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是海南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丛书。,作者是[美]时代生活编辑部 。
内容简介
1.《第三帝国·党卫队》
党卫队在初期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兼有保镖性质的宣传小分队。随着纳粹势力的崛起,它在海因里希· 希姆莱的把持之下,巧妙地利用党内权力之争(消灭冲锋队和罗姆,排挤戈林)逐渐渗透到其他国家机器中,包括警察和军队。希特勒给它的题词是:“党卫队,你的荣誉便是忠诚。”它最终变成了希特勒的个人工具,以疯狂执行种族灭绝政策而自命的所谓精英组织。纳粹德国最令人发指的罪行无不同党卫队联系在一起。
2.《第三帝国·铁拳》
铁拳,钢铁的拳头。本书主要记录德国怎么在《凡尔赛条约》的条条框框下,艰难地恢复军工生产,发展海陆空的新型战术,以及在西班牙内战中作战前大演习。一战后的德国从灰烬中复兴的速度震惊世界,铸犁为剑,能力非凡。其中希特勒的疯狂和偏执是一方面,另一面则是整个国家的精英和民众对重整军备的欲望和行动。《凡尔赛条约》这种恶性的压制,必然导致疯狂的反噬。以西克特将军为代表的德国国防军处心积虑,整军备武,通过大力强化士兵的领导能力,为一支将来迅速扩张的军队做好了人才上的准备,最终走上了穷兵黩武的不归之路。
3.《第三帝国·权力风云》
“我们肩负着使各国人民相互靠近,使分歧得以消除的重任。请记住,未来的战争不会给个人英雄主义留下多大的立足之地。”这是古斯塔夫· 斯特莱斯曼在达成了《扬格计划》后对各国代表所说的。然而“天教心愿与身违”,有一个人,他借助这一计划,摇身一变,成了名噪德国的人物,他就是阿道夫· 希特勒。正是这个人利用了政府的软弱,商人的短视,政客的急功近利,踏着人民的躯体走到了权力的顶峰。
4.《第三帝国·新秩序》
一切为了战争
希特勒为了能够掌握政权,在宣传上费尽心思,德国的城市,无论大小,都被纳粹分子占领了。纳粹们无视政府、法律,不断挑起党派间、民众间的争斗,德国上下笼罩在恐怖中。政治的恐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他们一面大量生产武器,一面诱导青少年,使之成为杀人的工具。为了战争,纳粹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
5.《第三帝国·帝国的扩张》
当希特勒走上权力的巅峰,一名政客以嘲讽的口气说道:“一只疯狗再一次出笼了,但我们的桩子可以栓住它。”可是政客们的桩子并没有栓住这只疯狗,反倒让疯狗狠狠地咬了一口。
事情之所以发展到这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英法列强的软弱无能,这种无能不但葬送了捷克斯洛伐克,也葬送了波兰,终英法两国也在劫难逃。
6.《第三帝国·闪电战》
我们挨打了!
1940年春,在侵占波兰之后,希特勒又将目光瞄向了挪威和丹麦,之后是比利时、荷兰、法国。纳粹德国采用闪电战的方式,以最短的时间占领了上述诸国。如果说闪电战是一种成功的战术,那么,由此获得的一系列胜利是不是太轻松了?
7.《第三帝国·狼群》
“只懂得关心手下而不能击沉敌舰的船长不会得到士兵的尊重。”
德国潜水艇部队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击沉同盟国和中立国的船只达1400万吨。这一方面是由于英、美两国低估了潜水艇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德国潜水艇指挥官的技艺高超。他们的个人领导才能、技术水平令他们的对手都称赞不已。但由于他们参加的是一场丧失人性的战争,他们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8.《第三帝国·征服巴尔干》
以惩罚为目的
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二战中也不例外。希特勒从1939年开始,以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占领了东欧、西欧以及北欧的许多国家。在对英国进行狂轰乱炸的同时,希特勒打算继续扩张第三帝国的领土,实现他称霸欧洲的梦想。在这个时侯,苏联成了他称霸路上的最大敌人。在进攻苏联之前,希特勒必须保证巴尔干半岛成为他入侵苏联的能源基地及军队集结地。在对巴尔干国家采取拉拢、利诱及威胁的同时,希特勒不惜对不肯屈服的南斯拉夫和希腊进行武装入侵。
9.《第三帝国·非洲军团》
沸腾的沙漠
墨索里尼利用英国深陷欧洲战场的大好机会入侵英属埃及,却遭到英军反击,意军被俘13万人。墨索里尼不得不向希特勒求援。于是希特勒决定成立非洲军团,交由隆美尔指挥。
隆美尔到达北非后,立即向英军发起反击,进攻托布鲁克海港,对于这个英军的重要堡垒,隆美尔是势在必得。英军统帅发动了英勇行动、战斧行动,旨在解托布鲁克之围,但遭到失败。英军随后又发动了十字军战士行动,双方展开坦克大战,以隆美尔胜利告终。隆美尔获胜后,冒险向东准备切断英军补给,但被新西兰军队从南包抄,非洲军团只得西撤。德国空军对马耳他的攻击使得非洲军团士气大增,得到支援后的非洲军团在加扎拉大败英军,顺势攻占了托布鲁克。隆美尔坚持先攻打埃及再占领马耳他,英军趁机获得了更多增援,在阿拉曼最终彻底击败隆美尔。
10.《第三帝国·权力的中心》
希特勒乐于见到他的主要助手们争权夺利,其作为元首再来平衡各方的利益。
戈林在成为第三帝国的核心成员和接班人后迅速的腐化,以华丽的服装、别墅、艺术品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甚至沉湎于毒品。
戈培尔作为德国的宣传部长,对希特勒忠心耿耿,但他无法影响元首的决策。
鲍曼是个恶棍,他在赫斯出走后迅速替代了赫斯的地位,成为纳粹的秘书长。
施特赖歇尔控制了德国的报业发行,狂热的散布仇犹思想。
里宾特洛甫最大的功劳是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与整个西方世界为敌,作为外交部长无法正常履行职责,也失宠了。
11.《第三帝国·巴巴罗萨》
整个世界将会屏息凝神
德国运用闪电战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席卷了大半个西欧。辉煌的胜利让希特勒忘乎所以,他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入侵苏联的战争。对德国仍抱幻想的苏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一败涂地,大批红军被俘,正面抵抗能力丧失殆尽。德军很快将部队一直推进到了莫斯科城下。但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内严重的意见分歧导致他们一次次坐失良机,并且不得不经受一场严冬无情的折磨,这给了苏联喘息的机会,并得以艰难地将战争的天平扳回到有利于自己的一边。
12.《第三帝国·远海之战》
捉迷藏的死亡游戏
回顾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多是陆上交锋,但在海上,特别是远海,一场生死搏斗更是惊心动魄。德国海上舰只,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火力上,都要比英国海军弱。然而,它们通过灵活的战术,给盟军以沉重的打击,仅1941年4月,盟军舰只损失吨位就达70万吨。随着战争的推进,第三帝国崩溃了,海军也随之消亡。可那段历史,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13.《第三帝国·扭曲的梦想》
建立在仇恨之上的政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危机之中。金融体系全面崩溃,种族、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纠纷困扰着民众,民众感到无所适从,许多人求诸远古的神话与迷信,以排解心中的不安。这一切为第三帝国的产生创造了机会。这其中啤酒馆暴动是一个典型,虽然它失败了,但纳粹的“鬼影”就此植入了德国人民的心中……
14.《第三帝国·斯大林格勒》
这里是炼狱!
“我的国家所能期望的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打个平局;任何夺取斯大林格勒的希望都会化为泡影。”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这么总结道。在历史上,没有记录斯大林格勒炼狱的确切伤亡数字。但是德军第6集团军的25万官兵,除了9万多人投降外,的确有约12.5万人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阵亡或死于寒冷、饥饿及疾病。大概另有3.5万人安全逃离。至于苏联方面,虽然取得伟大的胜利,但却付出75万人阵亡、负伤以及失踪的巨大代价。
15.《第三帝国·隐蔽战》
谍报精英的传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战争,交战各方无所不用其极。在此过程中,它激发了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有才华最有勇气的一批精英们献身于谍报事业。从德国潜艇恩格玛(谜密码)的破解,埃及尼罗河边船屋里隆美尔苦苦等待的情报,到潜伏在纳粹德国内部的红色乐团等等。谍报战的惊心动魄丝毫不逊于正面战场之上的袒肉相搏。谍报大师们用自己的智谋和胆略写下了远比小说更为精彩,更富于想象力的篇章。当战争的结局变得越来越明显起来之后,纳粹不得不更加依赖那些孤注一掷的小分队,其中千里飞骑救出墨索里尼的行动,连艾森豪威尔也赞叹其堪称特种部队最上乘的表演。
16.《第三帝国·征服者的铁蹄》
铁蹄下的人民
战争中,与敌人合作意味着背叛,但保罗萨特却这样描述了战时的两难处境:“不与我们的敌人同流合污,我们就寸步难行,没有饭吃,甚至没法呼吸。我们的血管里连一滴血都没有,但是他们有。整个国家既抵抗又合作。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可疑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做的对不对。一种微妙的毒药连我们最好的行为都腐蚀了。”
17.《第三帝国·南方前线》
南线在战斗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给予更多关注的是东线和西线的战事,殊不知从非洲沙漠发起,进而深入意大利西西里岛及本土南方,历时两年的南方前线也一样打得异常惨烈。曾经不可一世的沙漠之孤隆美尔在盟军的打击下节节溃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纳粹德国的军队由非洲退到西西里岛,又退回意大利本土,最后被迫继续向意大利北方退却。而盟军每前进一步,也都付出了相当巨大的血和肉的代价……
18.《第三帝国·杀人机器》
波兰人、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
回顾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令人发指的莫过于种族大屠杀。欧洲一半以上的犹太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在这场浩劫中丧生。这些平民的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最为丑恶的一面,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揭露了“残暴”二字的真正含义。
19.《第三帝国·燃烧的土地》
一个人的战争?
希特勒1941年6月进攻苏联时所预见的唾手可得的胜利,成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到了1943年3月末,大地开始融化,整个俄国一片泥泞,希特勒的野心也随之蠢蠢欲动。他又策划了一场攻占苏联的“堡垒”行动。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使得这次行动变成了一场疯狂的致命的赌博。
20.《第三帝国·欧洲要塞》
最后的挣扎
第三帝国最辉煌的时代即将结束。在海上、空中,德国人的威风不再,陆上也只能节节溃退。盟军于1944年6月6日的登陆彻底扭转了战局,虽然德国士兵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难逃覆灭的命运。而此时的希特勒将赌注全押在了超级武器上,妄图一举成功,结果……
21.《第三帝国·噩梦沉沦》
“如果德国人民打输了这场战争,那么就证明他们有负于我!”
这句是希特勒临死前说的一句话。话里没有一丝的自责,在他看来,这场战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民对他不忠。经过12年,第三帝国灭亡了,种族灭绝和战争的噩梦以悲剧告终。希特勒及其追随者的事业虽然只经营了短短十几年,却成了一座永远耸立的耻辱柱,它警示着世人:人类曾是那样的残忍。
《第三帝国》是2022年9月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丛书,由[美]时代生活编辑部编著,全套共21册,分别为《第三帝国·党卫队》、《第三帝国·铁拳》、《第三帝国·权力风云》、《第三帝国·新秩序》、《第三帝国·帝国的扩张》、《第三帝国·闪电战》、《第三帝国·狼群》、《第三帝国·征服巴尔干》、《第三帝国·非洲军团》、《第三帝国·权力的中心》、《第三帝国·巴巴罗萨》、《第三帝国·远海之战》、《第三帝国·扭曲的梦想》、《第三帝国·斯大林格勒》、《第三帝国·隐蔽战》、《第三帝国·征服者的铁蹄》、《第三帝国·南方前线》、《第三帝国·杀人机器》、《第三帝国·燃烧的土地》、《第三帝国·欧洲要塞》、《第三帝国·噩梦沉沦》。
图书目录
1.《第三帝国·党卫队》
1.“未来属于我们!”
2.创建最高警察武装
3.颠覆与征服方案
4.希特勒的私人部队
附文
神秘组织的黑暗仪式
第一批集中营
苦难的逆向迁移
“元首的人”的自豪
2.《第三帝国·铁拳》
1.军国主义的悄然复兴
2.下士拉拢将军
3.新型战争的倡导者
4.闪电战大演习
附文
人人都是领导
纳粹党和国防军结合
山雨欲来风满楼
秃鹰的空战
3.《第三帝国·权力风云》
1.仇恨的政治
2.保守派的艰难联盟
3.大选获胜
4.“现在我们要让他们瞧瞧!”
辅文图片
艰难岁月中磨难的共和国
一个处于刀锋上的国家的艺术
一个纳粹“冲锋队”队员的形成
民族自豪感的觉醒
夺取国家火炬
4.《第三帝国·新秩序》
1.一座纳粹城的形成
2.操纵权术的大师们
3.“我们曾经信仰的东西,我们现在必须忘记”
4.美好岁月的高昂代价
附文
一次自夸为时代而作的设计
宣传的胜利
希特勒青年党:叉麦草和投掷手榴弹
人人都有标志和徽章
5.《第三帝国·帝国的扩张》
1.残酷地争夺生存空间
2.“同一血统,同一帝国”
3.一个为和平牺牲的国家
4.失去束缚的军队
附文
独裁者们的拥抱
一个骄傲城市的最后日子
“敌人就在门口”
6.《第三帝国·闪电战》
1.暴风骤雨
2.奔流入海
3.雪耻
4.不列颠空战
附文
跳过默兹河
比利时步兵战
巴黎的德国之夏
生离死别
7.《第三帝国·狼群》
1.潜艇冒险计划的诞生
2.辉煌时代
3.扩大猎杀范围
4.最后的挣扎
附文
被俘的掠夺者的内部结构
在狭窄的工作间里的伙伴们
南大西洋纪事
德国潜艇上的强盗们
8.《第三帝国·征服巴尔干》
1.战前部署
2.以惩罚为目的
3.闪电入侵一个爱琴海上的岛屿
4.付出重大代价的胜利
附文
第三帝国忠诚的新盟友
袭击山地要塞
军队调动中的奇迹
被孤立在伊拉克利翁
9.《第三帝国·非洲军团》
1.从围困中走出的一支盟军部队
2.沙海中的激烈战斗
3.目标:托布鲁克
4.在阿拉曼的决定性日子
附文
一支沙漠军团的形成
致命的88毫米远程大炮
一处令人痛苦的战场
“死去的人是幸运的人”
10.《第三帝国·权力的中心》
1.德国的冷血统治者
2.贪婪的助手
3.性格乖僻的军阀
4.行刺"似有神魔暗中保护的”元首
附文
符合元首身份的办公场所
征服美女的致命手段
有1000套服装的人
为倒下的英雄举行掩人耳目的国葬
11.《第三帝国·巴巴罗萨》
1.“整个世界将会屏息凝神”
2.胜利和犹豫
3.猛攻莫斯科
4.火与冰的考验
附文
进入一处无边无际的土地
一个象征死亡的伟大的城市
一个德国士兵的故事
“最艰难的时光开始了”
12.《第三帝国·远海之战》
1.一支装备不良的舰队
2.诡计多端的秘密军事行动
3.捉迷藏的死亡游戏
4.决战冰海
附文
海上“巨无霸”
披着羊皮的海狼
“打不死”的军舰
英勇的救援行动
13.《第三帝国·扭曲的梦想》
1.噩梦的征兆
2.一个门外汉的教育
3.命运已定的共和国
4.建立在仇恨之上的政党
附文
西线的决定性一役
一个勉强称为画家的肖像画
柏林的红色起义
一次不成熟的夺权
14.《第三帝国·斯大林格勒》
1.取得东线胜利的大计划
2.老鼠战争
3.伏尔加河的炼狱
4.走向毁灭之路
附文
目标:克里米亚
军队的“空中铁拳”
残兵败将的末日
15.《第三帝国·隐蔽战》
1.献身秘密工作
2.活跃在各大洲的间谍
3.反间谍战
4.英勇无畏的特种部队
附文
纽约的秘密行动
一个被称作秃鹰的秘密计划
德国加密器之谜
幽灵前线的秘密使命
16.《第三帝国·征服者的铁蹄》
1.笼罩欧洲的阴影
2.合作者的劣迹
3.抵抗的脉搏
4.熬过艰难的岁月
附文
为第三帝国工作的法国人
为第三帝国卖命的外籍军团
丹麦人的傲慢
挪威被烧焦的土地
17.《第三帝国·南方前线》
1.沙漠终结战
2.激战西西里
3.撞击欧洲轴心国之门
4.永恒的城市及以后的事
附文
一名德军士兵的见闻
拯救领袖
蒙特卡西诺修道院的毁灭
与希特勒结盟的苦果
18.《第三帝国·杀人机器》
1.“最后解决”的形成
2.“没有同情没有怜悯”
3.种族大屠杀的机构
4.最后的杀人工厂
附文
风暴前的天真
对吉卜赛人的迫害计划
一名纳粹得力干将的死亡
一个犹太人聚居区的消失
19.《第三帝国·燃烧的土地》
1.致命的赌博
2.陨落的星辰
3.中心的塌陷
4.巴尔干危机
附文
大毁灭
197师的撤退
水深火热中的南斯拉夫
华沙起义
20.《第三帝国·欧洲要塞》
1.西线的对峙
2.滩头争夺战
3.横扫德国的门阶
4.帝国上空的激战
附文
勾勒“死亡地带”的蓝图
一名纳粹将军拯救巴黎的计划
“疯狂世界”里的生活
21.《第三帝国·噩梦沉沦》
1.孤注一掷搏西线
2.左支右绌败局现
3.狂魔梦,终须灭
附文
希特勒的末路穷兵
徒然奔波匈牙利
绝处求生的柏林人
作者简介
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世界著名出版人,编著过一系列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图书,如:《全球通史》系列、《第三帝国》系列、《人类一千年》系列等,后与美国在线收购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