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彝族乡,隶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地处砚山县北部,东南与干河乡连接,西南与江那镇和文山县秉烈乡毗邻,东北与丘北县天星乡和阿猛镇接壤,乡人民政府距砚山县县城26千米,行政区域面积58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维摩彝族乡户籍人口61962人。
历史沿革
宋大理国后期,维摩彝族乡境域为维摩部。
元朝时期,设置维摩千户。
明大德四年(1300年),设置维摩州,隶属广西路。
弘治六年(1493年),迁曲部(今砚山县维摩彝族乡)。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始复州治。
民国四年(1915年),设小维摩县佐。
民国十一年(1932年),从文山县和广南县的小维摩分县分别划出另置砚山设治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砚山县第四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废区设十大乡(镇),维摩系其中一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8日,在砚山者腊成立县人民民主政府。
1961年恢复砚山县,为维摩区。
1988年,区改维摩彝族乡。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四年(1915年),辖地有弥勒湾等28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8日,下辖四区,维摩为第三区。
截至2011年末,辖炭房1个居民委员会,维摩阿伍、倮可者、倮可腻、普底、斗果、海子边、长岭街、幕菲勒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9个村民小组。有109个自然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维摩彝族乡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碳房社区、维摩村、阿伍村、倮可者村、倮可腻村、普底村、斗果村、海子边村、幕菲勒村、长岭街村;乡人民政府驻炭房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维摩彝族乡地处砚山县北部,东南与干河乡连接,西南与
江那镇和文山县
秉烈乡毗邻,东北与丘北县
天星乡和
阿猛镇接壤,乡人民政府距砚山县县城26千米,行政区域面积58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维摩彝族乡地处六诏山脉,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以石山丘陵为主,属于山区和半山区。境内最高点阿伍大山,海拔1862米;最低点位于兴隆,海拔1350米。
气候
维摩彝族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分地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6.2℃,1月平均气温9.1℃,7月平均气温23℃,无霜期年平均30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3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
水文
维摩彝族乡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公革河及其支流2条,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公革河,从干河乡卡吉村流经境内斗果、普底,长22千米。
自然灾害
维摩彝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霜冻病虫害、雷击等。
自然资源
维摩彝族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花岗岩,石灰岩、锰、铁。其中锰矿储量10万吨,地质储量10万吨,已经开发的锰矿位于斗果村民小组,矿区面积0.2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0万吨,可开采量5万吨,年产量0.5万吨。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约800万立方米。
2011年,维摩彝族乡有耕地面积6.69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维摩彝族乡辖区总人口5424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6469人,城镇化率67.7%。另有流动人口350人。总人口中,男性28394人,占52.34%;女性25855人,占47.66%;14岁以下8680人,占16%;15—64岁29836人,占55%;65岁以上15733人,占2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780人,占32.77%;壮族15480人,占28.54%;族1432人,占26.42%;苗族6639人,占12.24%,回族18人,占0.03%。
截至2017年末,维摩彝族乡常住人58072人。
截至2019年末,维摩彝族乡户籍人口6196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维摩彝族乡财政总收入0.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4.9万元,比上年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372元。
农业
2011年,维摩彝族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8%。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水稻、玉米为主,生产粮食3.5万吨,其中小麦0.92万吨,稻谷0.6万吨,玉米1.98万吨。经济作物以种植辣椒、蔬菜、花生、油茶、核桃为主,辣椒种植面积7.91万亩,产量0.95万吨;花生种植面积1.41万亩,产量0.14万吨;油茶种植面积2108亩;核桃种植面积8905亩。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6.10万头,年末存栏3.61万头;肉牛饲养量1.09万头;羊饲养量1.09万只,年末存栏0.98万只;家禽年饲养量21.13万羽;畜牧业总产值1.04亿元,大型农业机械0.16万台(辆)。名。
工业
2011年,维摩彝族乡工业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0.03亿元,比上年增长6.5%。
金融
2011年末,维摩彝族乡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家金融机构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7060万元,比上年增加186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620万元,比上年增加90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650万元,新增贷款900万元,累计发放金碧惠农卡1000张。
邮政电信业
2011年,邮政业务收入6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3.26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维摩彝族乡有幼儿园3所;小学28所,在校生6594人,专任教师336人;初中2所,在校生3347人,专任教师13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7%,小升初升学率98.9%,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5%,教育经费达0.19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19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24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0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4.7%、42.6%、2.8%,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98.6%,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201年末,维摩彝族乡有业余文化艺术团体138个,会员2052人。农家书屋2个,藏书6000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维摩彝族乡有卫生院1所;病床56张,固定资产总值0.03亿元。专业卫生人员32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1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6人、执业(助理)医师0.1人、注册护士0.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2万人次,出院病人0.14万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096/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3.5%,农村卫生则所普及率1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12万人,参合率95.6%;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17‰、9.78‰、9.78‰。
社会保障
2011年,维摩彝族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8户,人数77人,支出17.87万元,月人均193.3元,比上年增长31.3%;城市医疗救助7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52人次,共支出0.53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26户,人数2557人,支出240.37万元,比上年增长32.6%,月人均78.34元,比上年增长30.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4户111人,支出10.6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7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57人次,共支出1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村临时救济105人次,支出20.48万元,比上年增长15%。自然灾害受灾人口519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7142亩,直接经济损失1520.8万元,救灾支出7万元,比上年增长1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0.05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维摩彝族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20千米,投递点10个,乡村通邮率65%;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866门,固定电话用户869户,比上年增加3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0%;移动电话用户比上年增加422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6%;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80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5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328个,宽带接入用户378户,比上年增加68户。
交通运输
2011年末,维摩彝族乡已形成由公路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客运总量3.5万人次,货运总量53.6万吨,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40辆,55吨位;客运汽车60辆、780个座位;货运量53.6万吨,客运量3.5万人次。
历史文化
维摩彝族乡因原乡政府驻地位于维摩村而得名。“维摩”系彝语,意为“坐落在清清小河旁的村落”。
地方特产
维摩彝族乡优特农产品有三七、文山小辣椒、优质烟叶;绿色环保农产品有商品牛、商品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