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科纲要

民国张寿颐编撰的中医典籍

《疡科纲要》,外科著作,2卷,张寿颐撰于1917年。本书在学术上,强调外科以内证为主,内外病症不宜分途论治,将外科学方面的脉、因、证、治、理、法、方、药精当实用地做了总结。全书不拘古人成见,别开生面,在论述上颇多发明。

流传版本
现存1917年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校印本及《三三医书》本等,1949年以后有排印本。
作者简介
张寿颐,字山雷,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生于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卒于1934年。张氏禀赋聪颖,自幼好学,先后随当地诸医学习,数年间,学识大进。后又师从同邑黄墙村名医朱阆仙,为朱氏创办的黄墙中医学校拟订教学规划,编纂讲义。后又任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教务主任,编写讲义,亲自执教,任教十五年,受业学生六百余人。学术上主张“融洽中西”,著有《中风斠诠》、《疡科纲要》、《脉学正义》、《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本草正义》等。
书评、序言
郑序
自昔医科,辄分内外,《金鉴》之《外科心法》,陈氏之《外科正宗》,皆为治疡专书,此固稍治医学者,所共知也。顾余以为脏腑之痈疽,实发于人身内部,即皮肤之疮毒,亦多本乎内因,若必别之为外,立名似失其正,治法又何能精!今观嘉定明工张山雷先生之《疡科纲要》,开宗明义,已得其旨。先生以清诸生,而精研医学。历主兰溪医校教席十余年,编有伤寒温热,虚人感冒,阳明经病腑病,斑疹麻痧,疟痢霍乱,湿温,眩晕,诸火,虚火类中风,血冲脑,病理学,医论稿,白喉决疑,疡案平议,诸科讲义,独摅伟论,畅发经旨,故出其门者,皆名噪于时。又著有本草、脉学两正义、谈医经穴两考正、《中风诠》、《籀医话》、《医事蒙求》等篇,各若干卷,风行于世。皆本积学心得,不拾他人牙慧,发前贤未言之奥,破诸家涂附之迷,启后学之性灵,登斯民于寿域,时贤诸著,罕有出其右者。《疡科纲要》,又其杰作之一也。辨证首重阴阳,必观其人之气体虚实,病源浅深,察色辨脉,兼验舌苔,以为定论,不为部位形色所拘。肿痛发痒,酸楚顽水,脓之成否,色质若何,溃疡血水,六淫脉状,各有专论,辨之甚详。变幻离奇,千态万状,莫不绘声绘影,眉目分明至若主治诸方,则师承有自,必以内证为主,随其寒热虚实、七情六淫、气血痰湿诸证,而调剂之。其论消肿化脓、行气治痰、清热理湿、温养补益、提脓托毒、清养胃家等法,条分缕析,探本穷源,议论高超,理法精密。选用各药,内服外施,诸法悉备,措置咸宜,诚疡学之总纲,治疡之要领也。独惜先生寿才逾甲,遽归道山,如春蚕早僵,丝未尽吐,岂天地之秘,终不许人透泄欤?犹幸后起有人,善继述而广其传,则先生之精神,仍长留宇宙间也。兹缘是书售罄,其门下馆甥邵君乐山,从事续梓,以期寿世,不以余谫陋而索题弁言,谨
书所见以归之,第愧不文,未足表其仁术之万一耳。
乙亥春月后学南海郑召棠谨序
自序
疡科本是医学之一子目,晚近来高明之士,大都薄此不为;而号为专科者,遂自囿于浅近,惟以剪割刀针,去腐生肌为能事,似乎卑之无甚高论矣。抑知证虽外发,病本内因,固不仅大大痈疽,非通乎内科学者,不能措手,即寻常疮疖,亦无不与内证息息相通,岂可专治其外,而谓可有全绩!且内病外疡,更多相因而至,有内外交病而为疡者,有内病变迁而为疡者,亦有内科误治而酿成外疡者,更又有内科兼证,不知兼治,而并生外疡者。彼其知有外不知有内,固未免自安于谫陋;而仅知其内不知其外,亦殊是医学之缺憾矣!当夫汉唐以上医学家言,本未闻分科论治,试观《金匮》、《病源》、《千金》、《外台》等书,岂非内科学之总汇,而痈疽疮疡,皆其子目之一,是为内外二科并不分途之明证。迨至宋、金以降,始有疡科专书,得毋小道伎俩,道愈下而术愈陋乎。观夫市肆通行之外疡诸书,非不卷帙繁重,
然欲求其精切合用,可以救危证而起沉疴者,颇难其选。盖自有治疡之专科,而所见已小学术已疏,宜乎多皮相而少精蕴矣。如李氏之《集方》,齐氏之《精义》,窦氏之《经验》,王氏之《准绳》,顾氏之《大全》,《金鉴》之《心法》,皆举世所奉为疡医之金科玉律者也。然按之实际,何尝有确切之发明?此外俗书,更无论矣。又如脑疽、背疽,固是疡门大证,其部位属于太阳寒水之经,虽外形亦或红肿焮发,而病者皆脉细舌白,于法必当温经宣托,方免内陷,误降凉药,危证立见。此与唐人喜服金石药而蕴毒之发背大异。然古近各书,皆仍金石发之旧例,治法悉宗凉解,此则误尽苍生之尤者。近仅见荆溪余氏听鸿辑刻青浦
陈学山医案,书名《外证医案汇编》。注重内证论治,一洗外科通用套方之陋,理法精密颇得治疡正轨。惟其书仅录煎剂,不详外治方药,尚未足为学者益智之宗。寿颐业师同邑黄墙朱阆仙先生,世以兼治外疡著名,久为东南物望,家学渊源,诚非庸俗可比,而亦非通行之外科各书,能尽其奥。寿颐从学有年,始信徐洄溪所谓治疡必得秘授之说为不虚。然见证治证,亦不过理法清晰,措置合宜而已,非必有不可思议,出人意表之奇异也。间又
出而访之闻人,则近时青浦珠街阁陈莲舫之治疡,亦颇与敝师门同符合辙,而余听鸿之持论、陈学山之方案,更多心心相印。于此知至理自在人间,疡医中固有此正法眼藏,本非一家独得其秘。惜乎庸俗之治疡者,多未能明见及此,则皆自安于浅近,而不求精进之过也。寿颐习之三十年,久思自吾得之,必欲自吾传之,庶乎疡医虽小道中之末技,而亦得树之正鹄,传之通人,可以救痛苦而拯危疴,是一绝大快事。于是本诸师门心法,而益之以半生经验,撷其大要,纂为专书,务必说尽精微,一泄此中真理,誓不以家秘自私,竟效俗人恶习。而古人持论之切中肯綮者,必并录之,示不敢墨守一家之学,致有蔑古之嫌。惟《甲乙经》所载痈疽诸名称,最多怪诞,不可索解,后人因其为《灵枢》所有,无不仍其名称,特立一条而敷衍之。如甘疽、井疽之属,多不足据,即《巢氏病源候》痈疽一篇,亦多奇异名词,平心论之,无甚意义可取。且亦寿颐临证三十余年而未曾一见者,则不敢徒事抄胥,肆其空议,以自欺欺人。要之,古书中已未免有难信之语,必不可墨守陈言,如涂涂附,毋宁缺之。是则寿颐务求切实有用,不欲以空言惑世之本旨也。或谓西学日昌,治疡久推独步,已为当世所公认,子又何必守此故物,敝帚自珍?颐则敢正告之曰:新法刀圭,洵称敏捷。独是奏刀之后,绷带包扎止有防护肌肤之能力,未闻有外治之药,速其生长。而亦无内服良剂,助其化源。故必赖其人气血尚充,自能发育滋长,则虽经剜肉,犹可希冀全功。若在孱弱之躯,既受绝大痛苦,且去血已多,而日以憔悴,渐成不治。盖已比比而是,近人亦多有言之者,则适以速之蹶耳,尚何神技之可言?且新学家绝无消肿解毒,化腐软坚诸术。一似苟有外疡,则除操刀一割以外,必无第二法门,何如守吾故步?未成可消,已溃可敛,退毒围毒,散肿化坚,提毒止痛,去腐生新,各有灵丹,各有步骤,可以按部就班,悉收实效,内服外敷,循次用药之有利无弊乎。书成二卷,虽理法亦复无多,而巨旨宏纲,盖已无不备具,因以《疡科纲要》名之。并将师门各种外治药物,以及鄙人三十年经验心得,具录于篇,无一非百用百效,如操左券。此皆向之所谓专家秘授,不肯示人者,寿颐则谓与其私之一家,悠久必致失坠,孰若公之海内,传习乃可流通,且以见得吾华国粹。治疡虽曰小道,固亦自有浅显简捷,易学易能,手到病除,绝无痛楚者。此编问世,殆足以发墨守,针膏肓,而起废疾。书生积习,居然志在苍生,是亦吾宗横渠氏所谓民胞物与者,言念及此,良足自豪。昔在甲寅之岁,先业师创设中医专校于家塾,命颐襄助为理,编辑各种讲义,实开近十年来中医各校之先河。尝诏颐曰:吾家治疡经历五世,确有心得,汝从吾游者二十年,隅坐倾谈,吾无尔隐,今后纂集疡科专书,务必阐抉精微,说破古人未言之奥,为世之习是科者,示以正鹄,庶乎吾家良法,得以昭垂于天壤,斯为不负吾行道五十年济人利物之初衷。寿颐起而志之
不敢忘,不意黄墙医校,创始甫及再周,而先师遽于丙辰秋仲,竟归道山。颐窃痛吾师赍志以殁,未观厥成,不无遗憾。然自有黄墙中医学校之名称,而十余年间,沪埠杭垣,远暨晋粤,中医专校渐次成立,不可谓非吾师当年破天荒之气求声应。而不才如颐,忝膺兰校讲席即以从前编纂旧稿,重为整理。赓续从事,光阴荏苒,倏又八龄,差幸约略脱稿,今复更订此编,惜以证明师门家学渊源,其来有自。是即所以上慰吾师在天之灵,即以完成先师未竟之志,吾师有知,其亦含笑九京,而不以寿颐为有负传薪之一脉也夫。爰识始末,以告世之读是书者。
时在丁卯之岁春仲之月嘉定张寿颐山雷甫重订旧稿于浙东兰溪之中医专门学校
章节目录
卷上第一章外疡总论
第一节论阴证阳证
第二节论肿
第三节论痛
第四节论痒
第五节论酸楚不痛
第六节论顽木不痛
第七节论肿疡辨脓之法
第八节论脓之色泽形质
第九节论溃疡之水
第十节论溃疡之血
第十一节论疡科之外感六淫
卷上第二章外疡脉状
第一节诸脉总论
第二节浮沉之脉
第三节迟数之脉
第四节大小之脉
第五节滑涩之脉
第六节长短之脉
第七节虚实之脉
第八节弦紧革牢之脉
第九节软弱微散之脉
第十节缓脉
第十一节芤脉
第十二节动脉
第十三节伏脉
第十四节促脉
第十五节结代之脉
第十六节上鱼入尺
卷上第三章治疡药剂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论肿疡退消之剂
第三节论肿疡内已成脓之剂
第四节论肿疡行气之剂
第五节论外疡治痰之剂
第六节论外疡清热之剂
第七节论外疡理湿之剂
第八节论外疡温养之剂
第九节论外疡补益之剂
第十节论外疡提脓托毒之剂
第十一节论溃后养胃之剂
第十二节论疡科通用丸散
第十三节论外治之药
卷下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一节退毒丸药方
第二节薄贴各方
第三节退毒膏丹
第四节退毒敷药
第五节围毒移毒
第六节化腐搜毒收湿止痒诸方
第七节洗涤诸方
第八节止血诸方
第九节生肌诸方
第十节咽喉口舌诸方
第十一节耳目诸方
内容简介
《疡科纲要》列医论51节,上卷论疮疡病机、辨证、脉状及各类方药;下卷根据内服、外用药剂的不同效用,提出退热、提托、理湿、温养等治则,并介绍内服、外用药方66首。张氏认为外疡的辨证和治疗要从整体出发,注重内在因素,重视局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提倡外证内治,反对一方套治,力纠仅侧重局部外治的偏向。尤其是能取中西药物之长配合运用,如以西药中外用有效的碘片、石炭酸、水杨酸等与中药配伍合用,恰到好处,补旧法之不足而独具卓识。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