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佳,1987年2月10日出生于中国北京市,9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凌远教授和周广仁教授,2008年毕业于柯蒂斯音乐学院,美籍华裔钢琴演奏家。
早年经历
王羽佳4岁半的时候,即开始跟随启蒙老师罗征敏老师正式开始学习钢琴。半年后王羽佳成功考过了钢琴等级考试一级。在之后的两年内,王羽佳迅速考过四级、五级,甚至跳级考过了钢琴等级考试的八级。王羽佳六岁那年,经启蒙老师介绍,她拜入一直关注其发展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凌远教授门下。随后,王羽佳开始跟随中央音乐学院凌远和周广仁教授学习。
1999年,是王羽佳人生的转折点,她作为中加“晨间音乐桥”文化交流项目的交换生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蒙特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2001年,开始跟随中国台湾钢琴家
陈宏宽和天玛·布莱克斯登学琴。也就是从这时起,她开始一个人在加拿大打拼,学习和生活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表现出惊人的高效率。她的钢琴进步速度非常快;同年,王羽佳获得德国第二届“塞勒国际钢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
2002年,15岁的王羽佳获得美国阿斯本音乐节协奏曲组大奖后,搬到费城,进入
柯蒂斯音乐学院跟随
加里·格拉夫曼继续学习钢琴。
演艺经历
崭露头角
2003年,王羽佳在瑞士举办欧洲首演。
2005年,顶替临时缺席的钢琴家
拉杜·鲁普,完成了北美首次演出;同年,首次亮相大型音乐会,与
皮恩卡斯·祖克曼指挥的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此次演出之后加拿大媒体一致宣称: “一颗巨星诞生了”。随后,开始同世界各地的许多著名乐团合作,包括巴尔第摩、北京、波士顿、芝加哥、休斯顿、纽约、费城、旧金山、圣彼得堡、东京和苏黎世。
突破发展
2006年,王羽佳获得格利莫青年艺术家奖;同年,在韦尔比耶音乐节上,首次与
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因为救场赢得不同凡响的评价,从此被推上职业钢琴家之路。
2007年3月1日,
伦敦交响乐团访华,王羽佳在音乐厅现场演奏拉赫玛尼诺夫《
第三钢琴协奏曲》;同年,成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钢琴独奏家;也是在这一年,她代替玛莎·阿格里奇作为独奏钢琴家与
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首次在国际乐坛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2008年春天,王羽佳与
内维尔·马里纳爵士执棒的
圣马丁室内乐团及合唱团一起进行了美国巡演,获得好评;并因此被音乐公司经理人看中,从此跻身国际舞台;同年,王羽佳从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
2009年1月,德国DG唱片公司与其签订专属艺人合约,这成为其职业发展的全新起点;1月24日,在“全球华人新春音乐盛典2009”音乐会中与
余隆指挥的
中国爱乐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演出
柴科夫斯基的《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和《黄河》钢琴协奏曲节选,这是其签约DG之后在中国的首次亮相;当年春季,其首张唱片《奏鸣曲与练习曲》(Sonatas & Etudes)在美国发行,唱片收录的奏鸣曲有
肖邦的《
葬礼进行曲》、
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
斯克里亚宾的第二奏鸣曲,以及
利盖蒂的两首练习曲;同年,与
迪图瓦、
阿巴多等指挥大师合作,在世界范围内举行音乐会;并受指挥家阿巴多邀请,参加该年的琉森音乐节,在开幕式上,两人合作了
普罗科菲耶夫的《
第三钢琴协奏曲》。
除此之外,在2008/09音乐季期间,还与指挥家查尔斯·迪图瓦一起,与
洛杉矶爱乐乐团、美国国家交响乐团以及匹兹堡交响乐团合作进行她的个人首演;并在伊丽莎白皇后大厅举行了她的伦敦首演独奏音乐会,以及在圣保罗、西雅图、巴黎、布拉格、慕尼黑、贝加莫等国际都市举办自己的独奏音乐会。
稳步发展
2010年,王羽佳获得艾维里·费雪职业大奖;5月14日,推出第二张专辑《转变》(Transformation);12月,凭借专辑《奏鸣曲与练习曲》,入围第52届格莱美音乐奖“最佳乐器独奏(无管弦乐队)”奖。
2011年4月,在天津音乐厅举办她的首场天津独奏音乐会;同年初夏,发布与阿巴多合作的唱片《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v),这是她加入DG后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同时也是她的首张协奏曲专辑;凭借该专辑,入围第54届格莱美“最佳古典器乐独奏”奖。
2012年3月1日,发布新专辑《幻想曲》(Fantasia),收录了
肖邦、
拉赫玛尼诺夫、
圣-桑、
斯克里亚宾和其他音乐家的作品,其中多首是其经常用来作为音乐安可的著名曲目。
2013年1月1日,与
本杰明·沃菲斯齐联合发表新专辑《二月之夏》(Summer In February);9月1日,参加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21届埃内斯库国际音乐节,和匹兹堡交响乐团合作共同演绎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柯维奇的音乐作品。
2014年1月1日,与列奥尼达斯·卡瓦科斯联合发布新专辑《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Brahms: The Violin Sonatas);3月4日晚,参加在
星海音乐厅举行的伦敦交响乐团2014广州音乐会,与乐团合奏
拉赫玛尼诺夫的《
第三钢琴协奏曲》,在这首庞大的作品面前,王羽佳用她有力的十指带来的神奇跑动和八度跳跃,以及深沉的歌唱、绵长的线条,让这首曲子的和声极具空间感。。
2015年6月2日,作为指挥大师
夏尔·迪图瓦和英国皇家爱乐的嘉宾来中国杭州巡演;同年,受邀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2016/17乐季“驻院艺术家”;10月2日,发行新专辑《拉威尔》(Ravel)。
2016年8月起,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陆续举行了“王羽佳和她的朋友们音乐会”及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
2017年,创刊于1898年的《美国音乐年鉴》(Musical America)公布了年度艺术家大奖,王羽佳获“2017年度艺术家”称号,这也是中国音乐家首次当选被誉为古典音乐界“圣经”的权威媒体的“年度艺术家”,同时,她也会出现在2017年的《美国音乐年鉴黄页》封面中。
2018年11月,与指挥家
捷杰耶夫以及慕尼黑爱乐乐团合作,在杭州大剧院举办独奏音乐会;同年,凭借《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获得第61届格莱美奖“最佳器乐独奏奖”提名。
2019年10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指挥家安德烈斯·奥罗左科-埃斯特拉达、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上演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同年,凭借《柏林钢琴独奏音乐会》获得第62届格莱美奖“最佳器乐独奏奖”提名。
2021年5月,王羽佳在英国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举行音乐会。
2023年1月,王羽佳用时四小时三十分钟,在纽约卡内基大厅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四部钢琴协奏曲与《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乐团与钢琴家在一个晚上完成全部五部作品的演出;8月4日,与指挥家克劳斯·麦凯莱及BBC交响乐团一同亮相英国逍遥音乐节(BBC Proms),演绎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12月15日,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12月17日晚,继续登台国家大剧院,为国家大剧院2023“国际钢琴”系列演出收官。
2024年2月4日,凭借专辑《美国计划》(The American Project)斩获第66届
格莱美音乐奖“最佳古典器乐独奏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首位来自中国的得主。
2024年6月,在上海大剧院,与指挥家
基里尔·别特连科,
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10月,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音乐会。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王羽佳出生在音乐之家,母亲是个舞蹈家,父亲是打击乐手。她小时候被称作“神奇小孩”,小时候的她喜欢随意按按家里老钢琴的琴键,那是父母的结婚礼物。母亲曾希望她学跳舞,但王羽佳选择钢琴,因为“弹钢琴至少能坐着,不那么累”。为了培养王羽佳,她的钢琴老师提出集体攒钱来给她买专业三角钢琴。庞大的钢琴占据了王家的房间,她的父母“有时候要睡在钢琴下面”。因为父亲的鼓手背景,王羽佳形容他是“音乐纳粹”,“他要求我在音符和节奏上干净整齐,我父亲有一双好耳朵。”
情感生活
2023年2月14日,王羽佳在其社交媒体公布新恋情,男方是比自己小8岁的芬兰指挥家克劳斯·麦凯莱。并配文写道:“情人节快乐!给大家分享爱!”
个人爱好
除却钢琴家的身份,王羽佳跟所有青少年一样,喜欢新鲜、时尚。闲暇之余,也会抱起《Elle》《Vogue》等时尚杂志。另外,王羽佳还是一个影迷,不仅喜欢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的影片,还喜欢《蝙蝠侠前传》中的克里斯蒂安·贝尔。
代表作品
音乐专辑
参考资料:
重要演出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王羽佳的演奏风格既有年轻人的自然随性和无畏想象,又充满着成熟艺术家所具有的严谨与精准。她对技巧最繁复的曲目熟稔的表现力、对音乐极有深度的洞察力、对曲目充满新鲜感的诠释,以及她优雅的舞台魅力都让人赞誉有加。(新浪娱乐 评)
王羽佳的弹奏,不是让听众跟随乐声一同行进,她以出众的技巧,极大的热情,带动人们在音乐中狂奔,使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在如此美妙的演绎之中,不愿意错过哪怕是一个音符。她的演奏收放自如,重若山峦,轻若鸿毛,她的指间似乎有变幻不尽的斑斓色彩。而最重要的,她不仅仅是一名钢琴技术天才,她对作品的理解力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华盛顿邮报 评)
王羽佳的演奏就是一把衡量钢琴完美演绎的标尺,无与伦比。(旧金山纪事报 评)
王羽佳在德国DG唱片公司发行的首张专辑“Sonatas & Etudes”里演奏的肖邦、李斯特、斯克里亚宾和里盖蒂的钢琴曲“精湛技巧和罕见的、充满诗意的乐感结合得天衣无缝”。(英国《留声机》杂志 评)
王羽佳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而且将会是新一代的古典音乐家的完美代言人。(DG总裁迈克·朗 评)
当王羽佳令人眩晕的手指划过琴键,像电流般串联了这首名曲时,它听起来竟然像是现代音乐——这是21世纪的贝多芬!(知名国际乐评人 马克·斯威德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