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穹窿山景区,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境内的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苏州市太湖旅游区的子景区之一。
命名
“穹,是穷尽、大、深、高的意思,故而引申可作‘天’讲,所谓‘天形穹窿,其色苍苍’(《尔雅·释天·注》)。进而把‘穹’字解释为‘隆然上高也’(《
说文解字系传》)。于是‘穹窿’就被用来形容‘中间隆起,四边下垂’。”一名穹崇山。因山形‘四周隆起,中间下垂’,形似穹窿,故名。
历史沿革
汉平帝元始年间,上真观始建。
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韩世忠部将隐穹窿山宁邦寺学禅,赐额“宁邦禅院”。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微笑庵始建成。
民国年间,浦东贾氏云贞夫人捐金万元,重建穹窿禅寺大雄宝殿。
1981年8月,穹窿山茅蓬坞被列为江苏省自然保护区。
1993年,建立东吴国家森林公园,重建山门殿、龙王殿、茅君殿等。
1998年,在穹窿禅寺大雄宝殿原址建孙武苑在,上真观南建望湖公园。
1999年,重建望湖亭。
21世纪初,在原址重建高鹤年居士静室。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苏州市穹窿山景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木渎镇境内。
地形地貌
穹窿山,绵延于吴中区光福、藏书、胥口3镇和香山街道间。北西走向,长约7.5千米,北高南低,北宽南窄,最宽处有4千米,平面图似“耳”字。
穹窿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地貌属于剥蚀、侵蚀的低山丘陵,山势浑圆,坡度多为20°—25°。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也是苏州全境第一高峰。民间有“阳山高高高,不及穹窿半截腰”之说。穹窿山山高坞深,较高的山峰还有石碑坎(221米)、白马岭(191米)等。从山下仰视穹窿山主峰,状如倒扣之笠帽,故称笠帽峰,俗称大茅峰、茅蓬。
气候
苏州市穹窿山景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多雨,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1110毫米;年平均温度15.9℃7—8月温度最高,均温28.3℃,1月最低,均温2.9℃—3.4℃;常年盛行东南风,无霜期为245天,短期寒害较常发生,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自然资源
穹窿山林木茂盛,有林地1340公顷。茅蓬坞内有40公顷次生性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茅蓬坞口是茂密的竹林;坞底至山坡上分布着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苦槠、紫楠、冬青等常绿树种和栓皮栎、榉树等落叶乔木;孙武苑上面是落叶阔叶林,建群树种为栓皮栎,共建种有南京椴、麻栎、松林等;最上部为马尾松林。紫藤坞山沟水溪旁长有野生紫藤。
穹窿山有木本植物217种,有桧柏、银杏、玉兰、香樟、黄杨、榉、桂、椴、朴、松、拐枣、栓皮栎、三角枫、枫香、青冈、白檀、白栎、石楠、山合欢、乌桕等树木,还有中国特有的牛鼻栓,国家保护植物短穗竹,名贵树木紫楠、青檀、苦槠、椴树等。穹窿山有树龄百年以上古树34棵,其中茅蓬坞17棵,小王山麓3棵。宁邦寺前古银杏树,相传为明代状元文震孟手植,但实测树龄有900多年,当是北宋古树。三茅峰上真观原有宋代所植银杏树,树高30多米,需5人合围才能抱住,在西山岛也能清晰望见,1973年被砍伐。山上有川穹、白术、党参、三七、灵芝、牛膝、桔梗、何首乌、虎杖等药用植物151种,有獐、獾、狐狸、松鼠和山鸡、画眉、白头翁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景区布局
苏州市穹窿山景区内有全长12千米的
盘山公路蜿蜒曲折,直达山顶,贯穿各个景点,著名景点有:孙武苑、
朱买臣读书台、望湖园、
上真观、
宁邦寺、玩月台等等。
穹窿山笠帽峰东南为茅蓬坞,亦称皇驾坞、旺家坞,西面是紫藤坞,北面为宁邦坞,小王山附近有竹坞(一名南竹坞),白马岭下有白马坞。有铜岭看湖、石门观瀑、东井烹茶(东井指品泉)、西廊赏雪(望湖园内)、石浪谈经(望湖园内)、丹台采药(大茅峰炼丹台)、崇阁拈云(上真观)、膝潭掬月(双膝泉)、苍坞闻钟(拈花寺,已毁)、茅峰招鹤(指上真观开山祖师施亮生招鹤、娱鹤)等穹窿十景。山顶方广,宽达百亩,有升仙台和镌刻“笠帽峰”“吴中之巅”等大字的巨石。偏南处的赤松子炼丹台和偏北处宋元时期的“断碑”,现皆泯灭。往西有藏军洞,又称国师龛,洞为人工所构。北侧山岭,半腰有衔云洞,又名德韶洞、廿五洞,相传洞内石台为五代名僧德韶坐禅处,洞口右上方石壁刻有民国十五年(1926年)李根源“国师德韶坐禅于此”的题字,洞内还有支洞。大茅峰旁山岭俗名“六十亩”,顶部较为平坦,是上真观上院遗址。
重要景点
孙武苑
穹窿山的孙武苑,就是纪念孙武的所在。孙武苑的竹楼门上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孙武苑”三个大字。走进门楼,是在黑色大理石上雕刻的毛泽东“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字体的碑文。在“孙武故居”茅屋内,配以弓箭、剑戟、军事作战图,摆放着矮案、床、蓑衣、锄头等物,古意盈盈,一派春秋气象。
兵圣堂
兵圣堂是座仿春秋风格、礼制的建筑,是根据殷墟妇好墓和战国时河南辉县三座享堂的残存样图设计的。堂中置一大屏风,上刻《孙子兵法》全文,底座部分刻有“水陆攻战图”,人物众多,密密麻麻,但栩栩如生,形象地呈现了古代水陆交战时击鼓、划船、格斗、射箭、云梯攻城等的激烈场面。
上真观
三茅峰有上真观,始建于汉平帝元始年间,殿宇依山而筑,互以走廊相接,有三茅殿、玉皇殿、三清殿等36殿,占地数百亩。清乾隆皇帝六上穹窿山,五次驻跸上真观。相传清同治年间有殿房5048间,清末民初有房屋2000多间,20世纪50年代剩1000多间,20世纪60年代后期几乎全毁。1976年冬,残存的山门在大雪中倒塌。
宁邦寺
宁邦寺,在穹窿山的最北边。史料记载,这是一座始建于梁代的寺院,当时名曰“海云禅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抗金英雄岳飞遭秦桧谋害,让怀有一腔拳拳报国之心的韩世忠看清了朝廷的腐败。他心灰意冷,避乱苏州,来此剃发修行,出家隐居。
楞严台
三茅峰下茅蓬坞中段有楞严台,相传为明永乐皇姑修道处,建筑毁于民国年间,现存断墙残垣。
凤眼泉
凤眼泉在半山“小函谷”题刻的路边,泉眼极小,形似凤眼,故名。旁有“凤眼泉”、“聚灵胜境”和“太乙天都”等题刻。
小王山东坡
小王山东坡,原有240多人所书的550多方摩崖石刻,现存章太炎、于右任、李烈钧、张大千、吴昌硕、黎元洪、蔡锷、谭延闿、沈钧儒、张默君等民国名人摩崖石刻100多方,被誉为“现代名人书法艺术博览馆”。
吴中光福省级自然保护区
吴中光福省级自然保护区是1981年8月12日由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910亩,其中茅蓬坞点面积612亩,位于东吴国家森林公园穹窿山景区,是以紫楠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官山岭点面积298亩,位于吴中区烈士陵园西,距光福古镇2.5千米,是以木荷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常绿阔叶林。
谍战影视专题馆
苏州市穹窿山景区内的谍战馆是国内第一座谍战影视专题馆,也是国家安全教育与孙子兵法结合的平台。通过精彩活动来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反间防谍、维护国家安全意识。
文化活动
红色文化活动
穹窿山景区被列入苏州市红色旅游线路,成为热门的“红色旅游地标”,不仅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体验红色印记、还能亲子参与红色拓展团建。
研学活动
在穹窿山景区,亲子家庭可体验到中草药香囊DIY、画绸布伞、摩崖石刻书法拓片等研学活动,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兵圣文化节”
2020年10月1日,穹窿山景区推出原创活动“兵圣文化节”,通过原创历史文化剧让游客梦回春秋,在登高览胜的同时,体验兵家历史文化。
在孙武文化园兵学朝圣广场上,穹窿山景区根据历史,编排原创历史文化剧《穹窿之巅》,“七荐孙武”“吴宫教战”“吴王拜将”“称霸春秋”等多幕剧情,用传统文化与新艺术手段相结合的形式演绎,还原孙武生平。景区针对孩子推出系列小小兵者闯关活动,包括“浑水摸鱼”“顺手牵羊”“抛砖引玉”等,顺利通关便可以得到“小小兵法家”荣誉,培养孩子们动手和思考能力。
相关文化
石刻
笠帽峰北麓有宁邦寺,面对宁邦坞。相传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韩世忠部将隐此学禅,赐额“宁邦禅院”。20世纪60年代后期,寺毁,寺内16尊石罗汉于1985年移往西山罗汉寺保存。现存僧房5间,有明代文震孟所撰《穹窿山宁邦寺记》碑和徐枋所书“山辉川媚”石刻。寺西石壁上有民国于右任所题“韩蕲王玩月台”,台旁岩壁有“孤峰皓月”等摩崖石刻。
小王山东坡原有240多人所书的550多方摩崖石刻,现存章太炎、于右任、李烈钧、张大千、吴昌硕、黎元洪、蔡锷、谭延闿、沈钧儒、张默君等民国名人摩崖石刻100多方。
乾隆御道沿途有民国至今的摩崖石刻20余方。
碑刻
在望湖亭内,立有清乾隆皇帝《望湖》诗碑。公园南侧山坡有樱花林,林旁孙武苑内有孙武铜像和《孙子兵法》碑刻等。
名人墓园
小王山名人墓园内有戏曲理论家吴梅墓、解放军中将刘飞墓、书画家吴湖帆墓、书画家费新我墓、艺术大师钱瘦铁墓、江苏省民革主委章大法墓、文学家杨柳墓及上海画家俞子才、应野平和徐子鹤墓。
重要事件
1981年8月,穹窿山茅蓬坞被列为江苏省自然保护区。
2013年1月,苏州市吴中太湖旅游区荣膺国家AAAAA级景区。原4A级景区穹窿山成为5A级太湖旅游区的重要景区。
旅游信息
外部交通
1.地铁1号线“
木渎”
站下,1号口出,步行到
金山南路上的“中华园大酒店”公交站,坐64路到“穹窿山景区”站下。64路在
苏州火车站前,火车站旁边的
苏州汽车客运北站前都可以坐。
2.地铁2号线“
桐泾公园”站下,4号口出,步行到解放东路的“
友新新村”公交站,坐43路到“穹窿山景区”站下。43路在
吴中汽车站西边也可以坐。
3.乘667路“穹窿山景区”站下。
1.上海方向:沪宁高速-东桥枢纽-苏绍高速-苏福路-景区入口。
2.南京方向:
宁沪高速-东桥枢纽-苏绍高速-苏福路-景区入口。
3.浙江方向:苏嘉杭高速-尹山枢纽-苏绍高速-苏福路-景区入口。
内部交通
观光车可以将游客送至上真观、望湖园、孙武苑、或
宁邦寺站点,坐一次10元,只要下了车再上车就又得付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