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莲, 女,1937年7月生于安庆,汉族,祖籍山东高唐,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安庆市剧协副主席,安庆市第三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安徽黄梅戏学校原副校长,安庆市黄梅戏剧院原副院长,于2000年2月退休。
个人简介
田玉莲,1951年拜师
严凤英。田玉莲自幼热爱唱戏,曾在皖镜大舞台学过京剧又师从黄梅戏名演员桂月娥学过黄梅戏,随桂月娥剧团到过芜湖大通演出。1951年
严凤英从南京回到安庆群乐(大观亭),田玉莲不愿去大通了。到了群乐,
严凤英发现田玉莲是个好苗子,前台经理又推荐田玉莲。
严凤英欣然接受田玉莲为她的开门弟子。
忆师文章
作为
严凤英老师的第一个弟子,今天能有机会代表我的五位师妹们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深切思念之情,我感到非常荣幸。1951年春,
严凤英从南京回到安庆大观亭戏院(后到胜利剧院)演戏,我拜严凤英为师,从师学艺与其同吃、住、演出近三年,朝夕相处中,严老师教我练功、演唱、演戏,还教我如何做人,做一个好的演员。
严凤英老师白天排戏,晚上演出,但是还经常抽出时间听唱片,边吃饭边听,有京剧的、评剧、越剧、昆曲等等,她还边听边学唱,我问她:你是唱黄梅戏的为什么还学别的剧种?她说,这是为了丰富自己,借鉴吸纳其他剧种为我们黄梅戏所用。
1958年在芜湖市举行安徽省第二届戏曲会演,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正在排演《桃花扇》,
严凤英饰李香君。我随安庆代表团也到芜湖参加演出,于是,我们师徒又见面了。她叫我去看她的戏,后听说我到南京艺校学习了“水袖”,就要我教她“水袖”。我说:你是师傅我是徒弟,那如何使得!她说:“你学会了,你就是老师,快来教!”我只好从命,她一招一式学的十分认真,反复练习,并把学习的水袖功运用到《桃花扇》的演出中。师傅向徒弟学艺,一时成为美谈。
在演唱上,她更是精益求精,她与作曲家
时白林的合作可以说是珠联璧合,对唱腔的设计,他们总是在一起认真研讨,有时因为对一句唱腔有不同意见,两个人甚至争得面红而赤。 “民女名叫冯素珍”等之所以成为今天脍炙人口的唱段,与他们反复演唱、记谱、修改、创作是分不开的。
严凤英个人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她善于借鉴吸收,博采众长,善于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她对艺术的追求精益求精;她尊师爱徒,培养人才,关心他人,救助贫者;她戏演的好!戏德也好!人品更好!她对她的搭挡,配角、包括龙套都很尊重,别人表演时她总是尽力配合表演,从不摆“角”的架子。
严凤英老师是我们的典范,她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个人经历
1949年,安庆解放后进入大观亭戏院,1950年拜桂月娥为师学戏。1951年拜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为师,从师三年。1953年起分别在安庆市胜利黄梅戏剧团(1950-1956、1)、安庆市黄梅戏剧二团(改为国营1956-1958、1)、安庆市黄梅戏剧团(1958、2-1969、1)、文革中被下放怀宁县新洲公社(1969-.1971年)、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1972-1978、8)和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1978、8-1994,4)担任主要演员。1960年起(文革前与后)任副团长十余年。
1958年,评为安庆市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1955年加入中共产主义青年团、1960年4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安庆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代表;第八届人大常务委会委员。1964年当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到北京出席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79年荣获安庆市和安庆地区“三八”红旗手、1982年获安庆市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84年被评为安庆市先进工作者。1984年当选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调安徽黄梅戏学校任副校长。1988年调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任副院长。
艺术生涯
田玉莲从艺五十余年,在舞台上度过四十个春秋,演出过大小百余本戏,扮演的行当有小旦、花旦、闺门旦、青衣、老旦、彩旦、也曾多次扮演过现代老年妇女和反串小生,塑造了众多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古、今女子人物形象;戏容俊美,表演细腻,既能饰演气度华贵的闺秀,又能装扮温文尔雅的小生。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和同行的喜爱。
多次参加安徽省、华东地区、北京全国戏曲会演:1959年上海电影厂将黄梅戏《女驸马》拍成电影,成功地塑造了春红一角;1964年参加安徽省、华东地区现代戏调演,演出《春暖花开》,饰演余桂香,受到上海、合肥的领导和专家的赞赏,《文汇报》、《解放日报》给予很高的评价,上海唱片社录制了唱片;1975年参加北京全国调演,演出《红霞万朵》,饰辣妹娘深受赞扬,该剧1976年被珠江电影厂拍成电影;1984年3月调安徽黄梅戏学校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并亲自执教4年,把其丰富的舞台经验、表演技巧和戏曲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培养黄梅戏艺术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参加安庆市文化艺术团,赴日本演出,任艺术指导,演出获得圆满成功。1996年、1997年在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春》、《秋》中饰周老太,该电视剧荣获“大众电视金鹰奖”。
她先后两次参加安徽省慰问团,1960年3月,到福建前线慰问解放军,10月又到新疆慰问安徽支边青年,演出《天仙配》、《女驸马》等戏,深受前线官兵和支边青年及广大观众的欢迎。《新疆日报》评述:“扮演冯素珍的演员田玉莲同志对人物的处理,一直到唱腔,在学习了严凤英同志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树立了自己的风格;表演细致入微,善于把人物内心世界,通过细致的动作展现出来。她在舞台上把冯素珍被招为驸马后的尴尬心情和敢于斗争的坚强性格,极其生动地表演了出来,十分圆满地塑造了这个形象……”
她多次参加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1958年到武汉和合肥为毛主席演出;1959年去上海为中共中央八届7中全会演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女驸马》,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央首长接见全体演职员。1963年在黄山为陈毅副总理和36个国家的外交使节演出《女驸马》《空印盒》。1965年5月为董必武副主席、越南胡志明主席演出《春暖花开》、《夫妻观灯》等戏,受到董必武副主席和胡志明主席的接见和赞扬。
影音代表作
中国唱片社为其灌制的唱片有:《蔡文姬》、《女驸马》、《春香传》、《春暖花开》,八十年代有《杨乃武与小白菜》。录制盒式磁带有:《双凤出巢》、《花烛夜》、《朱洪武与马娘娘》、《让婚记》、《团圆之后》等戏。
1959年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黄梅戏戏曲片 《女驸马》饰 春红。
1976年 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黄梅戏现代戏《红霞万朵》饰 辣妹娘。
1981年 安徽电视台录制黄梅戏舞台剧《双凤出巢》饰 刘母。
1996年 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联合摄制黄梅戏音乐连续剧10集《春》饰 周老太。
1997年 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联合摄制黄梅戏音乐连续剧10集《秋》饰 周老太
文章
她还撰写了《师傅教我演戏——怀念严凤英同志》、《难忘的教诲——记盖叫天老先生给我说戏》、《承法师道、融入自我——谈学习演出〈女驸马〉的体会》等多篇文章,均在报刊上发表。
荣誉
田玉莲的名字被收入《安徽高级专家名人词典》、《新皖优谱》、《中国戏剧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集》等辞书。
1958年 荣获安庆市人民委员会奖,特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1959年 荣获安庆市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称号。
1960年 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奖状,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出席省文教卫群英会(省劳动模范)。
1978年 荣获安庆地区妇女联合会奖状,“三八”红旗手称号。
1979年荣获安庆市和安庆地区“三八”红旗手、1982年获安庆市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84年被评为安庆市先进工作者。1984年当选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
1997年田玉莲受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表彰:田玉莲同志:“为了表彰您为发展我国表演艺术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发给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 。
获奖
1956年 安徽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合肥) 安庆市代表团演出《渔网会母》饰 胡金莲;获演员二等奖。
1958年 安庆地区文艺会演 安庆市黄梅戏剧团演出《珍珠塔》饰 陈翠娥。 获演员一等奖。
1978年 安庆地区艺术基本功表演赛 获一等奖。
社会职务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安庆市剧协副主席
安庆市第三届文联副主席
安庆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职称
1987年 获得高级讲师任职资格。 (安徽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 会颁发)
1989年 获得一级演员任职资格。 (安徽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定)
演出
1958年 借调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武汉为“中央武昌会议”演出,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打金枝》饰 四嫂
1958年9月 ,在合肥稻香楼为毛主席演出《打金枝》饰 四嫂。
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在合肥稻香楼第一次看黄梅戏时说:
“我喜欢家乡湖南花鼓戏,黄梅戏更好听。严凤英是个出色的演员,她演的七仙女成了全国人人皆知的故事。”
1959年2月 在上海为中共中央八届七中全会演出《女驸马》饰 春红。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
1959年4月 参加安徽省晋京演出团,到北京杯仁堂为中央领导同志演出 《牛郎织女》、《女驸马》。
1960年3月 参加“安徽省福建前线慰问团”到福建前线慰问陆、海、空三军,演出《女驸马》饰冯素珍、《天仙配》饰七仙女。
1960年4月 到杭州为浙江省党政军领导演出《女驸马》饰冯素珍。
1960年4月 到上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官兵演出《女驸马》饰冯素珍、《天仙配》饰七仙女。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将军的接见和招待。
1960年9月 参加“安徽省支援新疆建设慰问团”到新疆昌吉自治州、石河子、克拉玛依油田等地,慰问演出三个月。演出剧目《女驸马》饰冯素珍、《天仙配》饰七仙女。返程时到兰州、郑州为甘肃省、河南省的党政军演出《女驸马》饰 冯素珍。
1963年10月 到黄山为陈毅外长及36个国家的外交官员演出。
1965年5月 到黄山为董必武副主席和越南胡志明主席演出《女驸马》、《春暖花开》、《闹花灯》等戏。
1986年10月 参加“中国安庆市友好艺术团”任艺术指导,到日本访问演出。
演出的剧目
小旦戏
年份:1950-1959年
《渔纲会母》饰 胡金莲 《打猪草》饰 陶金花
《湘子化斋》饰 湘子妻 《戏牡丹》饰 白牡丹
《兰桥汲水》饰 兰玉莲 《闹花灯》饰 王妻
《补背褡》饰 表妹 《打豆腐》饰 小六妻
《金钗记》饰 春香 《瞧相》 饰 小旦
《女驸马》饰 春红
花旦戏
年份:1953-1964年
《蝴蝶杯》饰 胡凤莲
《梁山泊与祝英台》饰 祝英台 《坐楼杀惜》饰 闫惜姣
《余老四访情•拜年》饰 张二女 《玉堂春》饰(苏三)
《蔡鸣凤辞店》饰 刘凤英 《游春》饰 赵翠花
《武松与潘金莲》饰 潘金莲 《棠棣之花》饰 小生
《张羽煮海》饰 公主 《金钗记》饰 方秀英
《二度梅》饰 陈杏元 《天仙配》饰 七仙女
《打金枝》饰 公主 《女驸马》饰 冯素珍
《红楼梦》饰 林黛玉 《珍珠塔》饰 陈翠娥
《杨乃武与小白菜》饰 葛毕氏(1980年)《春香传》饰 春香 传统老戏(1952-1957年)
《打纸牌》、《打豆腐》、《闹花灯》、《戏牡丹》、《乔麦记》、《珍珠塔》、《剪刀记》、《拷打红梅》、《金钗记》、《闹黄府》、《山伯访友》、《瞧相》、《菜刀记》(小辞店)、《渔纲会母》、《牌环记》(红梅惊风)、《鹦哥记》(西楼会)饰方秀英《游春》、《双合镜》、《花亭会》等
青衣戏
年份:1955-1964年
《莲花庵》饰 邵氏
《渔网站会母》饰 黄氏 《孔雀东南飞》饰 刘兰芝
《孟姜女》饰 孟姜女 《秦香莲》饰 秦香莲
《蔡文姬》饰 蔡文姬 《武则天》饰 武则天
《孝子冤》饰 李氏 《双玉蝉》饰 曹劳儿
《巴山秀才》饰 孟娘子
《朱洪武与马娘娘》饰马娘娘
文武花旦戏
年份:1955-1963年
《梁红玉》饰 梁红玉 《白蛇传》饰 白素贞
《金鳞记》饰 鲤鱼精 《破洪州》饰 穆桂英
小生戏
年份:1953-1993年
《南冠草》饰 夏完淳 《渔网会母》饰 小渔网
《梁山伯与祝英台》饰 梁山伯 《西楼会》饰 洪连宝
《劳草碧血》饰 小生等 《春香传》饰 李梦龙
《小辞店》饰 蔡鸣凤 《泪洒相思地》饰 张青云
《团园之后》饰 施佾生 《让婚记》饰 韩文才
《玉带缘》饰 李邦彦
老旦戏
年份:1978年
《杨门将》饰 佘太君
彩旦戏
年份:1992年
《卖油郎与花魁女》饰 王九妈
现代戏
年份:1954-1966年
《江汉渔歌》饰 阮春花 《罗汉饯》饰 艾艾
《心上的人》 《双赶车》饰 女儿
《柳树井》饰 苦媳妇 《李二嫂改嫁》饰 李二嫂
《白毛女》饰 喜儿 《姑娘好对象》饰 姑娘
《五姑娘》饰 五姑娘 《花烛夜》饰 女儿
《泉边的爱情》饰 小梅 《推车赶会》饰 张二女
《风雪摆渡》饰 女儿 《家》 饰 梅表妹
《战鼓催春》饰 春花 《刘介梅》饰 刘妻
《洪波曲》饰 龙冬花 《同志你走错了路!》饰 指导员
《箭杆河边》饰 妇女队长 《怎么谈不拢》饰 妻子
《两垅地》 饰 队长 《父女的心事》饰 女儿
《社长的女儿》饰 女儿 《三换肩》饰 姑娘
《春暖花开》饰 余桂香 《龙江颂》饰 江水英
《平原作战》饰 张大娘 《金色的道路》饰 阿妈
《红霞万朵》饰 辣妹娘 《双凤出巢》饰 刘母
收艺徒
1956年汪 琪,1959年张谷芳、戴莉莉 ,2015年朱婷婷。
丁 同、孙 娟、范卫红、汪菱花、帅来姣、黄丽群等演员教授
戏校教学
调安徽黄梅戏校任副校长、分管业务,并亲自执教4年,每周21节课、教授唱、念、身段、表演、排戏课程,先后给4个班级和霍邱、六安、芜湖、徽州的学生授课。学生很爱听我讲课、教戏,学生进步快、成绩突出,有不少学生到了剧团成为担梁的主角。
1993、1994、1995年和2001-2005年应省黄梅戏学校的聘请,先后给湖北省、江西的代训的学生,教授唱、念、身段、表演课,教授《女驸马•洞房》、《泪洒相思地》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