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财神

宗教人物

白财神又名白宝藏王,乃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现。 此尊身色如雪山皓白,表消除一切众生因贫困所致的污秽,一头二臂,和悦慈祥,微带怒容,具三圆目,表悲望三世之众生,发桔红色,绻曲。右手持宝棒扬於虚空,左手捉吐宝鼠,左挟三叉杖,表示汇聚一切财神之功德能救度饥饿中的众生之苦。头戴宝冠,身披彩带,天衣绸裙,以游戏姿坐於碧龙背上,龙为骑表示解除自我和他人的一切贫穷之苦。

简介
白财神又名白宝藏王,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现。西藏密中的五路财神护法之一, 藏语称“赞布禄嘎尔布”、“藏拉噶波”,意为白财神。因为他以龙为坐骑,所以又称骑龙布禄金刚。其功德为祛病、除去一切贫苦,使众生富裕。
白财神是观世音菩萨的真实化现。十方三世诸佛尤其是观世音菩萨将其威德神力全部定向集中在了拯救衰败贫困和赐予福报财富这两个方面,并通过白财神这位本尊慈悲无余展现出来,使无量无边身陷轮回苦海的众生能够福慧双修,早证佛果
白财神法专为修行人资财具足,功德甚大。以修法者能否发菩提心为前提,行者当以观世音菩萨之大悲心为本,常行无相布施,照顾贫苦大众,自然如愿成就。断不可用所得之财,恣为自己享受,为至要。
这个财神与黄财神黑财神稍有不同,完全是忿怒形象。他头戴五佛冠,头顶有象征愤怒的火焰。三只眼,张着大嘴。左手持三股戟,右手拿一根短棒,有时是两手置胸前拿绳索。他坐在一条龙身上,为舒坐势。龙张牙舞爪,头尾高高翘起。龙有四脚,前面右脚踩一个圆形物。这位财神在藏传佛教寺庙里也较常见。
起源
据说:此财神法门缘起与观音的眼泪有关:
传说一
相传,约在九百多年前,阿底峡祖师住世时,有一天在印度云游经过印度普陀山附近,看到远处大路边有个人躺在路边,走到近前发现是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乞丐。尊者慈悲的问他,是什么原因成了这个样子。乞丐说他并没有生病,而是由于很多天没有吃东西,马上就要饿死了。由于尊者是舍世比丘,身上没有带食物,于是就对乞丐讲“我马上到附近的村镇里化取食物,尽快带回来给你吃”。这个乞丐有气无力的讲“不必了,我马上就要死了,离这最近的村镇也很远,你回来的时候,我肯定已经死了”。
阿底峡尊者对这个乞丐生起猛厉的慈悲心,于是就从自己的胳膊上割下来一块肉来对乞丐说:“你先把这块肉吃了,就有气力等到我给你带食物回来”。乞丐摇摇头说“我从来不吃人肉,而且你一位出家修行的比丘,吃了你的肉我会堕入恶趣的。对于死亡我并不恐惧,但我很恐惧死后堕入恶趣感受极大的痛苦。我是绝对不会为了延长我的寿命而吃你的肉,这是堕落恶道的恶因。”尊者对乞丐解释:“你不了解佛法的真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杀害生,当然会使自己种下堕落恶趣的恶因,但是我的肉是我自己割下来布施给你的,它本身是无情物,吃的话不会造作恶因的”。虽然尊者反复劝说,但是这个乞丐非常的固执,死活不肯接受尊者的布施。
看到乞丐濒临死亡自己却无法救助,尊者内心生起了极其猛厉的悲心,就像用千万把刀剑刺穿心脏一样的痛苦,他闭上眼睛猛厉的祈祷大悲观世音菩萨加持。就在这时,尊者忽然感到大地自震动,在头顶上的虚空中传出美妙的音乐,于是尊者睁开眼睛望去,看到在虚空之中显现了端坐在莲花月轮上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问尊者:善男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你如此猛厉的祈祷我呢?
尊者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大悲观世音菩萨听了也流下了眼泪,左眼流下的眼泪化现为绿度母(一说左眼泪珠化现为六臂黑玛哈嘎拉护法),右眼流下的眼泪化现为白财神乘龙珍巴拉。白财神向观世音发愿:“由我来助你救度众生免于贫苦吧!”于是,观世音菩萨对尊者说:如果向白财神供养赞颂祈祷,就会满一切所愿,你向白财神祈祷吧!说完观世音菩萨就消失在云端。
阿底峡尊者向着白财神自然的赞颂祈祷,从白财神的口中和身上化现出很多的珍宝欲物,那个濒临死亡乞丐得救了。白财神在刹那之间为尊者赐予了所有关有关白财神修法的灌顶和传承。阿底峡尊者因此获得了由白财神直接传授的灌顶传承而成为这个白财神近传传承的人间初祖,辗转传承不断。
在阿底峡尊者所传承的白财神密续里记载:如果对白财神进行赞颂祈祷,每日念诵心咒108遍或者安放供养白财神的宝瓶,都会获得一切所愿如愿成就,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的成就。
由此可知,白财神是赐令免于贫苦之财神,但其实又是由观音之悲心所化现的种种不同形相之一,体性就是观音大士。
传说二
昔日有名叫德巴嘎日喜日乍纳的大班智达经过系丹岛时, 见一人饥饿将死,班智达割己餵食,但饥者不吃,说:我从不食肉,况佛门弟子身上肉。六道众生生死是因果所致的,人有生也必有死,生死是一种自然的轮回,莫为我死而哀。班智达听罢,转身朝系丹岛,面对大地沉思,深悟轮回之苦根,满脸泪水。
这时空中突然响起一阵雷声,他抬头一看,饥者已不见了,而面前出现的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观世音看见班智达如此为人的痛苦而悲悯,感动地流出了眼泪。
观世音的右眼流出的泪水变幻出救度母,左眼流出的泪水变幻成白财神五尊。他们在班智达前方的慧光中出现,班智达供赞他们时,白财神身上下起了珍宝之雨。因此,白财神是观音菩萨所变幻。
法相
形象
白财神尊身色如雪山皓白,身型一头二臂,面部忿怒,三目圆睁,嘴微张,含威不露;
头戴五佛宝冠,身披绸缎彩带,上着天衣,下着巴乍勒嘎绸裙,以各类宝物为饰。
发红色似火焰,绻曲、上冲。右手持宝棒扬於虚空,左手捉吐宝鼠,挟三叉戟(另一种常见形象为:右手持三叉戟,左手持宝棒,无吐宝鼠),足右屈左半伸。
以龙为骑,莲花月轮为座,以游戏姿坐於碧龙背上,周围环绕着许多空行母,具足善富的姿态。
表法
白财神以身白色表示能消除一切众生因贫困所致的污秽;
三目圆睁表示悲望三世之众生;
持宝棒表示汇聚一切财神之功德能救度饥饿中的众生之苦;
吐宝鼠表示从鼬的嘴里能吐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
以龙为骑表示解除自我和他人的一切贫穷之苦,因为龙能入海,而龙宫中有摩尼宝珠及各穘人间罕有的宝贝,所以凡是涉及到财宝一类的造像,总离不开海洋、龙王、白海螺之类。
此白财神法专为修行人资财具足,功德甚大。此乃本尊白财神之愿力。
法门
心咒
唵 巴卡玛 葛达 阿里呀 针巴拉 赫达呀 吽帕
功德
修持白珍巴拉法门有三项殊胜功德:
(1) 善心与慈悲心自然生起
(2) 于今生衣食丰足;
(3) 于未来生不堕三恶道往生极乐净土。
这三大功德来说,以第一个最为殊胜;我们心中若能生起善心,不论身在何时何处,都可坦然面对任何困境;一颗善良的心,不论在今生或来生、世俗上或修持上,都是最为难得而又具最大价值的个人财产
第二项功德并非单单指财富源源不绝而来的意思。世上有很多众生因过往业力所迫,今生贫困,再因种种烦恼及亡心驱使,便作种种不善业来换取温饱,如杀生、偷盗、邪淫、欺骗等等事业都属于这种情况,积集了更多之恶因,令未来生更苦更无依;修此白珍巴拉法门可以积善因缘,免于这样的「死路」,不需再作不善业以换取温饱,甚至有能力作广大布施来利益其它众生,同时自己也积聚功德资财令最终成就佛境。
第三项功德是有关未来生的益处:前面说过了,白珍巴拉由观音悲泪所化,本质体性就是观音大士;观音大士之本师是阿弥陀佛,是故观音之普陀净土与阿弥陀佛之净土(极乐净土)并无分别;修这白珍巴拉法门也就是等于修观音的其中一个化相,所以最终成就是往生于弥陀及观音的净土之中。
这个法门既包含今生中之福报以方便修持,同时也是往生净土的深妙法门,种种利益没可能说得完。最重要的是:这些利益都源出於观音大士,是故我们当知观音之悲心无等。观音之化相及法门很多,若能一心依止观音的任何一个化相及法门,则於今生及未来生都可得大士之护持不断。
利益
阿知仁波切开示:
如法修持白财神,可以获得极大的加持,这些加持主要集中在福报受用方面。那么修持白财神获得的加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白财神密续中是这么记载的:如法修持白财神者可以获得三种财富圆满,这三种财富分别是正法财、受用财、眷属财。
正法财分别包括:正师、正法、正修、正行、正果五种财富。很明显正师和正法是获得出世解脱的外在必需条件,能够遭遇正师也就是具格的佛法善知识,善知识能够顺利的讲授正法,这两者是凡夫出离轮回的必需条件。而正修、正行、正果,则是指佛法修行人在得到善知识摄受之后,能够正确的修行从而能圆满获得解脱的果位
正法财是这三种财富中最为重要的,如果没有出世间解脱的功德,世间的一切的受用与眷属的圆满都不会远离无常与痛苦。一切受用不会长久,最终必然失去,一切眷属不会长久,最终必然远离,如此世间的眷属与受用的财富究其本质只是坏苦(译者注:世间一切短暂的快乐最终都会变为痛苦的本质属性)的自性。
在此我提醒各位,作为佛法中财神法门的修行人一定要注意,修持财神法门并不是让我们追逐世间短暂的受用与眷属的圆满,而是应该发愿为利益自己及所有众生出离轮回而修持。
受用财富指的是一切的世间受用,也就是世间一切我们所能享用的东西,如饮食、音乐、器物等等。受用财的意思很明显,就不展开讲了。
眷属财富对于出家众来说,主要指施主徒众,而在家人则主要是指妻子儿女以及亲眷。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受用财富已经有了,还要眷属财干什么?以在家人来讲,那大家可以想想,在自己的周围是否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有很大的福报家产很富有,但却没有伴侣,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些虽然成了家但却苦于没有子嗣,还有些人虽然有子嗣,但子嗣很不贤孝,搞得这些人非常的痛苦。其实这些人的痛苦就是缺乏眷属圆满的福报的原因所导致的,而修持白财神法可以使修行人获得贤良的伴侣,贤孝的子嗣以及如意的亲眷。所以有很多的弟子曾经问我“活佛,修白财神能解决个人问题吗”,我都会很肯定的回答他“只要你如法的修持,一定会圆满满愿的”。我并不是信口开河,这是有经典依据的。
以上,我简单的解释了三财的意义,最后再强调一下:我们修持白财神法门必须以大菩提心作为根本,如此才能获得最大的加持,可以迅速圆满三财。不要以仅仅追求个人世间短暂的受用利益而修持,这样虽然也可以获得一些加持,但却与大乘佛法的根本“菩提心”背离了。
供养
白珍巴拉的法门有三类别:一种是以食子供(藏文Torma);一种是供奉白珍巴拉「财瓶」;最后一种是以水来作供养。三种方法都是殊胜广大的修行,其功德都是一样的。
食子供
食子供即定时于财神前修法及供养以面粉和酥油等制成之「食子」,食子供养以三白(牛乳、酪、面粉)、三甜(白糖、蜜、冰糖)搓成圆形丸状食子为最佳。
水供
水供法则每天早上以净水洒于财神像身上供养。
修水供的时间以早上为最佳,因为此仪轨属于「行密部」的法门,故特别注重外内的清净,在早上还没食荤、抽烟、用酒或作其它不净事业以前修最好。认真修持这个法门的人,若能素食及避免烟酒才为如法。此外,修法时衣服及身体都要很干净,手也要洗得清洁,指甲不要藏有污垢!这些都是修持「行密部」法门的要点。
这个水供法需要一些法器,也就是水供皿器。水供皿以金、银、红铜黄铜、水晶或玻璃瓷瓦造的都可以,不必一定要用藏传佛教的水供法器,只要是以上所述质料的一个小碟子及一个较大的盘子即可。小碟子下面可以用三支筷子以橡胶圈绑成一个三脚架支持,放在大盘中央;此外,也需要一个倒水的小壶,质料如前述或以新净的小茶壶也可以,里面装好干净的清水,用开水或水龙头放出的水都可以。小碟子中央最好能供放一尊小的白珍巴拉像,任何质料都可以,但是必须是没生锈而防水的。泥质的小像恐怕供一、两次就会溶散,所以不太适合。若以白珍巴拉画相置于防水小盒子中也可以代替著作供了。如果观想能力高的话,可以不具备此像,单用小碟子而观白珍巴拉在其上安坐即可。这些法器在每次修法前必须好好抹干净一次。另外若能具备一对小钹则最佳,这个仪轨一般是边诵边响钹配合的;若无钹也一样可以修,不是说没有钹就不如法,但既然这些法器都不难找得,最好尽量具备。有些人误以为:不拘外相,不需执着才是上乘的修行;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大德的确什么法器都没有,也一样有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自知不如这些大师,也没有他们的境界证量,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依祖师所示,好好地准备内外才最恰当。「行密部」尤其注重一切的清净庄严具足,我们不应忽视这些要点!
在准备好这些外在的法器及身体、衣服等之清净之同时,我们还要观察内心是否清净。如果不具发心或不具信心的话,有怎么好的法器也没用!佛法是要用「心」去修的,若没有正确清净的修行动机,或欠缺对此法门的信心,修此仪轨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也不会有所成就!所以坐下来未念诵以前,先要观察自心,是否处于慈心、悲心与善心的状态之中?是否内心清净?是否在这刹那息灭了贪、瞋、痴等妄念?修持的人,要确保内心清净,这一点比外在身体上之干净还重要!佛教讲「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如心能清净,身体即使有一点污垢还只是次要的缺点过失而已!世俗上来说,我们以「外」取人,所以每个人都注重仪容穿着等等;但在佛法上而言,我们是以「内」取人的,故要内心清净!譬如一个瓶子,里面放着污水,即使天天勤拭瓶身,它的本质仍然是乏善可陈的一个脏瓶子!我们穷一生天天去保持外表端正整洁,但若内心充满污秽,则又有何可取之处呢?观察及调整发心清净以后,我们才可以开始修诵。
宝瓶供
白财神宝瓶的供奉方式
财瓶(宝瓶)供养介绍如下:
1.根据传统,如法制作的宝瓶能散发强大的招财纳福能量。家中供奉宝瓶如同供奉佛像一样,可以加强一个家宅正能量的气场。
2.财神宝瓶装藏物:一般财神宝瓶内的装藏物有:财神像、财神心咒、甘露丸、甘露瓶、宝瓶、五宝、宝瓶药(由二十五种宝瓶药制作,再经修法即成)、香、七宝(珍珠天珠、珊瑚、玛瑙、金、银、水晶绿松石等)、五药、五香、五色布、五谷、三甜(蜂蜜、白糖、黑糖)、三白(牛奶、酥油、优格)、花等。
3.装入药,代表可以消除业障、病痛等。三甜及三白,代表可以免除众生饥饿的业障。金子、银子、武器等,代表免于战争的灾难。
宝瓶作用:
1.除了修持财神法获得财神的加持之外,藉由上师所修习出来的财神宝瓶,同样也具有财神加持力
2.「宝瓶」为所有财神的坛城代表,意即所有诸佛菩萨、财神的身口意。宝瓶本身代表「身」,而其中所装藏的财神心咒代表「口」、装脏的佛像代表「意」。宝瓶有如意宝库取之不尽、圆满所求愿望之意,可藉祈求财运顺利及消除障碍、增加福德。
3.宝瓶其外在显示是本尊宝瓶,内在显示是本尊所有的福慧总聚,为一切功德、智慧、财富、福禄之根源,是诸佛菩萨财神之坛城宫殿。
4.供奉宝瓶可祈求财运顺利及赐予世间财富、长寿、消灾的加持,胜义谛的供养宝瓶是解脱成就。
5.在阿底峡尊者所传承的白财神密续里记载:如果对白财神进行赞颂祈祷,每日念诵心咒108遍或者安放供养白财神的宝瓶,都会获得一切所愿如愿成就,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的成就。
6.凡是敬奉财神,并且效法财神发大心利益众生的人,求财富并不违背修行。修财神法是为了具足无量财富,利益无量众生,让众生衣食无虞。
7.修财神法而拥有财富的同时,还要奉行布施持戒。如果不持戒,容易因为贪心而不满足,那就失去修财神法的本意。
宝瓶供养与功德利益:
1.一般宝瓶可公开供养,可于佛坛左边供各种类宝瓶,但财神宝瓶要秘密供养。将宝瓶供在隐密的地方,主要是预防大众因不相信而产生诋毁不敬之心,因此不要将财神宝瓶摆在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地方比较好。
2.将宝瓶置家中上供诸佛菩萨、上师、本尊、空行、护法等,下施一切鬼神、土地、过往有情。
3.供奉宝瓶如同供奉本尊,可供放于办公室柜子,或家中财位;柜子等清净处,不一定要有佛桌。若请回家中可供于佛堂、神案或客厅中较高且干净之隐密处。
4.也可以供于佛坛下方或橱柜内下方净处,或在屋宅奠基之时埋入四隅、或墙角四方等,可回遮一切不吉祥方位,居者平安健康,一切吉祥。能修补处所地基不祥,及一切财物、精华的耗败损失。
5.而对于家里不方便供养坛城的人,只要单放一个宝瓶即可,因为宝瓶本身就具足了完整坛城所该有的一切供品。供养财神宝瓶就如同供养了完整的财神坛城,亦可视为本尊佛像。
6.若置于寺庙中,可使人、天护法大力护持,僧侣和合、法务昌隆、智慧增广。
7.如果将宝瓶置于医院中,可因佛菩萨的加持力,减轻冤亲债主怨气,让病患心情较为平静,甚至快速痊愈。
8.若对世俗经商的人而言,在办公室等营业场所供养宝瓶,可招纳财源、业务平顺。
9.有些杀业较重的人,可以在宝瓶前忏悔礼拜,若再发心从此不再造业,可减除过往所造的业报
10.若置于无佛法之国度,可令其顺生佛缘,四时和顺,八节有庆,无地震、风灾、战争、瘟疫之祸。
11.凡运势低落、常招恶人的伤害、一切斗争、敌意、诤讼、灾难等障道之障碍,供养宝瓶皆可平息。 同时可快速袪除贫病穷困之苦,事业、家运衰败速得重振兴盛,更可防财富漏失,远离恶运纠缠,增长福德寿命。
12.依此供养宝瓶功德可获转生善缘家庭,得美妙身,所言悦耳,辩才无碍,他人见喜,五明悉通,普受赞叹,乐闻正法,财享寿高,满诸所愿,转生善道,速成正觉等诸多功德。
13.可将宝瓶当作佛像供养,对其忏悔,可以灭除无始以来的所知障与烦恼障。进而赞颂顶礼,可聚集福慧二资粮。
14.对一般世俗人而言,获得财富的方法有三:作生意努力赚钱获致财富、布施获得果报而有财富、修持密教财神法或供养黄财神得福报。然而,作生意需要本钱,布施也要有钱布施,都是在自身已有钱的状况下才能作,但佛法为了利益众生,因此让众生透过佛菩萨加持,就可以很容易赚到钱。
15.财神宝瓶是佛教的特殊转运法宝,迎请财神宝瓶能消除种种厄运,宅居吉祥,财运亨通,诸事如意。不仅能为家宅带来好运,同时也能弥补风水之不足。
16.凡是敬奉财神,并且效法财神发菩提心利益众生的人,求财富并不违背修行。但是,拥有财富的同时,还要懂得布施积福。因为修财神法具足财富,是为了利益无量众生,让众生衣食无忧。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