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康镇,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辖镇,地处谷城县西南部,东与庙滩镇相邻,南与赵湾乡、南漳县李庙镇相连,西与南河镇毗连,北与石花镇、城关镇接壤。辖区总面积30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盛康镇户籍人口68230人。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年(1931年),始设盛康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为谷城县第三区治所。
1984年,设谷城县辖盛康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盛康镇辖竹园街、前后街2个居民委员会,贾庙、傅湾、双堰、柳家铺、周湾、张棚、庙子头、江家梁、黄岗、土地岭、后营、王家井、筒车、小沟、凉水泉、艾家畈、刘家畈、当铺、三官庙、大王庙、绿洼、凤凰、莲花石、蒋家岭、陈湾、甘坪沟2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5个居民小组,12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盛康镇辖2个社区、2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中山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盛康镇地处
谷城县西南部,东与
庙滩镇相邻,南与
赵湾乡、
南漳县李庙镇相连,西与
南河镇毗连,北与
石花镇、城关镇接壤。距县城12.5千米。辖区总面积30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25.5平方千米,占75%;水域75.5平方千米,占25%。
地形地貌
盛康镇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南北走向为
荆山山脉余脉,东西走向属武当山余脉。东北有小丘山拦断,四周群山环绕形成盆地状。粉水横穿境内,把盛康分为南北两部。最高点天空山,海拔1100米;最低点王家湾,海拔90米。
地质土壤
盛康镇境内地质,有远古时代石灰岩,也有年轻的第四纪黄褐色粘土以及近代河流冲积物。海拔在500~800米左右的谷南低山地段为震旦纪和寒武纪的石灰岩;海拔在800~1200米的原当铺乡的全部是犬牙交错的白垩纪~~第三纪红砂岩、第四纪黄土以及底砾岩等。沿南河的沙土地为近代河流冲积物。
镇内土壤分为4类:
1、黄棕壤土类。第四纪黄棕壤,母质为第四纪黄褐色粘土,主要分布在镇内的缓丘地带。红砂岩黄棕壤,母质为白垩纪~~第三纪红砂岩,主要分布在盛康、当铺等丘陵地带。黄棕壤性土(简称石渣子土),母质为各种岩石残积物和坡积物,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的上部和顶部。
2、石灰土类,属震旦纪、寒武纪灰岩、泥质条带灰岩母质发育而成的一种土壤,富含碳酸盐,分布于小沟、甘坪等地。
3、潮土类是近代河流冲积物发展而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流域下游河流汇集区的扇形地带,在垂直河流方向上依次分布着流土型、壤土型和粘土型土属。土层深,质地适中,呈中性偏碱。种植历史悠久,熟化程度高,通气性好,宜耕性强,土地利用率高。
4、水稻土类,水稻土类土壤或母质,经人为长期耕种水稻,逐渐发育而成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在镇内分布最广,遍及各个村,主要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地区。
自然资源
2011年,盛康镇耕地面积5.9万亩,人均0.9亩。盛康镇矿产资源有以下几种:
(一)硅石矿:主要分布筒车、小沟、凉水泉三个村。1985年经省地质八队勘测,藏量4亿吨以上,仅凉水泉村就可提供B级储量的硅矿600万吨,含
二氧化硅97%~99%,现已开采1万吨。
(二)重晶石矿:主要分布在小沟村的旁田、凉水泉村的苏庄、晾甲山,1980年2月下旬,经省地质五大队勘测,藏量50万吨,含钡量94~98%,现已开采1.5万吨。
(三)白云石:主要分布筒车村、小沟村,经县矿产部门普查,测算藏量2亿吨,含镁量21%。
(四)磷矿石:主要分布龙堰村的银矿山和黑虎寨,藏量5万吨,平均含磷量16~18%。
(五)铁矿:分布于小沟村的陈湾、鸡窝,藏量约5万吨,含铁量36~40%。
(六)晶墨玉石矿:主要分布于小沟村的旁田、凉水泉村的苏庄,藏量150万立方,成材率80%以上。
1987年,小沟在修矿产公路时,还发现有水晶石,(已发现一块10~20公分长)
(七)铅矿:分布于凉水泉村的金钱洞。
人口
2011年末,盛康镇辖区总人口6761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000人,城镇化率22.2%。另有流动人口600人。总人口中,男性35164人,占52%;女性32453人,占48%;14岁以下13523人,占20%;15~64岁40577人,占60%;65岁以上13517人,占2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回等少数民族占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5‰,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长率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4.6人。
截至2019年末,盛康镇户籍人口6823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盛康镇财政总收入2136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32万元,比上年增长63.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15万元,增值税210万元,企业所得税20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16元,比上年增长32%。
2019年末,盛康镇有工业企业6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6个。
农业
2011年,盛康镇农业总产值3.5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5万吨,人均517千克。其中水稻2万吨,小麦1万吨,玉米0.5万吨。经济作物以蔬菜、油菜为主。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9.5万亩,产量2.3万吨;油菜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3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和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6.2万头,年末存栏量1.3万头;牛年末存栏量0.8万头;羊饲养量1.7万只,年末存栏量1万只;家禽饲养量748.8万羽。
工业
盛康镇以硅矿加工、纺织、化工、汽车配件加工为主导产业。2011年,建立硅工业园区1个,工业企业60家,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商业外贸
2011年末,盛康镇有商业网点1016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0007万元;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盛康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各项贷款余额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
交通运输
2011年,盛康镇有境内县乡道路有谷(城)粟(谷)路,过境长约18千米;庙(滩)盛康路,境内长约14千米;谷(城)南(河)路,境内长约5千米。镇内村村硬化公路,班车通达率100%。2011年末,镇区街道15条,全长12千米;铺装面积13.3万方米;安装街道照明路灯120盏。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1995年1月,盛康镇建成有线电视台,后改称盛康镇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4800多户,入户率28%。2011年末,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8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7户,各类图书室31个,藏书18.6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10人。
2011年,盛康镇建立一个文化图书室。镇文化站投资2000多元,购买涉及种、养、加等科普图书500余册,建立了镇文化站图书室,常年对群众免费开放。开办了一家农民书屋。切实加强村级农民服务站建设,在条件较好的当铺村开办了全县首家农民书屋,争取县文体局捐赠价值2.5万元的科技图书。开展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在县文体局的指导下,组织专班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整理周湾村打狮子、黄岗村旱船、竹马子等民间技艺和龙王泉、古神柳等民间传说12篇。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盛康镇有小学12所,在校生3273人,专任教师19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525人,专任教师17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2162.5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盛康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7个;床位16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4张;固定资产总值11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94名,其中执业医师25人执业助理医师25人,注册护士29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3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1592人,参合率95.4%。
社会保障
2011年,盛康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9户,人数363人,支出130.6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38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59户,人数2266人,支出268.5万元;建有3所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五保户211人,分散供养五保户22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对象31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8.7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盛康镇境内有1个邮政支局,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8个,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村村通;宽带接入用户1501户。
2011年末,盛康镇镇区排水管道24000米,供水管道长6600米,供水普及率65%。
2011年末,盛康镇镇区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用电量2500万千瓦时。
2011年末,盛康镇镇区园林绿化面积24000平方米,主次干道栽植景观树3000株,绿化带15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明朝成化年间发大水,造成境内断崖千尺的陡岸,加之此地居民以盛姓较多,故名为“盛家埭”,简称盛,因“壎”为生僻字,后均用“盛康”。
文物古迹
截至2011年末,盛康镇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