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高架路(Konggang Expressway),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内的城市快速路,是加密杭州市城市快速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2022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项目之一,也是浙江省集城市快速路、轨道快线、慢行系统为一体的“一廊多线”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样板工程。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是浙江省开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自1998年底建成通车以来,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原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之内唯一的一条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已无法满足城市空间拓展的综合需求;同时,《杭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修编》和《杭州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规划建设
杭州地铁19号线,由于规划杭州地铁19号线与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彭埠大桥至红垦段处于同一个走廊带,为集约线位资源,拟打造轨道、公路综合交通走廊;2018年12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整体抬升改建的部署。
建设历程
2016年1月10日,备塘路改建工程(艮山西路至德胜路段)开工建设。
2022年9月9日,备塘路改建工程完成交工验收;9月28日,备塘路改建工程高架部分作为空港高架路北段部分通车运营。
2024年12月,备塘路改建工程高架桥通过公路工程验收。
2019年5月5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S2高速公路红垦段)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同意实施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的抬升工程,即空港高架路南段。
2021年11月28日,空港高架路南段全线封闭施工。
2022年2月9日,空港高架路南段完成高压电力线路迁改工作;5月19日,空港高架路南段完成T梁预制;5月20日,空港高架路南段完成高架桥下部结构施工;5月24日,空港高架路南段进行首联现浇箱梁浇筑;6月,空港高架路南段完成红十五线上跨钢梁安装。
2019年10月25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改建工程(机场轨道快线合建段)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13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改建工程(机场轨道快线合建段)初步设计。
2020年5月20日,原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实现断流,空港高架路中段(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改建工程(机场轨道快线合建段))开工建设;12月11日,空港高架路中段完成首榀轨道箱梁的安装。
2021年5月7日,空港高架路中段1标段第16联首个节段轨道钢箱梁安装成功;6月2日,空港高架路中段进行跨通城高架路钢梁架设;6月21日,空港高架路中段1标段第16联合龙;9月30日,空港高架路中段1标段首段轨道完成施工验收;10月,空港高架路中段桥梁轨道层完成移交;10月30日,空港高架路中段1标段轨道箱梁全部安装完成;12月18日,空港高架路中段1标段T梁全部安装完成;12月20日,空港高架路中段2标段轨道箱梁全部安装完成;12月29日,空港高架路中段2标段T梁全部安装完成。
2022年1月15日,空港高架路中段高架全线贯通;4月30日,新杭州收费站与新萧山收费站投入使用;5月,空港高架路中段完成声屏障安装;5月9日,通城互通完成沥青摊铺;6月,空港高架路中段高架竣工;7月8日,空港高架路中段主线高架桥完成交工质量评定;7月26日,空港高架路中段主线高架桥通过交工验收;8月20日,空港高架路中段地面道路竣工;8月31日,空港高架路中段地面道路完成交工质量评定;9月28日,空港高架路中段及地面道路通车试运营。
2019年4月4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改建工程(乔司收费站至钱塘江新建大桥段)可行性研究报告;5月17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改建工程(乔司收费站至钱塘江新建大桥段)初步设计。
2020年3月29日,空港高架路北段首开段(杭州收费站至德胜互通段)开工建设,同日,彭埠互通改建工程项目进行首根桩基施工;7月1日,彭埠互通改建工程进行旧桥拆除;11月4日,彭埠互通改建工程首榀预制T梁浇筑完成;11月11日,空港高架路北段首开段主线高架首片梁板完成架设。
2021年10月14日,彭埠互通改建工程主线高架桥首块桥面完成铺装;11月12日,项目主线高架桥完成架设;12月14日,空港高架路北段首开段主线高架贯通。
2022年2月,空港高架路北段首开段通过交工验收;2月28日,空港高架路北段主线高架全线贯通;3月6日,彭埠互通改建工程匝道桥桩基施工全部完成;3月9日,空港高架路北段首开段主线高架通车试运营;3月30日,彭埠互通改建工程完成桩基施工;5月19日,彭埠互通改建工程桥梁主体结构完成;7月15日,空港高架路北段剩余段(德胜互通至彭埠大桥段)主线高架桥完成交工质量评定;7月27日,空港高架路北段剩余段主线高架桥及彭埠互通改建工程匝道桥通过交工验收;8月19日,彭埠互通改建工程地面道路通过交工质量评定;8月30日,空港高架路北段地面道路通过交工验收 ;9月24日,彭埠互通改建工程地面道路通车试运营;9月28日,空港高架路北段剩余段通车试运营。
2019年4月4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改建工程(乔司收费站至钱塘江新建大桥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包含连接中段和北段的钱塘江新建大桥,即彭埠大桥;5月31日,
彭埠大桥开工建设。
2020年10月25日,彭埠大桥进行首轮次钢梁顶推。
2021年6月25日,彭埠大桥合龙;10月15日,彭埠大桥全桥完成钢结构拼装。
2022年6月21日,彭埠大桥完成主桥荷载试验;9月28日,彭埠大桥随空港高架路北段通车运营。
2022年6月1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凤起东路等部分道路桥梁公园命名的批复》(杭政函〔2022〕31号),确定了南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萧山收费站,北至上海—杭州高速公路杭州收费站、跨空港大道、长度为19400米的道路为“空港高架路”。
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
空港高架路改建自原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北起于上海—杭州高速公路乔司枢纽以南杭州收费站,以高架形式依次跨越九盛路和九州路后落地,利用原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路基下穿
德胜快速路、上跨德胜东路后转入高架,经备塘路南下弧向转向东南,与
钱塘快速路立交于
彭埠互通;与杭州地铁19号线叠交后共同经
彭埠大桥跨越
钱塘江后沿空港大道转向东偏南方向,与通城高架路立交于通城互通,在高新八路处于杭州地铁19号线分离后跨越塘新线高架路,终于杭州—宁波高速公路红垦枢纽以西萧山收费站;工程项目分三段实施,其中新杭州收费站至彭埠大桥段为北段,与杭州地铁19号线合建段为中段,合建分离点至萧山收费站为南段。
线路互通
线路参数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截至2022年3月,空港高架路全段免费通行。
通行事项
截至2022年9月,空港高架路全线限速为80千米/小时,如道路限速标志有不同则按照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行驶。
设备设施
空港高架路彭埠大桥的慢行步道分为两块,一块区域供行人步行,一块区域供非机动车通行,两块区域用不同颜色的色块区分,且慢行步道与钱江两岸的绿道连通;周边居民可以在彭埠大桥上欣赏钱江两岸的景色。
空港高架路采用了道路灯控智能系统,可以代替传统人工巡检,提升工作效率,实现稳定、高效的通信;系统支持灯具智能调光和故障维修统筹化管理,在降低维护成本的同时可实现精细化运营。
空港高架路彭埠大桥建立了专门的健康监测系统,便于在后期运营中对环境与荷载、结构整体响应、结构局部响应进行监测,为大桥的运维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空港高架路钢桥面采用3.5厘米厚度的GA10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和4厘米厚度高弹改性沥青SMA,该结构具有水密性好、磨性好、冲击性好、滑性好、缩变形小等优点,能对钢桥面形成更好的保护。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空港高架路设计团队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项目的可视化展示及关键部门碰撞核查;探索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项目管理系统的融合,实现关键信息数据共享和高效协同;设计团队还在施工阶段配合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用BIM技术开展施工工艺模拟、场地布置模拟、临建设施模拟、特殊复杂节点深化设计、综合信息展示查询、进度管理、产值计量管理、辅助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程资料管理等功能应用,为后续的数字化运维奠定基础。
重点工程
空港高架路红十五线跨是主线高架桥第62跨钢梁,由6榀钢梁组成,其中单榀钢梁重127.3吨。架梁施工时存在以下难题:钢箱梁吊装难度大、风险高,线路沿线高压线多;建设者需在保证塘新线通车的同时完成上跨并尽量减少占道时间;该跨钢梁采用先在后场加工预制,再将构件运输至现场分段拼装的方式,保证桥体的整体线形美观是施工中的另一大难点。
空港高架路高新九路上跨段由3跨(40+60+40米)组成,总长140米,一联混凝土用量约5400立方米,分两次进行浇筑,首次浇筑混凝土量为3700立方米,一联总计需连续浇筑50多个小时。现浇梁施工时存在交叉施工多、浇筑时间长、混凝土需求量大等特点。
空港高架路上跨通城高架路的钢梁安装采用支架吊装法实施,采用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安装;架设钢箱梁包括主线第40联连续钢箱梁,跨径布置为51+82+51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公路连续钢箱梁,下层为轨道连续钢箱梁,其中公路钢箱梁上跨既有的通城高架桥,ES第14联及WN第14联钢混组合梁、轨道连续钢箱梁下穿通城高架桥;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现有交通路线影响,选择于每日夜间11:00至次日凌晨5:00施工,建设者需克服恶劣天气影响以保证在既定时间完成本次钢梁吊装作业。
空港高架路北段第三联钢箱梁的安装是该工程的难点和高风险点,因钱塘快速路主线高架吊装限高及周边匝道、墩柱密集,钢梁安装操作空间极其有限,同时,吊装地与预制场距离远、交叉施工多、交通导改困难;为此建设者采取夜间交通全封闭施工,顺利完成第三联钢箱梁的全部安装工作,打通了空港高架路北段主线的最后一个断点。
通城互通工程是空港高架路连接通城高架重点项目,为“2苜蓿叶+2半定向”的“8字形”全互通枢纽立交。该互通立交含8个定向匝道和1个改造匝道,匝道总长7414米,标准宽度为9米,现浇混凝土连续梁72联,混凝土灌注量约45万立方米,是建成时杭州市标高最高的互通、体量最大的互通立交之一。该工程自下而上分为地面道路、地铁、互通枢纽匝道和空港高架路主线四层,毗邻城市快速路,在保证四线一齐施工的同时,需跨越既有通城高架道路施工,工程体量大、施工区域广、交叉作业多、墩身类型多。
彭埠互通改建工程是空港高架路与艮山东路提升改造工程(钱塘快速路)的交叉工程,也是杭州亚运会重要保障项目之一,其建设中存在以下难题:
荣誉表彰
科研成果
文化特色
彭埠大桥桥梁造型提取钱塘江“江潮浪花”的元素,将桥梁外观与钱塘江融为一体,展现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新时代钱塘江精神。
空港高架路全线以“钱塘潮”为主要设计灵感,秉承“见光不见灯”的原则,用近50000套组合式投光灯将彭埠互通、通城互通及引桥勾勒成为杭州城市空中飘带。
彭埠大桥景观照明设计则通过对钱塘江两岸整体环境进行分析,为桥身定制亮度等级为1:5:10来划分道路、人行通道、大桥轮廓,以展现清晰的照明层次、丰富的建筑线节以及和谐的自然景致;轨道层采用内透照明手法,用灯光渲染钢桁架简约大气的结构美感;可变换亮度的球形点光源赋予桥体悬链的波浪形拉杆结构动态感,高低起伏的光影映射钱塘江水潮涌之势。
彭埠大桥整体光影设计结合杭州第19届亚运会色彩系统“淡妆浓抹”,对中国色彩文化和杭州城市特质进行提炼与浓缩,大桥色调以“虹韵紫”为主,以“映日红、水墨白、月桂黄、水光蓝、湖山绿”为辅。平日以柔和、静谧的暖色调、静态光呈现;节假日期间以彩色动态光追逐变化,可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光影变化。整体设计不落窠臼,充分彰显彭埠大桥形态简洁而不失大雅之气,营造东方诗意而不失国际风范,致力于打造杭州区域性、差异化、国际化的地标。
价值意义
空港高架路的建成实现了杭州市核心区过江通道交通承载能力升级扩容,快速衔接上海—昆明高速公路、杭州湾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等环杭大动脉,增强了杭州城区与嘉兴市、绍兴市及宁波市、上海方向高速公路网的联系通道通行能力,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唱响“杭甬双城记”等国家重大战略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此外,空港高架路连通杭州东站、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主要交通枢纽,串联杭州东部多个重要发展板块;空港高架路建成后原通道由单层变多层、收费变免费,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增强杭州都市区纽带联系和区域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为杭州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提供支撑。(《浙江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