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靖

西晋将领、书法家

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敦煌郡龙勒县(今甘肃敦煌市南湖一带)人。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

人物生平
北地俊才
索靖是敦煌郡龙勒县(今甘肃敦煌市南湖一带)人,他的家族累世为官,其父索湛曾任北地郡太守。索靖年轻时便才能超群,与同乡的泛衷、张甝、索紾、索永一同在太学学习,声名远扬海内,号称“敦煌五龙”。泛衷等四人都早逝,只有索靖学识广泛,博通经史,又通晓谶纬之学。
索靖是书圣张芝的离孙,即张芝姐姐的孙子。张芝将书法技艺传给韦诞,索靖又跟随韦诞学习书法。所以王僧虔《论书》说索靖“传芝草而形异甚”。
索靖最初被州里辟为别驾,又被郡里举为贤良方正,在策试中成绩优异。名臣傅玄张华与索靖刚见一面,就非常愿意与他结交。
入朝出外
后来,索靖被拜为驸马都尉,又出任西域的戊己校尉长史。与索靖同郡的太子仆张勃上奏认为索靖才艺过人,应该在尚书台任职,不应被外放至边塞。晋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擢升索靖为尚书郎,他与襄阳人罗尚、河南人潘岳、吴郡人顾荣一同任职,众人都很推重钦服他。索靖在尚书台任职多年后,出任雁门太守,迁鲁国相,又被拜为酒泉太守。
永熙元年(290年),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赐索靖关内侯的爵位。
协赞戎事
元康年间,西戎反叛,朝廷拜索靖为征西大将军、梁王司马肜的左司马,加职荡寇将军,命他屯兵粟邑,索靖进攻叛军,将其击败,后迁任始平内史。
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同年,索靖响应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的义军,以左卫将军身份讨伐司马伦的亲信孙秀。事后,因功被加职散骑常侍,转任后将军。
伤重逝世
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举兵进攻洛阳,长沙王司马乂以朝廷命令拜索靖为使持节、监洛城诸军事、游击将军,率领雍、秦、凉三州义军与司马颙军交战,大破其军。不幸的是,年迈的索靖在这场战斗中身受重伤,最终不治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常。后又加赠司空、安乐亭侯,赐谥号“庄”。
主要影响
书法成就
索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位有重要影响的人。他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姐姐的孙子,书法上受张芝影响很深。以善写草书知名于世,尤精章草(章草是隶书草化后的书体)。晋武帝时,他和另一大书法家卫瓘同在尚书台供职。卫瓘为尚书令,索靖为尚书郎。由于二人在书法艺术上独具风格,当时被人们誉为“一台二妙”。说他二人的书法与张芝有很深的师承关系。后人评价道:“瓘得伯英(张芝字)筋,靖得伯英肉”。
索靖的书法,浓浅得度,内涵朴厚,古朴如汉隶,转折似今草,气势相当雄厚,历来被书法家称为上乘。有人把索靖的字与张芝的字作了比较,认为“精熟至极,舅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索靖本人也很看重自己的书法,并十分形象的名其字势为“银钩虿尾”,意思是形容自己的书体字势遒劲有力,勾耀势如银钩、蝎尾。梁武帝萧衍称誉他的字“遒劲而峻险,遒劲处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峻险处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黄山谷也称道索靖的书法“笺短意长,诚不可及”。就连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轻易推许古人的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也十分推崇索靖的书法。
相传欧阳询一次骑马经过一座山下,见路边一杂草堆中有一石碑,下马前去查看,原来是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碑文,于是就站在碑前仔细观看了许久,直到腰酸腿麻才上马离开。但向前走了一会儿,觉得意犹未尽舍不得离去又折转回去看。
学术成就
由于索靖的著述散佚不存,所以其学术传承难以深入稽考。但从《晋书》本传的记述看,索靖精通经史,兼通谶纬内学,应为汉末儒学的继承人。这一推断还有其他材料为证。敦煌遗书斯1889号《燉煌氾氏人物传》云:“祎少好学,师事司空索静(按:应为‘靖’之误),通《三礼》、《三传》、《三易》、河洛图书,玄明究算历。”他所精研的《三礼》《三传》等,正是索靖博通的经史、谶纬之学。
历史评价
王隐:靖草书绝世,学者如云,是知趣皆然,劝不用赏。(《书断》)
羊欣: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并号“书圣”。(《书断》)
袁昂: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古今书评》)
房玄龄: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晋书》)
李嗣真:“索有《月仪》三章,观其趣况,大为遒竦,无愧珪璋特达,犹夫聂政、相如,千载凛凛,为不亡矣。”
苏东坡:“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
姜夔:大凡草书,先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等章法,则结体平正,下笔有源。(《续书谱》)
蔡京:论者以为“飘风忽举,鸷鸟乍飞”,以状其遒劲。或以谓“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以状其峻险。或以谓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或以谓八分亚韦(诞)钟(繇),楷法过卫瓘。何其得誉之甚,有至于此……宜其书名与羲(之)、献(之)相后先也。(《宣和书谱》)
宋曹:卫瓘得伯英之筋,索靖得伯英之骨。(《书法约言》)
周星莲:昔有人问索靖笔法,索靖以三指执笔,闭目谓之曰:“胆,胆,胆!”(《临池管见》)
朱和羹:魏晋去汉未远,故其书点画丝转自然,古意流露。索、卫属一台二妙,二王妙迹,天骨开张。(《临池心解》)
轶事典故
铜驼荆棘
主词条:铜驼荆棘
索靖颇有远见,他预知天下将要大乱,曾指着洛阳皇宫门前的铜塑骆驼,感叹道:“大概以后会在荆棘中看到你吧!”
莫高题字
敦煌遗书伯3720号载《莫高窟记》,其文云”晋司空索靖题壁号仙岩寺。自兹以后。镌造不绝”。索靖题壁是迄今为止见于文字记载的莫高窟历史上最早的事件,其时间很可能在索靖任酒泉太守期间,当然也不排除其游诣太学结束后“不应辟召”的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题壁时间应在晋惠帝元康六年之前。
交往二陆
陆云《与兄平原书》中有一通提到了索靖:“云再拜。疏成高作,未得去。省《登遐传》,因作《登遐颂》,须臾便成,视之复谓可行,今并送之。……谨索幼安在此,令之草,今住一弘,不呼作工。谨启。”就此文来看,索靖与陆云曾经有过交往。有学者据此推测,索靖很可能与陆机、陆云均有所交往。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就史籍载述看,索靖的著作堪称丰硕,但流传至今者仅零星散篇而已。他著有《索子》《晋诗》各20卷,《五行三统正验论》卷数不详,现已失传。
《草书状》全文虽仅四百余字,但对书法艺术的论述范围几乎无所不包,从书法的演变、风格到气韵、用笔及章法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论述。在文章中,索靖以“驾驭烈马、海水扬波”来形容草书的雄浑强劲和舒展潇酒;以“芝草、葡萄、棠棣”来总括各种风格的书法艺术;以“玄熊对踞,飞燕差池”状其对称平衡,欹侧参次。在草书技法上,他用“骇龙反踞、凌鱼奋尾”指出用笔要无往不收,执笔要豪迈有力。同时还强调,起笔要顾盼左右,运笔要照顾前后(登高望其美,既望而中顾),这些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清代书法评论家刘熙载说:“《草书状》云:或若倜傥而不群,或若自检其常度,惟倜傥而弥自检,是其所以真能倜傥与?”这一评论是对索靖书论最简明扼要的注脚。
《五行三统正验论》以“辩理阴阳气运”为主旨,《索靖集》内容不详,均已散佚
书法作品
索靖的墨迹有《月仪帖》《毋丘兴碑》《载妖帖》《七月帖》《出师颂》《急就章》等。
《月仪帖》出自南宋淳熙秘阁续帖第七卷(《石 刻 铺 叙》),宋拓本残失四月、五月、六月三章(应为书帖六条),剩余九章即严可均所辑书帖十八条。姚鼐、杨守敬等人都推断宋拓本《月仪帖》为唐人摹写之作。是否为索靖原稿,有争议
《毋丘兴碑》见李嗣真的《后书品》、张怀瓘的《书断中》,现已不存。
《载妖帖》见于宋《淳化阁帖》,严可均揖《全晋文》时觉得他无法辩识,未收录。水赉佑在《淳化阁帖集释》中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辩识其文为:“□载。妖孽遏臧。灾害莫告。咎皋陶惟士。绳罪报鞠。按城据号。裁割辜戮。羞屈愬漫。逆曲归想。辍寂斗争。会复□□。鞉鼓肆陈。爱曰于予。琴瑟以咏。歌其命□。禽爵翔荣。兽乃歌舞。声翳丽城。越动飞走。脉土虔农,姬弃掌稷。”
《七月帖》又称《七月廿六日帖》或《廿六日帖》,见于唐代刘 《隋唐嘉话》、宋人黄伯思《东观余论》,晋代平面将军王廙,是王羲之叔父,得到了此贴,珍爱异常。在永嘉之乱时,王廙将此贴四折叠后放在衣服内,带到了江南。唐代的蒲州桑泉令豆卢器得到了此贴,发现折叠痕迹仍在。但到宋代已经失传,找到的临摹版已经没有原版的气象。
《出师颂》的作者为东汉史岑,传世《出师颂》写本原无落款,但由于北宋宣和内府曾经收藏的“宣和本”上,有宋徽宗标题的“征西司马索靖书”,所以被认为是索靖遗墨。据说《出师颂》共有两种版本:一为“宣和本”(天府本),上有宋徽宗赵佶题“征西司马索靖书”及“宣和”印,明代曾归文彭所有,今不知下落;另一本为“绍兴本”。“绍兴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法珍品,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唐朝时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明绍兴年间人宫廷收藏,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清朝时乾隆皇帝曾将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遂失散民间,2003年7月才由故宫博物院斥资2200万元人民币购人收藏。卷上朱印斑斑,纸墨如新,有宋高宗篆书“晋墨”二字、乾隆御笔题跋、宋代米芾题记等,其珍贵程度真可谓价值连城。《月仪帖》是索靖章草的另一代表作,现存为《邻苏园法帖》拓本,按月分为十二章,缺四至六月,计18页。《月仪帖》具有同时期一般章草的特点外,最大的特点是笔画的跳跃,字势的斜正相发,动中有静,粗细变化顺势有序,起笔处往往锋从势出,有银钩虿尾之趣,确实为章草中的精品。
《急就章》为西汉史游所作,历代书家传写本甚多,索靖写本在《宣和书谱》中有载,宋代多有推崇,现已不存。
人物争议
索靖卒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晋书》本传和《书断》的记载相同。但以上二书关于其年寿的记述有异,《晋书》本传称其“时年六十五”,《书断》云“年六十”。由此推断,索靖的生年有两种可能:一是生于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年),二是生于魏齐王正始五年(244年)。相较而言,“六十五”岁说更为可信。因为《书断》讲韦诞卒于曹魏嘉平五年(253年),若索靖生于正始五年,则嘉平五年年仅十岁,师事韦诞又必在此年以前,亦即索靖不足十岁,可能性不大。据此推断,关于索靖的年寿及生年,《晋书》本传的记载比较可信,即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年)至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这也是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说法。
史料索引
《晋书》卷六十《索靖传》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三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