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立荣,1965年8月生,男,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窦立荣长期致力于国内外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石油科技攻关项目。在非洲工作十余年,创建了克拉通内离散型走滑构造体系裂谷盆地油气藏形成理论,在中西非多个盆地发现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包括我国在海外发现的最大油田——法努基油田(储量达5亿吨),首次在非洲陆上发现的前寒武系花岗质基岩油田,支撑了中国石油在非洲油气合作区的建设和成功运营,成为油气合作的典范。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4项,部级专利金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8件,发表学术论文190多篇,出版专著6部。于2006年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荣获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第28届孙越崎能源大奖、AAPG颁发“朱勒布朗斯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区域创新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首批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教育经历
2001年3月-2004年3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获博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7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石油地质与勘探,获硕士学位。
1983年9月-1987年7月,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勘查,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2年12月至今,任国家油气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执行董事、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地质师。
2021年6月-2022年12月,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总地质师。
2021年1月-2021年6月,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总地质师。
2018年4月-2020年11月,任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专家中心,主任。
2015年1月-2018年3月,任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副总经理兼六区项目总裁。
2013年8月-2015年1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总地质师。
2006年12月-2013年8月,任中油国际(乍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004年6月-2006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非洲勘探项目,任副组长,乍得项目负责人。
2000年8月-2004年6月,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研究中心,副主任(二级正)。
1998年10月-2000年8月,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
1997年1月-1998年1月,英国爱丁堡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6月-1998年9月,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0年7月-1996年6月,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室副主任。
学术兼职
2024年12月至今,任中国石油卓越工程师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
2024年11月至今,任中国石油XAI和天然氢资源高效勘探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
2024年10月至今,任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主任。
2022年3月至今,中国地质学会油⽓地球化学与成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2年1月至今,《石油学报》编委。
2021年4月至今,《石油勘探与开发》编委会常务副主任。
2021年4月至今,《天然气与石油》编委会副主任。
2020年11月至今,《中国石油勘探》编委。
2006年11月至今,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会员。
2005年5月至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
学术成果
窦立荣长期致力于国内外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石油科技攻关项目。在非洲工作十余年,创建了克拉通内离散型走滑构造体系裂谷盆地油气藏形成理论,在中西非多个盆地发现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包括我国在海外发现的最大油田——法努基油田(储量达5亿吨),首次在非洲陆上发现的前寒武系花岗质基岩油田,支撑了中国石油在非洲油气合作区的建设和成功运营,成为油气合作的典范。
出版图书
发表论文
累计发表论文190余篇
1、窦立荣,史忠生,庞文珠,马峰。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石油勘探与开发,2024,51(1):1-13。
2、窦立荣,黄文松,孔祥文,汪萍,赵子斌。西加拿大盆地都沃内(Duvernay)海相页岩油气富集机制研究。地学前缘,2024,31(4):191-205。
3、窦立荣,温志新,王兆明,贺正军,宋成鹏,陈瑞银,阳孝法,刘小兵,刘祚冬,陈燕燕。桑托斯盆地盐下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建造与深水大油田。石油勘探与开发,2024,51(4):829-840。
4、窦立荣,温志新,王兆明,贺正军,陈瑞银,宋成鹏,刘小兵。全球古老油气成藏组合资源潜力、重大发现及启示。石油学报,2024,45(8):1163-1173。
5、窦立荣,肖坤叶,杜业波,王利,张新顺,程顶胜,胡瑛。乍得Doseo走滑反转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发现。石油勘探与开发,2022,49(2):215-223。
6、窦立荣,李大伟,温志新,王兆明,米石云,张倩。全球油气资源评价历程及展望。石油学报,2022,43(8):1035-1048。
7、窦立荣,程顶胜,於拥军,郑永林,杨仓,Green F.Paul。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重建苏丹Muglad盆地北部的构造-热演化历史。石油学报,2021,42(8):986-1002。
8、窦立荣,温志新。从原型盆地叠加演化过程讨论沉积盆地分类及含油气性。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48(6):1100-1113。
9、窦立荣,王景春,王仁冲,魏小东。中非裂谷系前寒武系基岩油气成藏组合。地学前缘。2018。25(2):15-23。
10、窦立荣,魏小东,王景春,李建林,王仁冲,张素红。乍得Bongor盆地花岗质基岩潜山储层特征。石油学报,2015,36(8):897-904。
11、窦立荣,肖坤叶,胡勇,宋红日,程顶胜,杜业波。乍得Bongor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石油学报,2011,32(3):379-386。
12、窦立荣,潘校华,田作基,肖坤叶,张志伟。苏丹裂谷盆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兼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对比分析。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3):255-261。
13、窦立荣。苏丹迈努特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24(1):50-57。
14、窦立荣。陆内裂谷盆地的油气成藏风格。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2):29-31。
15、窦立荣,程顶胜,张志伟。利用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划分含油气系统。地质科学,2002, 37(4):495-501。
16、窦立荣。二连盆地边界断层的生长模型及其对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控制。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2):27-30。
17、窦立荣,JonTurner。北海维京地堑Beryl湾中、晚侏罗世高分辨率沉降分析及其意义。石油学报,2000,21(4):26-31。
18、窦立荣,宋建国,王瑜。郯庐断裂带北段形成的年代学及其意义。地质论评,1996,42(6):508-512。
19、窦立荣,徐树宝,祝玉衡,平学聪。二连盆地重质稠油藏成因及地化特征。石油学报,1995,16(2):1-7。
20、窦立荣,徐树宝,来永润。松辽盆地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18(3):16-4。
21、LirongDou, Kunye Xiao, Yebo Du et al., Tectonics of the West and Central Africanstrike-slip rift system, Petroleum Science, 2024.11.017
22、DouLirong, Li Bo, Liu Huaqing, Yin Lu, Sun Dong, Qi Wen. Prospects for the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hydrogen in China. China Oil & Gas,2024, (5):3-10.
23、YifanSong, Lirong Dou(通讯), Dingsheng Cheng,Xinshun Zhang, Shida Song, Huan Wang, Zhiyuan He. Post-rifting uplift andinversion of an intra-plate basin The Doseo basin, Central Africa. Marine andPetroleum Geology 164, 2024.
24、LirongDou, Xinshun Zhang, Kunye Xiao, Dangpeng Xi, Yebo Du, Li Wang, Jie Hu, Ying Hu,Qianyu Zheng. Early Cretaceous (Aptian to Albian) vege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in Central Africa: Novel palynological evidence from the Doseo Basin.Geological Journal, 2023:1-27.
25、DingshengCheng, Lirong Dou(通讯), Qingyao Chen, WenqiangWa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s of biodegraded oils in the BongorBasin (Chad)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Energy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22, 40(2):682-700.
26、JianZhao, Lirong Dou(通讯). Discovery of EarlyMesozoic magmatism in the Northern Muglad Basin (Sudan): Assessment of itsimpacts on basement reservoir.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2022, 10(5).
27、LirongDou, Guoshuai Bai, Bang Liu, Guanghua Zhai, Xinxin Zhang, Yuying Zhang, GuoweiYan, Guohui Che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YogouFormation in Termit Basin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and Trans-Saharan Seaway.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142, 2022.
28、LirongDou, Renchong Wang, Jingchun Wang, Dingsheng Cheng, Paul F. Green, and XiaodongWei. Thermal history reconstruction from apatite fission-track analysis and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of the Bongor Basin, the Republic of Chad. AAPG,2021, 105(5):919-944.
29、LirongDou, Dingsheng Cheng, Jingchun Wang, Yebo Du, Gaojie Xiao and Renchong Wang.Petroleum systems of the Bongor Basin and the Great Baobab Oilfield, SouthernChad.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2020, 43(3):301-322.
30、LirongDou, Wei Li, Dingsheng Che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eriod and process inBaobab area of Bongor Basin. Journal of African Earth Sciences, 2020, 161.
31、LirongDou, Jingchun Wang, Renchong Wang, Xiaodong Wei, and Chandramani Shrivastava.Precambrian basement reservoirs: Case study from the northern Bongor Basin, theRepublic of Chad. AAPG, 2018, 102(9):1803-1824.
32、DOULirong, Cheng Dingsheng, Li Zhi, Zhang Zhiwei and Wang Jingchun. Petroleumgeology of the Fula Sub-basin, Sudan.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2013, 36(1):43-60.
33、LirongDOU, Dingsheng Cheng, Maowen Li, Kunye Xiao, Buqing Shi, Zhi Li. Unusual highacidity oils from the Great Palogue Field, Melut Basin, Sudan. OrganicGeochemistry, 2008, 39:210-231.
34、LirongDOU, Kunye Xiao, Cheng Dingsheng, Shi Buqing, Li Zhi. Petroleum geology of theMelut Basin and the Great Palogue Field, Sudan.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7, 24(3):129-144.
35、DOULirong, J D Turner and R A Scrutton. Application of multi-well subsidenceanalysis of the Beryl Embayment, Viking Graben, Northern North Sea. ACTAGEOLOGICA SINICA, 2006. 80(5):693-704.
36、DouLirong,Wang Jianjun,Cheng Dingsheng,Ran Xuefeng, E. N. T. Rubondo,R. Kasande,A. Byakagaba and F. Mugisha.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etroleum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AlbertineGraben of Uganda.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4. 78(4):801-810.
37、DouLirong and Chang Lian. Fault linkage patterns and their control on theformation of petroleum systems in the Erlian Basin,Eastern China.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3, 20(10):1213-1224.
38、LirongDou,Yuheng Zhu,Tao Yang,Shubao Xu,Xuecong Ping. Origins of Heavy Oilsin the Erlian basin,NE China. Marine andPetroleum Geology,1998, 15(8):769-781.
39、DouLirong. The Lower Cretaceous petroleum system in NE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Geology, 1997, 20(4):475-488.
40、Dou Lirong and LiJinchao. Structural style and Petroleum systems of the Songliao Basin. 1997. In:Proceedings of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Eds:Sun Z.C. et al). Volume 18:33-42.
授权发明专利
授权发明专利18件,受理专利申请17件
1、窦立荣、肖玉峰、肖高杰、刘邦、杜叶波、范兴燕、姜仁。一种基于孔道弯曲度的横波预测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号:ZL 2023 1 0548829.4,授权公告日:2024年4月19日。
2、肖玉峰、窦立荣、郭晓龙、薛宗安、孙莎莎、李贵忠、姜仁。密度测井的井眼环境校正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2110797395.2,授权公告日:2023年7月18日。
3、肖玉峰、窦立荣、魏周拓、郭晓龙、孙莎莎、何巍巍、倪国辉、吴义平、许文国、王学生。基于全直径岩心的斯通利波渗透率测量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2011432655.8,授权公告日:2023年2月10日。
4、窦立荣、程顶胜、胡瑛、范兴燕、刘邦、王玉华、肖高杰。一种综合时深标定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号:ZL201910057366.5,授权公告日:2023年2月28日。
5、窦立荣、李潮流、武宏亮、冯周、田瀚、刘忠华。一种页岩油储层甜点识别方法和装置,发明专利号:ZL202111281191.X,授权公告日:2023年6月23日。
6、窦立荣、张婧雅、朱如凯、刘畅、白斌。一种页岩不同连通性孔隙中页岩油的性质分析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2310155501.6,授权公告日:2023年6月23日。
7、窦立荣、吴义平、吴晓智、陶士振、王建君、王青、李谦、黄飞。氦气成因资源评价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号:ZL 2022 1 1271154.5,授权公告日:2023年5月19日。
8、窦立荣、魏小东、王景春、王仁冲。裂缝型储层的预测及评价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20 1 0065612.4,授权公告日:2022年5月10日。
9、窦立荣、魏小东、王景春、王仁冲。复杂储层的预测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20 1 0065599.2,授权公告日:2022年5月10日。
10、窦立荣、肖玉峰,李国平。基岩岩性识别物性计算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号:ZL 2018 1 0876926.5,授权公告日:2020年2月14日。
11、窦立荣、肖玉峰,李国平。储盖组合测井评价方法和装置,发明专利号:ZL 2018 1 1275530.1,授权公告日:2020年3月10日。
12、魏小东、王学军、窦立荣、王景春、李建林、赵玉光、曹来圣。一种预测储层分布的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号:ZL 2015 1 0333453.0,授权公告日:2017年11月10日。
获奖记录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和二等奖共2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4项,部级专利金奖2项。
1、苏丹Muglad盆地1/2/4区高效勘探的技术与实践。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迈卢特盆地快速发现大油田的配套技术与实践。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储盖组合测井评价方法和装置(专利号:ZL 2018 1 1275530.1)。2023年中国专利银奖。
4、中⾮复杂叠合型裂谷油气勘探关键技术与重⼤发现。202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证书号码:2021JBR433-1-1,排名第1。
5、西非走滑构造体系油气勘探关键理论技术与重大突破。202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6、储盖组合测井评价方法和装置。2021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专利金奖,证书号码:ZLJ-2021-FMR01,排名第1。
7、基岩岩性识别和物性计算方法及装置。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利金奖,证书号码:2022ZL-J14,排名第1。
8、古老岩层油气成藏示踪评价技术体系。2021年度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一等奖,2021-CAICX-1-T01,排名第1。
9、邦戈尔盆地花岗岩潜山复合体油气重大发现与关键勘探技术。2015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码:2015-J-1-07-R01,排名第1。
10、高酸值原油的实验方法和成藏模式。2015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证书号码:2015JBR0287-1-1,排名第1。
11、海外高效勘探配套理论技术与油气重大发现。2013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码:JB2013010105,排名第5。
12、乍得Bongor盆地石油地质研究与勘探发现。2009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码:JB2009010401,排名第1。
13、中非裂谷系低勘探程度区快速发现大油田的技术与评价方法。2004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码:2004年-一等-01-GR-03,排名第3。
14、苏丹六区福北亿吨级油田的发现及Fula坳陷成藏规律研究。2003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码:2003年-一等-02-GR-03,排名第3。
15、苏丹Muglad盆地1/2/4区高效勘探的理论与实践。2002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排名第3。
16、邦⼽尔盆地⼤型基岩和岩性油藏发现与关键勘探技术。2016年度中国⽯油和化学⼯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17、提升中国石油海外复杂油气资源SEC储量价值“六步法”管理与实践。2015年度中国⽯油企业协会,全国⽯油⽯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创新优秀成果(行业部级),二等奖,排名第1。
18、东北亚地区含油气远景评价。1999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
19、中国东部中、新⽣代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1999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7。
荣誉称号
2023年,荣获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
2023年,当选为中国石油学会首批会士。
2022年,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首批会士。
2019年,第28届孙越崎能源⼤奖。
2016年,获AAPG颁发“朱勒布朗斯坦奖”。
201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区域创新奖。
201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12年,被集团公司授予“海外油气合作十大杰出员工”荣誉称号。
2011年,被集团公司授予“杰出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1年,授予乍得共和国总统“大军官勋章”。
2010年,被国家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标兵”称号。
2009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
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6年,博士论文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6年,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研究者奖)。
200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4年,第十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
参选院士
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孙龙德院士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