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格联盟”即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是全国政法类大学联盟,由英文legal音译而来。
成立意义
其一,为国家的“立格” 做出贡献,即要一如既往地为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担当重任,努力奋斗;其二,为中国法学教育的“立格”,即为法学教育的规范化、为中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
“立格联盟”在推进法学教育改革的同时还就
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图书文献和学校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定期开展校际互访与经验交流活动,开展学术合作,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上海
华东政法大学、武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安
西北政法大学都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办学历史悠久,适应国家培育政法人才的
战略布局的要求,在培养高素质政法人才、开展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政法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各方密切联系、互相支持,结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深厚友谊,为了充分发挥五所政法大学的法学教育的优质资源,交流探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各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办学实力和水平,为
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经五所政法大学充分协商,建立全国政法大学交流研讨平台:立格联盟。
高峰论坛
2010年5月30日,以“培养具有
国际视野的法律高端人才”为主题的首届政法高校书记、校长论坛在
华东政法大学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司法鉴定管理局局长
霍宪丹,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石亚军、校长
黄进,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张国林、校长
付子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
陈小君,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
贾宇,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院长
王明泉,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杜志淳、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张智强、副校长
叶青、
校长助理兼组织部部长
应培礼等出席。
与会人员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作了交流发言,并就
中国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5所政法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共享优质
教育资源、共同推进中国法治建设达成了共识。
2011年7月9日,在
西北政法大学召开的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二届
高峰论坛获悉,教育部“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在年底正式启动。据介绍,“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
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第一个关于法学
高等教育的专门指导性文件,也是教育部在社会科年学领域最先实施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这次
卓越计划的
目标定位为: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适应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卓越
法律职业人才。
此次卓越计划提出的“高校与实务部门
联合培养机制”,是由高校与实务部门作为法律人才培养的
共同主体,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选送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岗位工作1—2年,从法律实际
工作部门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担任
兼职教师。
“立格联盟”成员包括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5所大学。
2012年7月12日 ,“全国
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三届高峰论坛”在西南政法大学举办。本届论坛以“提升协同
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法学教育质量”为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庆市教委、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等实务部门相关领导以及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五所高校参加了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石亚军、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何勤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
杨灿明、西北政法大学校长
贾宇先后以“科学谋划积极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狠抓落实全面提高法学教育质量”、“推进协同创新,
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协同创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法学教育质量”为题进行了论坛主题发言。
会上,五大政法高校共同签署了一系列
战略合作协议,包括《“立格联盟”章程》、《“立格联盟”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欧人文交流机制法学教育平台”中方联盟院校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7月11日下午,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的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四届高峰论坛在
宜昌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甘肃政
法学院校长
梁亚民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近百人出席论坛,共同探讨“法学专业综合改革与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贵芹、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欧阳建平、宜昌市委副书记兼
政法委书记王兴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领导
张中华、
吴汉东、
陈小君、
刘可风、
杨灿明、
刘茂林及校长助理
姚莉出席。吴汉东校长主持开幕式,校党委书记张中华致欢迎辞,陈小君副校长对“立格联盟”
徽标设计稿作了说明,并获得与会代表
原则性通过,刘茂林副校长向兄弟高校赠送了该校自主研发的法学实验教学软件。
2014年7月12日上午,由
甘肃政法学院承办的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五届高峰论坛在
兰州举办。
甘肃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牛纪南、教育厅厅长王嘉毅在开幕式上分别作了讲话。牛纪南在讲话中,代表甘肃省委政法委及甘肃政法战线的同志,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他希望甘肃政法学院能够充分利用与全国高水平
政法院校合作的机制和机会,不断进取,提高办学水平,为
法治中国建设和我省经济社会与法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王嘉毅在向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的同时,对长期以来给予甘肃政法学院的改革发展倾心关注和大力支持的部门以及兄弟院校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校党委书记
宋秉武代表甘肃政法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他说,在本次论坛上,我们参加会议的六所高校将围绕“教育综合改革与法学教育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就进一步加强法学教育改革、
学术交流与校际合作达成广泛一致。我们期待着经过此次论坛的推动,通过各兄弟院校的共同努力,使“立格联盟”在推动我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服务国家法治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建设法治中国和平安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在论坛交流中,我校校长梁亚民作了题为“推进‘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的主题发言。他从教育综合改革与法学教育发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法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路径探索、以推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为切入点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就要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为切入点和平台,通过形塑完善法学教育的目标理念、探索改进法学教育的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培育打造法学教育师资队伍等四个主要方面的工作,加快推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提高法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法学教育的科学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
刘俊、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杜志淳、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分别以“创建‘即时共享、协同融合、 学训一体’同步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立足学校优势,探索中南特色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法律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我国现代大学内部
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以章程建设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为题进行了论坛主题发言。
2010年,全国5所政法院校在华东政法大学建立了合作机制,就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推动我国法学教育达成了共识,并成立了“立格联盟”。2012年开始,甘肃政法学院作为伙伴成员参加了“立格联盟”的两届高峰论坛。
第五届论坛共有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以及甘肃政法学院6所院校参加。论坛围绕“教育综合改革与法学教育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深入交流和讨论。
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六届高峰论坛于2015年7月在北京召开。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出席并致辞。
贺荣对“立格联盟”的工作和成果表示高度肯定。她说,自从“立格联盟”成立以来,院校之间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
通过定期开展校际互访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在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她希望,联盟中各院校能多与法律实务部门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事业的繁荣。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司法部、北京市教委等部门的领导,“立格联盟”6家成员和
上海政法学院、
山东政法学院等高校书记、校长及相关
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论坛,共同探讨创新法治
人才培养机制问题。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主持。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甘肃政法学院副校长
李玉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分别进行了论坛主题发言。随后,上海政法学院校长
周仲飞、山东政法学院校长
吕涛作为
观察员单位发言。本次论坛为各高校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也对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今后的
发展战略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7月8日,由上海政法学院主办的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七届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司法局等有关领导出席并讲话。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姚莉、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曹文泽、甘肃政法学院校长李玉基、山东政法学院校长吕涛和上海政法学院校长
刘晓红也先后在高峰论坛作了主旨发言。通过研讨交流,与会的8所政法院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和加强校际之间多元化合作等方面进一步达成了共识,成果丰硕。
本次高峰论坛正式召开之前,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理事会研究决定,吸收
上海政法学院为联盟
正式成员。至此,“立格联盟”成员单位已有7家,山东政法学院为联盟观察员单位。
2017年7月18日,由
山东政法学院主办的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八届高峰论坛在
济南举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山东省委政法委、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省教育厅、省
司法厅领导出席并致辞。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和
山东政法学院共八所政法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论坛。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座谈会上指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经立格联盟各成员高校会商,确定本届高峰论坛的主题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7月18日上午,“立格联盟”第八届高峰论坛举行开幕式。山东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峰海、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陈国庆、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蒋慧岭、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巡视员宋毅、司法部
国家司法考试司副巡视员
王红分别致辞。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胡明致
开幕词。山东政法学院党委书记
李玉福致欢迎辞。山东政法学院校长吕涛主持开幕式。“立格联盟”第八届高峰论坛正式发布《中国法学教育状况(2015)》
白皮书及《立格联盟院校法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立格联盟”第八届高峰论坛由山东政法学院副院长
许海波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
岳彩申、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
顾功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西北政法大学校长
杨宗科、甘肃政法学院校长李玉基、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
山东政法学院校长
吕涛分别发言。
7月18日下午举办了“立格联盟”第八届高峰论坛院部(处)论坛,“立格联盟”成员院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办公、宣传、教务、科研、研究生、人事、
国际合作与交流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于志刚主持,八名同志作交流发言,就法治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法学专业改革、
科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深入探讨交流。
2018年7月15日由
华东政法大学和
上海市
崇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九届高峰论坛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法治研讨会”在崇明召开。此次“区校”联合举办论坛,是在“立格联盟”新一轮高峰论坛组织形式方面的一种探索,将进一步促进联盟“法学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相连,
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紧密相连,办出、办好
一流大学与地方法治和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相连”,表达出“‘立格联盟’不仅要为法学教育立格,更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法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不断改善立功”的强烈愿望。
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叶青主持。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曹文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孙华璞、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胡明等与会同志分别作了
主旨演讲或发言。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的政法高校的使命担当,探讨
生态文明法治化背景下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致力于推动
长江经济带发展背景下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法治保障等议题。共设有发展战略论坛、党的建设与校园文化论坛、师资队伍建设论坛、研究生发展与政法教育国家化论坛、
本科教育教学论坛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法治保障论坛等六个分论坛。
2019年7月20日,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十届
高峰会议在
郑州召开。
众多领导嘉宾,以及“立格联盟”成员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甘肃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山东政法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九所高校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本次高峰会议围绕新时代政法高校法学教育的
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与政法高校法学教育改革、自贸区法治建设与法治人才培养三个主题开展深入研讨。共设有发展战略、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本科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及宣传
思想工作、
纪检监察、自贸区法治建设七个分会场。
2019年7月19日,经“立格联盟”理事会会议研究决定,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十一届高峰论坛将由
西北政法大学主办。在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十届高峰会议论坛闭幕式上,在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的主持下,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宋觉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党委书记
杨宏志进行了会标交接。
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
2012年10月26日-27日,“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首届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2012)暨法科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兼教育部研究生司副司长孙也刚、司法部考试司副司长、全国
法硕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姜晶、“立格联盟”各学校研究生院院领导参加了会议,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副校长
朱勇以及相关学院院长、
研究生导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李曙光主持。
朱勇首先介绍了会议的背景与主题。他说,“高教30条”的颁布,对研究生教育在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适应经济
社会发展,推进
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水平设定了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
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立格联盟高校就研究生教育展开研讨,交流经验,沟通信息,谋划发展,开展合作,既能有效解决研究生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升各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的
发展水平,也能为全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
孙也刚就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了教育部研究生司关于推进研究生
教育发展、提升研究生
教育质量的初步思路。他指出,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研究生教育将围绕“一条主线,两个着力点,实现
四个转变,四项原则”等四个方向全面部署改革。他提出,改革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优化结构布局,二是加大投入,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支持国际化办学。他希望立格联盟各高校认真讨论研究生培养机制,认真讨论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举措,为全国研究生教育的新发展做出贡献。
姜晶说,立格联盟高校在法学专业研究生、博士生培养方面,特别是在法律硕士培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而法律硕士已经成为法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依托平台,受到政法部门的高度重视。他希望立格联盟各高校发挥各自优势,保持
办学特色,并在下一步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各高校要改革评价评估机制,加大宣传提高影响,贯彻下一步思路,
提炼主题。
石亚军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和“立格联盟”高等学校,向国务院学位办领导、全国法硕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的到来和指导表示了欢迎,并介绍了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成立的背景。针对研究生教学情况,石亚军指出,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
扩张速率快、规模大,与本科教学改革大态势、多样化、全方位、深层次状态相伴随,研究生教育改革也应该有
新思路、大手笔。他说,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转型阶段,由过去的精英化教育向
大众化教育转变,由过去的个别式向批量式转变,由过去的研究型
向应用型转变,给我们提出了许多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形成了新的挑战。他强调,“立格联盟”应当在“高教30条”和“
2011计划”的境界、题意和架构中,致力于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对
转型期法学研究生教育
质量标准、改革目标、创新之点、前行路径作
前瞻性研究,并形成有显示度的操作方案,为推进法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作出应有贡献。
会上,“立格联盟”成员学校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相关学院院长和研究生导师代表也做了发言,并围绕深化法科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法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
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立格联盟”研究生院院长共同签署了备忘录,决定建立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制度,由立格联盟成员学校研究生院轮流主办,每年召开一次,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法科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法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013年12月19日,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二届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本届会议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主题,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专业学位处处长
唐继卫、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副校长
孙长永及国内五所政法院校的研究生院(部)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我校研究生教育院院长
杨忠孝代表学校参加了会议。
西南政法大学付子堂校长首先致辞。他在讲话中表示,本次会议在国家出台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文件的背景下召开,围绕“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这一主题,促进交流,加强学习,取长补短,将有助于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专业学位处处长唐继卫,以问题导入的方式,解读了2013年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最新文件,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现状和对策。唐继卫处长表示,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要符合
社会市场以及行业职业岗位的需求,以专业学位改革作为
突破口,将教学方式的改革作为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突破口,产学结合,让
行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在
专题报告阶段,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李燕、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张德淼、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院长杨忠孝、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院长
王健分别就各自学校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和经验进行了交流。会议研讨了博士生招生
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
质量监控机制的构建,奖助体系的完善和论文质量的提升等问题。杨忠孝院长以“政法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杨院长认为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回应和对接
社会需求,而且要引领社会需求,要培养研究生的
大局意识、未来意识、知识和智慧、坚定意志和责任担当;要突破政法院校学科
单一性困境,实现多学科、跨学科发展,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要在培养
学术学位研究生和
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上,重视职业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
国际教育与合作论坛
2012年5月30日,在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甘肃政法学院“立格联盟”合作框架下的国际交流与留学生培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有关领导和6所政法院校主管国际交流工作的副校长、处长参加了会议。
论坛在政法高校国际交流工作的机制和现状、政法高校外国
留学生培养机制及现状、政法高校在“立格联盟”框架下
外事工作合作机制及
共享平台建设和政法高校在“立格联盟”框架下留学生培养工作的合作机制及共享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并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大学的国际化是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任务。随着新时期教育
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与留学生培养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政法高校应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二、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法学教育的国际交流和留学生培养工作的科学发展,充分借鉴吸收“立格联盟’各校的工作经验,整合6所学校的优势资源,拟在“立格联盟’框架下,建立广泛的国际交流的共享机制及留学生培养的联合机制,发挥群体优势,共同推进各校的国际化进程。
三、在“立格联盟’框架下,今后将推进法学及其相关专业外国留学生培养的标准化建设;建立政法专业外国留学生的预科制度;探索政法院校外国留学生联合培养的途径,以整体面貌开展留学生的招生宣介,推进外国留学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全面提升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以联盟院校合作机制为基础,共同争取国家来华留学方面的资源和项目。
四、2012年,6所政法院校将借助本联盟框架下的现有合作机制,利用
中国政法大学与荷兰
蒂尔堡大学合作设立的“
中欧人文交流机制法学平台”,共同推进“中欧人文交流机制法学平台”建设,吸收国内其他
知名高校,组成中方合作院校,与欧方伙伴院校一起共同推进“中欧人文交流机制法学平台”的建设,加强中欧法学教育合作,培养通晓中欧法律的专业人才。
2013年10月10日上午,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二届国际教育与合作论坛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致辞。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刘晓红、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
王瀚分别代表各自学校发言。随后,六所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和部分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对各校国际化教育和合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细致解构,分享了宝贵经验。
与会各高校围绕着“法学教育国际化路径及探索”的主题进行了良好广泛的交流,积极探讨法学教育国际化与
中外合作办学、政法高校
资源共享机制、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的机遇及挑战,并详细阐述了各校在国际化教育方面的成就、挑战和难题,并对联盟未来的合作机制和发展战略提出了诸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