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红船》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出品,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浙江交响乐团、浙江音乐学院、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演出制作。剧目由王勇编剧,孟卫东作曲,黄定山导演,王燕指挥。
剧情梗概
从
辛亥革命的暴风疾雨,到护法战争的沉沙折戟;从巴黎和会的奇耻大辱,到十月革命的成功启迪,再到五四运动的前赴后继,一个幽灵,共产主义幽灵,已经徘徊在中华大地。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党代表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会议进行到第六次会议时,因为法租界巡捕房巡捕的闯入,会议被迫中断。随后,在八月初的一天,第七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继续进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
自此,中国共产党从小船到巨轮,从南湖到汪洋,从只有58名党员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承载着希望和梦想,开启了百年峥嵘、壮丽的征程……
所获荣誉
2019年7月,入选2019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2020年,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百年百部创作计划”。
2020年10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
2020年12月,入选
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舞台剧和作品主题创作资助项目
2021年4月,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
2021年7月,入选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
2021年7月,2020年度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2021年10月,获文化和旅游部
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
2022年6月,入选2021浙江十佳红色经典剧目
2022年7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第十七届文华奖参评剧目
2022年12月,被授予中央宣传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作品评价
乔佩娟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
主创班子非常强,整个演出阵容很有实力。歌剧《红船》的团队、演员队伍真是不错,坚持在这个硬骨头上啃。这个戏的结构是成功的,这个结构正好是沿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实际展现出来了。戏里有一段李大钊和陈独秀驾骡车,他们两个在车上决心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是非常重要的戏。歌剧《红船》水平是上乘的,整个气势是宏伟的,画面结构好,干净、不罗嗦,一台演员整整齐齐,人物立住了,舞台感染力强,时代的气氛展现得非常好,会上和会外结合,多场面、多层次地把五四运动、陈独秀被捕等事件展现出来了。建党一百周年,我们通过一个歌剧、一个舞台戏剧展现,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成立的,让我们的后代知道,这很重要,是历史的责任,是历史的重担,是对后代的交代,所以这个戏出现的意义就在这里。
仲呈祥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
红船的资源非常珍贵,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可以说属于全人类,它改变了世界,本身就是具有史诗品质的重要历史事件。很佩服歌剧《红船》,解决了很多难题。比如涉及到十三个代表和两个国际代表的群像怎么写,怎么通过红船上的会议把时代的氛围、把历史的本质艺术化地表现出来,可以看出做得很好,被这台歌剧恢宏的气势所震撼,导演的总体驾驭、配置,整个舞台被他用活了,也要对舞美人员表示敬意。编剧、作曲都不简单。我认为这个戏实现了创作生产力,编、导、演、音乐、美术人才的优化,确保了歌剧的思想艺术质量。
罗怀臻 剧作家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端正精良,史诗品格。行云流水,大气磅礴。
居其宏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看了《红船》的正式首演非常高兴,整体上感觉非常好。红船这个题材在建党100周年写成歌剧难度特别重大,意义特别重大,使命特别光荣,挑战特别严峻。这个剧目用了创造性的、恰当的结构来写这样的伟大历史事件。剧本的结构,不像一般的格局叙事按照时间先后娓娓道来,党的一大是逐步不断再现,中间把一大之前的若干重要人物、重大史实,包括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关系,毛泽东的爱情和婚姻穿插进来,这样的结构是我在此前的中国歌剧里没有见过的。《红船》不仅有事实,还有事件、冲突、行动,对歌剧文学创作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音乐方面把抒情性、史诗性、戏剧性和民族特色有机融合在一起,借鉴了西洋的宣叙调的吟诵体,增加了宣叙调的抒情性和叙述性,抒情性和叙述性唱得非常好。器乐为舞台上的声乐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对演员的歌唱和表演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表现非常丰富。黄定山的导演艺术在这部戏里又有新的创作,那么多场景的切换、时空的转换,既简洁又富有表现力,把场景的连接、分割都用得恰到好处,使整个戏呈现着一种史诗性、立体性的美。
温中甲 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作曲
从歌剧艺术上来说,《红船》是表现共产党伟人形象人数最多的一次。歌剧最讲究形成歌剧音乐,男声和女音都相等,这样听起来舒服。但一大召开的主角都是男的,怎么调整比例,剧作家很巧妙地增加了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增强了抒情性。另外,运用了王会悟的形象衬托了一大,有一段我印象特别深刻,代表们在船里开会,突然定格了,王会悟唱“这是多么可爱的一群年轻人…”,她唱的正是观众的想法,特别新颖,同时也巧妙地解决了音色问题的搭配。船娘、细妹子诉苦也解决了唱段的问题,形成歌剧音乐的表现。作曲家也很好地完成了戏剧的音乐形象塑造,这群革命先驱者音乐气质和音乐表现特别生动。比如陈独秀出狱以后骡车上的那段音乐很有生活气息,配乐里有骡蹄的声音,预示着时代的车轮往前行;等他们下车以后的那段唱得比较深情,是挖掘内心的咏叹调,这两个曲子相辅相成,从各个层面完成了革命先驱的精神风貌在音乐形象上的塑造。
欧阳逸冰 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
歌剧《红船》是史诗级的歌剧。第一,有顶天立地的、开天辟地的、伟大的英雄人物,歌剧《红船》的焦点始终在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身上,中国历史的都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三个人物是顶天立地的英雄。第二,表示内在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成立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也在改变着世界人类历史的进程。第三,必须在这个故事里有惊天动地的动作和行为,这个行为是在红船上完成的,红船上那批人建立了这个党。史诗级的作品必须有史诗级的表达。一是它的文体结构是史诗级的,多重回环往复式的结构,沿着主线红船向前推进。全剧以红船的5次出现为时间的主轴,在主轴上编织着8次回环往复的事件。二是音乐是史诗级的。仅仅是序曲就把我征服了,大提琴表现了那时中国人的欲哭还咽、欲哭无泪、泣不成声、无法叙述的内心郁闷和痛苦。再间歇之后,出现了小提琴的娓娓道来,把1840年以来的苦难叙述出来。三是舞台呈现是史诗级的。整个舞台展现出来的是一幅浓墨重彩、浑厚雄浑的油画式长卷。2小时15分钟的画卷按照文学结构和音乐结构展开,中间有着非常丰富的变化。
祁述裕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研室主任
这是一部特别成功的歌剧。歌剧《红船》讲述共产党成立这样一个重大事件,通过红船这个点把它凝聚起来,用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表达出来。这个歌剧是应该出现、需要出现也适时出现的剧目,适应时代的需求,有很多亮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有一个梦》,它贯穿始终,是精神的主线,把《红船》歌剧想要表达的核心理念传达出来了,很有震撼力,很有抒情性。关于党的名字和党的宗旨、纲领等探讨,是《红船》当中最精彩的场面之一。
宋官林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
看了戏之后非常震撼,感慨万千,又浮想联翩。1917年,停靠在圣彼得堡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发出的炮声改变了世界;4年后在嘉兴的一艘红船,扬帆启航,改变了中国。这样的作品出现 在中国的歌剧艺术史上,甚至在当代艺术史上是大事件。歌剧《红船》是党史教育的一个形象教材、一个生动的艺术表达、一个深刻的思想解读。好的地方非常多,开场的时候顷刻间就出现那几个造型,特别醒目。还有序曲,开场的贝司,一下子把黑云压城的情境带动起来了。我在看戏之前就在想开会该怎么演,看的时候对这部戏的开会场景特别期待,一拉开,我想“是不是又开会了”,这是《红船》的魅力所在。这部戏的艺术意义、文化意义、艺术价值都是史诗级的,肯定像红船一样,也会扬帆启航,也会行稳致远。
廖向红 原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
这个作品很有历史高度、政治高度、思想高度,从目前看来,也是有艺术高度的一部力作。它的意义深远和重大,而且会不断延下去。歌剧《红船》的文本、音乐、导演、指挥、舞台都非常好,综合实力很强,水平很高。这个戏用歌剧的形式,以舞台艺术的手段,提出了为什么要建党,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建党,以及与建党有密切关系的重要历史人物有哪些。每位观众看完以后,对这几个问题都会有一个解答。导演黄定山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情怀、很有创作力,又很有整合力的导演。面对这么一个难度巨大的戏,400人左右的大创作团队,近50多个场景多时空的并置、跳跃,甚至是无技巧剪接,导演很有气魄地驾驭、掌控了舞台时空,并比较有序地按照剧情的逻辑呈现好了,非常好地凸显了这部剧的虚实风格和史诗风格。整台角色也很不错,包括群众角色,都被导演调动起一种激情和豪情。
游暐之 《歌剧》杂志主编
歌剧《红船》是一部政治性、艺术性兼具,而且在艺术呈现上有探索和创新意识,好听、好看、精致的史诗性作品。突破了歌剧单纯叙事的故事性戏剧的束缚,而是采用一个倒叙的手法,交替展现戏剧当中的现实时空和闪回时空,让我们在戏剧演出的潜移默化当中,了解了建党前后整个的历史。
整个结构的完整度、完成度都特别好,舞台呈现从技术手法上运用得非常巧妙,包括推拉幕的运用,展现了一种大气磅礴又不失精致的气质。流动性的黄金分割画面感给了观众特别好的感受。
蒋力 中国歌剧研究会副秘书长
这个戏出现在中国歌剧舞台上是一个奇迹,一个惊人、喜人、令人振奋的奇迹。歌剧是一个综合艺术,是综合了很多门类,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等,现在发现居然还有很多新手法被导演不断用进来。
有浙音的学生到这儿来看戏,问这个戏会不会回到杭州来演,我边看边不停地想,真的党史教育不只是看看教科书,甚至是看看石库门和红船,多种样式的教育当中,歌剧是一个非常生动、鲜活,让人很容易接受的教育。
伦兵 《北京青年报》资深记者
虽说是历史戏、党史戏,但是特别有现代感。近50个场景能够在一台戏中展现,别说中国歌剧,在世界歌剧中也很少见这样的情况。
在现代感上来讲,应该是和国际的歌剧发展同步的,包括多媒体和推拉幕,蒙太奇式场景转换,国际上很多现代歌剧也使用,但是没有真正表现中国故事的。中国过去很多歌剧,都是真景在台上,但是这个戏又简洁,我觉得这个特别好。讲历史故事,能够让现代观众接受,这特别不容易。
陈志音 《音乐周报》原副总编、乐评人
超重题材,超大体量,超难创作,超凡艺术,四个“超”。中共一大代表全部上了歌剧舞台,但是这些人物让我心悦诚服,我觉得他们就是我想象的毛泽东、李达、董必武们,他们的歌剧形象是已经立起来了。而且文本对每个角色的色调和重量上的分配挺合适的。我看得眼泪都流下来了,非常感动、震动。这是一部好戏。
张学军 资深记者 评论家
好听、好看,对大众来说是最重要的。作为普通观众来说,我坐在下面看到十几个代表,我没有研究过也不知道他们当年的生活习性、性格,但是我看到的一些是活生生的、生活气息很浓的年轻人。在戏里,一群年轻人把一群当年的革命者,以群像的方式雕刻到舞台上,就是把那些领袖从神坛上带到生活中,带到我们的想象中,而且每个人的个性都特别分明,很有辨识度,这是演员的功力,也是导演、作曲、编剧的功力。
从生活气息的表现上来说,作曲和导演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包括一些具有地理特色的音乐,那么厚重的历史情况下的一些轻松幽默的戏剧表现,这些都让这部戏特别生活化。这部戏做到了好听、好看,这些对于红色题材在未来大众传播中特别重要。
程辉 评论家
我觉得歌剧《红船》带来的一种东西就是历史,历史带给我们两代人这样的一种时空对话。这一个戏剧,让我们回到了那样一个年代,让我们感受那样一代人的奋斗和不易。我们这一代人往往难以去领悟,那一代人或许看不到今天的一切,而且确确实实很多人没有看到今天的一切,但他们依然抛弃所有,明知是万丈深渊也往前走,明知是烈火熊熊也依然赴死,这部戏确实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状态。
导演对人物的诠释,既有历史的影子,又不拘泥于历史的影子,给予了一种鲜活的刻画。舞美也成功地介入到了戏剧表达当中,舞美不仅仅是情境和背景,它更多进入了一种戏剧的表达,成功地调动了观众的眼球去聚焦戏剧的矛盾,这是舞美最成功的一面。激情澎湃的音乐找到了一种行进式的冲动,作为主要的节奏发展,也特别成功。
文硕 歌剧音乐剧评论家
看完《红船》以后,我走出剧院就一直在想,这个剧本写得很独特,但是我一直又找不到它在艺术上的一种类型。后来我突然醒悟,其实是拿一个红船做概念,然后用不同人的经历、不同人的历史事件来烘托红船的主题,这是《红船》最大的一个艺术价值,也是为中国的歌剧开创了一个新的全新类型的品种。
《红船》是一种概念歌剧,它不是一个线性叙事,而是一个非线性的叙事,按主题来叙事,这是我看这部剧的第一个体会。另外,这个剧里,蒙太奇、远景、中景、近景,包括构图、灯光、色彩的变化、时空的转换,就是一部红色大片的感觉,给观众很大的震撼。
景作人 乐评人
有人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歌剧创作依靠歌剧思维。《红船》是真正在歌剧思维的基础上创作的,这点非常显著。中国的歌剧,无论是民族歌剧还是大歌剧,在今天都应该提升到更高的台阶去看待它,我认为《红船》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上。
这个歌剧很难,13个代表,20多个角色,这里面作曲家是运用了很丰富的咏叙调的手法,这在中国歌剧创作上是一个新的东西,我们没有去掌握这样的手法,但是歌剧《红船》向我们证明了中国的歌剧家也可以写出这样的东西。
李龙吟 评论家
歌剧《红船》让我终于看到了建党百年的舞台演出,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一大结束时的伟大人物,它告诉了人们在浙江嘉兴南湖航船上结束的这次会议为什么能改变中国和世界的命运。
编剧王勇从一个新的视角,写了一大,写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人物群像,生动感人,栩栩如生,这个创作思路非常了不起。导演黄定山展示了驾驭舞台、驾驭重大革命题材、塑造重要历史人物的深厚功力和独特的舞台美学魅力,把这样一台戏排的如此感人。作曲家孟卫东的音乐厚重又明亮,人物主题音乐鲜明,指挥王燕非常激情、果断,具有卡拉扬式的军团式严谨力,舞台美术如同魔术般场景转化,把碎片式的剧情流畅地合为一体。背景以黑色为主,但很厚重,灯光师为人物塑造和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演员塑造的英雄群体朝气蓬勃,时代感强,人物个性鲜明,令人信服。排第一代领导人的戏最怕“我不信”“不是那样的”,但是这个戏我信。整个演出大气磅礴,令人震撼,让人信服。
林宏鸣 上海大歌剧院运营筹备组组长
无场次歌剧,史诗风格。历史感和现代感并重,大气磅礴。厚重感和穿透感兼具,荡气回肠。
重要演出
2020年08月30日,歌剧《红船》在浙江嘉兴大剧院首次试演。
2021年04月01日,歌剧《红船》在浙江杭州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首演。
2021年07月02日,歌剧《红船》在国家大剧院,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2022年11月2日,《红船》在杭州运河大剧院隆重上演。
2023年3月3日-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
2023年5月12日,歌剧《红船》在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演出。
2023年9月12日至17日,“浙礼载乐 声动京城”浙江演艺集团北京演出周,《红船》登上中央歌剧院、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