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马歌

北宋苏轼诗作

《秧马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人当年在武昌看到了秧马,认为运用秧马插秧十分便捷,既提高劳动效率,又减轻劳动强度,应该推广。诗中描绘了秧马的形状、制作工艺,以及运用秧马插秧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心,以及对农民的同情。末尾以戏语作结,别有情趣。全诗想象丰富,形象生动,用典贴切,语言活泼,既有书卷气又有平民生活气息,既雅又俗,雅俗结合。

作品原文
秧马歌1并引
过庐陵2,见宣德郎致仕曾君安止3,出所作《禾谱》。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有所缺,不谱农器也4。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5,以楸桐为背欲其轻6,腹如小舟,昂其首尾7,背如覆瓦8,以便两髀9,雀跃于泥中10,系束藁其首以缚秧11。日行千畦12,较之伛偻而作者13,劳佚相绝矣14。《史记》:禹乘四载,泥行乘橇。解者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15,岂秧马之类乎?作《秧马歌》一首,附于《禾谱》之末云。
春云濛濛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16。
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垅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鸡17,筋烦骨殆声酸嘶18。
我有桐马手自提19,头尻轩昂腹胁低20。
背如覆瓦去角圭21,以我两足为四蹄。
耸踊滑汰如凫鹥22,纤纤束藁亦可赍23。
何用繁缨与月题24,朅从畦东走畦西25。
山城欲闭闻鼓鼙26,忽作的卢跃檀溪27。
归来挂壁从高栖28,了无刍秣饥不啼29。
少壮骑汝逮老黧30,何曾蹶轶防颠隮31。
锦鞯公子朝金闺32,笑我一生蹋牛犁33,不知自有木駃騠34。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秧马:古代农具,手工扯秧时以减轻劳动强度的坐骑。腹如小舟,首尾上翘。工作中,人骑秧马上,用脚蹬动滑行。
2.庐陵:今江西吉安。
3.宣德郎:文职散官名。散官是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故又称阶官。致仕:告老还乡。曾君安止:曾安止(1048—1098),字移忠,江西泰和人。熙宁进士,曾任彭泽(今属江西)令。后退居乡间,授宣德郎。《宋史·艺文志》著录所著《禾谱》五卷。
4.谱:记载。农器:农具。
5.榆枣:指榆木、枣木。欲:想。
6.楸桐:指楸木、桐木。
7.昂:翘起,昂扬。
8.覆瓦:面向下覆盖的瓦。
9.髀(bì):大腿。
10.雀跃:像鸟雀一样跳跃。形容行动轻便。
11.藁(gǎo):稻草。
12.畦(qí):用土梗围成的小块田地。
13.伛偻(yǔ lǚ)而作者:弯腰插秧的人。
14.劳佚(yì)相绝:劳逸相差很远。佚,同“逸”,安逸。绝,截然不同。
15.“史记”四句:禹乘四载,即治水时根据不同的路况乘不同的交通工具。《史记·夏本纪》:“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正义:“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起,人曲一脚,泥上擿进,用拾泥土之物。今杭州、温州海边有之也。”檋(jú),一种登山用具。箕(jī),簸箕。擿(zhì)行,以木板置泥上而行。
16.欲:将。翠剡(yǎn):指青翠的秧苗。剡,形容秧苗顶端的尖削。杜甫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
17.箜篌(kōng hóu):古代弹拨乐器。似瑟而小,有竖、卧两式,竖式背如弯弓。首啄鸡:头像鸡啄米。这句是说插秧时人们弯腰像鸡啄米一样。
18.“筋烦”句:形容不用秧马插秧者十分艰苦疲劳。筋烦骨殆,筋骨疲惫。声酸嘶,发出酸痛嘶哑的叹息声。
19.桐马:桐木制成的秧马。
20.头尻(kāo):头尾。尻,尾骨末端。轩昂:高举的样子,这里指翘起。腹胁:腹部肋骨。
21.去角圭(guī):抹去了棱角。角圭,棱角。
22.耸踊:起伏,跳动。滑汰:迅速滑行。凫鹥(fú yī):水鸟。凫,野鸭。鹥,即鸥鸟。
23.“纤纤”句:谓可载小捆稻草以缚秧苗。纤纤,细长貌。赍(jī),携带,指系带秧苗。
24.繁(pán)缨:驾马所用的腹带与颈带。繁,同“鞶”,马腹带。缨,套在马颈上的皮套子。月题:马络头。《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释文:“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
25.朅(qiè):去。
26.鼓鼙(pí):钟鼓声。鼙,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鼓。
27.的卢:骏马名,额部有白色斑点。据《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世语》载:一次刘表宴请刘备,刘备觉察有人乘机暗算,便乘的卢马逃走。经襄阳城西檀溪,堕水中,刘备急呼,“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这里是说秧马像的卢一样跨越沟渠,离开田间。
28.从高栖:在高处栖息。指秧马高挂在墙壁上。
29.了无:一点也没有。刍秣(chú mò):饲养牛马的草料。这句是说秧马不用吃草。
30.逮:及,到。老黧(lí):年老面目黧黑。黧,色黑而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骈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
31.蹶轶:颠仆,跌倒。颠隮(jī):坠落,跌倒。
32.锦鞯(jiān)公子:指驾策骏马的贵族子弟。锦鞯,用绸缎缝制的马鞍垫子。金闺:汉代金马门的别称,代指朝廷。
33.蹋(tà):同“踏”。
34.駃騠(jué tí):良马名。《史记·李斯列传》:“骏良駃騠,不实外厩。”
白话译文
我路过庐陵,见到辞官乡居的宣德郎曾安止,他拿出所著《禾谱》给我看,文章既优雅,叙事也翔实,可惜有些欠缺,没有记载农器。我从前游武昌时,看到农民都骑秧马。秧马是用榆木、枣木做成腹部,要让它滑利;用楸木、梧桐木做成背部,要使它轻些。腹部像小船,首尾两头翘起;背部像覆瓦,以便两腿一跳一跳蹬动秧马在泥中滑行前进。前头缚着一束稻草,用来缚秧。一天滑行千畦,比起弯腰弓背操作的人来,劳逸相差很远很远。《史记》说:大禹乘坐四种行路工具,在烂泥路上行走乘橇。注解者说:橇形像箕,在烂泥路上滑行前进。难道是秧马之类吗?因此作《秧马歌》一首,附在《禾谱》的后面。
春雨凄凄,播种的青翠的稻苗整整齐齐。
可叹妇女和孩子们要在泥水中插秧,从早干到晚。
插秧的人弯着腰,低着头,好像啄米的鸡,筋骨疲惫酸痛,不时发出嘶哑的叹息声。
我曾看见过可以插秧的桐马,马的头和屁股高,腹部肋骨低。
马背好像倒置的瓦去掉了角棱,人拿着它,用自己的双足替代马的四肢。
用这种桐马插秧,可以像凫鸟一样跳跃,细小的秧苗也可以被带起来。
不需要马的腹带、颈革和络头,就可以像宝马的卢一样越过深潭。
插秧回来后,桐马挂在墙上就可以休息了,一点儿也不用吃草料。
使用这种秧马,无论壮年还是老人都不会摔跤,很是安全。
那些骑着骏马、跨着锦鞍的贵公子觐见朝廷,会笑我一生驾牛耕田,他们哪里知道,我有这木制的良马呢。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六月,御史来之邵等谓苏轼自元祐以来多托文字讥斥先朝,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属广东)安置。同年八月,苏轼南迁途中路过庐陵(今江西吉安),见到曾安止。曾安止出示了自己写的《禾谱》,苏轼惜其不谱农器,想到过去在武昌看到过农民骑着秧马插秧,比起弓着腰手植要大大节省劳力。苏轼于是作《秧马歌》,宣传这种新式农具的良好效能。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歌咏了当时农民创造的新式农具“秧马”在种稻中的良好效能,记述了秧马的形制,表明诗人即使在贬谪中仍然关心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想借此诗使秧马得以更广泛地推广。这是苏轼开拓宋诗题材的出新之作,也是仅存的关于秧马的珍贵资料。
诗前小序与诗是互为补充、结为一体的。序文首先说明了作《秧马歌》的起因。诗人途经庐陵时,受到了曾安止的热情款待。曾安止此时已“致仕”,他拿出自己所作《禾谱》请苏轼过目,从而引起苏轼作《秧马歌》的动机。序文肯定了《禾谱》一书的成绩,但“惜其有所缺,不谱农器也”。这并非批评,而是感到不满足,很遗憾,语气平缓,很得体,只会拓开对方的思路,不致伤害情感。
由泛说农器具体到秧马,以见出“谱农器”的必要,行文过渡得很自然。“予昔游武昌”,指十多年前苏轼贬居黄州时期。“见农夫皆骑秧马”,点出歌与序中所咏述的中心事物。秧马是新鲜事物,赣江流域的人们还未见过,所以小序以其一半篇幅,介绍了“秧马”的形状、制造、操作及功效:其形状是,腹像昂首翘尾的小船,背似覆盖的瓦片,很便于农人两腿骑坐;其制作用料是,腹用榆枣制成,背用楸桐作成,前者使滑利,后者使轻巧;其操作方法是,将草捆着的秧苗系在“马头”上,然后人骑着它像鸟雀跳跃一般走在泥田中;其功效是,能日插千畦秧苗,既提高了插秧效率,又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诗与文体制不同,写法也就各异。诗要以形象去感染读者,文则要平实,要讲明事理。榆、枣木质坚硬,楸、桐木质松软,为腹为背,出于“滑”“轻”的不同目的,内里含着因果关系。“昂其首尾”可以减少摩擦力,“以便两髀”则骑坐舒适,事理自明。语言运用上,两两对偶,又前后分承,富有逻辑性,也与诗歌的氛围相融。歌与序虽都写秧马,却着眼点不同,互为表里,并行不悖。写秧马的操作和功效也是如此,“雀跃”一词筛选精妙,既传轻快之神,又含欢快之情,也来得生动。“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暗中也申明了作《秧马歌》的用意。
接着,诗人又查考典籍,认为《史记·夏本纪》云夏禹治水时,曾“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其中泥行所乘之橇,据裴骃解释,其形如箕,划动着行走在泥路上,大概就是秧马一类器具。诗人兴趣盎然地考证了秧马的来源。介绍农器“秧马”以补《禾谱》之缺,虽是诗序,实属应用一类文字,本易流于肤廓、呆板,但诗人以形象化的笔法、精炼清新的语言、生动鲜明的比喻,对秧马作了穷形尽相的描写,使其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的前六句写春雨霏霏,秧苗青翠,农夫奋力栽秧的辛苦,为下文写秧马的便利功用张本。诗人用“腰如箜篌首啄鸡”比喻,写出了传统插秧方法弯腰曲背的苦状。自“我有桐马手自提”开始,情绪陡然一转,变得昂扬和风趣。“我有桐马手自提”以下四句写秧马的外观及功用,“耸踊滑汰如凫鹥”以下四句写秧马的轻快便利,“山城欲闭闻鼓鼙”以下四句写秧马的品格:奋力农事,无欲无求。诗人用了一连串精当的比喻,描写栩栩如生,想象丰富,笔力奇肆。诗人把秧马同真马对比,突出了秧马胜过真马的优越性。这种秧马有很多优点:一是轻,手都提得起;二是滑,就像鸥鸟翱翔一般轻快;三是不用马腹带(“繁缨”)、马络头(“月题”),也不吃草料,回家后把它高高地挂在墙上,不饥不啼;四是功效高,城中报告天黑的鼓鼙声起,骑着它插秧就像刘备骑着的卢马跃过檀溪一般快。诗人抓住“秧马似马”这个基本比喻,加以引申、发挥和联想,把秧马当作真马来写,写得秧马超过了真马,确实是“笔笔欲活”。结尾三句写农夫对秧马的喜爱。贵公子对农民的讥嘲当然属于轻薄,而农夫以自有秧马来反击贵公子的嘲笑,则活画出农夫的诙谐幽默,农夫对自己创制的秧马的喜爱也尽在不言之中,诗人设想奇妙无比。
后来,苏轼在惠州博罗县遇到了勤民恤农的县令林抃,便把《秧马歌》抄示给他。林抃带领一些农民,按式打造,试验起来——“躬率田者,制作阅试”(苏轼《题秧马歌后》)。而且收效甚佳,“惠州民皆已施用,民甚便之”。林抃等人经过试验,发现秧马尚有缺陷:“背虽当如覆瓦,然须起首尾如马鞍状,使前欲有力”(苏轼《题秧马歌后》)。于是,苏轼又在推广秧马过程中,将它逐步改进,使之日臻完善。此后,四方百姓纷至沓来,取经效法。
全诗以轻快的笔调、喜悦的心情,描绘了秧马比活马还要灵巧优越的形象和农民骑着它插秧的生动场景,反映了劳动人民从事生产的高度智慧。苏轼介绍并推广先进农具,体现出他重视农业生产和对农业技术革新的一片热忱。
名家点评
南宋周必大《跋东坡秧马歌》:东坡苏公年五十九,南迁过太和县,作《秧马歌》遗曾移忠,心声心画,惟意所适,如王湛骑难乘马于羊肠蚁封之间,姿容既妙,回策如紫,无异乎康庄,殆是得意之作。既到岭南,往往录示邑宰。
明代陈天定《古今小品》:形容琐物,如飞如动。
明代萧奇中评《东坡先生诗集注》:笔情酣适,纤离失俊,究难让雄。
清代杭世骏评《东坡先生诗集注》:押句有噌吰之响,布局有随手之变。
清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直以马喻非马,瑰伟连犿,其说解颐,其谈清耳。
清代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奇器以奇语写之,笔笔欲活。
清代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通首爽健耳,语固未为奇也。
日本赖山阳《东坡诗钞》:世服苏之广长舌,不知其收舌不尽展者更好。……《秧马》……皆丰约合度,姿态可观。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历州郡多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