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11月28日合并重组而成,是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刘国跃,总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发展历程
成立
2017年8月28日,经报国务院批准,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两大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于当晚发布的公告披露了重组路径:神华集团更名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吸收合并国电集团。
2017年9月25日,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企业名称变更申请核准告知书称,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名称变更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获得通过。同时变更以该企业为核心组建的企业集团名称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简称为国家能源集团。
2018年1月5日,中国神华(601088.SH)公告,公司于1月4日接到控股股东通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家能源集团)已于1月4日作出
董事会决议,批准国家能源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方案及拟签署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国电集团有限公司之合并协议》。根据合并方案及拟签署的《合并协议》, 国家能源集团拟吸收合并国电集团,国电集团注销,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合并后公司继续存续。国电集团注销后,
中国五大发电集团变更为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华电集团和大唐集团。
2018年2月5日,国家能源集团与国电集团签署《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国电集团有限公司之合并协议》。根据合并协议,本次合并后,国电集团将注销,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合并后公司继续存续。自合并交割日起,国电集团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国家能源集团承继及承接。中国神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
2018年8月27日,国家能源集团与国电集团收到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出具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决定书》(反垄断审查函[2018]第26号),该局经审查后决定对集团合并不予禁止,从即日起可以实施集中。
2018年8月28日,中国神华、
国电电力均发布公告称,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下称国家能源集团)和中国国电集团(下称国电集团)此前在合并协议中约定的集团合并交割条件已全部满足,两家集团的合并终于尘埃落定。同年12月底,国家能源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发展
2019年3月底,国家能源集团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国资委;2019年12月12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国家能源集团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推进方案》正式印发,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为引领,全面、详实规划了创建总体及分阶段目标、行动纲领、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至此,国家能源集团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正式从方案制定转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9年,集团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推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启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大项目。截至2019年底,集团发电装机容量24578万千瓦;全年实现化工品产量1593万吨,化工品销量1580万吨;全年实现铁路运量4.6亿吨、两港装船量2.5亿吨、航运量1.65亿吨;在科技环保方面,全年投入资金7.4亿元,完成项目验收47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1项;在海外业务方面,积极稳妥“走出去”,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优 势互补、联合出海等模式;集团境外资产总额达544亿元,在运项目12个,前期项目7个,主要分布在9个国家和地区;脱贫工作方面;山西右玉县、青海刚察县和曲麻莱县、西藏聂荣县、内蒙古宁城县、陕西米脂县和吴堡县已顺利脱贫摘帽。
2020年12月29日17时06分,随着光伏阵列产生的电流通过逆变、升压汇入电网,国家能源集团江西公司首个光伏发电项目——丰城100兆瓦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
2020年12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北仑电厂3万千瓦光伏电站顺利实现全容量投产,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在浙江区域光伏发电实现“零”的突破。同时,浙江公司加快低碳转型,利用所属北仑电厂的厂区闲置场地,建设光伏项目。项目总占地30.7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可提供电量约3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约9000吨。
2021年6月24日,国家能源集团入选由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公布的中央企业名录。
2021年9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携手华为公司正式发布“矿鸿操作系统”。
2021年11月5日,在第四届进博会上,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国跃与西门子能源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姚振国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燃机、氢能、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领域全方位加强合作。同日,国家能源集团联合动力公司与西门子歌美飒公司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携手在大规模海上风电及低碳技术领域扩大和深化战略合作。
2021年11月10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灵武公司光火储耦合22兆瓦/4.5兆瓦时飞轮储能工程开工。作为全球最大规模飞轮储能项目,也是全球首个飞轮储能-火电联合调频工程,该项目采用华驰动能公司全球单体储电量最大、单体功率最大的飞轮储能技术,突破性的采取全磁悬浮技术,突破了500千瓦级大功率飞轮单体的技术瓶颈,单体储电量突破125KWH,并推进大功率飞轮单体的工程应用。
2021年11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合作建设运营的江苏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开创了国内中外合资建设海上风电的先河。
2021年11月27日,国家能源集团与青海省签署“青海省零碳产业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2022年1月18日,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纳米碳氢燃料制备铝硅粉项目配套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工程”项目成果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行业专家鉴定,被评定为“世界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2年4月,由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ESG专委会、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主办的“ESG中国论坛2022春季峰会”在京召开。峰会当天,国家能源集团社会责任体系发布。
2022年4月26日12时58分,国家能源集团福建罗源湾项目2号机组一次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机组各项环保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要求,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至此,国家能源集团福建罗源湾项目一期工程两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火电机组全面建成投产。
2022年6月,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企业继续深化试点。
2022年7月,国家能源集团化工研究院成立。该化工研究院由化工公司全资设立,与神华煤制油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2022年11月5日上午,国家能源集团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与来自蒙古、俄罗斯、德国、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企业进行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达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亿元),比上一届增长38%。
2022年12月,国家能源集团将下属国能黄骅港务、天津港务、珠海港务三家能源运输港口进行整合,成立国家能源集团港口发展有限公司。
2022年12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雄安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2023年4月4日,国家能源集团与中信集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能源、金融、战略新兴产业、能源技术、智能城市、国际市场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2023年4月6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共同见证下,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刘国跃和法国电力集团董事长雷蒙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国家能源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扩展合作协议》。双方规划在江苏东台共同建设“风光氢储”绿色能源协同融合的海上综合智慧能源岛示范项目,总规划装机150万千瓦,并将积极达成第三方市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具体合作投资机会。
2023年4月7日,在藏北羌塘草原的冰天雪地中,国家能源集团那曲市色尼区欧玛亭嘎100兆瓦风电项目宣布正式开工。该项目是西藏已核准装机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也是全球4500米以上超高海拔地区装机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对于推动高海拔风机研发应用和加快西藏新能源开发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6万吨。
2023年5月,国家能源集团在宁夏腾格里沙漠的新能源光伏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并网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是国家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基地中首批首个备案、开工、投产的基地项目,以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主,配置建设相应火电调峰机组,新能源总装机规模1300万千瓦,规划总投资超850亿元。该项目也是国家第一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
2023年6月30日,由国家能源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国能宁东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项目实现全容量投产。国能宁东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项目是我国首期1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首批“沙漠、戈壁、荒滩”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火储氢一体化外送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约6万亩,总装机规模为200万千瓦,总投资超100亿元。
2024年1月23日,国家能源集团承担的交通强国建设“煤炭码头全流程设备远程集控技术研发与应用”试点任务现场验收会在黄骅港召开,试点任务以98分的高分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
2024年1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与中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煤炭生产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国际化发展等业务领域深化合作。
2024年4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湖南公司73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取得湖南省发改委备案,助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该批项目分别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州市境内,光照资源丰富,建设条件优越,包括青兰乡300兆瓦、流峰回龙250兆瓦、仁义大河70兆瓦、龙泉60兆瓦、清水湾50兆瓦五个光伏项目,规划装机容量合计730兆瓦。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约9.31亿千瓦时,年平均利用小时数约990小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9.7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7.29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对促进当地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024年5月,国家能源集团发布“祝融云”和“能源信链”两大平台。
2024年5月31日,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国家能源集团董事、总经理余兵和法国电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蒙进行会谈,并见证双方签约。国家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徐新福,法国电力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傅楷德代表双方签约。
2024年6月4日,国家能源集团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在京正式成立。
2024年7月10日,在2024(第二十三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期间,
中国联通牵头国家能源集团等10家央企,成立“
下一代互联网创新联合体”。
2024年7月12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四川成都举行“数智赋能 云领未来”主题发布会,正式发布“云上水电”平台。
2024年9月2日,国家能源集团和中国工商银行共同成立的北京国能工融强链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首期150亿元正式落地运营。
2024年10月9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宣布,将投资1700亿元人民币(约合240亿美元)在新疆地区建设一座大型煤制油项目,旨在为石化制造商提供原料,并助力解决化石燃料的潜在过剩产能问题。
2024年10月17日,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集团致力于扩大能源有效固定投资,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2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10%。
截至2024年10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年累计发电量10021.6亿千瓦时,完成年计划的80.8%,站稳月均1000亿千瓦时的新台阶。其中,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年累计发电量19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上半年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最高负荷达1.82亿千瓦,8月份完成电量1221.1亿千瓦时,创单月发电量历史最高纪录, 9月份总电量再创同期最高,增幅10.2%。
2024年10月22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来自该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开发出新型催化技术,成功将煤炭、天然气或生物质转化生成的合成气直接制成高端化学品——线性α-烯烃。该技术填补了国际技术空白,为一步法制备高端线性α-烯烃提供了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2024年10月24日,国家能源集团与海康威视发布“融合光谱煤质快检技术”。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突破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40%,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截至2024年11月3日,国家能源集团疆煤出区年累总量完成2006万吨,同比增加792万吨、增幅65%。
主要业务
国家能源集团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业务,在煤炭安全绿色智能、煤电清洁高效稳定、运输物流协同一体、现代煤化工高端多元低碳、新能源多元创新规模化发展等领域取得全球领先业绩。截至2023年底,集团员工总数31万人,资产总额2.1万亿元,煤炭产能6.65亿吨/年,发电总装机3.2亿千瓦,自营铁路2708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9亿吨/年,煤制油品产能531万吨/年。
煤炭
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完成煤炭产量 5.7 亿吨,同比增长8.3%;发电量突破1.1万亿千瓦时;同年,国家能源集团累计出口聚烯烃3.66万吨,焦炭6万吨,产品远销越南、印尼、巴西、秘鲁、意大利、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实现煤炭产量6亿吨,同比增长5.4%;煤炭销量7.9亿吨,同比增长2.6%。
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量6.2亿吨,煤炭销量8.3亿吨,约占全国1/6。
电力
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广东公司年度完成发电量34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发电量1.1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
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发电量1.2万亿千瓦时,约占全国1/7。
2024年7月,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截至6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
2024年10月11日,随着青海公司玛尔挡水电站3号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国家能源集团水电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达到2031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611万千瓦。截至10月11日,国家能源集团在建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904万千瓦,约占全国在建水电装机的三分之一。
运输
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运量4.7亿吨,黄骅港和天津港两港装船量2.5亿吨,航运量2.4亿吨。
国家能源集团自营铁路营业里程2408公里,运输能力5.88亿吨;拥有专业煤炭港口(码头)3 个,吞吐量2.8亿吨;自有船舶数量59艘,航运量2.4亿吨。
化工
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化工品产量2923万吨,销售油化品1752万吨,营业收入801亿元,利润总额27亿元,整体盈利能力稳中向好。宁夏煤业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煤基航天煤油应用于火箭成功发射。榆林化工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
企业架构
子分公司
公司所属二级管理单位82家,拥有中国神华、龙源电力2家A+H股上市公司,国电电力、长源电力、龙源技术、英力特A股上市公司,1000余家生产单位,12家科研院所,20家科技企业,产业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神华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神华)成立于2004年11月8日,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旗下A+H股旗舰上市公司,H股和A股股票分别于2005年6月15日、2007年10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上海证交所上市。截至2023年底,公司资产规模6301亿元,总市值5989亿元,职工总数8.3万人。
中国神华是全球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能源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煤炭、电力、新能源、煤化工、铁路、港口、航运七大板块业务,以煤炭采掘业务为起点,利用自有运输和销售网络,以及下游电力、煤化工和新能源产业,实行跨行业、跨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和运营模式。公司参评“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以2246.36亿元品牌价值位列能源化工领域第5名,蝉联能源上市公司第1名;连续两年入选《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获评中国百强企业、中国道德企业等荣誉称号。
龙源电力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当时隶属国家能源部,后历经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现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2009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被誉为“中国新能源第一股”。2022年正式在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单H股新能源发电央企回归A股、首单五大发电集团新能源企业登陆A股资本市场、首单同步实施换股吸收合并、资产出售和资产购买项目。
截至2023年底,公司控股装机容量为35593.67兆瓦,其中风电控股装机容量27754.39兆瓦,火电控股装机容量1,875.00兆瓦,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控股装机容量5964.28兆瓦。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最具品牌价值上市公司奖”“最具影响力上市公司”“最佳公司治理上市公司”和“‘十三五’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等荣誉,连续9年被评为“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并摘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企事业单位的最高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国电电力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795)是国家能源集团控股的核心电力上市公司和常规能源发电业务的整合平台,主要经营业务为电力、热力生产及销售,产业涉及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领域,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23年底,公司资产总额4578.99亿元,控股装机容量10557.97万千瓦,公司总股本178.36亿股。2023年7月,公司上榜《财富》中国500强第70位,较上年提升11位。
长源电力
国家能源集团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源电力)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司于1995年4月设立,注册地在湖北武汉。2000年3月16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0966。
长源电力主营业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业务板块主要包括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和售电业务。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总股本27.49亿股,资产总额376亿元,可控在运总装机容量1049.47万千瓦,其中火电831万千瓦,水电58.55万千瓦,风电26.4万千瓦,光伏131.36万千瓦,生物质2.16万千瓦。
神华煤化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于2008年6月27日成立,前身为2003年6月12日成立的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公司建有煤炭直接液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世界唯一、规模齐全、技术领先的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国家级研发平台。
公司积极致力于煤制油煤化工技术的开发利用,在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制油和煤制化学品等领域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一批煤制油煤化工产业核心技术,其中“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种煤炭直接液化的方法”获得第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及示范”获得中国煤炭科学技术特等奖;“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成套工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资本控股
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于2020年10月经国家能源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批准重组成立,注册资本250.25亿元,拥有6家全资控股企业,主要参股6家金融企业,代集团管理6项参股金融股权。资产规模超1500亿元,取得AAA主体信用评级,荣膺“最佳供应链金融领军企业”行业最高奖项。在“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中,公司以21.0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产品品牌榜单第32位。
西部能源投资
国家能源集团西部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2月,注册资本100亿人民币,注册地位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经营范围含煤炭开采、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道路货物运输等,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
组织机构
股权机构
现任领导
合并意义
国电集团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公司,神华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和国电合并,对双方皆有益。一方面,神华碳排放较大,国电可弥补这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国电而言,在短期内火电仍占主流的情况下,神华可以稳定提供煤炭供应,而包括风电在内的新能源将是长远的发展方向,但短期的利润可能并不佳,神华可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重组成立国家能源集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践行“四个能源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工业的高度重视,饱含着国家和人民对能源事业发展的殷切希望。
科技创新
2021年10月,国家能源集团雁宝能源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开展的“2020年度煤炭企业优秀‘五小’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共有8个项目获奖。其中,《大疆经纬无人机增设采点测绘和天线增程等技术改造》等4项成果获二等奖、《供排水管路冻堵问题疏通技术改造》等4项成果获三等奖。
2021年11月,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洗选中心收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来的荣誉证书,该中心《保德选煤厂炼焦配煤系统优化》项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0年全国煤矿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螺旋分选机灰分硫分分布规律及剔除高灰组分装置》《基于组态王和Sql数据库的保护投撤记录和保护动作分析系统》获群众创新创效项目二等奖。
2022年1月,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工程技术公司申报的《光伏发电站二次回路运行维护规范》团体标准成功通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并立项,突破现行标准体系,填补中国光伏领域标准空白。
2022年7月9日,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生产指挥中心“大渡河流域生产数据自动校核报送系统”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实现了梯级电站集控调度所有生产数据自动校核和报表“一键审核报送”功能,进一步提升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集控调度运行智慧化水平。
2023年7月9日,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金川公司“基于BIM技术的地下洞室施工三维可视化地质预报的方法”科创项目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三届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三等成果奖,展现了该公司在BIM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地下洞室开挖效率,全面助力工程建设。
2023年9月4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浅埋藏易自燃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防灭火关键技术研究》和《上湾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2项科技成果获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绿色矿山科技成果证书。
2023年11月22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了《2022年度煤炭企业优秀“五小”技术创新成果》,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黄白茨矿业公司提报的《智能锚索切割装置》《矿用智能集中注油装置》《安全型矿用直通接头》三项创新成果荣获二等奖。
2024年1月2日,根据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委员会公布的2023年度节能技术创新项目评审结果,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沧东电厂“基于‘火力发电厂+海水淡化’一体化运营的多能耦合利用项目”荣获2023年中国节能协会综合能源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2024年11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入落实2024年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工作部署,研究部署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专项任务,全面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会议传达了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宣贯了《中共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聘任了2024年首席科学家(工程师)、首席专家(卓越工程师),表彰了2024年科技新星、青年科技创新先锋和低碳院青年科学家王鹏及有关团队。低碳院、电科院、资本控股3家单位作交流发言,新能源院、化工公司、宁夏煤业等6家单位作书面交流。
资产规模
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重组整合后,若按照2016年底口径计算,新公司资产总额1.78万亿元,
资产负债率62.9%,煤炭产销量分别为4.8亿吨和5.8亿吨,发电总装机2.26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67亿千瓦),
营业总收入接近4307亿元,在世界500强排名接近第100位,员工总数32.7万人。重组后的国家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业,形成
煤炭、常规能源发电、
新能源、
交通运输、
煤化工、产业科技、
节能环保、
产业金融等8大业务板块,拥有4个世界之最,分别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世界最大的火力发电生产公司,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生产公司和世界最大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截至2023年8月25日,国家能源集团资产总额20296亿元,利润总额684.2亿元。
企业文化
获奖记录
社会公益
“爱心行动”项目
2010年7月1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发起成立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2010年年底,为支持儿童出生缺陷防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爱心行动”项目启动实施。该项目包含“两病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和“新生儿筛查”。截至2023年8月,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救助0至18岁困境家庭的先心病和白血病患儿32998人,其中先心病28452人、白血病4546人;在河北省、陕西省等12个县市为13.646万名新生儿提供免费心脏超声检查。同样,为切实提高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先心病儿童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从2019年起,基金会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先心病专家团队,赴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县开展“乡村医生培训”项目,对当地基层医生进行先心病基础知识及听诊实操理论培训,组织参训医生现场带教实习,对当地儿童进行普及性筛查,筛查出的确诊患儿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手术治疗,基金会进行兜底资助。截至2023年8月,项目已对四川布拖县、普格县,西藏聂荣县、嘉黎县,陕西米脂县、吴堡县,山西右玉县,内蒙古莫旗共8个县1309名基层医生进行先心病诊疗知识培训;为100所小学、幼儿园的41764名儿童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确诊152名,其中81名困境家庭儿童由基金会进行兜底救助,资助金额达243万元。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四川省色达县、普格县,青海省囊谦县,为5.2万名学生进行先心病筛查,其中230人确诊,基金会对已筛查出的102名困境家庭患儿进行救助。开展“爱心行动”的14年间,截至12月1日,基金会在全国已累计救助儿童3.6万名,累计捐资7.1亿元。这一年,基金会携手内蒙古红十字会实施“博爱校医室”公益慈善项目,通过修缮加固分诊室、配备医疗卫生器械、应急救护装备和办公设备,对8个旗县区的20所校医室进行统一规范。“博爱校医室”有效缓解了在校师生对医疗卫生和应急救护工作的需求压力,推进了学校校园安全建设,助力守护青少年生命健康。
关注老人生活
在关爱儿童成长的同时,基金会也时刻关注老人的生活。基金会从2013年开始实施“南侨机工帮扶”项目,帮扶13名当年为抗战作出杰出贡献的南侨机工,给每位老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让他们安享晚年;于2019年启动“关爱抗战老兵”项目,资助徐州市白云山颐养园8名抗战老兵,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助;自2011年起,每月给被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的黄骅烈士女儿资助5000元生活费,让英雄和英雄子女都能沐浴新时代善风,享受新时代福祉。同样,基金会还积极支持部分地区养老基础设施改造,2020年在萍乡市捐赠150万元实施两个敬老院改造项目,2021年又捐赠135万元用于安源区百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改造,2023年继续捐赠150万元帮扶萍乡市莲花县康复托养中心装修改造。
“爱心红丝带”项目
为助力凉山州艾滋病防治攻坚行动工作,全面提升艾防工作质量,有效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措施,做到阳性育龄妇女孕情早发现、早干预、全程阻断,切实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基金会于2019年启动“爱心红丝带”项目,对布拖县、普格县预防艾滋病传播工作的能力建设、措施落实等工作进行援助支持。先后向两个县捐资2000多万元用于建设检测场所、购买设备设施、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和提升母婴传播检查服务能力。通过项目人、财、物支持,当地艾滋病治疗防治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各项措施的落实落地,两县受益人数达4万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得到有效控制。
“爱心助学”项目
“爱心助学”项目是基金会为帮助少数民族及中西部地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大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教育公益项目。项目的实施让更多寒门学子获得平等就学的机会,让更多困境家庭飞出“金凤凰”,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骨干青年人才队伍作出了突出贡献。该项目已在新疆和田地区持续开展8年,共捐资2000万元,资助1484名和田籍学生圆梦大学。此外,还将5581.59万元集团员工“扶贫日”捐款以助学资金形式捐赠国家能源集团9个帮扶县,用于助学助教,截至目前受益人数超2万多人。
2023年,基金会继续在新疆和田地区开展第三轮“爱心助学”,计划分四年捐资1000万元,每年资助250名和田籍大学生完成学业。此外,还将分5年捐资500万元用于在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和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资助家庭困难的大中专学生完成学业。
教育公益项目
基金会从2011年开始开展教育公益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援建爱心学校、支持学校软硬件建设,多维度、全方位帮助欠发达地区提升地区整体教育质量。截至2022年,累计捐资23277万元,援建爱心学校22所、爱心书屋14710所,捐赠图书2818万册,先后在12个县设立教育基金,受益人数超千万人。基金会在“授之以鱼”中解“脱贫攻坚”燃眉之急,于“授之以渔”中谋“乡村振兴”长远发展,双管齐下,推动扶贫工作迈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产业帮扶项目
基金会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资源禀赋及基础条件,发挥集团平台优势,以“造血式”帮扶深挖产业帮扶项目潜力,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2020年,基金会向四川省布拖县博作村高山生态土鸡养殖项目捐资95.64万元建设生态养鸡场山地放养土鸡,成立村级养殖合作社,聘请外部专家带领村民管理,通过国家能源集团系统内部消费扶持,逐步推向市场进行孵化,为布拖县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基金会始终干在实处,确保重点帮扶县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全力帮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
怀安公益林建设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基金会于2020年开始开展“网上植树”活动。截至今年8月,全集团共有12.1135万人次参与网上植树,捐植各类树种23.5614万棵,项目累计捐款约400万元全部投入怀安公益林建设。怀安公益林是公益基金会落地的第一个公益林项目,也是国家能源集团员工“网上植树”活动募集资金的实体承载项目,寄托着全体国家能源集团员工的爱心。2022年3月,公益基金会在山西省右玉县合作共建公益林1300余亩,栽植樟子松、金叶榆、云杉等树种10万多株。项目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黄河源生态保护项目
2020年至2021年,基金会先后为曲麻莱县黄河源生态保护项目捐资1000万元,为162名生态管护员发放工资。此举不仅有效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还让草场得到休养生息,让生态管护员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扶贫绩效双丰收,让黄河切实成了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地震灾区捐赠
2022年9月,国家能源集团向四川泸定地震捐赠5000万元人民币。
2023年12月23日,国家能源集团向甘肃省慈善联合总会捐款2000万元、青海省红十字会捐款2000万元。此前,集团龙源电力、甘肃公司、青海公司、国电电力等在甘、在青所属企业和宁夏煤业已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向灾区捐款捐物501.98万元。集团系统共向灾区捐赠4501.98万元,其中,捐款4311.98万元,捐物190万元。
2025年1月9日,国家能源集团向西藏地震灾区捐赠1000万元,支持西藏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此前,1月7日地震发生后,国家能源集团驻地企业龙源电力西藏公司10个小时内筹集包括方便面、火腿罐头、矿泉水在内的首批50万元救灾应急救援物资,1月8日7:30抵达定日县。
暴雨灾区捐赠
2021年7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通过河南省慈善总会,向河南捐款2000万元,支援河南省抗击特大降雨带来的重大灾情。
志愿活动
2022年4月25日,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衡丰电厂开展“情暖童心·助学”志愿活动,将20份爱心物品连同志愿者的祝福送到衡水市武邑县五里明德希望小学孩子们手中。这已经是该厂连续第6年与明德希望小学结对帮扶。
抗击疫情
2022年10月26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自治区红十字会捐款3000万元,支援内蒙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教育捐赠
2023年10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爱心帮扶基金会向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上杜柯乡中心校捐赠帮扶资金19.5万元,支持学生校服采购项目,进一步加大对藏区教育事业支持力度。
2024年1月10日,国家能源集团新朔铁路走进和林格尔中学开展“大爱无疆,筑梦担当”捐资助学活动,向和林格尔中学5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捐赠助学金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