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辖自治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北纬26°53′~28°02′,东经98°54′~99°34′之间,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东与香格里拉市毗邻,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接壤,东南与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相连,西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福贡县交界,东北及北面与德钦县为睦。县境属西藏~华西类康滇区的亚热带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截至2023年末,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4.79万人。截至2025年1月,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2个镇、6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保和镇。

历史沿革
从唐至宋,县境先后隶属于吐蕃南诏、“大理国”管辖。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临西县,为县境设治之始。
明代,临西县的建置仍延续。成化四年(1468年)之后的百余年间,丽江木氏土司与吐蕃进行争夺临西之战,攻战临西县地。至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临西全境复归丽江军民府统辖。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建维西厅,疆域东跨金沙江,北接今西藏芒康县境,西至怒江,西北延伸到独龙江,包括今维西德钦贡山福贡四县和香格里拉县的五境乡。维西厅初归鹤庆管辖。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后改属丽江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维西县,德钦、福贡、贡山先后划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曾设置于县城。
1949年5月12日,中共维西党组织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暴动成功,推翻了国民党领导的维西县政府,建立了临时性的人民政权。同年10月1日正式建立维西县人民政府,属丽江专区管辖。
1957年,划归迪庆藏族自治州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维西县,建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于同年10月13日正式成立,仍隶属于迪庆州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1年,五境区划归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县。
1965年12月8日,怒江州兰坪县第六区10个公社,共115个生产队,1950户,8071人,划归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2001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1个镇、9个乡:保和镇、叶枝乡、塔城乡永春乡白济汛乡巴迪乡康普乡攀天阁乡中路乡维登乡
2002年7月23日,云南省政府批准塔城乡撤乡建镇,叶枝乡撤乡建镇。
202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巴迪乡划归德钦县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1月,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2个镇、6个乡:保和镇塔城镇永春乡攀天阁乡白济汛乡康普乡中路乡维登乡。县人民政府驻保和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北纬26°53′~28°02′,东经98°54′~99°34′之间,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东与香格里拉市毗邻,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接壤,东南与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相连,西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福贡县交界,东北及北面与德钦县为睦。距迪庆州府香格里拉市区219公里。全县行政区域面积为4476.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处于三江并流地带。云岭山脉东濒金沙江,西临澜沧江,自北往南延伸,切割剧烈,气势雄浑;碧罗雪山矗立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群峰巍峨,连绵起伏,形成天然屏障。地势大起大落,由南往北呈阶梯状台升。位于县境西北的查布朵嘎峰,海拔4800米,是全县最高海拔,而位于县境南端的澜沧江与碧玉河交汇口,海拔1380米,是全县最低海拔。全县境内,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164座,地形北窄南宽,全县平均海拔2340米,县城保和镇海拔2320米。
县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高山、河谷、山间小盆地和高山褶断,凹陷枯湖沉积地或草甸,由于河水冲刷和自然风化,地貌常被分割,形成典型的“V”型地貌。有分布不均、大小不等的坡积,冲积和冰积物,形成形态各异的河谷区和高山草场、林场,组成高低不等的河谷台地,洪积扇地和滩地。
气候
地处低纬高原,属西藏华西类康滇区的亚热带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仅有冷暖、干湿和大小雨季之分。又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光、温、降水分布皆不均匀,形成立体气候。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104.5小时;年平均气温最高值为15.3℃,最低值为-1.5℃;年平均降水量938.1毫米,降水日数在100~160天之间;年平均气压为767.4~773.3毫巴之间;年平均风速1.3米/秒;年平均霜期169天;年平均降雪11天。
水文
山高林茂,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澜沧江从巴迪乡大石头入境,经6个乡(镇),由小甸村出境流向兰坪,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过境流程165公里。金沙江经县境东北隅,过境流程13公里。全县大小山溪、河流共763条,分别注入两江之中,其中永春河腊普河为两条最大干流。永春河流经3乡1镇,流程56公里,流域面积811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80立方米/秒,引灌农田9500亩。腊普河流程76公里,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30立方米/秒,常年引灌农田4600亩。此外,属于澜沧江支流,流程达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另有高山雪溶湖33个。河网密度为0.33公里/平方公里,径流量31.72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水电资源
县境内高山湖泊、河流、山溪众多,最容易开发清洁能源——水力发电横断山区是我国水力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而维西地处“三江并流”中的澜沧江、金沙江上游,横断山褶皱带中段,境内降水丰沛,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地表水径流量稳定。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山高谷深、江河密布、河流湍急、落差集中,有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全县有大小河流763条,“两江”一级支流有56条,可开发利用的有49条,这些河流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径流量相对稳定,最容易建水电站。据调查全县水能蕴藏量为376.94MW,可开发利用的有311.77MW,是水资源的富集地。境内还有极富开发价值的澜沧江、金沙江,其中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65公里,高差320米,山高谷深,水量稳定,具备开发大型梯级电站的优良条件。
土地资源
全县总面积4476.5平方公里。2019年,全县有耕地面积22478.27公顷。
生物资源
截止201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发现的脊椎动物有716种,有害昆虫1886种,资源昆虫1316种。飞禽走兽中如羚牛、云豹、穿山甲赤斑羚小熊猫、棕熊、滇金丝猴、红腹锦雉、红腹角雉大绯胸鹦鹉、黑顶长尾雉、金猫雪豹、白尾梢虹鸡等,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其中的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是继大熊猫之后的又一国宝,全国仅有1000多只,而在县境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着11群870多只。
截止到201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植物资源以建材、药用、食用菌和观赏类植物为主,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森林面积5216196亩,森林覆盖率为77.5%,已查明的树种有146科、77属、2357种,其中有秃杉珙桐榧木三尖杉红豆杉、长苞冷杉、丽江铁杉等珍稀名贵树种。药用植物有241科、633属、867种,其中红豆杉八角莲胡黄莲天麻虫草、雪上一枝蒿、雪莲花等均属名贵药材。珍贵美味野生食用菌有松茸、羊肚菌金耳黑木耳香菌、鸡油菌、牛肝菌、竹荪等。观赏类植物有杜鹃兰花龙女花马桑绣球云南山梅花、灯笼花、秋水仙龙胆草百合花报春花绿绒蒿等360多种。其中杜鹃和珙桐,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被、瑞士等传教士引至国外种植而享有盛誉。兰花更以质优类繁而著称于世,“太白素”曾荣获第二届全国兰花博览会金奖。维西向被专家誉为“天然杜鹃花园”,共有杜鹃花74种,其中19种以县境为原模式产地,凸叶杜鹃叶片长达74厘米,堪称世界之最。
矿产资源
地处三江成矿带,矿藏比较丰富。截止到2013年已知矿藏有钛、铁、锑、铜、金、银、铅、锌、钨、锰、锡、石膏、油页岩、石棉、大理石、瓷土等,分布面广。勘探工作尚处于开始阶段,探明2个中型铁矿(楚格咱铁矿C+D级,储量为4825.9万吨,属中型富铁矿;庆福铁矿为C+D级,储量为1200万吨,为中型铁矿)。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户籍户数45237户,户籍人口157717人(公安年报户籍人口),其中:男80367人,占户籍人口的51.0%;女77350人,占户籍人口的49.0%。乡村人口137173人,占户籍人口的87.0%;城镇人口20544人,占户籍人口的13.0%;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14.79万人,人口出生率6.76‰,人口死亡率8.79‰,人口自然增长率-2.03‰,城镇化率26.84%。(州反馈数据)。
民族构成
截至2023年末,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域内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38801人,占户籍人口的88.0%。其中:人口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傈僳族90813人,占户籍人口的57.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5.4%;纳西族18797人,占户籍人口的11.9%,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3.5%;藏族13210人,占户籍人口的8.4%,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5%;白族9950人,占户籍人口的6.3%,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彝族3314人,占户籍人口的2.1%,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4%;普米族1926人,占户籍人口的1.2%,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4%。
经济
综述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69493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下降2.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8164万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1270万元,同比下降11.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5499万元,同比增长1.0%。全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305947万元,同比下降3.1%,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44.0%,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46987元(总人口为年平均人口),比上年减少1401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由上年的13.49:30.15:56.36调整为14.13:27.53:58.35。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0.6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2.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1.99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为18968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06元,同比增长6.8%。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为4146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18元,同比增长3.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为1339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28元,同比增长9.2%。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549567万元,同口径(下同)较上年同期下降28.1%。
财政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2277万元,同比增长52.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25万元,同比增长5.5%,完成年初预算的100.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233万元,同比增长1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7469万元,同比增长0.1%,完成年初预算的97.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42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688万元,卫生健康支出40692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08399万元。
第一产业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622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75919万元,同比增长3.0%;林业产值23855万元,同比增长6.9%;牧业产值52849万元,同比增长4.1%;渔业产值3206万元,同比增长4.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401万元,同比增长5.1%。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完成城乡造林绿化及全民义务植树69.53万株;完成低效林改造项目1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2023年滇西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和退化林修复项目4.6万亩、林业重点项目补植补造7.2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累计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44703万元,同比增长5.4%。年末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3户,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85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9%,其中:轻工业完成176万元,同比下降60.7%;重工业完成89682万元,同比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中,食品制造业增加值176万元,同比下降6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89682万元、同比增长4.2%。
建筑业
截至2023年末,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资质内建筑业企业6户,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3861万元,同比下降24.7%。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6693万元,同比下降39.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746万元,同比增长3.6%。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6743万元,同比增长9.6%;零售业实现销售额88388.1万元,同比下降11.7%;住宿业实现销售额16659.2万元,同比增长22.4%;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6339.5万元,同比增长11.9%。
招商引资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18845万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318506万元,同比上升10.9%。
仓储邮政业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邮政业务总量1615.71万元,同比增长11.6%;电信业务总量171225万元,同比增长28.3%。
金融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完成增加值完成46372万元,同比(可比价)增长2.8%。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48493.05万元,同比增长0.7%。其中:住户存款479563.94万元,同比增长9.5%。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40727.76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住户贷款326522.07万元,同比增长1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14205.68万元,同比增长7.2%。
旅游业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7.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4.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88509.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2%。
交通运输
截至2023年末,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公路通车里程2563.41公里,<按路面类型分,国道211.35公里,省道146.23公里,县道266.72公里,乡道725.8公里,村道1213.32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246.43公里,三级公路125.16公里,四级公路2191.83公里。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共有97所学校,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12所(含9个校点)、幼儿园82所(县级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8所、乡村幼儿园64所、民办幼儿园9所)。全县在校23640学生人,其中:高中在校生932人、初中在校生5811人、小学在校生11955人、学前3年在园幼儿数4942人(含附设幼儿班251人)。全县专任老师1432人(含民办幼儿园47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139人(含民办幼儿园47人)、小学专任教师836人、初级中学专任教师387人、完全中学高中专任教师70人。学前入园率88.66%,公办幼儿园占比89.02%。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6%。初中毛入学率10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07%,残疾儿童入学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有卫生机构128个,其中:医院7个(综合医院4个,中医医院2个、专科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0个,诊所32个、卫生所及医务室6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村卫生室70个。卫生人员130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06人(执业(助理)医师358人,注册护士480人,药师(士)40人,技师(士)89人,其他139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2人,其他技术人员42人,管理人员38人(其中:仅从事管理的人员33人),工勤技能人员46人。全县各类医疗机构编制床位394张,实有床位675张(含民营医院)。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5个,其中: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0个,文物管理所1个,非遗中心1个,群文中心1个。调频广播转播发射台(模拟)60个,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发射台10个(含4个广播电视数字差转发射台)、有线网络1张、直播卫星村村通接收设备11760套、户户通设备29930套,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9.84%,电视人口覆盖率99.86%。全年5支放映队放映电影1986场次(其中故事片984场,科教片984场)。
体育事业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共有体育馆1个,篮球场805个,全民健身路径14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登山健身步道3条,田径场12个,足球场12个,其他体育设施41个。维西县体育场地人均面积为2.71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487人,体育单项协会7个,国民体质监测抽测不同年龄段3600人,合格率达90%以上,全年共举办赛事35次(含社会、学校),参加运动员19600人。年内参加州级以上运动会2次,参加运动员人数80人,获州级以上运动奖牌36枚,其中,金牌12枚。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9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动态清零。
截至2023年末,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428人,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7587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5841人;为1043名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城镇基本养老待遇3685.60万元,兑现企业退休死亡人员抚恤金、丧葬费91.6783万元;为14名离休人员发放离休人员工资289万元;为2322名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7632万元(其中统筹内基金支出18485万元,统筹外支出9147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共148511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74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769人;全县失业保险参保6389人,工伤保险参保10527人。发放年满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待遇人员基础性养老金2944.9939万元,发放残疾人养老补助金42.2780万元。
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15户、274人(2023年12月基数),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64.87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8919户、21235人(2023年12月基数),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411.1242万元;全县特困供养对象914人,其中分散对象874人(2023年12月基数),月人均发放特困供养对象补助金985元,维西县福利中心、塔城镇敬老院、叶枝镇敬老院集中供养40人,月人均发放特困供养对象补助金985元;全年为108名孤儿(2023年12月基数)下发基本生活费177.755万元。
历史文化
少数民族分布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主要居住在山高坡陡、生存环境相对较差的高寒山区及半山区,水热条件较好的澜沧江、金沙江沿岸及河谷地带主要有白族、纳西族、藏族以及汉族等民族分布。根据行政区划,县城保和镇是汉族的主要聚居地,永春乡以及叶枝镇梓里、真朴、美乐3个村委会,塔城镇启别、海尼2个村委会和攀天阁乡皆菊村委会为纳西族相对集中的地方,而巴迪乡和塔城镇是县内藏族分布较广的两个乡镇。白族分散而杂居,大多是被称为“那玛人”的白族支系,主要聚居地是维登乡维登、富川、小甸、妥洛、北甸5个村委会以及中路乡加禾村委会、白济汛乡共乐村委会,永春乡拖枝、菊香、兰永3个村委会和攀天阁乡皆菊村委会也有白族分布。此外,在塔城镇的海尼、柯那两个村委会有纳西族支系“玛利马沙人”居住。
傈僳族为氐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主要从事农业。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傈僳族的服饰特点为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传统节日有阔什节过年刀杆节收获节等。
傈僳族民间歌舞有《阿尺目刮》、《瓦器器》、《对脚舞》。藏族歌舞有《热巴舞》,纳西族歌曲有《阿勒》。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一地的汉族的大词戏被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较为重要的地方戏种。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县内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大教派共存,同时各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原始宗教,多种宗教和不同教派友好相处。
风景名胜
达摩祖师洞
达摩祖师洞,距维西县城105公里,距塔城镇25公里,达摩寺始建于公元1151年,为祖师洞修禅庵,以石为梯延伸于洞。
响古箐滇金丝猴生态旅游区
响古箐滇金丝猴生态旅游区,距维西县城84公里,距塔城镇政府驻地8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萨马阁的组成部分。生活在响古箐一带的滇金丝猴有500多只,1999年中国昆明世博会吉祥物灵灵就是从这里走向昆明,走向世界的。滇金丝猴是与大熊猫并列的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分布区域狭窄,仅局限于金沙江,澜沧江之间的云岭山脉,北起西藏芒康,南去云南兰坪一带,萨马阁保护区是滇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约有1000多只。区内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种,二类保护动物25种,有榧木、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植物,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8%,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水源林和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三江并流风景区
三江并流风景区,位于青藏高原以南,延伸至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区。包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沿金沙江的部分景点,北起西藏云南的交界处;南至金沙江到大具,澜沧江至功果桥、怒江至六库等地,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西与缅甸接壤。三江并流中的“三江”实际上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四江。景区内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3个风景片区,8个中心景区,60多个风景点,总面积3500多平方千米。
萨马贡自然保护区
萨马贡自然保护区,位于维西塔城,1981年由州人民政府划定,保护区面积243平方千米,是金沙江上游西岸的重要水源林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区正好处在中湿带南亚印缅东缘和青藏高原南缘过渡区。海拔最高点为通萨岗,海拔4170米,向东逐渐降低,到柯公村海拔2230米。萨马贡自然保护区森林浓密,有云杉、冷杉、沙棘、简竹等名贵木材,由于气候湿润,海拔高差明显,植物种类齐备。在保护区内还栖息着90多只滇金丝猴,此外,还有小熊猫、大灵猫、花面狐、獐、熊等多种野生保护动物。
雪龙山
雪龙山,位于维西县城西南10公里的老君山异峰凸起处,海拔3909米,山顶有雪融湖,水面面积1500平方米,湖水四季不涸,称雪龙山天池。天池周围约有3000亩逐渐开始抬升的草山,其下是原始森林和黄杯、紫玉盘红棕、亮鳞、团花等维西的名贵杜鹃。
荣誉称号
2020年2月12日,维西县入选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8月,入选云南省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拟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合格县”。
2022年8月,被授予“云南省美丽县城”称号。
2023年10月,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