祊河,为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沂河的最大支流,自源头(浚河源)至入沂河口全长153公里,流域面积3379.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44%,丘陵平原面积占56%。祊河上游分为南北两支:北支为浚河,河道长度110.86公里,流域面积2150.97平方公里;南支为温凉河,河道长度82公里,流域面积756.2平方公里,在费县城东北姜庄湖以上与浚河相汇。由于浚河更长,一般以浚河为正源。温凉河、浚河相汇后下游河道称祊河,在临沂城东北角入沂河。
名称由来
祊河,《水经注》为洛水,是
沂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因流经古祊邑(
费县东南)而得名。费城《费县志·城池》载:“县城在古祊城,元魏太和二十年筑,后移阳口山,隋开皇三年,复治此城。”今新华书店、影剧院以南,即为古祊城。1400年来,均为县治所在地。祊城:位于今县城团结街南,郭家园东,温河西岸。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8米,文化堆积在1米以下。地表暴露遗迹遗物有窑址、灰坑、残陶片等。
干流概况
祊河为沂河的最大支流,自源头至入沂河口全长153公里,流域面积3379.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44%,丘陵平原面积占56%。祊河上游分为南北两支:北支为浚河,上游称唐村河,其发源地,《临沂地区志》称在邹县东部南王村西山,《平邑县志》称在平邑县西南部原山阴乡山阴寺山西北麓,经邹县,在平邑县北庞王村西入平邑境后注入唐村水库。东流经平邑镇于地方镇东北入费县境,在南东州与南支温凉河相汇。河道长度110.86公里,流域面积2150.97平方公里;
南支为温凉河,源出
平邑县南部
太皇崮,东流经白彦至关阳司入费县境,又经梁邱镇东北流,入许家崖水库,出库绕费城东南,在南东州处汇浚河(温凉河长86公里,流域面积750平方公里)。东流经麻绪南再东南流入临沂市境,在临沂城东北汇入沂河。河道长度82公里,流域面积756.2平方公里,在费县城东北姜庄湖以上与浚河相汇。温凉河、浚河在费南东洲县相汇后东流,下游河道称祊河,祊河至岩坡与胡阳两乡交界处分二流,行4里后又交汇,至新桥乡麻绪东入临沂市境。在临沂城东北角入沂河。
祊河全长158公里(从浚河源至河口)(《临沂市志》称137公里),流域面积3376.32平方公里,下游河床宽400米左右。汇合口以上浚河长112公里,流域面积2626.32平方公里。1957年汛期在角沂站测得最大洪峰流量6330立方米/秒,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22条,在干、支流上有唐村、许家崖两座大型水库,在一、二级支流上有公家庄、吴家庄、安靖、岳庄、大夫宁、龙王口、杨庄、上冶、书坊、石岚、昌里等11座中型水库。
其中,祊河主干在费县境内河段长22公里。流经费城、胡阳、岩坡、新桥、探沂5乡镇,总流域面积492平方公里,河源高程98.9米,河口高程81.1米,落差17.8米,平均比降0.73‰。河床平均宽500米,最宽1100米,系常流河。1970年6月在姜庄湖建成跨河渡槽一座,跨河长300米,过水流量7.5秒立方米,附建公路桥一座,宽5米,为许家崖水库北干渠输水、交通、电灌三位一体枢纽工程。近20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排入祊河的废水越来越多,河水污染日益严重,有关部门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祊河主干,于义堂镇下坡村西北流入临沂市
兰山区境内,流经义堂、大岭、枣沟头、南坊、兰山5个乡镇、办事处,在兰山区城区东北角入沂河。境内河道长26.7公里,流域面积32.3平方公里。最大过境流量6600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浚河及其支流
浚河,一般作祊河上游干流,旧称治水。旧志均称源于北部聪山(或仲村镇太平顶),但据浚河流域考察,应以南山水源为主。其南山支流最长为唐村河,原称小淮河。唐村河源于山阴乡山阴寺山西北麓,高程573米,流经临涧出山谷至北庞庄西北有尚河水入之(尚河:源于邹县大杜峪沟西);又东北流至巩家村,复折东南入唐村水库;水库以下东北行,在东阳店子村西东阳河水注入;再东北行至县城东,有吴家庄河注入;又东北行至张庄段,跃鱼沟暨纳跃牛河、纯厚河水注入;再东行至元郭村西北与鲁埠河汇合,后始称浚河。唐村河主流共行53公里,流域面积449平方公里,占浚河总流域面积的27.92%,其长度、流域面积分别比《费县志》载源于聪山下的西河(浚河源)多出82.7%和2.2倍。浚河自元郭东南行5公里许至围沟,柏林河自西北来入;又行至温水东南,有温泉水西来注入;又南行7.5公里至铜石镇东有西皋河水注入;又折而东南行南有彭泉河水入之;又东南行,在西固、下坡之间,南有西固河北有金线河注入;又东行至地方镇西北有资邱河注入;又东南行1.5公里许进入费县境内。平邑县境内河段47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606平方公里,为沂河水系二级支流。河床平均宽度250米,汛期最大行洪面宽692米,最大水深5米,平均水深2.87米,洪水流量4950立方米/秒。
浚河在地方镇东北入费县境,至南东洲与温凉河交汇入祊河,费县境内河段全长24.5公里,流域面积约472平方公里,河源高程117.1米(入费县境处),河口高程98.9米,落差18.2米,平均比降0.76‰。主要支流有上冶河、朱田河、白埠河、南石河,流域面积为467.84平方公里,流域内有上冶、龙王口等中小型水库20座。流经员外、上冶、城北、南张庄、薛庄、胡阳6乡镇,河床平均宽度384.1米,最宽处800米,系常流河。
1976年7月~1977年4月,在东洲疃开挖一条长700米、宽150米的河道,将原“U”形河道取直。1984年5月在石沟建成一座拦河闸,蓄水450万立方米。近30年来,由于上冶、龙王口等水库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泄量,沿岸从未发生过特大洪灾,致使沿河群众大量缩河造地,或在河床内植树造林,使河床越来越窄,多不能达到一定频率的安全泄量要求,这一事实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浚河支流有24条,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主要有西河、跃牛河、鲁埠河、公家庄河、尚河、丰阳河、唐村河、东阳河、柏林河、固城河(原名孝义河)、常庄河、金线河、资邱河(原名银线河)、杨谢河、下关河(原名洪河)、吴家庄河(原名兴水河)、西皋河(原名蓝水)、西固河亦称岳庄河(原名大峪河)等,构成辐射状。
纯厚河,发源于平邑县仲村镇南乐利庄东,源地高程250米米, 入浚河于平邑镇龙水桥西北,河口高程142米,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干流长10公里,坡度4.14 米 /公里。
跃牛河,发源于平邑县平邑镇泉子峪西泉子山,源地高程480米, 入浚河于平邑县龙水桥西,河口高程142米,流域面积56.9,干流长23.5公里,坡度6.94米 /公里。
下关河又名洪河,发源于平邑县魏刘庄乡下关北大顶子东坡,源地高程652米, 入浚河于平邑县保太乡大三阳村东,河口高程144米,流域面积38.1,干流长20公里,坡度43.2米 /公里。
柏林河,发源于平邑县魏刘庄乡龟蒙顶东北明广寺东南,源地高程950米, 入浚河于平邑县温水乡东围沟村北,河口高程143米,流域面积92.7,干流长24.5公里,坡度12.8米 /公里。支流杨谢河,发源于平邑县柏林乡龟蒙顶,源地高程1156米,入柏林河于平邑县柏林乡杨谢村南,河口高程148米,流域面积19.2,干流长10公里,坡度53.5米 /公里。
固城河,又名孝义河,发源于平邑县柏林龟蒙顶南,源地高程1130米, 入浚河于平邑县温水乡堡前庄东,河口高程134米,流域面积63,干流长18.6公里,坡度15.7米 /公里。
金线河,发源于平邑县卞桥镇龟蒙顶东北,源地高程1040米, 入浚河于平邑县地方镇下坡村东南,河口高程115米,流域面积82,干流长28公里,坡度11.2米 /公里。
资邱河,又名银线河,发源于平邑县卞桥镇崔家洼店子西北山顶,源地高程980米, 入浚河于平邑县地方镇西北,河口高程113米,流域面积89.3,干流长29公里,坡度7.62米 /公里。
大井河,发源于平邑县东阳乡城子村南,源地高程270米, 入浚河于平邑县温水乡南温水村南,河口高程140米,流域面积41.3,干流长14公里,坡度6.15米 /公里。
丰阳河,发源于平邑县郑家峪乡香山峪北邱山,源地高程450米, 入唐村河于平邑县唐村岭乡邵家岭南,河口高程173米,流域面积64.4,干流长14公里,坡度6.20米 /公里。
东阳河,发源于平邑县流峪乡流峪西沟东北,源地高程350米, 入唐村河于平邑县东阳乡大东阳村西,河口高程154米,流域面积58.5,干流长12公里,坡度6.98米 /公里。
唐村河,又名小淮河,发源于平邑县临涧乡黄家崖西南山阴山,源地高程573米, 入小淮河于平邑县城东元郭村北,河口高程136米,流域面积449,干流长53公里,坡度1.94米 /公里。支流吴家庄河,又名兴水河,发源于平邑县白马乡讲理村西北,源地高程408米, 入小淮河于平邑县城东,河口高程146米,流域面积45,干流长14公里,坡度6.01米 /公里。支流尚河,发源于邹县大杜王沟西,源地高程300米, 入唐村河于平邑县庞庄乡庞庄北,河口高程198米,流域面积68,干流长16.5公里,坡度3.55米 /公里。
西皋河,又名蓝水,发源于平邑县郑城镇石龙口苏家崮,源地高程520米, 入浚河于平邑县铜石镇东,河口高程125米,流域面积24.2,干流长37公里,坡度4.63米 /公里。支流常庄河,发源于平邑县山阴乡彭家庄西北,源地高程500米, 入西皋河于原平邑县郑城区西卓庄南,河口高程183米,流域面积82,干流长17公里,坡度8.26米 /公里。
彭泉河,发源于平邑县铜石镇石泉南山,源地高程500米, 入浚河于平邑县铜石镇庞家村北,河口高程118米,流域面积47.5,干流长17公里,坡度13.6米 /公里。
西固河,又名大峪河,发源于平邑县地方镇母子山,源地高程620米, 入浚河于平邑县地方镇后西固村北,河口高程115米,流域面积44.2,干流长19公里,坡度10米 /公里。
朱田河,源于水连峪乡西北哨,向东北穿平邑县地方镇,于费县城北乡社庄汇入浚河,其上游有龙王口水库。
紫荆河,源于大田庄乡,南流经上冶镇,汇入浚河,上冶水库在其中游。
温凉河及其支流
温凉河,为祊河上游南支,发源于平邑县白彦镇太皇崮(旧称大匡崮),河源高程320米。自西向东流经白彦镇、魏庄乡,从关阳司南河口高程156米处入费县境。平邑境内段12公里,流域面积181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度250米。温凉河属山洪河道,落差大,源短流急,洪水集中,遇旱断明流。
温凉河经白彦入费县境。东流至南东洲与浚河交汇入祊河,境内全长53.8公里。河源高程160米,河口高程98.9米,落差61.1米,平均比降1‰。流经梁邱、郝家村、许家崖、费城、城北5个乡镇,主要支流有燕庄河、温河、石井河、新庄河、南庄河、王庄河、新安河、神桥河8条,流域面积602平方公里,流域内有大中小型水库35座,系常流河。1959年在中游许家崖段建大型水库一座,有效地控制了温凉河的洪水泄量。据统计,1956年温凉河最大泄量为3000立方米/秒,而1971年出现特大洪峰时,水库下游最大泄量为588立方米/秒,削减洪峰80.4%。26年来从未发生过建库前那样的流通大洪水。
温凉河的主要支流有:
蒋家沟河,发源于平邑县白彦镇小朱庄西分水岭,源地高程430米, 入温凉河于平邑县白彦镇南,河口高程188米,流域面积16,干流长10.5公里,坡度8.95米 /公里。
石门河,发源于平邑县白彦镇龙潭西宋家山口,源地高程420米, 入温凉河于平邑县魏庄乡苗庄东北,河口高程178米,流域面积41.2,干流长13公里,坡度7.14米 /公里。
故县河,发源于平邑县魏庄乡上黄家湾西山,源地高程440米, 入温凉河于费县关阳司南,河口高程156米,流域面积20.1,干流长11公里,坡度10.5米 /公里。
祊河主干支流
薛庄河,源于马头崖乡北端玉皇顶下,东流经谭家庄,折向南经薛庄镇、胡阳乡,在城头村西汇入祊河,长28公里,源头高程516.7米,河口高程98.9米,落差417.8米,比降为14.92‰,流域面积137.8平方公里,内有石岚等中小型水库4座。属季节性河流。
胡阳河,源于薛庄东北五彩山南麓,南行经胡阳至北尹东入祊河,长18公里,源头高程200米,河口高90.8米,落差109.2米,比降为6.07‰,流域面积60.92平方公里,内有小型水库1座,属季节性河流。
朱龙河,又名岩坡河、望龙沟,源于岩坡乡黑顶子山东,北行绕岩坡山折东转北,至张家南尹村东入祊河,长15公里,源头高程210米,河口高程93.2米,落差116.8米,比降为6.21‰,流域面积为32.27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
柳青河,在费县、临沂市境内的沂河、祊河之间三角地带。源出费县汪沟乡双山子南麓至谭家庄西南流入刘庄水库,东南流入临沂市境,再东南流汇半程、枣沟头等地坡水,左汇枣林河,复东南流。原入祊河,后因祊河口逐渐南移,柳青河遂脱离祊河而独流入沂河。河长34公里,流域面积295.2平方公里。入口处河口宽72米,设计洪峰流量531立方米/秒。河长10公里以上的支流(左)有3条。0
水文特点
祊河水文站建于1951年4月,站址在费城东万良庄后,祊河南岸。1955年改为常年水文站,主要任务是观测祊河洪水位、流量和降雨量,通过实测水位和雨量,分析其降雨和径流关系。至1971年全县设河道水文站4处,多数在温凉河上游,观测温凉河水位,洪水情况;大、中型水库水文站8处,其中许家崖水文站为本县水文总站,和石井的棠梨树、梁邱的王家邵庄两水文站组成许家崖水库上游水文联络网。1958年前,费县的水文站属省水利厅水文总站管辖,1963年属县水利局管辖,1970年后,由省水文总站临沂分站统一管理。
祊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818.8毫米,最大年降水量发生在1974年为1149.3毫米,最小年降水量发生在1988年为501.2毫米。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变差系数一般在0.25—0.30左右,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3倍左右,最大年降水量比最小年降水量大635—1129毫米,临沂市地域上,西部,南部平原多于北部山区,具有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的趋势。祊河角沂站1956年实测最大流量6600立方米/秒,相应水位74.42米;1957年沂河大水时,因与沂河同时涨水,受沂河洪水顶托,角沂最高水位达74.85米,相应流量6330立方米/秒。据
山东省水利厅刊布的《山东省洪水调查》成果,祊河自1890年起,发生的最大历史洪水在1939年,推定洪峰流量为12100立方米/秒,发生次大历史洪水在1912年,推定洪峰流量10300立方米/秒。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祊河自姜庄湖橡胶坝至沂河河口,流经费县胡阳镇、探沂镇,兰山区方城镇、汪沟镇、枣园镇义堂镇、南坊街道和兰山街道,河道长度42.14公里。两岸堤防总长66.24公里。祊河右堤为2级堤防,长40.7公里;其中河口~葛庄橡胶坝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葛庄橡胶坝以上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祊河左堤为3级堤防,长25.54公里;其中,祊河口~临沂北外环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北外环~花园大桥段为原有堤防;花园大桥~兰山费县界段(16+350~32+430)无堤;兰山费县界~姜庄湖大桥段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水位。沿河建有姜庄湖、三南尹、葛庄、花园、角沂5座橡胶坝。
1982年新桥公社唐庄西祊河北岸石砌护坡700米,投资4万元;1985年5月,祊河下游北岸新桥区大于村石砌护坡553米,完成土石沙方6632立方米,投资5.36万元。
浚河治理1950年4月,县建设科和郑城区公所,组织常庄、车庄、野鸡坡等12个村庄的民工300余人,在常庄至车庄河段修建砌石顺河坝。1952年冬至1953年6月,利用老区建设经费,完成了平邑镇的河湾村,仲村西河村,保太区的柳家村,西皋区的西皋、张里,丰阳区的大丰阳等村庄的河坝、河碉修建工程。
1975年3月至1978年12月,武台公社先后治理了浚河上游武台公社境内支流3条、主河道1条;支流河治理长度4.5公里,宽20米,深1.6米,比降千分之四。主河道治理长6.9公里,其中上游河段自北武台至武沟寨,河长4.5公里,河宽45米,深2.5米,比降千分之二点五;下游自武沟寨至南武沟村东,长2.75公里,河宽56米,深2.5米,比降千分之二点五。总投工140万个,完成土砂122万立方米,砌石7万立方米。通过治理,河弯取直,河堤石砌,提高了行洪能力,减少了沿河村庄洪涝灾害。
1975年冬至1976年,铜石公社组织劳力治理西皋河4.7公里,总投工18万个,完成土石26.6万立方米,扩造地580亩。1975年冬,全公社组织1.5万人,对西皋至张里段进行取直疏通河道治理,总投工15万个,治理1.5公里,完成土石21万平方米,扩造地500亩。1976年冬,昌里产区组织2500人,对昌里水库以下至昌里河段进行治理,治理2公里,投工1.7万个,完成土石3.5万立方米,扩造地80亩。西皋产区组织3000人,对西皋河下游治理1.5公里,总投工1.3万个,完成土石2.1万立方米。
1979年,铜石公社组织2000名劳力对庞家村河中游的马宅子河段进行治理,治理2公里,总投工6万个,完成土石方10.5万立方米。
1984年春,卞桥公社组织劳力,从杨庄水库下游至兴仁庄东资邱中下游治理15公里。治理后平均河面宽45米,行洪流量300立方米/秒,总投工11万个,投资3万元,完成土石22万立方米。通过治理,浚河干支流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高。
1953年秋至1954年春,苗庄区(今魏庄乡)组织4000名劳力,治理温凉河自卖饭棚至费县关阳司河段7.5公里,并砌筑了两岸河堤工程,投工日35万个,完成了土砂筑方工程10万立方米。
温凉河发源地的白彦镇西南羊角湖段,来水面积21平方公里,河道弯曲,河床平坦,每遇洪水则泛滥成灾。为彻底根治,1978年10月至1979年10月,白彦公社成立了改河工程指挥部,组织5000名劳力,利用农闲季节大干,治理了金斗庄至羊角湖东北长2.55公里的河段。治理标准为20年一遇,洪峰流量366立方米/秒,河底宽45米、水深2.5米,比降五千分之一,河堤高4米。付出劳动工日63.35万个,完成土石砂32.4万立方米。
蓄水工程
祊河流域建有许家崖、唐村2座大型水库和昌里、公家庄、大夫宁、安靖、吴家庄、杨庄、上冶、石岚、龙王口、书房、古城11座中型水库。祊河右堤桩号21+810处建有分涑入祊泄洪闸,可分泄涑河洪水1000m3/s入祊河,亦可引祊河水入涑河。浚河全长110.86公里,流域面积2150.97平方公里。浚河在平邑境内长86.81公里,流域面积1683.13平方公里。流域内建有唐村大型水库1座,昌里、杨庄、安靖、吴家庄、大夫宁、公家庄中型水库6座、小(1)型水库16座、小(2)型水库121座。浚河在费县境内全长24.05公里,流域面积467.84平方公里,建有上冶、石岚、龙王口3座中型水库、小(1)型水库11座、小(2)型水库32座。
唐村水库,位于浚河支流小淮河上游唐村河段,控制流域面积263平方公里。总库容1.496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为20万亩,校核16.76万亩,设计装机容量1655千瓦,年发电量300万度。集蓄水、养鱼、发电为一体。1958年11月6日正式开工兴建。于1959年10月1日按时完成施工任务。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及电站组成。1984年修建总干节制闸及泄水闸。1981年7月,水库电站建成发电,至1985年,安装3台机组,达到了设计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215万度。
昌里水库(原称红旗水库),位于西皋河上游昌里村南,控制流峪面积160.7平方公里,设计为大型水库。1970年12月开工,1971年9月,大坝骨干工程完工。后又多次进行岁修加固。1978-1986年,安装了发电机组。1979年8月2日遇建库以来最大洪水,水位居实际防洪能力水位197.52米以下192.5米,全部拦蓄。1985年汛末最高蓄水量为3083万立方米。1971年6月设水库管理局。1981年降为中型水库管理。
吴家庄水库,1958年10月开工建设。从1959年11月至1960年5月,完成了大坝加高及放水洞、溢洪道等主体工程建设。1972年6月后,逐年对水库工程进行了加固建设,分别加高了大坝护坡,改建了放水洞,加深加固了溢洪道,搞了坝后排水等。1971年8月27日,最高水位居实际防洪能力水位199.67米以下195.73米。自建库以后从未溢过洪。
公家庄水库,集公家庄河、大埠槐河两河水源,控制流域面积33平方公里。1958年10月动工兴建,12月在西库大坝基本完成后,东库开工,1960年8月,两库主体工程竣工。1961-1962年,大坝复土加高,完成工程量3.78万立方米。1974-1979年,先后进行了闸下行洪道开挖、溢洪闸及消力池建设、闸下陡坡开挖和下游河道护砌等,共投资146.9万元,投工41.66万个。1981-1988年,完成溢洪闸墩和油压启闭处理、西库大坝灌浆、非常溢洪道加固、闸前围堰清除、溢洪闸机架桥改建等工程。
杨庄水库,1959年11月7日开工,1960年6月完成水库主体工程。水库建成后,由于尾工较大,历经岁修加固,水库险情解除。1965年进行了大坝加固、加高;1977年5月加高心墙,大坝戴帽1.3米;1979年进行了石护坡翻修,外坡复土培厚等多次岁修工程,达到了安全标准。1970年9月25日,发生建库以来最大洪水,溢洪道泄量152立方米/秒,实际削减洪峰10%。
安靖水库,1958年6月卞桥公社修建,原为小(一)型水库,1967-1968年扩建为中型水库,大坝系粘土均质坝,呈罗圈型,控制流域面积35.1平方公里。1969年后,多次对主体工程进行维修加固。1973-1979年,先后搞了改建维修放水洞闸门,翻修大坝护坡和对大坝复土、灌浆,溢洪道维修等工程。1983年后,更换溢洪闸门,维修了防汛公路,使水库工程达到了设计要求。1970年7月25日,经受了最大洪水的考验,汛末蓄水量达925万立方米。
大夫宁水库,1970年9月开工兴建,1975年9月竣工。工程分四期进行。第一期自开工至1971年8月,主要进行了大坝清基回填上土,坝高达16.3米;第二期自1971年11月至1972年8月,主要搞了大坝上土加高,建坝下排水沟;第三期自1973年4月至6月,主要完成了坝下游沙壳填筑,大坝石护坡工程;第四期,1974年5月至1975年9月,进行了石护坡接高,溢洪道开挖及输水洞修建等。至此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共完成国家投资86.2万元,投工日80万个,工程量59.22万立方米。在主体工程完成后至1988年,先后多次进行岁修加固和尾工处理,完成投资28.2万元,投工日22万个。1980年9月4日,最高水位居实际防洪能力水位199.7米以下196.68米,削减洪峰100%。汛末蓄水量达660万立方米。
许家崖水库,位于费城西南许家崖、南新庄、郝家村、朱田4乡(镇)交界处,温凉河中游。1958年10月23日动工,1959年9月25日建成。控制流域面积580平方公里。流域内已建成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27座,塘坝114座。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和电站组成。1972年在坝西端开始建电站,新开压力隧洞供发电使用,洞径3米,长156.73米,最大流量39.3立方米/秒。该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系大型水库,防洪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由于防洪标准偏低,1963年加高大坝10米,1976年为保安全加高1米,总库容2.81亿立方米,兴利水库容1.67亿立方米。1971年洪水进库流量250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264立方米/秒,削减洪峰89%。
上冶水库,位于费城北上冶、田庄两乡镇之间,上冶河上游,系中型水库。1959年10月动工,1960年11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积77平方公里。总库容3638万立方米,
兴利库容1433万立方米。大坝为粘土沙壳,全长813米,最大坝高25.2米,顶宽4米,底宽120米。流域内已建成小(二)型水库2座,兴利库容17.7万立方米。输水洞在大坝右侧,南北向,为石拱廓道钢筋混凝土衬砌管,原长72米,管径1米。建电站后,接长28米,现砌管为100米,圆筒式闸门直径1.55米,设计最大泄量7.2立方米/秒。1974年在下游建水电站1座。为防汛、灌溉为主工程,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经1982年全省“三查三定”核算,因施工质量较差,仅能达到五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石岚水库,位于薛庄与马头崖两乡镇交界处,薛庄河上游,系中型水库。1959年11月动工,1960年4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积79平方公里,总库容4155万立方米,
兴利库容2056万立方米。流域内有塘坝7座,控制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兴利库容8万立方米。下游河道安全泄量300立方米/秒。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和电站组成。本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1982年按省“三查三定”核算,已达到万年一遇防洪标准。
书房水库,位于费城西南梁邱镇境内,温凉河上游,原名双山水库。1966年11月动工,1967年6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积18.5平方公里,总库容1456万立方米,
兴利库容776.8万立方米。流域内有小(二)型水库2座,控制流域面积1平方公里,总库容34.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3.5万立方米。
河道安全泄量200立方米/秒。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组成。该水库按百年一遇设计,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1982年按全省“三查三定”核算,坝体能满足PMP防洪标准。
刘庄水库,位于费城东北汪沟乡境内,柳青河上游,系中型水库。1966年11月开工,1967年5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总库容983万立方米,
兴利库容649.3万立方米。流域内有小塘坝9座,控制流域面积2平方公里,总库容1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万立方米,
河道安全泄量200立方米/秒。本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组成。该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1982年全省“三查三定”核算,千年一遇洪水位122.25米,加汛浪高0.68米,安全超高0.57米,可能最大降雨洪水位123.5米,平坝顶防洪能力未达到设计标准。
古城水库,位于费城东北方城镇境内,古城河上游,系中型水库。1970年10月动工,1971年8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积16.7平方公里,总库容1412万立方米,
兴利库容881万立方米。流域内有小(二)型水库2座,控制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总库容16.7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5万立方米。
河道安全泄量110立方米/秒。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组成。以防汛、灌溉为主,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经全省“三查三定”核算,实际达到千年一遇洪水标准。
龙王口水库,位于费城西水连峪乡境内,由吾河上游,系中型水库。1970年11月动工,1971年11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积25.3平方公里,总库容1491万立方米,
兴利库容1056万立方米。流域内有小(一)型水库1座,控制流域面积4.1平方公里,总库容72.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9万立方米。下游河道安全泄量600立方米/秒。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及电站组成。电站于1978年建,位置在大输水洞出口,装机1台,1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3万度。建站后未运行。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经1982年“三查三定”核算,已达到千年一遇洪水标准,已发生洪水削减洪峰100%。
石沟拦河闸,在城北乡与南张庄乡交界处,北石沟村南,浚河下游。1983年5月始建,1984年9月竣工。该闸系许家崖水库灌区补源工程,全长265米,闸高6.5米,3孔直升油压冲沙闸和17孔自动翻板闸组成。拦水高4米,设计蓄水450万立方米,年利用灌溉净水5500万立方米,灌区引水渠道在闸北端上侧,进水闸2孔,闸底高程102.25米,门顶高程104.25米,渠长9公里,正常引水流量9.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1.5立方米/秒,可补充灌溉许家崖水库灌区7个乡镇、15万亩土地。闸东端下侧于1985年建水电站1处,进水电站闸2孔,装机2台、3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30万度。该闸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闸底高程100.5米,蓄水位高程104.5米,最大泄量4750立方米/秒,岸顶地面高程106米左右,河道比降66‰。
灌溉
唐村水库灌渠,1959年10月施工,1960年10月基本完成干支渠土方开挖和筑堤工程。原设计灌溉面积20万亩,1983年,“三查三定”(查安全定标准;查效益定措施;查综合经营定发展规划)核实灌溉面积16.7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有干渠4条,长41.4公里;支渠12条,长52.2公里,干支渠建筑物480座。灌区主要包括平邑、白马、仲村、保太、东阳、温水、唐村岭7个乡(镇)及泗水县历山、马庄等85个自然村。
昌里水库灌渠,设计灌溉面积15.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8万亩。灌区主要包括东阳、温水、铜石、张里、地方等乡镇的96个村。工程分四期进行。到1988年,该灌区共建成干渠2条,长29公里,设计过水流量8立方米/秒;分干渠2条,长19.5公里,过水流量3立方米/秒;支渠12条,长31公里。完成渡槽23座,涵洞6个,人行桥112座,泄洪闸17座,斗渠闸门219个,扬水站17处,进水闸4座,节制闸1处,分水闸2处,千米倒虹吸1座,空心坝1处。连拱坝1处,地下渠2处,其他小型建筑物一部。
吴家庄水库灌渠,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灌区主要包括白马乡的15个村。原设计分南、北两条干渠,南干渠尚未开发。北干渠于1960年10月开挖,1965年5月竣工,开挖干渠长9.8公里,支渠3条,长3公里,输水能力为0.3立方米/秒,修建筑物26座,其中桥梁21座、渡槽2个。历年平均实灌面积0.23万亩。
公家庄水库灌渠,原设计灌溉面积2.3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控制保太乡25个村庄的土地。1961年9月开发,1963年3月竣工,分东西两条干渠。东干渠长6公里,有支渠5条,长5公里,东干渠过水流量为1.77立方米/秒。西干渠8.5公里,有支渠两条,3.5公里,西干渠输水量为1.88立方米/秒。干、支渠建筑物共有95座。
杨庄水库灌渠,控制杨庄水库下游资邱乡25个村庄的土地。设计灌溉面积2.2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2万亩。1962年开挖,1964年开灌,1974年灌渠工程全部竣工。分东、西两条干渠。东干渠长13公里,有支渠3条,长4.8公里;西干渠3公里,设支渠4条,长6.2公里。干支渠建筑物78座,输水流量1.5-2.0立方米/秒。
大夫宁水库灌渠,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8万亩,灌区包括保太乡东部和柏林乡西北部的19个村庄。1972年12月开发,分东西两条干渠。东干渠长5.7公里,建筑物31座,输水能力设计2.6立方米/秒,实达0.7立方米/秒;西干渠4.6公里,建筑物22座,设计输水能力1.0立方米,实达0.5立方米/秒。
安靖水库灌渠,设计灌溉面积2.95万元,有效灌溉面积1.4万亩,主要控制卞桥镇23个村庄的土地。灌区分东、西两条干渠。西干渠于1969年11月开发,1970年竣工;东干渠于1972年3月开发,10月竣工。西干渠15公里,有支渠2条,长4公里,东干长9公里,有支渠8条,长14公里。东、西两干渠共修建筑物109座。
岳庄水库灌渠,设计灌溉面积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主要控制地方镇18个村庄的土地。1960年10月开发,1964年竣工。分东、西两条干渠,东干渠长5.6公里,有支渠两条,长9公里;西干渠长1.4公里,有支渠两条,长1.9公里。东、西两干渠输水流量分别是1.2立方米/秒、0.7立方米/秒,两干渠共有建筑物123座。
1986-1988年,地方镇党委、政府发动灌区群众,修复干、支渠14公里,建筑物50座,新修石渠1.45公里,完成土石方8.78万立方米,投工日4.7万个,投资110万元,其中县、乡、村自筹105万元,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
许家崖水库灌区配套工程,1959年11月开始施工,设计灌溉面积26.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3万亩。灌区含城关、许家崖、探沂、新桥、城北、胡阳、汪沟、方城、员外、岩坡等11个乡(镇),180个村。有总干渠一条,下分南、北、西3条干渠和斗渠,计284条,总长达207.7公里,共有大小建筑物341座,其中较大建筑物有水电站2座(许家崖、朱家庄)、隧洞3处(员外岭、姜家庄、义山岭)、渡槽2座(王庄、姜庄湖)。其中姜庄湖渡槽为全县灌区建筑物之最,跨越祊河,全长2.5公里,河段渡槽30节,高11米,长300米,宽2.2米,最大流量9.2立方米/秒,是许崖灌区北干渠输水、交通、发电、灌溉的枢纽工程。
上冶水库灌区,位于上冶镇,控制31个村。灌区于1961年动工配套,1963年建成开灌,设计灌溉面积4.7万亩。干渠东西两条,西干渠长8公里。东干渠因地形复杂,于1974年开挖时建过河渡槽1座,长700米,未使用。而后,以西干渠开挖配套为主,完成干渠1条,长13.8公里,支渠14条,长37.5公里,斗渠12条,长达43.3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55%。
石岚水库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4.7万亩,实际核算4万亩,于1964年春建成开灌。开挖干渠2条,支渠5条,斗渠156条,总长94.4公里。控制薛庄、胡阳两乡镇55个村,有效灌溉面积达2.8万亩。自本库兴建至1985年,国家对水库和灌区累计投资215.5万元,完成土石方96.75万立方米。
书房水库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实灌面积1.38万亩,1968年完成灌区配套工程,开挖干渠2条,支渠10条,斗渠80条,总长56公里,大小建筑物105座。自本库兴建至1985年,国家对水库和灌区累计投资59.5万元,共完成土石方(包括混凝土)达41.08万立方米。
刘庄水库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有效面积0.9万亩。灌区于1968年5月完成配套工程,开挖干渠2条、支渠5条、斗渠3条,总长15.1公里,渠系建筑物344座。
古城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1972年12月开灌使用。灌区内开挖干渠2条、支渠5条、斗渠3条,总长15.89公里,渠系建筑物97座。
龙王口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3万亩。因灌区地形复杂,绕山越岭,穿河跨沟,配套投资大。1975年灌区配套工程开始施工,已开挖总干渠和北干渠共长12公里,支渠11条,长10.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仅0.2万亩,实浇0.1万亩。
水电工程
1960年秋,许家崖水库管理局建成
水力发电站,以木质水轮机带动20千瓦发电机发电,仅供本局和附近村照明、加工等用,1976年拆除。
许家崖水电站,位于许家崖水库坝西,为该库综合利用主体配套工程之一。电站设计流量22.5立方米/秒,设计水头18米,装机3台,容量2400千瓦,由临沂地区水利局设计。第一台机组于1976年5月安装完毕,开始发电。此时容量为800千瓦,发电量103万度,继而安装二、三两台机组,容量1600千瓦。至1978年10月12日全部完成,投运发电,本年3台机组发电191万度。1983年4月与临沂电网并网运行。1985年为丰水年,发电500万度。站用电量4.8万度,为0.95%。发电成本最高年份1984年千度81.9元,最低年份1985年千度13.9元。
朱家庄水电站,位于费城西朱家庄,利用许家崖水库总干渠之水进行发电,属于明渠引水式梯级电站。1978年3月动工兴建,1980年10月竣工投产,1983年并入临沂电网运行。该电站引用流量7~8立方米/秒,水头平均13.9米,两台机组,装机容量1600千瓦,变压器1台,2000千伏安。全部工程投资210万元,均为国家投资。电站建成后,由于1980~1981年许家崖水库蓄水极少,两年未发电。1983年发电46.6万度,收入2.004万元,1985年发电120万度,收入5.16万元。
石岚水电站,为水库坝后式水电站。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2年5月竣工,并网运行,水头6~14米,流量1.27~1.94立方米/秒,装机容量2台、225千瓦,10千伏变压器2台,320千伏安,年发电量29万度。1985年前,年收入近3000元。
上冶水电站,位于上冶水库输水洞下,1978年竣工运行。装机2台,容量200千瓦,10千伏变压器2台,250千伏安,1985年发电量29万度。
龙王口水电站,位于龙王口水库输水洞下游。于1975年6月筹建,1979年11月建成。装机1台、100千瓦。因没架设主干线路,无法并网运行,仅试发一次。
石沟拦河闸水电站,位于拦河闸北端,设计水头4.2米,流量3.2立方米/秒,安装水轮机组2台、300千瓦,于1985年1月竣工发电。
航运
费县境内,温河有燕庄渡、北巩庄渡、下店子渡,浚河有北石沟渡、北东洲渡,祊河有姜庄湖渡、南尹渡、大探沂渡、麻绪渡、于村渡。每个渡口都有渡船1艘。
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桥梁建筑逐年增加,渡口的作用已逐渐缩小。1985年全县河流渡口仅余南尹渡处,渡船1艘;许家崖水库渡口7处:埠下渡、长山头渡、南燕庄渡、下杨家庄渡、燕庄渡、周山头渡、薛山头渡,每渡各有渡船1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