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刚(1949年1月9日-2019年3月11日),男,广东东莞人,为“造船大王”王华生之子,美国加州大学机械工程系学士。香港爱国人士、著名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工商界名人,刚毅(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第八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全联旅游业商会原执行会长、香港培华基金原常务副主席。
人物简介
王敏刚,广东东莞人,为
中华造船厂有限公司创办人
王华生之子,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主攻船舶工业设计。毕业后回香港,继承家族事业。经过艰苦努力,王敏刚将单一的船舶制造厂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名员工,涉足金融、房地产等多元跨国集团,为香港工业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并获“青年工业家 ”称号。
香港著名爱国人士、著名实业家、
社会活动家、工商界名人,
美国加州大学机械工程系学士,
人物经历
1979年改革开放后,王氏家族在广东省经营生意,从事「
三来一补」加工工业、
建筑、兴建客货码头等,业务扩展至
上海、
天津、
北京、
兰州、
四川等地。
1980年,王氏家族开始在
广州、东莞兴建酒店,在
深圳兴建货柜码头。
1985年,被邀为香港基本法咨委会委员。
1989年,加入新香港联盟,并成为该盟的领导成员。
1990年,当选为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1990年,王敏刚出任
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1990年,王敏刚自立门户,成立文化资源开发公司。
1992年,又发起成立香港青年联会有限公司,并出任副主席。
1992年,开始在西部开发文化酒店。
1993年—95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6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2006年,被推选为
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同时被推选为
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荣誉会长。
2017年12月,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社会兼职
大学毕业后至1979年,出任中华造船厂董事总经理,经营造船、探油等重工业和建筑业,从事海陆运输等多元经营。还担任中华重工业有限公司、坚稳工程有限公司、坚华福有限公司、
第一太平银行董事、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地方法院裁判顾问。
香港青年联会的前任创会主席,曾任刚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太平绅士,
香港中华总商会荣誉会长,西北拓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以及八家上市公司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
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旭日企业有限公司、
新鸿基有限公司、建业实业有限公司、信和酒店(集团)有限公司、远东发展有限公司及新时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家庭成员
热心公益
王敏刚积极支持国内的改革开放和投资内地建设,长期致力于国内和香港的文化、经济交流工作,为推动国内的经贸发展,促进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和“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今,王敏刚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内地,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香港,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外。他身兼多个社会要职,担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前是广东省人大常委,还是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常务副主席、第八届中华全国青联副主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经济顾问、青海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等。
王敏刚从青年时代起,他就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曾担任香港留美同学会会长、扶轮社观塘分社社长、香港狮子会名誉会员、香港
保良局、
东华三院和
仁济医院等慈善机构的总理、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1982年,王敏刚与
霍英东、
李兆基、王宽诚等热心中华教育的工商界人士发起成立了
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担任第一任秘书长及常务副会长,筹集资金¨乙多元,为内地办了100多个项目,包括旅游、石油管理、工商管理、建筑设计等百余个培训班,学员1万多人。
1987年,香港政府委任王敏刚为太平绅士,负起监督政府部门操作的职责。作为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多年来,他对内地与香港青年之间的交流,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营商经历
1978年春天,任“中华集团”董事总经理,成了“中华集团”的核心人物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王敏刚将大量资金转向内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西部的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发展旅游业
人大建言
2013年,港区人大代表王敏刚,在深入了解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近年为关怀抗战老兵所做努力后慎重向民政部递交了关于优抚原抗战老兵的提案。7月,王敏刚收到了这份提案的回复,他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
在答复原件照片上,红头文件中称,按照《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民政部门负责的优抚对象是指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
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而居住在大陆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不属于优抚对象范围。
但尽管如此,民政部还是从履行现有职能出发,给予高度关注,并于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工作,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借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孤寡对象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接受社会捐助等适当形式,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进行专项帮扶救助。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等重大活动以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建议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并予以慰问。民政部支持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等机构在关爱抗战老兵活动中所做的工作。
经典语录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大量最珍贵的中华文化资源是不可代替的资源,只要捷足先登,在嫁接现代的科技和管理方法后,将会创造出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
人物追悼
2019年3月12日,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出唁电,称赞王敏刚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唁电说,对王敏刚逝世深感悲痛,并称赞王敏刚是知名的爱国爱港实业家,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热心服务社会,倾力青年事务。王敏刚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期间,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香港和国家贡献良多,向王敏刚亲属表示节哀珍重。
2019年3月12日凌晨,香港中联办主任
王志民发出唁电悼念王敏刚。唁电全文如下:王敏刚先生亲属:惊悉敏刚先生辞世,谨表沉痛哀悼,望节哀珍重。王敏刚先生是坚定的爱国爱港社会领袖和工商业优秀代表,是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热心公益、乐于奉献,为香港工商业发展和国家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香港顺利回归和保持繁荣稳定作出了不懈努力,在担任第八至十三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期间,认真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杰出的青年领袖,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
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会长,是香港青年联会主要创建者并任第二届主席,为鼓励培养青年成长和促进两地文化交流贡献良多。我与敏刚相识已近三十年,为失去敏刚这样一位富有激情的『资深青年』朋友深感悲痛和惋惜。王敏刚先生为国家、为香港倾心竭力、鞠躬尽瘁,我们永远怀念他!
林郑月娥透过政府新闻处发出新闻稿,形容王敏刚是爱国实业家,自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已积极投资内地,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并致力促进香港商贸在内地发展。她说:「王敏刚自1993年起长年担任港区人大代表,参议国事,亦曾积极参与筹备香港回归祖国的工作。他热心服务社会,对内地和香港的教育、青年发展和文化交流等范畴贡献良多。他2003年获颁授铜紫荆星章。」她对王敏刚离世深感哀痛,谨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表示,与王敏刚共事多年,赞扬他热心公益和人大事务,永不言倦,爱国爱港立场坚定,自己十分敬重他,他的离世是一个非常沉痛的损失。她又指,王敏刚参与工作小组会议甚少缺勤,此次病重仍坚持来北京开会,直到其他代表们力劝,他才返港就医。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工联会会长吴秋北表示,对王敏刚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作为资深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很愿意提携年轻的後辈。仍记得自己刚刚担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来北京开会的时候,王敏刚在工作及生活上都给予很多照顾,还请其品尝北京特产。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前局长谭志源表示,与王敏刚相识多年,赞扬他爱国爱港,工作认真,有能力也有热情。此次王敏刚带病出席人大、坚持到生命的
最后一分钟,充分证明他对工作的投入和希望服务国家的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香港中华总商会对永远荣誉会长王敏刚离世深表惋惜,并对其家人致以深切慰问。中总表示,王敏刚是中国香港杰出企业家,一生致力推动香港工商经济发展,并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投资内地建设,为香港、为国家尽心尽力。他历任多项公职,积极为香港及国家整体繁荣进步建言献策,奉献了毕生精力,堪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