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一种》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北京文学》1988年第1期。
内容简介
《现实一种》直抵另一种现实,写兄弟间丧失人性的连环报复、轮回杀戮,从小孩们的无意伤害到大人们有意的互相残杀。故事发生在山岗与山峰两兄弟间。山岗四岁的无知小儿皮皮抱着堂弟——一个婴儿晒太阳,一不留神摔死了堂弟;婴儿的父亲山峰实施残忍的报复性攻击,踢死侄儿皮皮。变态的山岗处心积虑地虐杀山峰,将山峰绑在树上,往他脚底涂烧烂的肉骨头,让小狗舔他的脚底,致使山峰狂笑而死。山岗被枪决。山峰妻子冒充山岗之妻,将山岗的尸体献给国家,使山岗死后尸体被肢解,达到了进一步报复的目的。
人物介绍
老太太
小说中的老太太是一个典型的受虐狂,自己久病缠身,儿子和儿媳妇完全是冷漠的态度,对其完全不在乎,就连4岁的皮皮也可以肆无忌惮地偷吃老太太稍微可以下饭的咸菜。老太太的身体是虚弱的,在作品的开头这样写到,“天刚亮的时候,他们就听见母亲在抱怨什么”。面对母亲的抱怨,两兄弟没有任何关心的举动。而老太太开始并没有坐以待毙,在小孙子死后不停地说自己看见了血,这种故意的独白方式就是为了引起儿子们的注意,但也是无效的,他们的沉默构成了对母亲的冷暴力。对自己日渐虚弱的身体,“她开始在内心和言语中夸大自己的脆弱和病痛,臆想着自己身体上的病变”。小孙子被摔死后,自己又亲眼目睹了孙子皮皮被小儿子山峰踢死,可以说老太太的内心极度痛苦但是又无法言说,也不愿意去相信。老太太在当晚便不再吃任何东西,这也说明她在接连不断的悲剧中已经失去了生的念头。最终老太太失去了两个儿子,自己也“溘然长逝”。老太太的受虐狂心理暗示了生命由生到死的悲剧命运。
皮皮
在小说中,皮皮的暴力行为是一系列连环杀戮事件的起因,皮皮的行为也成为一个焦点。当他把堂弟无意间掉到地上时,他觉得“轻松自在”。在四岁的皮皮眼中这种行为无关道德,只是自己一时取悦的工具。人类的暴力与冷漠随着文明的进化程度逐渐增高也会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小说中读者会发现,这种极端压抑与控制的暴力一经触碰就会恣意横行,在这里暴力逐渐演化为常态。冷漠是一家人共处“最有效的方式”。“《现实一种》表现的人性之恶绝对不是一个特例,而是人性普遍性的一个象征。”老太太和两夫妻的冷漠行为潜移默化地熏陶了皮皮。他们一家老小都在体现人性之恶,最为深刻的就是皮皮的丑陋行为,彻底颠覆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儿童本该是童真、善良的,处于被保护的群体范围之内,但是当他们受到伤害时,更能展示出迫害者的残忍与冷漠无情。
山岗和山峰
山岗和山峰为亲生兄弟,在同一天内先后经历了“中年丧子”之痛。山峰在看到儿子的尸体后,勃然大怒,首先在自己妻子的身上发泄了一番。山峰先是强迫妻子哭泣,并且逼迫她要哭得响亮一些,对她又是吼叫又是咆哮,还施以暴力,因为他首先将儿子的死怪罪在妻子没有及时把儿子送到医院去的重大失误上。接着,山峰重重的一拳打在了妻子的脸上,“俯身抓住她的头发把她提起来,接着又往她脸上揍去一拳。这一拳将她打在地上⋯⋯可山峰却是对准她的乳房揍去⋯⋯于是山峰就屈起膝盖顶住她的腹部,让她贴在墙上,然后抓住她的头发狠命地往墙上撞了三下。山峰吼道:‘为什么死的不是你。’”之后,山峰要皮皮偿命,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山岗的阻挠,于是他就暴打了山岗,使得山岗面目全非。山岗拿出了自己家里所有的积蓄来赔偿侄子的死亡,但山峰却毅然回绝。山峰把皮皮的头按在地上,要皮皮把自己儿子在地上的血迹舔干净,之后飞起一脚踢进了皮皮的胯里,从文中还可看出这一脚踢得非常之大力,以至于“皮皮的身体腾空而起,随即脑袋朝下撞在了水泥地上,发出一声沉重的声音’’,皮皮就是这样死去的。“中年丧子”是人生一大剧痛,所以,山峰在得知儿子出事儿以后,便咆哮、抓狂,以至于丧失理性,杀死皮皮,正是这种死别造成的心理变态的反映。而山岗后来的一系列惨绝人寰的行为,也是他心理活动紊乱、精神失常的表现和后果。
山岗将山峰捆在树上以后,在山峰的脚心里涂满了熬烂了的肉骨头,于是小狗便开始舔山峰的脚底板。山峰的感觉是:一股奇异的感觉从脚底慢慢升起,又往上面爬了过来,越爬越快,不一会就爬到胸口,他第三次喊叫还没出来,他就不得已自己将脑袋一缩,然后拼命地笑了起来⋯⋯他的脑袋此刻摇得令人眼花缭乱。山峰的笑声像是两张铝片刮出来一样。像“两张铝片刮出来一样”的笑声,从生理上就是让人感到难受得很的,而一个怕痒的人脚心被狗舔来舔去有多么难受则显而易见了。山岗在观看山峰受折磨的过程中,还在调侃和讽刺他。而山峰无奈地只能用“笑声”来回答,笑声以外又加上了打嗝——“那笑声像一口一口从嘴中抖出来似的,每抖一口他都微微吸进一点氧气。那打嗝的声音有点像在操场里发出的哨子声,节奏鲜明嘹亮。”此时的山峰已经被折磨了不短的时间,呼吸已经很不顺畅了。在山岗的反复折磨下,到最后,“山峰这次不再哈哈大笑,他耷拉着脑袋‘呜呜’地笑着,那声音像是深更半夜刮进胡同里来的风声。声音越拉越长,都快没有间隙了。然而不久以后山峰的脑袋突然昂起,那笑声像是突然爆炸似的疯狂地响了起来。这笑声持续了近一分钟,随后戛然而止。山峰的脑袋猛然摔了下去,摔在胸前像是挂在了那里。”山岗被仇恨扭曲了人格,泯灭了人性,最终残酷折磨了山峰四十多分钟以导致他的死亡。
山峰之妻
山峰之妻有着明显的受虐倾向。山峰虐待她的时候,她除了害怕和服从以外,根本没有反抗。而当山岗把山峰捆在树上时,山岗“听到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嗷叫,他看到弟媳扑了上来,他的衣服被扯住了。”可见,对于这个粗暴、凶狠的丈夫她仍然怀有很深的感情。而后面报复山岗更是证明了她对虐待自己的山峰感情很深。山峰之妻的施虐倾向主要表现在她对于山岗的报复行为,她不满足于仅仅让山岗偿命,而是要让山岗死无全尸。她谎称是山岗的妻子,对于法院枪毙山岗的判决“她很满意,她告诉他们,她愿将山岗的尸体献给国家⋯⋯她在街上走着的时候,脑子里已经开始想象着医生们如何瓜分山岗,因此她的嘴角始终挂着微笑。”所以,后来山岗的尸体被各种医生残忍地分割、解剖的惨状,可以说是山峰的妻子一手造成的。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身体欲望
《现实一种》中的身体欲望主要表现在老母亲和皮皮的食欲。四岁的孙子皮皮偷吃了奶奶的咸菜,奶奶会抱怨。面对自己碗里的饭菜,皮皮会接连几次发出不够吃的信号,但可悲的是家里无人理会。食欲这种最底层的生理本能在余华的小说中却展现出因欲望勃发而使身体变得污秽与肮脏。母亲的自私自利是酿成兄弟相残悲剧的重要原因。身体由于食欲的反应展现的是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年迈的母亲并没有享受天伦之乐,而是在抱怨中孤独老去。《现实一种》中对老母亲的身体描写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年迈的母亲只是家族制的一个象征,这也就凸显出父亲形象的缺席。母亲关心的是她的“骨头、胃、肠子以及咸菜”,对家庭内部所有纷争都十分冷漠,这也就营造了家庭冷漠的氛围。小说高潮部分写到老太太感觉自己的身体正在“局部地死去”,老太太已经把自己的身体物质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山岗在得知儿子皮皮意外摔死堂弟时首先想到用钱抵命。老母亲的生存境遇也暗示了传统孝文化的崩塌,在物质面前亲情一文不值。
复仇主题
《现实一种》对人类精神最古老的情欲之一的复仇进行了表现,是一部典型的复仇小说。与传统较为常见的子替父复仇的“子辈”复仇主题不同,小说表现的是父替子复仇的“父辈”复仇主题,并且因为这种复仇行为发生在同一家族内部拥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兄弟之间,以子为核心的极端“个体化”的“生存本能”在复仇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从山岗杀死自己的弟弟山峰成功替子复仇以后,自己同样也未能逃脱法律制裁的事实来看,山岗与山峰兄弟俩之间的杀子之仇本来似乎可以在某种特定的法律框架之下予以解决,但他们各自的以子为核心的“生存本能”对于生存的极端“个体化”追求最终使他们枉顾于拥有同一生母的血缘事实与兄弟情感而放纵了自己的非理性,在面对各自的儿子不幸过早夭折的事实时,毅然盲目地选择踏上替子复仇的道路,各自尽了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能尽的最后一点责任与义务,最终兄弟俩无一例外都成为了典型的“父辈”复仇者形象,小说“父辈”复仇的主题最终得以确定,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传统复仇文学的内涵。
文学现实
《现实一种》详细叙写了被枪毙后的山岗身体遭到解剖的过程:女医生“拿起手术刀,从山岗颈下的胸骨上凹一刀切进去,然后往下切一直切到腹下……那长长的切口像是瓜一样裂了开来,里面的脂肪便炫耀出金黄的色彩,脂肪里均匀地分布着小红点……”这种冷漠的细节描写,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尽管作者说这种暴力迷恋可能来其自童年的记忆,尤其是《现实一种》这段尸体解剖的描写更是作者经历过的一次真实事件。但正如
倪伟在其论著中分析:“显然,按照社会的一般规范而言,医生解剖尸体,无论其场面又多么血腥,都不能被认为是暴力行为,然而正如余华的叙述所表明的那样,令人心悸的‘科学’的态度,却在事实上构成了对肉体的亵渎。在科学神圣的外衣下,掩盖着的仍然是触目惊心的暴力,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这种暴力是被制度所认可的因而是合法化的暴力。这就暗示了暴力其实是无处不在的,除了那些昭然若揭的暴力之外,还有更多的无形的暴力掖藏在社会结构的每个角落、每一处褶皱中。”而这,同样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认识。所以,小说《现实一种》中作者所描述的“现实”其实是亲情的虚伪、人性的邪恶以及暴力的无处不在这种让人看不到希望的人类生存状态。这或许过于悲观,却是片面的深刻。余华以小说这种虚伪的形式,揭示了常识、经验掩盖下的另一种人类自身不愿直视的真实生存图景。这种揭示背后,则是他对“文学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
艺术特色
荒诞色彩
《现实一种》是一部具有先锋实验色彩的荒诞小说,揭示了生命的虚无和荒诞、人性的扭曲和丑恶。小说的“荒诞”美学特征主要从三方面体现:从审美表现的内容来看,恐怖残忍的暴力和死亡书写是对社会秩序的有力颠覆;从审美关注的对象来看,个体与社会割裂开来,人与人之间只剩冷漠与互害;从审美表现的方法来看,“零度写作”、陌生化语言和对幻觉的有意书写正是对传统审美的鲜明反叛。
作品评价
《现实一种》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极为罕见的一篇表现人性暴力、彻底颠覆伦理的最具叙述强度和冲击力的文本。在小说中,随着死亡在亲人之间的接二连三地密集地重演,叙述迅疾地撕开人性的面纱,让我们从这起家庭血案中,看到难以想象的一幅关于“恶与暴力”的人性图景。(文学评论家
张学昕评)
作者简介
余华,中国当代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
在细雨中呼喊》《
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
兄弟》《
第七天》《
文城》等。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文学奖(2018年)、意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纳文学奖(2018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