。目前任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植物分类学报) 责任编委以及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Systematic Botany, Annales Botanici Fennici和 Novon 的外审专家成员。与欧洲和美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具有广泛的联系和长期合作关系。
科研项目
“苦苣苔科CYC类基因控制花朝向的分子调控与进化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0239; 2020-2023),主持人。
“花对称性新型模式植物斑叶草高效转基因体系的建立” 中科院其他任务(ZSZC-001;2016-2017)主持人。
“石蝴蝶属植物适应性快速分化的分子进化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530003; 2016-2020),主持人。
“石山苣苔属花器官形态分化和物种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1470333;2015-2018),主持人。
“水葫芦在福建的分布调查及对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影响” 国家其他任务中课题。(2013.2-2013.12),主持人。
“苦苣苔亚科长蒴苣苔类(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170198; 2012-2015),主持人。
“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James Smith” 院级国际合作课题(2010T2S06;2011.7-2011.8),主持人。
“稻亚科植物花对称性适应性辐射分化的分子机制和进化发育途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的子课题 (30990240;2010-2013),主持人。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植物资源科学考察”,其他任务(2008-2010),主持人。
“ 大豆及野大豆植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二级课题(2007FY110500-11;2007-2010),主持人。
“花对称性改变的遗传调控及其分子机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二级课题(KSCX2-YW-R-135; 2007-2010),主持人。
“唇柱苣苔属及其相关近缘类群(苦苣苔科)的分子系统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项目(30770147; 2008-2010),主持人。
“苦苣苔科四数苣苔属植物花对称性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部主任基金(30740001; 2008) ,主持人。
“毛地黄-婆婆纳族(车前科)植物花器官进化和系统发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30570105; 2006-2008),主持人。
“玄参目花对称性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二级课题(30121003; 2002-2007),主持人。
“辐射对称花类在苦苣苔亚科(苦苣苔科)中的系统位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30270093;2003-2005),主持人。
“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专题(Kscx1-sw-13;2002-2007),主持人。
“外来植物物种编目和生态安全评价”,科技部973国家重大专题(G2000046803-4;2000.6-2004. 6),主持人。
“尖舌苣苔族(苦苣苔科)系统发育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39770063;1998—2000),主持人。
人物简介
职 称: 研究员
课 题 组: 植物系统发生与进化发育研究组
主要经历
1995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5至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199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苏里植物园合作开展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瑞香科等五个科的研究与编写工作。
2001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事花对称性CYCLOIDEA功能基因的分子发育与进化合作研究。
2007年赴美国诺贝基金会植物生物学研究所(Plant Biology Division, Samuel Roberts Noble Foundation) 从事Medicago幼苗NPA化学诱导变异规律及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
著作专著
李振宇,王印政 (主编)2004.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郑州.[封面]
Chapman GP and Wang YZ. 2002. The Plant Life of China. Springer-Verlag, Berlin.[封面]
王遂义主编,杨秋生、王印政等副主编. 1994.《河南树木志》.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郑州. (负责编写十三个科和前言中的“河南树木区系及分区”一节)。
王印政. 2007. 中国植物采集简史-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采集史. 在《中国植物志》(第一卷),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科学出版社, 北京. pp658-704.
萨仁, 王印政. 2005.中国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本底现状与保护对策 (第二章). 在《中国遗传资源现状与保护》, (薛达元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王印政. 2004. 陆地野生植物资源. 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03) 》, (王宏广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王印政(副主译).2004.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全书(杨秋生,李振宇主译).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郑州.
王印政, 张树仁, 覃海宁. 2003. 野生植物资源 (第二章). 在 “中国生物种质资源科学报告” (刘旭主编). 科学出版社,北京.
王瑞,王印政. 2003. 扩散途径与机制 (第四章), 在“生物入侵 ― 理论与实践”(徐汝梅, 叶万辉), 科学出版社.
王印政,齐耀东. 2002. 齿裂大戟,飞扬草,野甘草等. 在“中国外来入侵种”(李振宇, 解焱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王印政、刀志灵、李嵘 2000. 苦苣苔科. 在“高黎贡山植物”(李恒、郭辉军、刀志灵主编). 科学出版社. P: 990-996.
彭华、王印政 1998. 植物分类方法. 在“民族植物学”(裴盛基、龙春林主编)第4章. 云南民族出版社,P:46-69.
王印政. 1997. 物种绝灭机制. 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主编,“保护生物学”第八章,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杭州,98-104.
王印政. 1994. 绝灭及其和植物进化的关系. 陈家宽,杨继主编,“植物进化生物学”第十章, 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328-364.
研究论文
2020
Li C-Q, Lü T-F, Han M-Q, Dong Y, Li P-W, Liu Y, Wang Y-Z * 2020. Reversal versus specialization in floral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in Petrocosmea (Gesneriacea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58:145-158.
2018
Dong Y, Liu J, Li PW, Li CQ, Lü TF, Yang X, Wang YZ*. 2018. Evolution of Darwin's Peloric gloxinia (Sinningia speciosa) is caused by a null mutation in a pleiotropic TCP gene. Mol. Biol. Evol., 35: 1901-1915.
Liu J, Li CQ, Dong Y, Yang X, Wang YZ*. 2018. Dosage imbalance of B- and C-class genes causes petaloid-stamen relating to F1 hybrid variation. BMC Plant Biol., 18:341.
2015
Yang X, Zhao X-G, Li C-Q, Liu J, Qiu Z-J, Dong Y, Wang Y-Z*. 2015. Distinct regulatory changes underlying differential expresson of TEOSINTE BRANCHED 1-CYCLOIDEA-PROLIFERATING CELL FACTOR genes associated with petal variations in zygomorphic flowers of Petrocosmea spp. of the family Gesneriaceae. Plant Physiology. 169: 2138-2151.
Qiu Z-J, Lu Y-X , Li C-Q, Dong Y, Smith JF, Wang Y-Z*. 2015.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etrocosmea (Gesneriaceae) inferred from both DNA sequence and novel findings in morphology with a test of morphology-based hypotheses. BMC Plant Biology. 15:167.
Dong Y, Wang Y-Z*. 2015. Pod shattering: from models to crop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6:1-13. (Special Invited Review)
2014
Liu B-L, Yang X, Liu J, Liu B-L, Dong Y, Wang Y-Z*. 2014. Characterization,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Chirita pumila (Gesneriaceae), a potential evo-devo model plant.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DOI 10.1007/s11240-014-0488-2.
Dong Y, Yang X, Liu J, Wang B-H, Liu B-L, Wang Y-Z*. 2014. Pod shattering resistance associated with domestication is mediated by a NAC gene in soybean. Nature Communications 5:3352|DOI:10.1038/ncomms 4352.
Highlighted by F1000: http://f1000.com/prime/718281841
Liu B-L, Pang H-B, Yang X, Wang Y-Z*. 2014. Functional and evolutionary analyses of Primulina heterotricha CYC1C gene in tobacco and Arabidopsis trans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52 (1): 112–123.
2013
Dong Y, Wang B-H, Wang Y-Z*. 2013.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rthologs of AtNST1/2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Glycine soja and the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51(6): 693-703.
2012
Yang X, Pang H-B, Liu B-L, Qiu Z-J, Gao Q, Wei L, Dong Y, Wang Y-Z*. 2012. Evolution of double positive autoregulatory feedback loops in CYC2 clade gene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origin of floral zygomorphy. The Plant Cell. 24: 1834–1847.
Wei L, Wang Y-Z*, Li Z-Y*. 2012. Floral ontogeny of Ruteae (Rutaceae) and its systematic implications. Plant Biology. 14: 190–197.
Xiao L-H, Li Z, Wang R, Wang Y-Z*. 2012.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phylogeographic pattern of a relict species, Conandron ramondioides (Gesneriaceae), revealed from sequence polymorphism and haplotypes of the CYCLOIDEA gen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50(1): 45–57.
2011
Wang R, Wang J-F, Qiu Z-J, Meng B, Wan F-H*, Wang Y-Z*. 2011. Multiple mechanisms underlie rapid expansion of an invasive alien plant. New Phytologist. 191: 828–839.
Qiu Z-J, Yuan Z-L, Li Z-Y, Wang Y-Z*. 2011. Confirmation of a natural hybrid species in Petrocosmea (Gesneriaceae) based on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49(5): 449–463.
Wang Y-Z*, Mao R-B, Liu Y, Li J-M, Dong Y, Li Z-Y, Smith JF. 2011.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of Chirita and allies (Gesneriaceae) with taxonomic treatments.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49(1): 50–64.
2010及以前
Wang Y-Z*, Liang R-H, Wang B-H, Li J-M, Qiu Z-J, Li Z-Y. 2010. Origi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Old World Gesneriaceae with actinomorphic flowers inferred from ITS and trnL-trnF sequences. Taxon. 59 (4): 1044–1052.
Pang H-B, Sun Q-W, He S-Z, Wang Y-Z*. 2010. Expression pattern of CYC-like genes relating to a dorsalized actinomorphic flower in Tengia (Gesneriacea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48 (5): 309–317.
Yang X, Cui H, Yuan Z-L, Wang Y-Z*. 2010. Significance of consensus CYC-binding sites found in the promoters of both ChCYC and ChRAD genes in Chirita heterotricha (Gesneriacea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48: 249–256.
Song C-F, Lin Q-B, Liang R-H, Wang Y-Z*. 2009. Expressions of ECE-CYC2 clade genes relating to abortion of both dorsal and ventral stamens in Opithandra (Gesneriaceae).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9: 244.
Xia Z, Wang Y-Z*, Smith JF. 2009. Familial placement and relationships of Rehmannia and Triaenophora (Scrophulariaceae sensu lato) inferred from five different gene reg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96(2): 519–530.
Xiu-Ren Zhou, Yin-Zheng Wang*, James F. Smith and Rujin Chen. 2008. Altered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CP and MYB genes relating to the floral developmental transition from initial zygomorphy to actinomorphy in Bournea (Gesneriaceae). New Phytologist. 178 (3): 532-543.
Qiu Gao, Ju-Hong Tao, Dan Yan, Yin-Zheng Wang*. 2008. Expression differentiation of CYC-like floral symmetry genes correlated with their protein sequence divergence in Chirita heterotricha (Gesneriaceae). Development genes and Evolution. 218: 341-351.
Jia-Mei Li, Yin-Zheng Wang*. 2008. Chirita longicalyx (Gesneriaceae), a new species fromGuangxi, China. Annales Botanici Fennici. 45:212-214.
Zhi-Yan Du, Yin-Zheng Wang*. 2008. Significance of RT-PCR expression patterns of CYC-like genes in Oreocharis benthamii (Gesneriacea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46 (1): 23-31.
Jia-Mei Li, Yin-Zheng Wang*. 2007.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Among Species of Chiritopsis and Chirita Sect. Gibbosaccus (Gesneriaceae) Based on nrDNA ITS and cpDNA trnL-F Sequences. Systematic Botany. 32 (4): 888-898.
Li-Hong Xiao, Yin-Zheng Wang*. 2007.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Gcyc1 (Cycloidea) in Conandron ramondioides (Gesneriaceae) from Southeast China.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69: 145-157.
Rui Wang and Yin-Zheng Wang*. 2006. Invasion dynamics and potential spread of the invasive alien plant species Ageratina adenophora (Asteraceae) in China.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12: 397-408.
Wang Lei, Gao Qiu, Wang Yin-zheng*, Lin Qi-bing. 2006. Isol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wo CYC-like genes, SiCYC1A and SiCYC1B, from zygomorphic and actinomorphic cultivars of Saintpaulia ionantha (Gesneriaceae). Acta Phyottaxonomica Sinica. 44 (4): 353-361.
Wang Lei, Gao Qiu, Wang Yin-zheng*, Lin Qi-bing. 2006. Isol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wo CYC-like genes, SiCYC1A and SiCYC1B, from zygomorphic and actinomorphic cultivars of Saintpaulia ionantha (Gesneriaceae). Acta Phyottaxonomica Sinica. 44 (4): 353-361.
Lei Wang and Yin-Zheng Wang*. 2005. Floral development of Triaenophora (Veronicaceae) and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50: 69-79.
Yao-Dong Qi and Yin-Zheng Wang*. 2004. Wikstroemia fuminensis (Thymelae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Yunnan, China. Novon. 14: 324-326.
Wang Yin-Zheng. 2003. Ovary structure of the genus Gyrogyne (Gesneriaceae). Australian Systematic Botany. 16 (5): 629-632.
Wang Yin-Zheng. 2003. Nomenclatural actions in Whytockia (Gesneriaceae). Novon. 13: 483-486.
Wang Y. Z. and Li Z. Y., 2002. Inflorescence development of Whytockia (Epithemateae, Gesneriaceae) and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within Gesneriaceae.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36: 45-54.
Qingyuan Zhou, Yinzheng Wang and Xiaobai Jin. 2002. Ontogeny of Floral Organs and Morphology of the Floral apex in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taceae). Australian Journal of Botany. 50 (5): 633-644.
Wang Y.-Z., M. Moeller and D.-Y. Hong. 2002. Patterns and Significance of Floral Development in Whytockia (Gesneriaceae). Plant Biology. 4: 492-502.
Wang Yin-Zheng, Li Zhen-Yu, Pan Kai-yu and Zou Xiu-Hong. 2002. Pattern and Significance of Seedling Development in Titanotrichum oldhamii (Gesneriaceae). Acta Botanica Sinica. 44 (8): 903-907.
Pan Kai-yu, Li Zhen-yu and Wang Yin-Zheng. 2002. Floral Organogenesis of Titanotrichum oldhamii (Gesneriaceae). Acta Botanica Sinica. 44 (8): 895-902.
王印政, 李安仁. 2002. 互叶指甲草属—中国石竹科一归化属. 植物分类学报. 40 (5): 460-461.
Qi Yao-dong and Wang Yin-zheng*. 2002. Floral Development of Wikstroemia delavayi (Thymelaeaceae) and its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40 (3): 271-282.
Wang Y. Z. .2001. Reversion of floral development under adverse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Whytockia bijieensis (Gesneriaceae). Australian Journal of Botany. 49 (2): 253-258.
Wang Y Z, Liang H X and Wu Z Y, 2001. Embryology of Whytockia hekouensis (Gesneriaceae).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23(1): 72-78.
Wang Y Z and Li H, 2000. A new species of Whytockia W. W. Smith (Gesneriaceae) from Yunnan, China.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38(2): 189-191.
王印政. 2000. 异叶苣苔属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及其系统发育意义. 植物分类学报,38(3): 231-235.
王印政,于永福,齐耀东. 2000. 苦苣苔科中的奇葩. 大自然,91(1): 37.
王印政,顾志建. 1999. 直瓣苣苔属、筒花苣苔属和吊石苣苔属4个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植物分类学报,37(2): 137-142.
王印政、傅德志、彭华. 1999. 一个孑遗类群—尖舌苣苔族(Klugieae) 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及其指示意义. 生物多样性,7(3): 214-219.
Wang Y.Z. & Pan K.Y. 1998. Comparative anatomy of the genus Whytockia (Gesneriaceae). in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versity of East Asian Plants. Zhang A.L.& Wu S.G (eds.). 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Springer-Verlag . Beijing. 352-366.
Wang Y.Z., Gu Z.J. & Hong D.Y. 1998. Karyotypes of Whytockia (Gesneriaceae).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76(1):28-35.
Peng H & Wang Y.Z. 1998. A new species of Ligusticum L. (Apiaceae) from Yunnan Province, China. Novon .8(1): 50-52.
王印政,高致明,梁汉兴,吴征镒. 1997. 峨眉异叶苣苔(苦苣苔科)花部形态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云南植物研究,19(3):265-270.
王印政,李振宇. 1997. 贵州异叶苣苔属一新种, 植物分类学报,35(1):67-69.
Wang Y.Z., Pan K.Y., Li Z.Y. & Hong D.Y. 1996. An anamorphosis of gynoecium in Whytockia (Gesneriaceae), with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18(4): 431-433.
王印政. 1995. 云南异叶苣苔属(苦苣苔科)二新种. 植物分类学报,33(3):297-301.
杨亲二,王印政,张大明,洪德元. 1994. 孔药花属(鸭趾草科)的核型研究. 植物分类学报,32(3):232-234.
王印政,孙占胜. 1992. 河南木本植物区系及生态地理规律初探. 武汉植物学学报,10(3):265-272.
王印政,王遂义. 1992. 河南主要森林建群种的区系特性.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6(1):78-83.
王印政,曹冠武. 1992. 植物引种驯化的区系学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6(2):310-314.
王遂义,杨秋生,王印政. 1991. 河南蕨类植物区系. 河南科学
王遂义,王印政. 1990. 河南木本植物区系. 西北植物学报,10(3):309-319.
王遂义,王印政. 1989. 河南木本植物资源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3(3)
著作专著:
王健,杨秋生,田朝阳,王印政(副主编),李永华. 2019. 河南植物志(补修篇)(王健,杨秋生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郑州。
王印政(主编). 2012. 云台山植物.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郑州。
李振宇,王印政(主编)2004.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郑州.
Chapman GP and Wang YZ. 2002. The Plant Life of China. Springer-Verlag, Berlin.
Wang Yin-Zheng. 2007. Passifloraceae, Caricaceae, Tetramelaceae. In Flora of China, Eds. Wu, Z.-Y, Raven, P. H. and Hong D.-Y. Science Press, Beijing. pp. 141-152.
Wang Yin-Zheng. 2007. Ancistrocladaceae. In Flora of China, Eds. Wu, Z.-Y, Raven, P. H. and Hong D.-Y. Science Press, Beijing. pp. 208.
Wang Yin-Zheng. 2007. Thymelaeaceae. In Flora of China, Eds. Wu, Z.-Y, Raven, P. H. and Hong D.-Y. Science Press, Beijing. pp. 213-250.
王印政. 2007. 中国植物采集简史-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采集史. 在《中国植物志》(第一卷)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 pp.658-704.
萨仁, 王印政. 2005. 中国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本底现状与保护对策(第二章). 在《中国遗传资源现状与保护》,(薛达元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王印政. 2004. 陆地野生植物资源. 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03)》,(王宏广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王印政(副主译). 2004. 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全书(杨秋生,李振宇主译).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郑州.
王印政,张树仁,覃海宁. 2003. 野生植物资源(第二章). 在“中国生物种质资源科学报告”(刘旭主编). 科学出版社,北京.
王瑞,王印政. 2003. 扩散途径与机制(第四章),在“物入侵―理论与实践”(徐汝梅,叶万辉),科学出版社.
王印政,齐耀东. 2002. 齿裂大戟,飞扬草,野甘草等. 在“中国外来入侵种”(李振宇,解焱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王印政,刀志灵,李嵘. 2000. 苦苣苔科. 在“高黎贡山植物”(李恒、郭辉军、刀志灵主编). 科学出版社, P: 990-996.
彭华,王印政. 1998. 植物分类方法. 在“民族植物学”(裴盛基、龙春林主编)第4章. 云南民族出版社,P: 46-69.
王印政. 1997. 物种绝灭机制. 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主编,“保护生物学”第八章,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杭州,98-104.
王遂义主编,杨秋生、王印政等副主编. 1994. 《河南树木志》.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郑州. (负责编写十三个科和前言中的“河南树木区系及分区”一节)
王印政. 1994. 绝灭及其和植物进化的关系. 陈家宽,杨继主编,“植物进化生物学”第十章,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328-364.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