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学名:Papaver somniferum L.)罂粟科、罂粟属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60 (-100)厘米,不分枝,有伸展的糙毛。叶互生,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两面有糙毛。花蕾卵球形,有长梗,未开放时下垂;萼片绿色,花开后即脱落;花瓣4,紫红色,种植罂粟有多个花型和花色。基部常具深紫色斑,宽倒卵形或近圆形,花药黄色;雌蕊倒卵球形,柱头辐射状。花果期3-11月。原产南欧、印度、缅甸、老挝及泰国北部有栽培,
植物学史
起源
自前5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就已经开始种植罂粟属为观赏植物。在古埃及的墓穴中也可以找到罂粟属植物。在希腊神话中,罂粟属是与大地和丰收女神的得墨忒耳有关。在克里特的米诺斯庙宇中有称为罂粟女神的雕像,相信是罂粟文化象征的起源。人们相信只要在农地种植罂粟属,就可以得到丰收。
词源
罂粟的名字正是来源于它果实的形状。“罂”字的本义,指的就是一种大肚、小口的瓦罐,而“粟”字指的是小米。长大了的罂粟果实圆而光滑,好似一个瓦罐,里面装着小米一般众多的黑灰色种子。所以,罂粟又名“米壳花”、“米囊花”。
“poppy”一词源自古英语单词“popig”。这个古英语单词被认为源自拉丁语单词“papaver”。语言学者中有一些猜测,“papaver”的预期词根是“pappe”,意思是“吃”。“罂粟”这个词最初可能源自拉丁语,意思是“吃”,这一理论是完全有道理的,因为食用罂粟花的一部分——尤其是它的奶——具有药用作用。
我国历来政策
我国历来重视罂粟管理: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彻底禁止罂粟种植,发布了《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特别强调从1950年春起严禁种植罂粟,且全国各地严禁制造、贩运及销售烟土毒品。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印发了《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对罂粟壳的处方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形态特征
罂粟属植物是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亚灌木。根纺锤形或渐狭,单式。茎1或多,圆柱形,不分枝或分枝,极缩短或延长,直立或上升,通常被刚毛,稀无毛,具乳白色、恶臭的液汁,具叶或不具叶。基生叶形状多样,羽状浅裂、深裂、全裂或二回羽状分裂,有时为各种缺刻、锯齿或圆齿,极稀全缘,表面通常具白粉,两面被刚毛,具叶柄;茎生叶若有,则与基生叶同形,但无柄,有时抱茎。
花单生,稀为聚伞状总状花序;具总花梗或有时为花葶,延长,直立,通常被刚毛。花蕾下垂,卵形或球形;萼片2,极稀3,开花前即脱落,大多被刚毛;花瓣4,极稀5或6,着生于短花托上,通常倒卵形,二轮排列,外轮较大,大多红色,稀白色、黄色、橙黄色或淡紫色,鲜艳而美丽,常早落;雄蕊多数,花丝大多丝状,白色、黄色、绿色或深紫色,花药近球形或长圆形;子房1室,上位,通常卵珠形,稀圆柱状长圆形,心皮4-8,连合,被刚毛或无毛,胚珠多数,花柱无,柱头4-18,辐射状,连合成扁平或尖塔形的盘状体盖于子房之上;盘状体边缘圆齿状或分裂。
蒴果狭圆柱形、倒卵形或球形,被刚毛或无毛,稀具刺,明显具肋或无肋,于辐射状柱头下孔裂。种子多数,小,肾形,黑色、褐色、深灰色或白色,具纵向条纹或蜂窝状;胚乳白色、肉质且富含油分;胚藏于胚乳中。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阿拉斯加、阿尔巴尼亚、阿尔伯塔、阿留申群岛、阿尔及利亚、阿尔泰、阿穆尔、阿萨姆、奥地利、亚速尔、巴利阿里、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比利时、不列颠哥伦比亚、保加利亚、布里亚特、加利福尼亚、加那利群岛、南非(开普省、佛得角)、中国、科西嘉岛、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吉布提、东爱琴海群岛、俄罗斯、喜马拉雅山、埃及、芬兰、法国、德国、英国、希腊、格陵兰、匈牙利、冰岛、印度、内蒙古、伊朗、伊拉克、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韩国、科威特、夸祖鲁-纳塔尔、黎巴嫩、叙利亚、莱索托、利比亚、马德拉、墨西哥、蒙古、摩洛哥、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挪威、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沙特、西班牙、斯瓦尔巴特群岛、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西西伯利亚、也门和南斯拉夫。
引种区:美国(阿拉巴马州、亚利桑那州、阿肯色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哥伦比亚特区、伊利诺伊州、北卡罗来纳州、北达科他州、爱荷华州、胡安费尔南德斯岛、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弗吉尼亚、华盛顿、密苏里州、新不伦瑞克、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新南威尔士州、纽约州、堪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俄勒冈州、宾夕法尼亚州、缅因州、马尼托巴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俄克拉荷马州、昆士兰州、田纳西、德克萨斯、南卡罗来纳)、安哥拉、阿根廷、孟加拉国、百慕大、玻利维亚、柬埔寨、智利、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埃塞俄比亚、福克兰群岛、海地、洪都拉斯、老挝、墨西哥、新西兰北部、纽芬兰、诺福克岛、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安大略省)、秘鲁、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泰国、乌拉圭、委内瑞拉和越南。
中国:中国许多地区有关药物研究单位有栽培(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北京市,四川省,贵州省,河北省,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江苏省,上海市,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吉林,江西省)。
近种区别
虞美人也是罂粟科罂粟属的植物,其花色繁多,花瓣如绫似绸,微风轻拂时摇曳生姿,宛如仙子起舞。一株之上花蕾众多,轮流绽放,可长久观赏,适宜用于花坛、花境的栽植。需要注意的是,虞美人也具有毒性,包括它的花、叶子、根、果实等,如果有人皮肤较为敏感,与虞美人的枝叶相接触,也可能产生过敏的现象。虽然虞美人全株有毒,但不是制毒原植物,可以种植;大家要避免误食,在接触时也要小心。虞美人与罂粟最显著的区别:虞美人的茎、叶、花梗、萼片被淡黄色刚毛,而罂粟全身无毛且附着白粉。因此,我们可以形象地认为:虞美人是一位带“刺”的美人。
生活环境
日晒充足,土壤富养分,地势在海拔900米至1300米,要求较高的罂粟花生长地点很有限,只有在泰国这样地方才可以经常看见罂粟花的身影。
生长习性
喜阳光充足、土质湿润透气的酸性土壤。不喜欢多雨水,但喜欢湿润的地方。
罂粟种子活性检测
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194条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大麻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52条规定:禁止走私或者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幼苗,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在这类案件办理过程中,罂粟种子活性是定罪量刑中的关键性证据,通常需要提取部分种子作为样本进行检测,经过传统活性检测的种子因形态发生改变而不能再作为证据使用,导致了部分物证的缺失,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准确且无损的罂粟种子活性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主要价值
花大,色艳,重瓣的栽培品种为庭院观赏植物。未成熟果实含乳白色浆液,制干后即为鸦片,和果壳均含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多种生物碱,加工入药,有敛肺、涩肠、止咳、止痛和催眠等功效,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心腹筋骨诸痛;种子榨油可供食用。
罂粟含有许多鸦片类药物,包括可待因、吗啡和蒂巴因。当然,这些物质在非医疗用途时食用可能有害,但它们也是有效的止痛剂,并且可以在安定神经的同时诱导睡眠。
化学成分:该科植物富含异喹啉生物碱(isoquinolinetype alkaloids),如前鸦片碱(protopine)、异紫堇碱(isocorydine)、罂粟碱(papaverine)、吗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还有血根碱(sangulnarine)、白屈菜碱(chelerythrine)、博落回碱(bocconine)、痕迹那可汀(narcotine)、蒂巴因(thebaine)等。按化学结构又可分为苯菲里啶型、原小檗碱型、原阿片碱型、苯甲基异喹啉型、吗啡型、丽春花碱(rhoeadane)型、酞基四氢异喹啉型等。
医药:罂粟属一直都有重要的医药疗效。茎上的乳胶可以造成皮肤过敏,而罂粟的乳胶则含有麻醉生物碱,包括吗啡及可待因。虞美人花朵上提炼的丽春花定碱,可以用作镇静剂。罂粟壳又名御米壳(《医学启源》)、粟壳(《易简方》)等,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罂粟及罂粟壳的形态:“罂粟花有四叶,红白色,上有浅红晕子。其囊形如箭头,中有细米。”并记载了罂粟壳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与现行药典基本相同。罂粟壳具有止痛、止咳、止泻的功效,《本经逢原》认为“蜜制止嗽,醋制止痢”,提示蜜制罂粟壳止嗽作用强,醋制罂粟壳止痢作用强。其后,在《本草发挥》《丹溪心法》《滇南本草》等古籍中,也记载了罂粟壳的药用价值和功效。罂粟籽可以烤或煮来吃,《本草纲目》记载:“中有白米极细,可煮粥和饭食。而罂粟籽油更可以用来煮食及作为显影剂等用途。[6]罂粟籽的高油脂含量使其成为欧美国家烘焙时的理想调味品或榨油原料,常常撒在面包、甜品表面,在超市即可购买到整袋的罂粟籽。罂粟籽虽好,但需要强调的是,其在我国却有着严格的管制。这是因为:作为罂粟的原植物种子,未经处理的罂粟籽仍具有潜在的种植风险。2013年5月,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在发布的文件中明确指出:罂粟籽在我国不得作为香料或调味品使用。此后,罂粟籽唯一的用途被严格限制在制作罂粟籽油上,且这一生产过程必须由国家指定的企业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罂粟壳每日用量限制为3-6克。罂粟壳味酸、涩,性平;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敛肺、涩肠、止痛的功效,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易成瘾,不宜常服;孕妇及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根据《中国药典》要求,罂粟干燥品中吗啡的含量应为0.06%-0.40%,按此标准推算,3克罂粟壳中吗啡的含量为1.8-12毫克。但是,罂粟壳通过煎煮作为药用,发挥药效的用量与西药吗啡片剂存在一定的差异。罂粟的某些亚种“Norman”和“Przemko”的吗啡含量极低,少于1%,但是某些特定生物碱的含量却很高,这不利于氧可酮生产的劳动密集型过程,与P.somniferum原种相比。不过,包括观赏用和制种用在内的大多数变种都含有较高含量的吗啡,平均含量为10%。
之所以罂粟壳那么频繁地出现在中成药中,是因为其具有很好的镇咳作用,常见的中成药如强力枇杷露、复方甘草口服液、人参保肺丸、哮喘片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罂粟壳中的生物碱成分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在使用含有罂粟壳的中成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滥用。罂粟壳主要通过抑制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但同时可能抑制支气管腺体分泌,导致痰液黏稠度增高、不易咳出、堵塞气道等,不利于体内有害物质随痰排出。由此可见,罂粟壳更适用于无痰的咳嗽;对于有痰的咳嗽,建议将罂粟壳与其他具有化痰功效的药物搭配使用。[4]
除了正规的药用,罂粟壳还存在一些不法用途,值得大家警惕。比如,一些不良商家会将罂粟壳加入自己售卖的食物中—虽然罂粟壳本身没有味道,加入食物中并不会使食物变得更美味,但这些不良商家利用罂粟壳的成瘾性,能够让更多的顾客变成“回头客”。顾客长期食用这种添加了罂粟壳的食物,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犯困等症状,还会造成注意力和记忆力功能衰退,严重的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伤。因此,国家明令禁止将罂粟壳作为调料添加到食品中。
观赏:罂粟属的植物都可以简称罂粟,有数量很多的亚种和变种,花色各异,花瓣的数量和形态、蒴果的数量以及吗啡的产量等物理性质也都是各不相同的。Papaversomniferum Laciniatum(有时也称Papaver laciniatum)是罂粟的亚种之一,花型为重瓣,花色丰富,花瓣紧密排列,整朵花外观似毛绒球。
植物文化
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神花”。古希腊人为了表示对罂粟的赞美,让执掌农业的司谷女神手拿一枝罂粟花。古希腊神话中也流传着罂粟的故事,有一个统管死亡的魔鬼之神叫作许普诺斯,其儿子玛非斯手里拿着罂粟果,守护着酣睡的父亲,以免他被惊醒。
墓碑上的罂粟花象征着永恒的睡眠。这种象征意义在儿童小说《绿野仙踪》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一片神奇的罂粟田威胁要让主人公永远沉睡。古典神话中对罂粟花的第二种解释是,明亮的猩红色象征着死后复活的承诺。[1]
在欧洲,罂粟属的佛兰德斯红罂粟被看成“缅怀之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很快占领了比利时,英、法相继出兵对付德国。比利时的佛兰德斯(Flanders)大地成了西线主战场,成百万士兵(包括下级军官)倒在这里。1915年10月8日,加拿大医生约翰·麦克雷(John McCrae)在亲眼目睹了残忍的战争剥夺这么多战士的生命,他写下诗歌《在佛兰德斯战场》用于纪念为保卫祖国而献身的战士,从而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入战争,保卫家园,他的诗歌也蕴含着作者反对战争和向往和平的精神和理念。
在约翰·麦克雷诗歌的激励下,美国人迈克尔·莫尼亚(Moina Michael)开始佩戴红色罂粟花来纪念战死的战士,她还出售罂粟花,把所得钱用于帮助那些伤残的退伍老兵。
在1920年,法国妇女E.Gué rin出售手工制的罂粟花集资用于帮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儿童孤儿。她在1921年访问加拿大,说服了“加拿大战争退伍军人协会”接受罂粟花为老兵纪念日的标志,用来筹款。所以,在每年的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开始,到11月11日老兵纪念日,有千万枚罂粟花标志被派发给大众,人们将这个标志佩戴在衣服的左领上或接近心脏的部位,表示对为国捐躯者的悼念。人们更可以义买罂粟花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兵及其家人。
这里的红罂粟在植物性质上是虞美人的两个变种:佛兰德斯红罂粟和阿尔卑斯罂粟,与鸦片罂粟不是同一种植物。从文化上讲,这种红罂粟象征着美丽、纪念,是一个关乎牺牲、爱、尊重和怀念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