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

明初文士

王景(1337-1408),号常斋,元末明初松阳县人,少时便聪敏异常,博览群书。所写文章高深雄健,深得古人文风精髓,当时被赞誉为“上继屈宋,下并班马”。

人物简介
洪武四年(1371),考中举人,并被授予怀远教谕。当时天下初定,学校待兴。王景与县学诸生员披荆斩棘,兴建学宫,讲授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学生多有成就。不久,王景应诏入朝,拟《藩王朝观仪》、作《京城钟鼓楼记》。明太祖皆亲自批阅,而后升任开州知府,任职期间奖励农桑,均免徭役,执政公正严明,百姓安居乐业。由于政绩显著,又被提拔为山西右参政。王景在山西任职期间,勤政爱民,革清吏弊,却不幸因触犯权贵被贬至云南临安。虽生活困顿,箪瓢屡空,但他并不介意,每天读经史书籍自娱自乐。
明成祖继位后,王景被朝廷重新召回京城,授予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掌管朝廷诏书拟写和重大活动记录等事务,当时朝廷“诏敕皆出于景”。(《明史》载:成祖即位,擢学士。帝问葬建文帝礼,景顿首言:“宜用天子礼。”从之。)在此期间,王景还参与了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永乐大典》及《太祖高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的编撰工作,王均为总编。永乐六年(1408),王景因病去世,留有《玉堂稿》、《南诏稿》传世。
人物生平
王景生于元至元丙子年(1336)四月十五日,死于明永乐戊子年(1408)七月十三日,享年72岁。
王景出生于书香之家,初名“奎”,字“景彰”,又作“景章”“景常”,号“常斋”“太原生”。其父必庄公博极群书,通“性理”之学。
王景自幼聪敏,少承家学,十岁通《尚书》。师承本土名儒练鲁,十五岁“举业”成,为“明经”。当时,反元起义方兴,又为其师考中进士不愿仕元、隐归故里教书育人的凌然气节所感染,辟“常斋”以屏世纷,疾誓“暨元不竞”,18年不赴科考,边教书边做学问。
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昭告天下:“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朕将亲策于廷,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四年,时年36岁的王景审时度势,疾志践行父亲“移忠于君”的教诲,拳拳服膺,初赴乡试,得中“举人”。
洪武五年(1372)12月,王景怀揣“文词领浙江行省乡贡进士”荐书赴京参加六年三月吏部考试。部将奏以官,他力辞不得,领濠州府(不久改凤阳府)属县怀远教谕之职走马上任。
怀远县地处皖北淮河之畔,是一个多战乱多水灾多乞丐的穷地方。王景初到之时,县学舘舍已毁于兵燹,一些被动员来复学的生员因无所栖身而无心从师受业。为安定人心,他蓬户瓮牗,题上在老家用过的书房名“常斋”二字,并当众卜卦,恰巧抽到一枝“得易之恒”的竹签。当筮者解到“古‘恒’者,常也,久也。常固能久,久则悠远矣”时,他对生员们说:“吾惟尽其职耳。”诸生感念王景对复兴怀远教育、培养本地人才有恒久之心、长远之计,个个甘心忍受穷苦,安心读书。接着,他请求知县唐蔚挤出资金,鸠工营建,昼夜程督,还带领生员伐树木,挑土石,筑墙垣,在废墟上重建校舍,真正实现复学。从此,他将心血倾注在教学上,诲人不倦,士子则学而不厌,多有成就。
王景三年教谕诸事“上于天官”(借指吏部尚书),考核成绩为“九州二十五县最”。吏部拟予擢升。
洪武九年(1376),王景正在候任,接到父亲病故恶噩,闻讣哀号,顿绝复苏,从古制,回家服丧三年。
洪武十二年(1379),王景服丧毕,正当旨征:“天下博学老成之士皆应诏至京师。”浙江布政使安然推荐时年43岁的王景赴京应诏。在“访以治道”后,他先为翰林院值日官,随班朝见,后被“钖晏西序”,即当值夜班的听事官。他广闻博记,精选素材,写成《京城钟鼓楼记》,文辞优美,名动京城。
遂奉命制《朝享乐章》,又制《藩王朝觐仪》,改赐日本书。累赎佳篇流传宫廷内外,连朱元璋也逐篇亲览,大加赞赏。不久,擢升王景为大名开州(即今濮阳)知州,从五品。
河南开州历经战乱,田地荒瘠,户口凋耗,闾里空虚,百废待举。在开州任上,王景发其素蕴以施于政,改革税制,轻徭薄赋,增加收入;治理百姓宽而平、明而恕,不为浅功近利,致力于劝农耕,多开地,增收人,民皆安之;以公正、严明之政风整顿吏治,考核属吏,稽察奸宄,审决讼案,力督州衙和属邑县衙专力于公,专心为民;还以师长的睿智、胸襟重教育人,兴修学宫舘舍,收容流浪学童,复兴教育;建造祭坛,用以法天地,敬神明,尊宗祖,礼贤士,扶正风气。
他主持新建“郭忠烈公祠”并作《郭忠烈公祠记》,祭祀邑人郭嘉,记其英勇杀贼寇、壮烈牺牲的事迹,褒其为民尽忠的精神,起到扶正压邪,引人向善的作用。
王景主政开州一年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新增籍户三千口,州库转盈,政绩显著,又考核为最,仕途前景光明。然而,他积劳成疾,身心交瘁,于洪武十三年(1380)辞职回家养病。
洪武十四年(1381),王景入朝觐见皇上。朱元璋将他留在身边从事文赎。九月,朝廷任命会稽人韩宜可为山西行省右布政使,任命王景为山西行省布政使右参政,两人遂结伴赴任山西。
在山西任上,王景大力协助布政使韩宜可工作。由于山西在元末明初远离战乱,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产丰饶,故为朱元璋所倚重,赋粮任务为江北各行省之最。鉴于前任右布政使张新因文高能低赋征不足而被特令致仕,韩宜可感到压力很大。为了确保税粮征收,王景认真履行参政职责,以宣化承流为己任,提振纪纲,教化百姓,赈恤贫民,移风易俗,肃清吏弊,彰善恶瘅,上下属目,很快使税粮征收步入正轨。然而,时有官吏与豪户勾结,偷税漏税,贪赃枉法。韩宜可指派王景依法查办。对方不肯服罪,罗识罪名,上书诬告。
洪武十五年(1381)9月,朱元璋不分青红皂白,将韩宜可和王景贬谪云南。
经过一路颠沛流离,韩宜可和王景于洪武十六年(1382)才到达云南临安府(今建水县)。谪居之初,王景箪瓢屡空,一贫如洗,度日如年,却不介意,天天仰思朝廷声教,日日以读史经为乐。他谨慎交往,对故人馈赠也要甄别,非义者不受。
好在当时云南全境已经平定,军队开始屯田,移民正当垦殖,社会趋于安宁,唯文教振兴缺乏人才。一批被贬嫡的文人官员在有“西南蛮夷”之称的云南成了十分稀缺的人力资源,受到云南军政长官沐英、张紞的礼遇,文名崇高的韩宜可、王景、楼琏等人更是获得到厚恤和人身自由。
于是,王景和韩宜可以带罪之身谏言办学,充师讲学,爬山涉水,游走于各族集居村落,谕理劝学,提倡文教;经常在临安府文庙讲学,授业子弟,因而从学者云集,一时形成“以诗书自励,弦诵声达旦”读书风气,人文蔚起。对此,后世志书评价极高。
《临安府志》云:“临安文化之开,自韩都谏、王学士两先生谪居姶。”《滇史》载:“二公博学宏才,诗文高古,滇人多从之游。……临安文风,二公倡之,郡中至今崇祀。”《云南通志》载:“初,临安人不知学。自二公来相与讲论庚唱,郡中子弟翕然从之,于是文教始兴,至今犹景仰焉。”王景在建水文庙教学之余,游历各地,或应邀到临安各县讲学,或纵游山水,或撰写诗文,至今尚存《《平云南颂》》《敬思堂记》《龙泉山道院记》《文节先生墓墟铭》《云津桥记》《为新建府治记》《董庄愍死节威楚记》《通海县重修涌金寺记》《黔宁昭靖王祠堂碑》《金齿安边定远楼序》等10多篇记事文、《临安秋江静钓》《判山翫月》《贺西平侯大人平越州》《越州回师》等10多首诗篇及《饶歌》二十,汇成《南诏稿》。这些作品或讴歌云南建设成就,或称赞平乱战绩,或赞美英烈功勋,或吟咏故友交情,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广泛流传,彪炳史册。
此外,他还凭借崇高文望应邀纂修首部《云南志》。
王景、韩宜可为振兴临安乃至云南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培养了大批人才。考云南旧志,在终元之前,云南只出过5位进士,无一临安府人。从洪武十六年(1382)起,临安经过16年文教振兴,于永乐二年(1404)考取第一个进士张文礼,此后进士辈出,到明末又出了51名进士,共计52名士,约占云南行省同期进士总数的一半,故得“临半榜”的美称。王景、韩宜可谪居地建水县尤其文教昌盛、人文荟萃,得享“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誉。
鉴于王景、韩宜可的突出贡献,明成化九年(1486),临安士民在王、韩二公讲学处建亭,名“读书台”;又在文庙正殿左侧建“寄贤祠”(也称“二贤祠”),与孔子同时祭祀,这在全国文庙祭祀仪式中绝无仅有。
洪武三十一年(1398),由于云南原布政使、吏部尚书张紞推荐,召韩宜可等人入京。
建文元年(1399),颁大赦令。时年64岁的王景应召入翰林院,任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与董伦同为总裁始修《太祖实录》。不久,母亲项氏病故,他回家守丧。
服丧期满,正值“靖难”事毕,建文朝亡。朱棣为得人心,决定重修《太祖实录》,赐名《太祖高皇帝实录》,命王景为纂修官。
朱棣为了登基,召天下才子拟制诏书,先后发生方孝孺掷笔而被诛、楼琏惶恐而自经、王达服银屑死等事件,后遂有私授王景草制诏书之说。
永乐元年(1403),王景为翰林侍讲,不久升学士阶奉政大夫,成为皇帝的重要幕僚,受到宠信,居清华之地,掌管诏书拟制和大亊记录,史称“一时诏敕皆出于景。”又称其文“上继屈、宋,下并班、马。”晚年,王景面容清癯,美髯飘逸,立于朝廷,不改乡音,诤言铿锵,无私无畏。一天,明成祖朱棣问:“葬(指建文帝朱允炆)用何礼?”众口缄默,唯王景顿首曰:“宜用天子礼。”上从之。又一天,朱棣想出师亲征,恰巧下雨,心里很不高兴,左右不知如何是好。王景从旁说道:“下这场大雨是上天为陛下洗干戈呀。”左右不辨其语,唯独一位永嘉籍卫士私下里奏明王景的语意,朱棣才转忧为喜,放弃亲征。此后,任命王景为亲军指挥使。
永乐二年(1404),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4总裁率147人纂辑《文献大成》,次年稿成。因存在“所纂尚多未备”的缺点,朱棣遂于永乐三年(1405)初改命解缙、姚广孝等4总裁“同任监修”,任命礼部侍郎兼礼试主考官王景、国子监祭酒胡俨等5人为总裁,领2169人在文渊阁继续纂修,历四春秋,于永乐六年(1408)十一月修成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新《文献大成》计22937卷(《目录》60卷、《明实录》22211卷)——钦赐“永乐大典”书名。
可惜王景于永乐六年(1408)七月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为这部不朽的鸿篇巨制耗尽心血。葬江宁凤栖乡。
十五年后,永乐二十一年(1421),王景第五子、江宁应天府训导王贯为立陈琏所撰《故翰林院学士王公景彰墓碑铭》。铭云:景公“子五:曰宏、曰荆,先卒:曰诚、曰信,克承其家;曰贯,癸卯(1423)贡士,即索铭者。女二:长适同邑周某,次适镇抚戴贵。孙四、孙女四,尚幼。”“在翰林为《玉堂稿》,在黔中为《南诏稿》,藏于家。”王景在朝为官期间,乐于荐才举贤,如举荐昆山人史谨,授应天府椎官;荐松阳人、明经周焕入文渊阁修国史;推松阳人、贤良程仲坚,授监察御史。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