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奇(1904年-1975年11月18日),广西容县人,字振西。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1929年起任独立第十五旅团长,独立第三十三旅副旅长,第二师第六旅旅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1937年5月授陆军少将。七七事变后升任陆军第九十五师师长,担任开封至郑州的黄河防务,后在太行山区抗击日军。1938年3月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同年6月参加武汉保卫战。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率部参加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任第三十七军军长。1944年5月率部参加长衡会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军政部第十军官总队总队长。1947年任战地视察组第四组组长。1948年9月任北平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授陆军中将。1949年2月调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9月任陆军副总司令。后率残部退往台湾。
人物生平
罗奇,1904年9月27日出生于广西容县十里乡大鹏村,其祖父罗建三是
清廷的
武秀才。父亲罗鸣时毕业于北洋军医学校,曾入滇、桂、湘军医院及梧州市立医院。其母徐氏育有三男一女,罗奇居长;次子授馨,三子捷馨,女楚水。
罗奇六岁即入
乡塾启蒙,七岁入初小。1918年毕业于容县中学。少年时代的罗奇,尤其爱读《
三国演义》,对书中人物的事迹,战阵的得失津津乐道,并以书中人物的荣辱成败为其人生殷鉴。
1922年夏,罗奇毕业于广州工程学校,随即考入广州法政大学法科。其时正值
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筹划北伐,用武力打倒军阀,削平叛乱,统一中国,以便实行民主共和。罗奇亲聆孙中山先生的演讲,为汹涌澎湃的革命热潮所感染,毅然投笔从戎,于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在学生第一队。9月,罗奇随学生第一队担任孙中山的警卫工作,同年11月从军校毕业。初任黄埔军校教导团见习官及学兵连排长,旋循级递升,历任入伍生队副队长、第二师第六团参谋、第二十七师三团营长等职。先后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平定
杨希闵、
刘震寰叛乱,以及北伐诸役。
1929年,罗奇升任独立第十五旅第一团团长,后该旅改称独立第三十三旅,罗升任副旅长。
1931年调任第二师第六旅旅长。此间,罗奇参加了对江西、鄂豫皖边区及山西等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1933年3月,罗奇奉命率部开赴抗日前线,防守长城南天门阵地。南天门阵地右自潮河岸的黄土梁起,左至长城上的八道楼子止。正面宽约十里的中段以421高地为据点,阵地编成系以抵抗巢为核心的纵深配备,并于南天门阵地后方构筑了六道预备阵地。
4月20日夜,
日军派一个大队的兵力由汉奸带路偷袭南天门左翼制高点八道楼子(该处有八座碉楼,故名)。这八座碉楼建在很险要的山上,是南天门阵地左翼支撑点,原命第二师派一营兵力防守,而第二师师长黄杰认为日本兵穿皮靴,无论如何也爬不上这几座碉楼,所以只派罗奇旅的一个连防守。加上守军认为地势险要,放松了警戒,一夜之间,竟被日军攻占。黄杰急令罗奇组织反攻,罗奇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向占领八道楼子的日军发起攻击,但终因敌居高临下,仰攻徒遭伤亡。苦战五昼夜,伤亡甚大,疲劳不堪,罗奇军不得不退出战斗,由第八十三师
刘戡部接防南天门阵地。
5月10日,日军又向南天门阵地守军发起攻击,第八十三师伤亡巨大,抵挡不住,撤至后方五里的预备阵地,罗奇旅随即也投入战斗。战至13日午,守军全线崩溃,高地全化为焦土,罗奇等被迫撤守。未几,蒋介石调第二十六军换下罗奇所属的第十七军,罗奇等随即奉命调密云休整。
1934年,罗奇奉调
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旋入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受训。
1936年继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一期深造。
1937年5月14日,授予少将军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奇任第九十五师师长,驻防郑州,并负责郑州与开封间的黄河防备。当时日寇大举入侵华北各地,更欲长驱南下,罗奇旋即奉命北渡黄河,进军
新乡、
博爱一带,转战豫、冀、晋、太行山区,与日寇交战大小数十役,阻止日寇西进,牵制南侵日军达三个月之久。
1938年2月,罗奇回师南进,参加
徐州会战,在
宿县、
涡阳一带英勇奋战,抗击日寇,并掩护数十万中国军队安全转进。继而率部于同年7月又参加
武汉会战,在
瑞昌、
蒲圻两次战役中,痛击日寇。未几,日寇攻陷武汉,倾师南进,罗奇率部奉命退守
汨罗江南岸之营田。此地处洞庭湖南端,为通长沙之要冲。罗奇督师修筑了许多坚固的工事与前来进犯的日军抗争七昼夜,为
长沙会战布防赢得了时间。此后,罗奇奉命率部移驻
湘阴整训。
在湘阴,罗奇根据上级训令,制定了部队整训的全部计划,分期实施。训练期间,罗奇事必躬亲,常至所属各部队视察、督练。有时也派幕僚前往督导,并要他们提出报告,及时总结训练中的优缺点,以利改进。每阶段训练完毕必举行校阅,察看训练成果。罗奇还规定按时举行各种考试,以促进军官带兵的能力。并以连为单位,举办各种竞赛,如各种武器的射击比赛、行军比赛、游泳比赛、球类比赛,以提高全师指战员的素质及战斗力。对于各种考试及竞赛的优胜者,都给予物资上的奖励,并做为对部属考核的依据。罗奇还注意以各种形式来加强部属之间的凝聚力,如常举行聚餐会,上演戏剧等。每周周会,他都要以
蒋介石的训示训诫部属,常引述蒋介石的话,“一分精神,一分事业,多一分检讨,少一份失败”,以培养官兵效忠蒋之政权的信念。罗奇对带兵深有体会,平时常言:“带兵之要领,必须身先之劳之,始克有济。”在罗奇的苦心经营下,第九十五师兵良将精,在1941年的战区大校阅中,成绩斐然,名列榜首,倍受赞赏,被誉为“当阳部队”(意即有“赵子龙之勇”)。
1941年,罗奇升任第三十七军副军长,并兼任第九十五师师长。同年9月和12月,先后率部参加了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尤以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罗奇率部乘敌久攻长沙不下,向北撤退之际,在南园伏击全歼日军友成联队,遂建奇功,1943年被擢升为第三十七军军长。
1944年5月,日军打通平汉线后,即向湘南进攻,发动了长(沙)衡(阳)战役。由于中国守军各自为战,节节阻敌,没有集中优势兵力围歼进犯之敌,因而当日军发起全面进攻时,各守军亦被击破,次第败退。罗奇率部弃守湘阴,转战湘东南各战场。
长衡战役结束后,日寇乘胜兵分两路入侵广西,一路自湘南沿湘桂路取桂林,一路自
梧州溯郁江西上,遥相呼应。罗奇率军部直属部队及第九十五师自湘增援第四战区,在驰援平南途中与日寇相遇于拉保地区,罗奇等与日寇激战数日,阻敌长驱直进,未几,罗奇又奉命率部转进
百色田州地区整训。
1945年夏,因罗奇所部第六十师和第一四〇师远在湖南,无法归建,罗奇奉命将军部及直属部队、第九十五师拨并第六十二军建制。罗奇移交完毕后,即亲赴重庆汇报交接情况,待命另用,不久即担任陆军第二集训处副处长,陆军总部特科参谋等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奇调任设在南宁的军政部第十军官总队长,负责安置广西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编余军官。
1947年,罗奇被任命为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第四组组长,负责督导东北,华北、河南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同人民解放军作战。
1948年9月,辽沈战急,罗奇奉调为北平警备副总司令一职,旋即随蒋介石北上,督导
葫芦岛及
锦西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增援陷入人民解放军重重围困之中的锦州军队。
锦州是东北国民党军通向关内的咽喉,打下锦州这一战略要点,就等于关上东北大门。当时人民解放军东北
第四野战军的主力在进行解放锦州的作战中,以第四纵队和第十一纵队及独立旅等部队于10月6日前,已将驻守高桥圩和塔山村的国民党军第八十五军暂编六十二师部队予以消灭,并进至锦州西南七十华里的大台山和塔山之线阻击葫芦岛的国民党军援锦企图。当时葫芦岛的国民党军原有第五十四军三个师和第八十五军的暂编六十二师。蒋介石急调华北的第六十二军、第九十二军的第二十一师、独立九十五师及烟台的第三十九军等部队,驰赴葫芦岛集结,增援锦州。
10月10日,罗奇率领独立九十五师从
塘沽港海运至葫芦岛。罗奇一到葫芦岛即亲到前线查询战况。他对众人说:“锦州战事激烈,我代表总统来督战,主张加紧行动。东北第四野战军共有十一个纵队,除留守监视长春、沈阳各地区的三分之一兵力外,我们有足够两倍以上的兵力而取胜。”然而11月增援锦州的军队就在塔山被阻,无法前进一步。当晚罗奇参加了在锦西中学召开的军长、师长、参谋长的军事会议。面对两天来进犯塔山失败而一筹莫展的众将领,罗奇为他们打气,说:“葫芦岛有四个军,沈阳西进有五个军,加上锦州的两个军共有十一个军的兵力。再加上海、空军的优势,无论在数量上和火力配备上我军都比共军占绝对优势,只要官兵效命,抱“杀身成仁”的决心,是一定可以完成这次任务的。”会上制订了进攻塔山的作战方案,并研究了兵力部署,决定以独立九十五师担任对塔山的主攻。罗奇认为独立九十五师战斗力很强,在华北战场是能攻能守的部队,攻占塔山是绝对有把握的。会议原计划次日拂晓开始行动,但罗奇主张大家休息准备一天,好让第一线部队连长以上军官,特别是独立第九十五师的军官,侦察熟悉地形和现地研究步、炮的协同,拟改为13日拂晓开始发起攻击,各师长一致同意罗奇的意见。
罗奇亲自率领独立第九十五师连长以上军官侦察塔山地形,并对排长以上军官讲话,要该师保持发扬独立第九十五师的荣誉,规定该师攻击时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波浪式”的冲击战法。以团为单位分成三波,用一营为一波,轻、重机枪集中使用,掩护步兵连前进;规定步兵带足手榴弹,以近战为主,采用波浪式冲击战法,第一波受挫,第二波接上去。当天他还给
北平去电要求空军助战。
13日战斗打响后,独立九十五师长朱致一电话报告进攻受阻,部队被塔山解放军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伤亡很大,罗奇即给朱致一打电话,要独立九十五师不顾一切牺牲,非攻下塔山不可。罗奇还亲自到第六十二军前沿指挥所,要炮兵部队再一次组织炮击,掩护步兵前进,但这一次的攻击仍旧受挫。
当天晚上,罗奇同第十七兵团司令
侯镜如在第六十二军指挥所共同主持召开了军、师长会议,研究惨败原因。会上各师长纷纷叫苦,罗奇严厉地说:“开会前接到总统来电,现在锦州战事非常激烈,要侯司令官坚决执行命令,这一战关系党国的存亡。我代表总统来督战,如有奉行命令不力者,将报请严办”会上罗奇还提出要求北平空军提早到前沿阵地助战,并要求飞机在上空多盘旋一些时间来掩护部队前进。他同时要求在葫芦岛海面的舰队“重庆号”兵舰等协同炮击塔山等地,在地面炮兵射击目标时同时开炮。罗奇还对大家说:“我已打电话去北平调战车来葫芦岛助战。”会上决定各军按原来的兵团部署,4日拂晓继续进攻塔山。
会后,罗奇又打电话给第六十二军军长
林伟俦说:“几天来作战不利,任何限令都不能达到,应用悬赏的办法鼓励士气,至于钱从何来请不要顾虑,打完仗我可向总统要求。”
14日,国民党继续进犯塔山,依然惨败而告终。这一天伤亡人数三千余,独立第九十五师伤亡过半,每团缩编成一个营。罗奇主张15日休息一天,并提出由第二十一师接替独立第九十五师的战斗任务。
15日上午,蒋介石乘机飞抵葫芦岛,由罗奇向蒋介石报告了塔山受挫的情况。罗奇把拿不下塔山的主要原因归罪于
阙汉骞的第五十四军不肯出力;硬说阙在山东和
范汉杰有矛盾,此次范汉杰在锦州被围,阙因前隙而对应援锦州采取的态度是不积极的。以致蒋介石越听越气,立即把阙汉骞叫来臭骂二通,大叫:“你是黄埔生,是蝗虫!是蝗虫!”并扬言要枪毙阙汉骞!吓得众人大气不敢出。尔后,罗奇又为众人开脱说:“此役官兵是效命的。两天来的攻击,独立第九十五师伤亡很重,现每团只编成一个步兵营,主要是战车部队及第三十九军没有到达。解放军的工事构筑坚固,铁丝
鹿砦又多,又有纵深等。”随即话题转到锦州的战况拐空军侦察报告证实锦州已失守,蒋介石闻讯也无心再听下去,即匆匆飞返北平,去筹划反攻锦州计划了。
10月21日,杜聿明抵葫芦岛,组织反攻锦州。由于杜聿明的到来,被众人称作“罗千岁”的罗奇对战事不像先前那样颐指气使了。未几,东北各大城市相继为解放军攻占,罗奇亦随同国民党的残兵败将慌忙从葫芦岛撤离。
1949年2月,罗奇出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9月,又升任陆军副总司令。祖国大陆解放前夕,即随同国民党残部退往台湾。
到台湾后,罗奇继续担任陆军副总司令,历任十六年,并晋升为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1952年冬,在国民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被蒋介石提名聘为“中央评议委员”,后历任第八、九、十届评议委员。
1966年11月16日,兼任“军工协力经济建设执行部”主委。
1975年11月18日,罗奇因支气管炎并发症死于台北,终年七十一岁。
亲属成员
罗奇于1933年在北平与上海法学院毕业的同邑伍宣武女士结为伉俪,育有五女。长女可玉,美国
印第安那大学博士;次女可光,
中兴大学学士;三女可荣,淡江文理学院学士;四女可林,美国
爱荷华大学硕士;幼女可杰,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