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

福建省福州市辖县

罗源县,福建省福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南邻连江县,西南接晋安区闽侯县,西北接古田县,北接宁德市,东隔海与霞浦东冲半岛相望。总面积1187.1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罗源县下辖6个镇、5个乡。截至2023年末,罗源县常住人口26.1万人,其中城镇化率72.3%。

历史沿革
夏商,属扬州
周,属七闽地。
秦,属闽中郡
西汉,为冶县地。东汉,为侯官县地。
晋,属温麻地。
隋,属闽县
唐大中元年(847年),割连江县北一乡为罗源场。咸通二年(861年),升场为镇,改名永贞,属福建观察使领辖之福州。乾宁三年(896年),以福建观察使为威武军节度使,永贞镇仍属福州。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在福州称帝,国号闽,改元龙启,以福州为长乐府,升永贞镇为县,隶属于长乐府。天福十二年(947年),长乐府被吴越国占领,永贞县为吴越福州威武军辖地。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两浙西南路辖福建各州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永贞县属两浙西南路福州。雍熙二年(985年),改两浙西南路置福建路,永贞县仍属福州。天禧五年(1021年),改名永昌。乾兴元年(1022年),定名罗源县。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益王即位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安府,罗源县属之。
元代实行省辖路、路辖县体制。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福建行中书省,福安府改称福州路,罗源县属福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罗源县属福建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称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
清沿明制,罗源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
民国2年(1913年),废府设道,罗源县属福建省东路道(次年,改名闽海道)。民国14年废道,罗源县直隶于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4个省,罗源县属闽海省。次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败,罗源县复为福建省直辖县。民国23年7月,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次年10月改为7个),罗源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罗源县又为福建省直辖县。
1949年8月14日,罗源县解放。9月,福建省划为8个专区,罗源县属第四专区(1950年4月改名闽侯专区)。
1950年4月,改名闽侯专区。
1956年3月,罗源县移属福安专区
1961年11月,改属福州市。
1963年8月,闽侯专区恢复建制,复属闽侯专区
1970年,“专区”改称“地区”。2月,罗源县归属福安地区(1971年6月改称宁德地区)。
1983年7月,划属福州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唐咸通二年(861年),割闽县林洋地入永贞镇。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连江县划招贤里5图地入罗源。
明万历八年(1580年),裁怀安县并入侯官县,原属怀安县的霍口一带(具体地界无考,疑为山垄塆溪以南的小块地区)划属罗源。
民国29年(1940年),连江县又划巽屿、北山两地入罗源。
1950年3月,废除保甲制度。6月,增设第五区;9月,增设第6区,至此,全县划为6个区、64个乡和4个街 
1952年4月,增设第七、第八两个区,全县分为8个区、66个乡、4个街。
1954年,又增划22个乡。
1952年7月10日鉴江乡改为镇。第五区的飞竹乡划为飞竹、梧桐两乡;8月,撤销第七区,所辖各乡并入第六区;9月,第一、二、三、四、五、六、八区分别改名为起步、中房、碧里、霍口、洋柄、城关、洋头区。
1956年1~3月,先后撤销松山、起步、洋头3区;设城关镇为县辖镇,辖原城关区的4个街;原城关区各乡与原起步区和松山区合并组成岐余区;原洋头区各乡分别归并于中房、洋柄区。全县划分为5个区、1个县辖镇,56个乡镇,共辖自然村698个。5月,大获乡漈头自然村划属连江县,香岭乡后山自然村划属古田县岭南乡;7月,香岭乡活山自然村划属古田县岭里乡。
1958年5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城关、鉴江2个镇和起步、洪洋、叠石、中房、深坑、松山、泥田、大获、碧里、牛坑、白塔、凤坂、西兰、岭头、飞竹、丰余、斌溪、霍口、香岭、西峰、东宅等21个乡。9月,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建立6个人民公社,98个生产大队。
1961年5月,恢复区一级建制,全县划为6个区,下辖1个城关镇、37个人民公社。10月,城关镇升为县辖镇。  
1965年7月,裁区并社,全县划分为城郊、松山、起步、洪洋、中房、西兰、飞竹、霍口、碧里、鉴江等10个人民公社,原城关镇建制不变。
1966年6月,城关镇改为城镇公社;城郊公社除划归松山、城镇公社的8个大队外,余下15个大队另组为白塔公社(11月更为“红塔)。至此,全县划为11个人民公社,185个大队、4个街。
1979年4月,城镇人民公社改名城关镇。
1981年7月,城关镇定名为凤山镇,红塔人民公社复名为白塔人民公社。
1984年9月,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建制。
1986年2月,中房乡下大洋村因建下大洋水库需要,拆迁移民在凤山镇建立陈厝村。
1988年11月,起步乡改为镇,起步、桂林、港头、沈厝4个村委会改称居委会。
1990年,全县共有3个镇,8个乡,177个村,12个居委会,921个自然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罗源县下辖6个镇、5个乡:凤山镇、松山镇、起步镇、中房镇、飞竹镇、鉴江镇、白塔乡、洪洋乡、西兰乡、霍口畲族乡、碧里乡。12个社区居委会、189个村委会。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介于北纬26°23′-26°39′,东经119°7′-119°54′之间。南邻连江县,西南接晋安区闽侯县,西北接古田县,北与宁德市接壤,东隔海与霞浦东冲半岛相望。总面积1187.1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062.2平方千米,海域、滩涂面积124.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罗源县,境内三面环山,地形为东西长条状,鹫峰山脉东南支脉从西北方向延伸入境,形成众多山岭。地势自西而东,三高两低,形如“W”。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东部临海,有大小海湾9个,岛屿12个,海岸线长129.09千米。
气候
罗源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短夏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不甚明显,各地差异较大。
水文
罗源县,水系发达,有大小河流有19条,其中除3条南流注入连江县鳌江、1条北流汇入宁德市金溪外,其余背在境内自成系统独流入海,具有山地季节性河流源短流急、径流丰枯变幅大的特点。主要溪流有霍口溪、寿桥溪、后路溪、起步溪、中房溪、鉴江溪。沿海地区有独流入海的小溪流13条,即小获溪(县内流域面积23.65平方千米)、坑里溪(20.30平方千米)、外洋溪(16.25平方千米)、西洋溪(14.50平方千米)、牛澳溪(13.75平方千米)、澳里溪(10.50平方千米)、濂澳溪(10.25平方千米)、白沙溪(9.75平方千米)、凌洋溪(7.85平方千米)、白水溪(7.10平方千米)、吕洞溪(5.45平方千米)、圣塘溪(5.15平方千米)、进山溪(3.70平方千米)。霍口溪为罗源县最大河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1月,罗源县耕地9288.19公顷(13.93万亩),均位于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含800毫米)和一年三熟制地区。种植园用地2088.89公顷(3.13万亩),林地80315.84公顷(120.47万亩)。草地2002.56公顷(3.00万亩),均为其他草地。湿地3090.63公顷(4.63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138.86公顷(7.71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739.41公顷(2.6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266.35公顷(4.90万亩)。
矿产资源
罗源县,已发现花岗岩、辉绿岩、叶蜡石、明矾石、高岭土、泥炭、稀土、钨、钼、铅、锌、铁、矿泉水等各类矿产17种(包括亚种)。主要矿种有花岗岩、凝灰岩、辉绿岩、叶蜡石、矿泉水。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4个,分别为花岗岩(饰面用)、凝灰岩(建筑用)、叶蜡石、矿泉水。矿产地198处,其中饰面用花岗岩大型1处,中型8处,小型53处,矿点102处:叶蜡石大型1处:高岭土(或潜在大型)1处;建筑用凝灰岩小型2处,矿点8处;矿泉水中型1处;其他矿种多为矿点、矿化点。
人口
截至2023年末,罗源县户籍户数8.50万户,户籍人口26.9万人。全县常住人口26.1万人,其中城镇化率72.3%。
经济
综述
2023年,罗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1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6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42.10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46.35亿元,增长5.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3184元。
2023年,罗源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亿元,增长2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全县税收收入8.6亿元,增长54.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5%。民间投资增长10.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2.4%。
2023年,罗源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32元,比上年增长6.4%,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20元,比上年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07元,比上年增长4.8%。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886元,比上年增长7.0%。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95元,比上年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163元,比上年增长5.9%。
第一产业
2023年,罗源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4.2%。粮食种植面积95903亩,比上年增加1482亩,其中稻谷面积48253亩,比上年增加914亩;油料种植面积3499亩,增加1096亩;蔬菜种植面积116918亩,比上年增加1765亩。
2023年,罗源县粮食产量35680吨,比上年增加669吨,增长1.9%。其中,稻谷产量19151吨,增加209吨,增长1.1%。
2023年,罗源县肉蛋奶总产量26274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7%。肉类总产量14367吨,增长8.0%。其中,猪肉产量11006吨,增长9.8%;禽肉产量2219吨,增长1.2%;牛肉产量185吨,增长3.9%;羊肉产量553吨,增长1.1%。年末生猪存栏66534头,增长-7.8%;生猪出栏122398头,增长3.1%。牛奶产量40吨,增长-60.4%。
2023年,罗源县水产品产量232676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淡水产品产22113吨,增长8.3%;海水产品产量210563吨,增长3.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罗源县工业增加值2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8.4%。2023年我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1%。较上年(7.3%)上升3.8个百分点。产值方面,我县全年累计产值同比增长9.1%,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比增16.2%,中型企业比增-12.4%,小型企业比增1.7%,微型企业比增-5.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比增-9.2%,重工业比增10.5%。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9.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增-2.9%。工业产品销售率92.0%。
2023年,罗源县规模以上工业的29个行业大类中有17个产值增速实现正增长。其中全县主导三大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比增13.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比增2.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比增-11.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8%。
建筑业
2023年,罗源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县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2%。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罗源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32亿元,同比增长9.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27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限上社零完成30.5亿元,增长6.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1.9%;餐饮收入额增长27.6%。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烟酒、饮料类增长26.1%,家具类增长19.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1%,中西药品类增长14.1%,粮油、食品类增长12.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1.5%,五金、电料类下降28.8%。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0.13亿元,比上年下降28.3%。
对外经济
2023年,罗源县实际利用外资到资719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51.8亿元,实现比增22.4%,其中出口总额20.2亿元、进口总额31.7亿元。
邮电
2023年,罗源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7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482万元,比上年增长16.7%;电信业务收入6571万元,比上年增长0.2%,移动业务收入1.35亿,比上年下降2.2%,联通业务收入3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9.2万件,快递业务量299.2万件。年末共有邮政局(所)11处,邮路总长度329千米,农村投递路线2174千米;固定电话用户数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1万户(移动、联通、电信)。
旅游
2023年,罗源县接待境内外游客(含一日游)436.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2%。旅游总收入36.02亿元,比上年增长57.2%。
金融
截至2023年末,罗源县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9家、营业网点34个。202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217.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53.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7%;单位存款余额33.5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7.6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9.7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1%;中长期贷款余额175.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
2023年,罗源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4293.19万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457.30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5835.8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406.12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财产险赔款5708.29万元;人身险赔款1697.83万元。年末各类保险营业网点5个。
交通运输
104国道、228国道、沈海高速、沈海复线高速、温福铁路穿过罗源县。
罗源湾
罗源湾,位于福州市北翼,是福建省六大天然深水海湾之一,湾内纵深约25千米,平均宽度7千米。具有良好的自然水深优势,水域总面积179平方千米,航道可全天候通航第三代至第五代集装箱船,南北两岸可供开发的深水岸线长达26.6千米。已规划为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其中位于罗源县境内的罗源湾北岸自西向东划分为淡头作业区、狮岐作业区、碧里作业区、牛坑湾作业区、将军帽作业区、濂澳作业区等6个作业区,可形成港口码头岸线长度11.7千米,可建设码头泊位45个,规划通过能力16038万吨,其中集装箱200万TEU。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罗源县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专任教师161人,在校生2477人,学年初招生971人。有高中4所,专任教师266人,在校生3676人,学年初招生1409人。有初中13所,专任教师690人,在校生9093人,学年初招生3208人。有小学33所,专任教师1311人,在校生21765人,学年初招生3356人。有幼儿园49所(含民办26所),专任教师549人,在校生7920人,学年初招生3165人。
科学技术
2023年,罗源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7家,其中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全县专利授权435件,比上年增长6.6%。
文化事业
国家二级文化馆:罗源县文化馆
截至2023年末,罗源县罗源县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3万册,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文物0.2212万件,图书流动点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
截至2023年末,罗源县共有影院2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2套,电视节目16套。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6万户,入户率60%。年末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10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体育事业
2023年,罗源县运动员在福建省青少年锦标赛中获得2金8银1铜。共有体育场馆数1个,总面积2524.08平方米。全县共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门球、羽毛球、气排球、笼式足球、健步走等15项130多场全民健身活动。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罗源县医疗卫生机构243家,县直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乡镇卫生院10家,村卫生所135家,个体诊所63家,民营医院2家,门诊部6家,护理站1家,学校卫生站19家。实际开放床位1658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8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37人,注册护士66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6.3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5人。全县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4人;乡镇卫生院10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5人。
环境保护
2023年,罗源县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县级饮用水源地八井水厂、西溪水厂、洋尾水厂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主要流域罗源霍口、连江傍尾、斌溪口、兰水村4个断面及小流域南坂洋、方厝桥2个断面水质均达到省市考核要求,较去年同期水质明显改善。区域噪声平均值56.5分贝,道路噪声平均值65.6分贝。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61天,达标天数357天,达标率98.9%。6项空气环境监测指标均达国家二级标准,其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臭氧(O3)平均浓度122微克/立方米。
历史文化
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
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福建省罗源县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位于罗源县西北部,坐落在中房镇乾溪村附近的山腰上。坐西朝东,平面呈“亚”字形。前身是“高行先生祠”,属于陈氏家庭祭祀先祖陈苏的祠堂。由戏台、天井左右庑、大殿、中殿、后殿组成,虽然始建于五代,建筑风格却是唐代的。2001年06月25日,陈太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云洞造像
栖云洞造像,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门外莲花山圣水寺,栖云洞为天然石洞,形如巨钟罩地,中有澄心井,高1.3米~2.85米,洞内有石雕罗汉像18尊,围壁列坐,其中16尊为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刻,2尊为明代所补。2006年,栖云洞十八罗汉造像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罗源秀珍菇
罗源秀珍菇,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罗源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明嘉靖时期编纂的《罗川志》中就有香菇、木耳的记载。20世纪60年代中期,食用菌产业开始规模化发展。罗源秀珍菇具有朵细质白,肉嫩味美,口感香醇、甘甜,食用可口的特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无化肥、农药等污染。
2010年11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罗源秀珍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罗源下廪羊
罗源下廪羊,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罗源下廪羊,与福清高山山羊、永泰富泉羊同属于福清山羊,原产于罗源县碧里乡下廪(廪头、溪边、牛坑、廪尾、新澳、濂澳、吉壁等村)一带,故称为下廪羊。个头较小,肚皮长白毛,羊肉紧实,无膻味,口感极佳。
2016年6月,“罗源下廪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七境茶
七境茶,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七境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19日,罗源县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25日,罗源县入选第五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2020年2月,罗源县入选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1年1月,罗源县入选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4月,罗源县入选2018年—2020年度入选福建省级文明县城城市。
2023年10月,罗源县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4年10月,入选壹城智库“2024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95。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