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中学,为三湘历史名校之一。1912年建成,原名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因坐落在古稻田,习称稻田师范。首任校长朱剑凡,是著名的教育家。稻田名师硕彦,群英荟萃,徐特立、周谷城、周世钊、田汉等曾任该校教师、学生中有缪伯英、杨开慧、李淑一、向警予、刘英等。稻田在湖湘文化教育长廊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校简介
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长沙市稻田中学,最初创办于1912年,因其座落在古稻田,被称为“古稻田”“稻田师范”“稻田女中”“稻田中学”。
徐特立老先生曾为第七任校长兼任国文教师,
田汉、
周谷城、
周世钊、
朱剑凡等一批名师学者也曾在此传道授业,
缪伯英、
向警予、
杨开慧等一批巾帼女杰亦曾沐浴稻田的化雨春风。只因
文夕大火,长沙古城,一片焦土。在老校友的呼唤、各界名流襄助之下,1995年稻田中学正式复校。
复学以来,稻田中学还致力于落实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走近教育理想。学校走全方位多层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综合改革之路,不断改革创新,走“三主合一”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之路,成为湖南省首批课改样板校。传承古稻田传统,以“志”“诚”“仁”“爱”为校训,重视育人工作,构建了多渠道的心理教育、多形式的班团队活动、多功能的班级值周制度、多效应的激励机制等“四多”德育工程,实施了管理制度化、内容系列化、途径社会化、活动多样化、评价综合化等“五化”德育措施。制定了稻田校约,谱成歌曲,让学生传唱。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人,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0人,在校学生3000余人。作为长沙市雨花区公办完全中学,稻田中学现有初高中六个年级。办学质量逐年提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在98%以上;高考一本上线率达45%,二本以上上线率79.93%。校园管理规范,学风优良,学校获得“长沙市民身边的好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稻田中学初中最大的办学特色是与
雅礼中学合作已有十年多,两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稻田中学每年可向雅礼中学输送直升生和指标生八十余人。作为稻田中学的高中,据长沙市官方数据公布,从入口看出口,文科在长沙市排名第五,理科排名第六,总体仅次于长沙市四大名校。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1909年(清朝
宣统元年)
湖南提学使吴庆坻以“省坦无官立女子师范及
保姆讲习所,不足以树风沿尚而
资兴起”为由,呈请建立湖南省立女子师范学堂“以立振兴
女学,保育儿童之基。”旋即获
抚院批准,在
长沙市
天心阁附近的古稻田拨
官地200余亩修建校舍,1911年秋建成。
1912年5月12日开学,由
民国省府定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习称稻田女师),招收四年制师范班一班,学生50人,二年制保姆班
讲习班一班,学生27人。将1905年(光绪31年)建立的官立模范小学与蒙养园并入,首任校长
朱剑凡。
1915年,因
教育经费缩减,湘西、湖南的第二、第三女子师范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更名为湖南省女子师范学校,习称稻田师范。
1916年8月,三校各自复校,仍复原名。附小及蒙养园仍归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蒙养园于1922年改名
幼稚园。
1924年,留法归国的
徐特立担任稻田中学(时为省立女师)校长兼任国文教师,为学校四处奔走,广纳贤才,鞠躬尽瘁,国学大师
李肖聃作《稻田联》赞之,今日此联悬于稻田中学的校门口。
1925年,徐特立任校长,兼任国文教师。徐老在校期间,广聘优秀教师任教,如
田汉、
周谷城、
周世钊等,同时徐老以其治学之严谨,国文授课水平之高深,对学生关怀体贴入微,为校友们广为传颂。1927年徐老离校参加
南昌起义。
1927年冬,由共产党人
郭亮、
夏曦等建议,
省政府决定将包括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内的各中学的高中部合交成立湖南省高级中学,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改为湖南省立初级中学,内设幼师、初中两部,男女兼收,
王季范任校长。“
马日事变”发生后,学校停办半年。
1928年2月复校,奉命将湖南省立初级中学改为湖南省立第二中学,简称“省立二中”,习称“稻田中学”,设有高中
普通科与师范科及初中部,并附设二中附小、二中幼稚园。
1934年又奉令改正校名,湖南省立第二中学又改称湖南省立长沙女子中学。简称“省长女中”,仍称“稻田中学”。附小与幼稚园仍属该校,附小仍设落星田,幼稚园设在黄泥街。
1937年抗战爆发,老校长徐特立回长沙任中共驻湘代表兼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部高级参议。在长期间,徐老帮助众多校友奔赴
延安参加革命。
1938年11月,长沙“
文夕大火”,全湘震动, 师生惊散。年秋,该校搬到
湘潭石潭
肖家塘。
1939年为适应战时需要,湖南省当局决定于
安化桥关河创设湖南省第一临时中学,合并湖南省立长沙女子中学(省长女中)与湖南省高级中学(省长高中)、
省立第一师范等七校。
1941年,湖南省第一临时中学各部分立,并分别改名:高中部改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省立一中),师范部改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一师范),初中部一度改名为湖南省立第五中学(省立五中),至于1943年撤销。
1946年
抗战胜利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均迁回
长沙复校。湖南省立长沙女子中学由于校舍全部毁于“
文夕大火”,一时难以恢复。1946年冬,校友杨慎宜女士,奉省教育厅令,主持母校复校筹备工作,筹备处设古稻田旧址内,但终因经费拮据,无法实施,教育厅令筹备处将城区旧校址划零变卖,以获得的款项在长沙市南郊黄土岭购地200余亩建校,到1949年春,已于新址建有教室、
杂屋,并购置了部分
教学设备。
1949年8月,长沙解放,9月20日筹备处根据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命令,稻田中学筹备处予以撤销,黄土岭的房地产及设备交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管理,其中稻田中学筹备处所建教室及
办公用房则全部移交湖南省教育厅作职工宿舍。
九十年代复校
海外校友捐资相助,要求恢复昔日在古稻田的母校,以表怀念之情。长沙市政府、市教委为了加快
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满足众多校友的要求,经研究决定,于1992年12月14日,以市编字[1992]243号文件批准新建一所中学,定名为长沙市稻田中学,正科级全民事业单位,归口市教委领导。
对此,长沙市国土局于是1993年6月17日,在南区赤岗冲附近为该校划定纯教学用地区18000平方米;长沙市
公安局于1993年12月7日,在长公户字[1993]51号文件批准该校在花区赤黄路82号
立户;长沙市计委(长计文字[1992]428号文件)、市教委、
市财政局(长教委[1992]73号文件)为该校下达了1993年的建校计划;
建设规模为36个班的完全中学。
1993年秋,原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李锐,欣然为“稻田中学”挥毫题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稻田中学复校纪念”。 原纪委委员、
政治协商会议常委、稻田老校友
刘英喜闻母校已恢复招生,于1998年,从北京寄来题词:“难忘启蒙处,千里怀故园 ”。
1995年7月31日,市教委教干字[1995]008号文件任命龙德华为稻田中学复校后首任校长。
1995年8月。校舍基本建成,
总建筑面积为16600平方米,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生活楼等一应俱全,教学设备、实验仪器、
体育场馆均以现代一流水平配置。同年9月1日,学校按预定计划开学。
21世纪
2010年学校中考合格率达98%,6A总人数位居长沙市公办学校第一;高考一、二本上线64人,3人突破620分,创
雨花区区属中学新高。
2011年,在
长沙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稻田中学与雅礼中学联合办学,深度合作。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培训、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与雅礼中学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2012年10月28日,稻田中学举行隆重百年庆典,海内外数千校友齐聚一堂。老同志
熊清泉、
刘夫生、
文选德等分别题词祝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谭仲池为该校编写的《稻草人》一书作序。老同志
沈瑞庭、
张树海参加庆典。
2016年,长沙市雨花区委、区政府提出“重点打造稻田百年教育品牌”,斥资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017年,为稻田开辟人才特别通道,三年内从全省引进三十位名优教师。
2018年,
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提出打造稻田教育集团,新办“
长沙市稻田特立中学”由稻田中学托管;后续拟再建一所新学校由稻田托管,“雨花区稻田教育集团”形成规模。
杰出校友
稻田中学作为湖南省的第一所
女子学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荟萃了如
周世钊、鲁力刚、汪澹华、
周谷城、田谷城、
田汉、杨述达、陈鹿苹、
郭德垂、
杨伯峻等名师,在反封建和发展湖南省基础教育方面作出了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后来成为著名革命烈士的就有
杨开慧、
向警予、
缪伯英、
杨德群、
黄静源、
许闻道、
杨锡纯、
何民逸、
谭道瑛、
赵绿吟、
戴庆哲等,全国解放后担任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
刘英、
李淑一、
刘昂等几十人。
鲁迅在《
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歌颂了
刘和珍、
杨德群和
张静淑三位女性。在1926年3月18日抗议日本军舰炮击中国
大沽口的游行活动中,刘和珍中弹倒地,张静淑和杨德群前仆后继去搀扶刘和珍,最后杨德群被杀死,张静淑躺进医院,两人都是湖南妹子,都毕业于长沙马王街古稻田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即稻田中学),后就读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今
北京师范大学)。
从长沙的古稻田走出了一批挣脱旧式
包办婚姻的新女性,例如“中国第一女兵”之称的
谢冰莹,在稻田女中就读后,勇敢地当女兵去,并成为名作家。另一位从稻田女中走出的女作家
白薇,和谢冰莹走的文学创作之路基本类似。
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女运动员、湖南妹子
李森,1933年曾湖南省立长沙女子中学师范部就读,创造了
旧中国女子200米27秒5的全国最高纪录,作为首位中国女运动员亮相于
德国柏林举办的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
学校特色
一、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有35岁以下
全国优秀教师,
破格提拔的
中学高级教师等。该校教师在省、市和
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二、
教育质量高。
毕业会考合格率、优秀率均居全市普通中学前列。该校教师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种
学科竞赛获奖达200多人次。
三、
教学设施先进。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房、
语音室、
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均居省内先进水平。
四、校园环境优美。
立体绿化、小品风景、集观赏性与教育性于一体,被评为省级卫生
文明单位、市级园林式单位。多次被评为长沙市文明单位。
五、
素质教育活。该校正在进行的“全方位、多层次落实素质,教育综合改革”被定为省级研究课题。学校的
礼仪教育、文明岗建设多次被省、市电视台
专题报道,该校学生多次在省市文体比赛中获奖。
六、教学多样化。阳光大
课间中新加了以武术、舞蹈等为参考的稻田自编操。并加入了“课间唱”环节,增加学生
学习兴趣。
文化传统
校名
由于该校数易其名,加以搬迁、合并、变化频繁,因此对校名的称谓,常以“古稻田“的地名与各个时期的校名相提并称,如俗名“省立稻田第一女师”,或“稻田师范”、“稻田中学”等等。久之,众校友以“稻田”为名,以“稻田”为荣。
校徽
使命
人文丰厚,灵气氤氲;春秋弦歌,继往开来。今天的稻田,承地域人文之利,得时代风气之先,桃李繁茂,成果丰硕。“办最好初中,做精品高中”是稻田中学的办学目标;饮誉
三湘,再创辉煌是稻田中学正奋力撰写的传奇。
两岸交流
1989年,台湾邮电专家、老校友王恺回校发起成立稻田校友会,设立王恺奖学金,并多次往返台湾与大陆,鼎力支持校园建设。
2011年,稻田中学副校长黄庆达、稻田中学校友会对台专干谭映天千里赴台探望老校友、台湾地区领导人
马英九母亲
秦厚修和台湾邮电第一人王恺女士。
2014年3月,学校作为湖南省五所学校之一,被
中华书局授予了“首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基地”。11、12月,先后组织区教育局局长、稻田中学校长赴台参访交流台湾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开启了雨花区和台湾两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交流先河。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