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是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编著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60年。
内容简介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共十章,作者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正式组织分析,其由两篇文章组成;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正式组织比较有影响的两个功能领域——经济和政治,在第三个部分中,作者又重点介绍了美国的权力分配和美国的社会张力问题;在该书的最后一部分,帕森斯分析了西方社会的其他结构特征,包括社区的基本结构,医疗结构和宗教结构。在社区基本结构方面,作者论述了住宅、工作场所、管辖权和交通综合体的关系。在医疗结构方面,作者分析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健康问题,在宗教结构方面,作者分析了“教派多元主义”的发展趋势,解释了世俗化和宗教复兴的社会现象。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为帕森斯后期的一部著作,全书收集了作者撰写的10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汇编进该书的10篇文章,以及导言中所提及的其他几篇文章,在作者眼中“只是各式各样探讨性的研究”。其中每篇文章都“诊断”了现代工业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故将该书定名为《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该书意在为理论“整体化”提供一个范例,即试图将种类繁多的现象连结在一起,用一种或另一种方法在书中表述整合概念体系来分析的问题系统,而不是看成经验上的整合体。
作品思想
正式组织分析
作者在第一部分的总目标是:首先打破两个方面之间的某种均衡,一方面是
韦伯和
巴纳德比较强调的“正式组织”;另一方面是传统工业社会学和近来科层文献比较突出强调的“非正式组织”。其次,尝试对不同类型的正式组织系列的分析,以得出各个领域与某些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对组织的定义进行了介绍,他认为组织是指一种被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里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大型集体,它通常被称为“科层”。“科层”理论深受“直线”权威这一概念的影响,以致出现了一种忽视在直线结构链条中出现的重要质裂。因此,作者提出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分解法。具体地讲,就是将某个组织诸方面功能和责任进行分解。然后考察各方面运行的背景以及与其他方面的外部关系。作者在给组织下定义的过程中,同时批评了正统的观点即“实现专门目标的基本取向被确定为组织区别于其他类型社会系统的特征”,作者认为这种划分没有区分组织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他所提倡的“组织”则包含这两方,把组织定义为被组织起来实现特殊目标的社会系统。作者认为组织等级结构中有三个层次:按其功能来划分就是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制度系统,这三个系统层次之间都有连结点。
根据组织目标的类型,帕森斯将组织分成四类:(1)经济生产组织,典型代表是实业公司;(2)政治目标组织,主要包括政府机关;(3)整合组织,包括法庭、政党;(4)模式维持组织,具有“文化”教育和揭示功能,包括教会和学校。任何一个组织都具有可以观察的结构,帕森斯认为它由四部分组成:(1)组织的价值系统;(2)获取资源的机制;(3)以政策、部署和整合领域决策为中心的运行机制;(4)连结组织结构与社会整体结构的制度模式。帕森斯以此为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实业组织、军事组织和学院组织的差异,同时指出了解组织不能只观其表,还必须涉及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
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总题为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作者基本的观点可归结为两点:一是经济这个概念,从社会系统分析观点看来只是整体社会的个功能子系统;二是在理论层次上,经济学理论与社会系统理论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在这部分中,作者应用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的分析,讨论了工业型经济发展问题。首先,是关于政治机构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作者认为,早期工业模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政治机构,因为后者基本倾向受制于相对短期内的利益。然而,工业经济一且形成,它就作为一种模型与特定竞争压力的中心,出现在社会政治组织单位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正因为在短期内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治上主要因素的利益所在,政治机构很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不发达”地区较为明显。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胜利与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政治机构推动作用的突出表现。
作者在分析工业模式向现代科层化的工业义过渡时,继承了
韦伯的理论,其认为,西方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家庭所有控制权不断衰落,社团单位游离出来,资本主义的工作部门都实行了科层化。工业和政府采用相似模式的正式程度比以前更高,功能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由职业角色来完成。这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变化。但是,不应忽视,科层结构的顶层本身不可能是科层化的。
作者特别分析了美国的经济改造,他认为,美国从没有世袭的贵族阶层,“资产阶级封建化”不会在美国发生。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最上层的群体在实业的成功是那样大,因而世袭原则得不到结构上的支持。作者指出,在现代西方经济领域中,与世袭所有熔合的公司结构由于出现大型的、占领导地位的现代资本主义的工业部门而瓦解”,古典资本主义已经被“科层”工业主义所取代,后者几乎完全与较高层的世袭财产控制分离,并且成功地与民主科层政治组织整合起来。帕森斯认为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作出诊断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生的重要的变化。
政治系统的结构与过程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主要讨论了社会系统的政治方面,作者认为经济负责行使适应功能,政体则负责行使另外一个匹配的基本功能——达标。作者还说明了三个频繁使用的术语的用法,他认为:“合理”一词,可用来指价值及其表现在制度层次的调节行动两者之间的主要环节。也就是说,制度模式根据社会系统价值基础被合法化了;“权威”一词,恰当地用来表明主要与社会系统政治系统规范控制有关的具体类的制度模式。即是说,个人或官员承担特定的政治责任,被认为给予得到支持或增进与集体目标有关的一定类型的系统整合的权利,包括在强化目标中通过一定类型合作的制裁、指定,实行或禁止对此类集体的一定类型的干预;“授权”一词似乎适合于说明这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集体内作出的决策,允许指定或布置与具体情境和目标有关的一定类型的措施,如果没有决策,这个过程就不会在有关“权威”机构内发生。
第三部分还谈到了美国政治系统问题,评论了
米尔斯的著作《
权力精英》,作者在批驳中指出,米尔斯无视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美国社会一直进行着两个重要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全面发展的工业社会的动态,这不仅包括高度工业化的经济本身,而且还包括经济的整个社会背景,尤其是政治系统阶级结构及工业发展对其他社会的影响。第二个过程是关于美国在世界的地位变更。作者指出,美国世界中的权力和责任的巨大升级发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并且一定对社会特性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经济在所有重要的方面已远离米尔斯所留恋的“杰斐逊的理想”。现代经济起码在三个层次上进一步专业化:(1)区别于其他功能的经济功能的组织专业化;(2)经济内部的功能的专业化;(3)组织由个人角色类型的专业化。在作者看来,米尔斯在分析美国社会的重大问题时碰到的许多困难是由于他未能摆脱美国的个人主义传统和范围更广的西方思想通常固有的两难境地。所以,作者指出,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不仅需要根据以往的哲学和意识形态的观点来评价现存的状况,而且还需要根据对美国政治诸如权力等问题开展广泛的讨论。
作为一个例证,作者又对麦卡锡时期的美国政治系统的“戏剧”问题作了社会学的分析,尤其谈论了若干股社会张力局势在这种政治系统中的反映。作者认为这种紧张局势直接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在中国对抗共产主义事业的失利;朝鲜战争的发生;在这种前提下,面对十分严重的国际政治动荡,美国作为一种主要世界力量出现导致的结构性变动。作者对
麦卡锡主义持否定态度,他认为麦卡锡主义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它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它使人民“恐惧”“气愤”“紧张”。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恢复传统的自信心,并采取积极的步骤应付所面临的情境。作者还认为社会身处的境况变迁要求社会结构发生变革,这种变革不仅需要政策与信心,而且还需要更多的条件:(1)修正公民概念,鼓励普遍人接受更大的责任;(2)发展必要的实施机制;(3)扩充国家政治领导的含义,政治领导阶层要包括实业要人。
若干社会功能的结构背景
在这一部分,帕森斯分析了西方社会的其他结构特征,包括社区的基本结构,医疗结构和宗教结构,作者指出,西方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迁并不是基本价值的变化,而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作者重点分析了美国的“教派多元主义”系统,提出一种可以被接受的解释,说明宗教组织与其历史背景的关系,坚持这样一种观点:至少从18世纪后期以来,社会最一般的价值取向没有发生改变。讨论的是基调是强调结构分化过程的重要性,这个过程几乎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有组织的宗教”的地位。因为这一点从本质上涉及到教会或教堂的“功能逸失”,所以显然在一个重要观念方面形成了“世俗化过程”。然而,这种意义上的世俗化并非价值观的变化。
作品影响
帕森斯的《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有助于人们了解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动向,该书一经问世便被奉为经典,成为西方各高校社会学系的指定参考书。
出版信息
该书初版于1960年,中译本由梁向阳翻译,1988年光明日报社出版。
作者简介
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 —1979),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和社会行动理论创始人之一。18岁进入阿默斯特学院学习,获得文学士学位。后转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在英国期间曾受业于人类学大师
马林诺夫斯基。获海德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后,回哈佛大学从事社会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担任过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等职务。著作主要包括《社会系统》《广义行动理论初探》《家庭、社会化与互动的过程》《经济与社会》《社会学理论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