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谷,又名酃谷,位于炎陵县东部45公里的万洋山,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07:00-17:00。
位置
湖南神农谷(原名桃源洞,又名酃谷,2005年8月更名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炎陵县(原名酃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的东北隅,地处东经113°56′30″-114°06′20″,北纬26°18′00″-26°35′30″,南北长32.25千米,东西宽13.50千米,东与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南与湖南省炎陵县下村乡相连,西与炎陵县的十都镇、策源乡相接,北抵江西宁冈县武功山。
本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北段之西北坡、南岭山脉北麓,为南岭山地向湘中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属中山地貌。同南岭山脉的万洋山为主体组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3座、山体呈南北走向,地势较低,但山峦重叠,地势险峻,沟谷纵横。区内最高海拔2115.4米,为湖南省第一高峰,最低海拔420米,相对高差1700米。
气候特征
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海拔10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4.4℃,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3.9℃,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3.8℃,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9℃,年降雨量1967.9毫米,相对湿度86%,无霜期220天,年雾日170.7天。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2.3℃,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2. 9℃,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0.7℃,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9.3℃,年降雨量2292毫米,相对湿度88%以上,无霜期195天,年雾日200天以上。保护区日照少,气温低,云雾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气候垂直变化大,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
物种资源
维管束植物共有215科,896属,2019种其中种植物176科808属1804种。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制1987和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批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本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4种,其中1级6种,即
资源冷杉(大院冷杉)、银杏、银杉、
南方红豆杉、伯乐树、莼菜;11级68种,即福建柏、樟树、闽楠、花榈木、厚朴、
凹叶厚朴、毛红椿、红椿、喜树、香果树、黄皮树、榉树、
南方铁杉等;兰科所有45种、野大豆、金荞麦。其中资源冷杉、华榛等均在本区呈大面积分布。
区内脊椎动物种类丰富多样。境内发现
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12种,分属25目70科,占湖南省陆生脊椎动物621种的34.1%,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纲40种、鸟纲106种,哺乳动物42种。区内动物区系具有典型性过渡性特点。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多、价值大。据调查,保护区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9种,其中1级4种,11级25种。1级有云豹、金钱豹、华南虎、金猫、豹、獐、水鹿、林麝等。保护区内有还有19种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保护贸易公约》,其中1级有8种;水獭、金猫、云豹、金钱豹、华南虎、苏门羚、
黄腹角雉、大鲵;11级有11种;穿山甲、豹、豹猫、
凤头鹃隼、等。
特色
区内万阳河溪流两侧
空气负离子含量均在1.3万个/立方厘米以上,比闹市区高125-1200倍以上,经中南林学院、广州环境监测中心采用美国BEEKETT型测定仪测定表明,楠木坝珠帘瀑布处负离子含量高达64626个/立方厘米,堪称世界之最。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茂密,小气候环境优越、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更能促进人体身心健康。境内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春秋季宜人,根据逐日平均气温与
空气相对湿度的组合状况和对人体心理感觉及生活测试结果分析,森林公园境内使人感觉舒适的时间有114天,舒适的旅游期长达196天,4月中旬一11月是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的舒适旅游期。
森林公园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6%,区内日照少、气温低、云雾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气候垂直变化大、是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主要开发的景点有:落水源瀑布、珠帘瀑布、树抱石、黑龙潭、桃花桥、石板滩、龙潭天河、万阳河峡谷风光、神农飞瀑等。
景点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划分为甲水、田心里、东坑、桃花溪、平坑等五大景区。公园风景优美,各具特点。有 6处一级景点,12处二级景点,28处三级景点,均系自然形成。除极少数景点外,大部分沿万洋河及其源流镜花溪、孟华溪、桃花溪、太平溪及九曲水等溪流分布,以水为带,自成游线。
甲水
由甲水电站沿河上行,到桃源洞宾馆为名甲水景区。主要景点有万洋秋红、甲水幽谷、野猪过河、石蟹戏水、石钟滩、仙翁垂钓、龙母生双子等。
田心里
由镜花溪和孟华溪到田心里汇合成万洋河。万洋河依山傍崖,蜿蜒曲折,穿行绝壁深涧之中,往西流出。有一线天、黑龙潭、藏药洞、一线瀑、竹影泉声、石板滩、狮子岩、白龙潭、田心里、东坑瀑布等景点。
桃花溪
由珠帘瀑布溯桃花溪上至焦石,为桃花溪景区。这里潭瀑相连,浪飞雾飘,径回溪折,绝壁峙立。地处中心的桃源洞村,绿荫掩映,小桥流水,土墙青瓦、木柱吊楼,最典型的山村民居风格。桃花溪左侧支流上游为焦石,溪边长满杜鹃,春季到来,花团锦簇,山上是望不断的竹林。沿珠帘瀑布上行,有珍珠潭、天女散花、姊妹瀑、猴林、民俗村、古老仙、杜鹃报春、竹园、云台仙、老鼠沿梁等景点。
平坑
由桃源洞村沿右支流太平溪上行为平坑景区。主要景点有牛角垅民居、枫叶知秋、平坑瀑布、三面回音、七姑仙等。景区与井冈山市接壤,为桃源洞森林公园的东大门,这里古木参天,仙宇半掩,百年古枫,异香弥谷;平坑瀑布,飞断九叠,三面回音,妙趣横生。
东坑
由田心里沿镜花溪上行为东坑景区。区内主要景点有:田心民俗村、烧烤场、佚名亭、东坑瀑布、杜鹃花园、大院冷杉、
南方铁杉等。
传说
神农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原名酃县)东北隅,罗霄山脉中段,湘赣边境万洋山北段之西北麓。东与井冈山市仅山脊之隔,南接桂东八面山,北抵武功山,距县城45公里,园区面积近1万公顷。区内主要河流万洋河,由镜花溪、桃花溪等溪流汇合而成,是湘江水系米水支流沔水的源头。有千米以上山峰18座,其中万洋山海拔1800多米。
神农谷盛长野生樱桃,并因洞得名。天然洞穴有两处,一在珠帘瀑布,洞口为瀑布所掩,其深莫测;一在焦石,民间传说此洞有几公里长,一直无人敢入。山有樱桃树,水为沔水源,谷也就成为神农谷了。
神农谷很早即有居民生活,传说炎帝神农氏曾到此采药,留有神农脚印、洗药潭、捣药臼、藏药洞、晒药台等胜迹。史载,唐代骆宾王避武氏之难,曾于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客住公园北部的瓜寮婆婆仙,并题诗抒怀,现存摩崖石刻,乃可辨“小八荒”3字;有千古奇墓之称的“铁头太子墓”,就在公园南部的小院。此外,位于东坑瀑布附近的古桥、佚名亭,甲水附近的桃源仙寺、龙王庙以及桃源洞村附近的古老仙、七姑仙、云台仙等10余处古迹,都是来历不凡,各自连着许多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到20世纪20年代,这里已聚居4个自然村近百户居民,他们以打猎、采药、垦荒种地为生。
1928年,毛泽东和朱德在神农谷山脚下的十都第一次见面,商定两军会师,随即进军井冈山,建立军事根据地。此间,这里是根据地的一部分,并处于八面山哨口前沿、入湘要道之一的重要地位。山沟里建有红军医院、中央银行、工农兵政府、酃(县)遂(川)中心县委、红军被服厂等重要机构。1943年,红军主力撤出井冈山。此后,这里的村民几乎绝迹。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陆续有人举户迁入。公园境内有居民70多户300多人,祖籍多为江西和广东,一直仍保留着浓郁的客家文化和习俗。
古老仙的传说
桃源洞村海拔1100米的山崖上,有一座庙宇名叫古老仙。这里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传说在嘉庆年间,桃源洞村一天时间竟来了两批远道而来的客人,都带来了各色的礼物,说是来酬谢居住在桃源洞姓古、李、徐、陈的四位恩人。村民们都感到很奇怪,桃源洞有姓苏的、姓万的、姓姚的、姓刘的,唯独没有这四姓。但好客的村民热情地接待了来客,并答应明日仔细查访。
晚饭后大家坐在堂屋里,你一言我一语讲起了客人们要寻找的那四个人。一位来自攸县的蔡姓客人说:“五年前我家三代单传的小孙子得了一场恶病,到处请名医均不见效,眼看着小孙子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家老少哭成一团,这时来了四个头戴方巾身着长袍的郎中先生。他们摸了摸小孩的脉搏和手脚说,幸好来得快,不然就无救了。接着一位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粒乌黑的药丸子,另几位先生帮忙用剪刀撬开小孩的嘴巴,把药丸子塞了进去,不一会小孩睁开了双眼,脸色也慢慢地有了红润。我们连忙拉住先生的手,恳求他们在茅舍多住几天。其中一位先生说:我们有急事要赶路,这里不能久留。我再给你三粒药丸子,磨泉水给小孩喝,一七之后准保无事。我们坚持要恩人留下尊姓大名,何方仙居,日后再来酬谢。一位先生说:我们分别姓古、李、徐、陈,家居炎陵县桃源洞。说完挤开人群飘然而去。所以这次我是专门来寻找恩人当面酬谢的。”“对、对!就是这姓古、李、徐、陈的四位先生还为我们村除了一害呢!”一位安仁客人说,“本来我们村旱不到,淹不到,家家户户粗茶淡饭过得去。可是近年来野猪越来越厉害。一到秋季,成垅成片的稻田、红薯地被野猪拱得翻了个边。村子里就组织一班猎手到处去打野猪,可是总见不到野猪的行踪。有一天晚上月光朦朦亮,听得一阵悉悉作响,大家站起来一看,只见月光下一头水牛一般大的野猪,两只獠牙在月光下发着寒光,两只眼睛冒出两点绿火,吓得大家软了手脚,知道碰到一只野猪精了。从此以后,村子里的人陆陆续续地搬走他乡,整个村子死气沉沉。那一日来四位自报是桃源洞姓古、李、徐、陈的四位先生路过我们村,当得知出了个野猪精时就自告奋勇为我们除害。这一晚的半夜时分,四位先生各执一柄宝剑出门而去。只听得山野之中如同有千军万马在鏖战,一顿饭的功夫,听得野猪嚎叫声由近渐远。第二天一早村民们起来一看,只见野猪精流的血一直滴了有两三里山路,最后跌在一个叫野猪潭的深潭里给淹死了。打死了野猪精以后,村子里又慢慢兴旺起来,所以这次村里推我做代表来桃源洞重礼酬谢这古、李、徐、陈四位先生。可是你们这里又没有这四个人,这就令人奇怪了。”
这时,本村一位姚姓村民说:“早几年我看见过四个戴方巾身着长袍的先生,自江西方向而来,到我家喝茶稍歇,都说桃源洞是个好地方,随后又结伴下山去了。难道这四个人就是你们要找的个四个先生?”
第二天一早,攸县、安仁的客人都互相传说昨晚得了一个梦。梦见古、李、徐、陈四位先生在村南的一个山崖下休息。早饭以后大家便往村南高山上去寻找。说来也怪,果然在山崖中找到有酷似古、李、徐、陈的四个神像。于是大家心里明白,这四个人不是凡夫俗子而是上界仙人。大家一计议便倡导在山崖上建庙奉祀,让为百姓做了好事的古、李、徐、陈四位仙师在这里享受香火。
桃源洞建了古老仙的事,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个县来这里求嗣、求福、求治病、求平安的人络绎不绝,并且屡有灵验。古老仙香火日盛。
特产
明朝志书《湖广通志郧阳》,韩弼《十堰春耕》诗云: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 嘉靖年,明世宗勤于朝政,废寝忘食不得善饮,日渐消瘦。大臣们为悦龙心,公告天下寻求良方,后武当张三丰荐以食斋菜,大臣如实告予帝王。此斋菜,取材神农架、武当山地带,钟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实为难得的人间极品,果不其然,制作出御用美食佳品,味醇色美。龙心大悦,并将此地作物冠以御用贡品,后人将此地山珍甄选,惠泽桑梓,自此“神农谷”名声渐起。广获盛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