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南,男,汉族,1957年11月出生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籍贯江西吉水,中共党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湘江时代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人物经历
王耀南出生于云南省一个革命干部家庭。父辈跟随党闹革命参加解放军,一直从江西打到云南,之后就留在云南建设边疆。
王耀南从小就对无线电子十分感兴趣,喜欢动手制作、组装半导体收音机,经常鼓捣收音机到深夜。
1974年9月高中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云南龙陵县猛兴乡下沟心寨村。
1974年至1977年,在云南省龙陵县猛兴公社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1977年至1981年,在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电子计算机系学习毕业。
1981年至1989年,在华东地质学院电子计算机系毕业留校工作。
1982年至1995年,任华东地质学院电子计算机系副教授、系主任。
1989年至1995年,在湖南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博连读。
1995年,任湖南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年至1997年,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动控制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8年至2001,在德国不来梅大学自动化研究所任德国洪堡学者。
1998年至2001年,任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
2001年至2020年4月,任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院长。
2002年至2004年,任德国不来梅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教授、国际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5年,任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主任。
2016年至2020年3月,任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教授、院长。
2022年3月7日,作为兼职PI受聘为郑州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耀南围绕中国高端制造的重大需求,开创机器人自主加工动态规划与决策控制技术体系,提出系列高速高精视觉感知与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解决了多机器人高效协同制造的技术难题,发明机器人灵巧精准作业控制技术。率先研制出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精密检测分拣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加工柔性生产线,并成功应用于航空、舰船、汽车、电子、医药等620余家中国国内外企业,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创建了机器人国家工程实验室,推动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创机器人自主加工规划与决策技术体系,提出高速高精视觉感知与自适应鲁棒控制等方法,突破多机器人协同制造技术难题,发明机器人灵巧精准作业技术。率先研制出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柔性生产线控制系统等,并成功应用于航空、舰船、汽车、电子、医药等中国国内外企业和国家重大工程。
截至2018年5月,王耀南先后主持完成国家“九五”攻关、“十五”攻关、“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国家863重大项目、德国洪堡杰出青年基金和DFG基金项目、欧盟第五框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德国科研教育部(BMBF)国际合作项目、德国航天研究中心(DLR)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多项。
据2021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王耀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1项。
据2021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王耀南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出版著作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
[1] Peng W , Wang Y , Miao Z , et al. Viewpoints Planning for Active 3-D Reconstruction of Profiled Blades Using Estimated Occupancy Probabilities (EOP)[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20, PP(99):1-1.
[2]Zhou X , Wang Y , Xiao C , et al. Automated Visual Inspection of Glass Bottle Bottom With Saliency Detection and Template Match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19, PP(99):1-15.
[3] Benchmark data set and method for depth estimation from light field imag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18:1-1.
[4] Lu, Xiao, Ling, et al. A Method to Calibrate Vehicle-Mounted Cameras Under Urban Traffic Scen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15.
[5] Wang Y , Shen Y , Yuan X , et al. Operating Point Optimization of Auxiliary Power Unit Based on Dynamic Combined Cost Map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5, 30(12):7038-7050.
[6] Wang Y , Miao Z , Zhong H , et al. Simultaneous Stabilization and Tracking of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A Lyapunov-Based Approach[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2015, 23(4):1440-1450.
[7] Wang, Y.,Zhang, X.,Yuan, X.,Liu, G. Position-Sensorless Hybrid Sliding-Mode Control of Electric Vehicles With Brushless DC Motor[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11, 60(2):421-432.
人才培养
王耀南认为,高校科教人员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有三:一是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人才;二是爱国务实,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把爱国情怀化为建设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三要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创造力,把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把人才智力优势转化为国家发展优势。
截至2020年1月,王耀南已经培养了65名博士,150余名硕士。
截至2021年4月,王耀南编著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系列教材15部,被中国60多所双一流院校选用。其中《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印刷八次,累计发行量近万册,为中国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机器人环境感知与控制技术》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被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荣誉表彰
2019年,王耀南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据2021年6月湖南大学官网显示,王耀南曾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湖南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1年9月26日,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2023年12月,入选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社会任职
据2021年6月湖南大学官网显示,王耀南担任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
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监事、教育部科技委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等。曾任
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领域主题专家、欧盟第五框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2023年7月27日,王耀南当选为
长沙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三届委员会主席。
出版图书
个人生活
1957年11月,王耀南出生于云南省龙陵县的红色革命家庭。他祖籍江西吉水,父母是跟着党闹革命、打江山的一代,从江西吉安县一直打到云南,建设云南边疆。受父辈影响,“报效国防、建设祖国”的红色种子自幼便在他心里扎了根。
王耀南从小就对无线电子十分感兴趣,喜欢动手制作、组装半导体收音机,经常鼓捣收音机到深夜。1974年9月高中毕业后,他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云南龙陵县猛兴乡下沟心寨村,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回来常常义务帮老乡家安装、修理喇叭和收音机,为生产队架广播线路,使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小喇叭广播。为解决大山沟里乡亲们的吃饭问题,他特地跑到县里农机站学习拖拉机、打谷机、磨面机等“五机”工作原理。学会后,他把“五机”搬上了山。每当“五机”需要组装、调试、维修,他总跑在前头,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当地农业生产。1976年5月云南龙陵发生7.6级大地震,他在抢险救灾期间还曾自制简易测震仪进行地震实时监测。
人物评价
王耀南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来,围绕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将学科行业内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成效显著,为中国机器人工程与人工智能专业的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
王耀南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东华理工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