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会是成立于2009年11月22日的协会,王善才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该研究会由湖北省社科联主管,有会员100多人,2010年10月11日,该会负责人宣布,将面向全球征集探险队员,以开展对神农架“野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简介
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会成立于2009年11月22日,王善才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该研究会由湖北省社科联主管,有会员100多人,组成人员主要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原生物系的专家、学者,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专家,湖北神农架及房县的科考人员。
研究会旨在组织科研力量,搜集并整理神农架“
野人”的传说、目击者素材及相关资料等,并将进行实地科学考察与研究,力争揭开神农架神秘的“野人”等自然之迷。
2010年10月11日,国内多家媒体同时转载刊登了“中国有关专家拟重启神农架野人科考、全球征集野人考察队员”的报道,该会负责人宣布,将面向全球征集探险队员,以开展对神农架“野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负责人表示项目需要大概1000万,打算全部通过民间募集,并表示地方政府乐于宣传“野人”,但是对学术研究不太愿意提供资金资助。
副会长王善才
王善才,出生于1936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人类学家,国内“野人”考察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2010年寻找“野人”科考队的队长。自称“虽然75岁了,但一天爬山30里不在话下”。
他认为最近有80%的把握揭秘神农架“野人”。 他从1974年第一次接触到神农架“野人”后,一直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2009年成立“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会”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进行大规模科考,揭秘“野人”。
1974年,神农架当地一位生产队副大队长与一个双脚直立的“野人”相遇,他把这段经历告诉了省里下派当地工作组的组长,那个组长就给省宣传部写了封信,说明这个事件。省宣传部就把信转给了省电影制片厂,制片厂觉得没法拍电影,就叫省博物馆的馆长去领信。
当时王善才在省博物馆搞古人类研究,馆长把信领来了之后就转给了专业对口的他。他到当地了解情况,并向中科院写了情况汇报,可以说,他是最早研究“野人”的科学家。
1976年,神农架林区6名干部职工乘坐吉普车回林区的时候,路遇红毛直立动物,随后向中科院打报告引起重视,中科院前后组织了三次科考,但都没有结果。
王善才称自己是参加过1976年中科院组织的科考活动的,但那次科考因为“四人帮”被中断了。
30年间最大的科考活动是1977年的那次,以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韩宁夫为组长,中科院组织了32家大专院校110名科考队员,历时1年。但只是发现了金丝猴,没获得“野人”存在的客观证据。
1980年5月至1981年底,中科院又进行了第三次考察,但仍没有突破。
关于野人
身高2米以上、全身红棕毛发、直立行走、抓住人会大笑不止……自上个世纪以来,神农架就一直流传着神秘的“野人”传说,成为世界未解之谜。在搁置了近30年之后,中国专家重启神农架“野人”考察,引起公众关注。神农架“野人”究竟是否存在?这次考察与以往有何区别?是否是一次炒作?成为热议的话题。
我们常说的“野人”都是打引号的,这意味着“野人”不是一个正式的名字,是一个大家的俗称。将来找到后,会给它一个正式的命名。
从发现的资料可以推断出,“野人”是大型、可直立行走的
灵长类动物。直立行走这点,使他区别于四种类人猿(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它比四种类人猿要高级,比人要低级或接近于人。
科考计划
规模和期限 2010年的科考计划预计是3-5个科考队,每支队伍10名以上的队员,重点考察的区域有五六个,比如: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神农顶、南天门、板壁岩一带,神农架林区燕子垭至桂竹源一带,房县桥上乡一带等。
规模和期限
只要资金到位,科考可以随时开始。考察要在山里呆较长时间,一次进山也要呆好几个月,整个考察可能持续3-5年。
资金 需要大概1000万。不从政府那里要一分钱,打算全部通过民间募集,有兴趣的个人、企业、事业单位都可以捐助或者是合作。
资金
还没有合作的个人以及单位,但有香港的公司表示有兴趣合作。具体何时能凑齐资金,也估计不好。
科考队员 协会内部有许多有经验的专业研究人员,比如古人类、动植物专家,我们可以直接从会员中选拔组建两个队。如果
组建更多的队,会考虑从社会上招募一些爱好者和科研人员。
科考队员
考察方式 据会长王善才讲,此前的科考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有个特点,就是“剿匪”式,漫山遍野搜索,方法不对头。1977年的那次科考,一位军方领导带队,越野车轰隆隆地开到山下,什么动物都吓跑了,哪里找得到。
考察方式
这次科考计划以蹲点观察为主要方式,找到野人出没较多地区的洞穴,在周围躲起来观察。此外,希望引入先进科技来帮助科考。在山林中安装摄像、窃听装置,捕获“野人”踪迹。但主要问题是电池无法提供长时间的供电,也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考察质疑
“野人”是否存在 神农架“野人”从发现之日起,就有许多学者质疑其是否存在。知名动物学家唐兆子也曾参加过1977年的“野人”科考,他在科考期间就认为不可能有野人。他提出的质疑是:人的进化是有条件的,猿从山林来到平地上,才能解放双手直立行走,而神农架崇山峻岭、森林密布,猿类无法解放双手。
“野人”是否存在
对此王善才说,唐兆子是鸟类专家,他对古人类学不了解,平地生活并非猿进化到人的必须条件。他的说法是不对的。
2007年包括你在内的46位专家曾联名上书,呼吁重启神农架野人科考,被国家林业局和
湖北省林业厅否定了。当时一些专家认为,寻找都没发现“野人”,基本可以断定不会存在这种动物。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比较多,有一位省里领导说,科技这么发达,美国的卫星拍摄可以把山川河流都拍得很清楚,如果有野人,人家早发现了。王善才则说,美国科技发达不假,但不至于啥都能找到,不然这么多年能抓不到本·拉登?“野人”藏在山洞里,你不到洞口守着,怎么找得到?武汉大学动物学教授胡鸿兴曾表示,30多年都未抓获一个“野人”活体,甚至连尸体和骨骼都没有发现。
王善才:科学的真伪需要时间的证明。非洲大猩猩的确认经历是234年,非洲黑猩猩则经过222年才被确认。现代科技发达了,或许不需要那么久才能确认“野人”的存在,但一定的时间还是需要的。
“野人”存在的证据 一是毛发鉴定,我们选取了各次科考发现的“野人”毛发,送医学机构分析鉴定,得出一致结论:该物种比四种大猿要高级,更接近于现代人。
“野人”存在的证据
二是找到了60年前被“野人”掠走的一对兄妹,他们此前一直保持沉默,后来我找到他们,他们讲述了被巨型直立行走的猿类掠到山东几天几夜的经历。
发现“野人”将如何 一旦发现“野人”,对人类进化领域的研究将是巨大突破。它比四种类人猿要高级,都更接近人类,但很不幸仍未发展成人类。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走入枝杈的一支,是北京人的亲戚。
发现“野人”将如何
有一种理论认为,“野人”可能是“巨猿”的后裔。中国存在过巨猿,从遗骨化石的分布来看,离神农架不远。后来巨猿灭亡了,如果神农架“野人”是巨猿逃入山中幸存的一支,也是重大的发现啊。
退一步讲,中国只有长臂猿这种类人猿,不存在猩猩、大猩猩。即使发现的不是新物种“野人”,而是猩猩这种类人猿,对于科研也是爆炸性的发现。
涉嫌拉动旅游经济 “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会”副会长罗宝生是神农架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神农架当地政府对于寻找“野人”非常重视,对此许多人怀疑是否基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考虑。
涉嫌拉动旅游经济
对此王善才说,坦诚地说,当地政府的确在打“野人”旅游的牌,他们乐于宣传“野人”,乐于看到有人来做这方面的科研。打造“
尼斯湖水怪”这样的品牌,对当地是有利的,我认为没什么不好。但是,他们还是更看重旅游宣传,而对学术研究不太愿意提供资金资助。
一旦“野人”被找到,不仅是学术和经济意义,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许多国家都很关注“野人”,一些国家科考队也在寻找“野人”,如果我们率先找到了“野人”,将是扬我国威的事情。
利益 有许多人质疑“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会”本身的动机,筹资1000万中可能存在利益分成。
利益
王善才解释,“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会”经
湖北省民政厅批复成立,由省社科联主管。我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初策划成立过湖北省和全国的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会,后来分别关闭和更名。
这个研究会其实是省里领导提出成立的,找到了我,因为我是湖北省研究这方面的老专家,我筹办协会其实是担起责任,个人爱好倒是其次了。
“野人”的研究一直在湖北省很受领导关注,因为一旦被发现,也是湖北省科研领域的一大成果。所谓利益诉求,我从没考虑过。
“野人”存在几率 不存在几率问题,是确实存在。但为了团结大多数人,我们一般宣传时都说,不肯定存在也不否定存在,重在科考本身。我们这次科考并非单纯地寻找“野人”,也要对神农架各种珍稀动植物进行科考。
寻找足迹
1974年
第一次有人声称在神农架目击“野人”并上报
1976年
有6位神农架干部职工声称目击“野人”。当年,中科院组织历史上第一支“野人”考察队,共27人历时60天对神农架进行了第一次科考
1977年
中科院组织第二次科考,共有110名科考队员参与,历时1年。除金丝猴的重大发现外,这次未获得“野人”存在的客观证据
1980年
在神农架发现奇异动物脚印和毛发。1980年5月至1981年底,中科院又进行了第三次考察,但仍未有突破
1993年
10名外地游客在神农架看见三个人形动物,全国媒体再次掀起“野人”报道热潮
2007年
神农架林区再次发生有人声称目击“野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