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阳(1961年6月29日-2012年11月25日),男,汉族,辽宁沈阳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生前任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人物生平
人物履历
1978.09-1982.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高空设备专业就读
1982.08-1992.09
航空工业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员
1992.09-1994.02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九室党支部副书记、常务副主任
1994.02-1995.01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组织部副部长
1995.01-1995.06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组织部部长
1995.06-1997.06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副书记
1997.06-1999.12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1999.12-2002.07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第一副所长
2002.07-2007.11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2007.11-2008.12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08.12-2012.01 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12.01-2012.11 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特级专务,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早年经历
1961年6月29日,罗阳出生于辽宁沈阳,父母都是军人,由于父母工作变动,他辗转多地求学。
1969年11月,罗阳和母亲作为第四军医大学的家属从西安来到重庆,进入沙坪坝区高滩岩小学二年级学习,后回到沈阳。
1973年,罗阳在沈阳读完小学后,随父亲来到武汉,住在硚口区一座部队(军事经济学院前身之一)大院里,随后于1974年至1978年就读于武汉市43中,罗阳理科成绩非常突出,高考他的物理成绩是95分(满分100分),位列全区第一。
1978年,罗阳毕业时以总成绩全校第一名,物理成绩硚口区第一名的成绩(物理95分,满分100分)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择了飞机制造系的高空设备专业。在北航学习期间,罗阳不仅专注于专业课程,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社团活动。
参加工作
1982年,罗阳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获得了高空设备专业的学士学位,被分配到沈阳飞机研究所第九设计室担任设计员,不久后,罗阳便被吸收到歼-8Ⅱ型飞机设计团队,从事座舱盖的研发。
1989年,他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罗阳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员的岗位工作10年,他的研究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特别是由其主持的歼-8系列飞机弹射救生系统重大技术攻关,一度得到空军领导机关的肯定,并顺利实施。
1992年9月至1999年12月间,罗阳历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九室党支部副书记兼副主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组织部副部长、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组织部部长、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所长。
2002年7月后,历任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期间,正赶上国防武器装备亟需升级换代,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比沈飞过去50年还多的新机型,成为企业历史上完成军机研制型号最多的领导者,创下企业近30年来交付飞机数量最多的新纪录,企业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作为多个型号研制现场的总指挥,他带领沈飞完成了歼-15舰载机等多个重点型号研制并成功实现首飞和设计定型,推动军用战斗机研制取得重大进展,为国家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12月,任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分党组成员。2012年1月,任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特级专务。
因公殉职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在工作岗位上因公殉职,享年51岁。
人物事迹
航空报国
罗阳出身于军人家庭,立志投身国防。他选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专业就读,后被分配至中航工业沈阳所。当时,中国航空工业面临挑战,部分同行选择转行。罗阳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硕士,致力于国家航空事业,航空报国。
在担任沈飞董事长、总经理期间,他面临科研与批产并行、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实施了多项管理改革,包括调整零件生产与部总装管理机制,优化科研与批产的管理流程,以提高科研和生产的效率。他持续关注全球航空技术动态,并组建了一支高效、团结的研发团队,致力于突破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他积极参与一线工作,指导关键项目的攻关,对多个型号飞机的首飞和数百架飞机的交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领导下,中航工业沈飞在重点型号的开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中国军队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特别在
歼-15的研制过程中,罗阳及其团队克服了多种困难,实现了该型号在航母“
辽宁舰”上的成功起降,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航母工程建设的重大进展。
他基于全球视角评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需求,并执行中航工业的战略规划。在沈飞民机业务方面,他实现了业务模式的重大转型,包括从转包生产向风险合作的转变,以及从零组件生产到整机交付的进展,针对国有企业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责任理念和务实工作作风,促进了高效团队的建设,强化了管理体系,通过实施严格、精细、规范和标准的管理流程,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在罗阳的带领下,中航工业沈飞科研生产连创佳绩、民机产业走向世界、基础管理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利润年均增长3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
艰苦朴素
罗阳秉持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原则,反对奢侈浪费。他日常使用中,公文
稿纸会正反两面都利用。在参加活动时,他注重节俭,如与秘书共住一室以节省费用。他的生活简朴,饮食简单,如常吃的午饭是面条,晚饭是肉夹馍和凉皮。他的个人物品使用长久,如电子表和表带,即使磨损也尽量修补继续使用。他对亲属和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尽管他职务高、贡献显著,但家中住房仍为1998年单位分配的
房改房。
关心职工
罗阳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群众,亲自接待群众上访,经常深入科研生产一线调研。冬天,他为试飞站职工配备了防寒取暖用品和热水、热咖啡,把公司最好的空调大客车调去给大家取暖。有一位一线职工的父亲生病,因工作忙而没有时间去照顾,罗阳就委托总工程师和军代表去医院看望老人。
最后坚守
2012年11月9日,罗阳参加了珠海航展。航展后,罗阳并没有回家,直接奔赴某海军基地,做好了登上“辽宁舰”的准备,并在次日清晨登舰。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去海事指挥部房间,询问海试飞机训练日程安排。罗阳到各个仓位、飞机塔台、方舱熟悉工作环境。此后的几天,罗阳依旧停不下来,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部队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
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辽宁舰”入列时,海外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机成功运用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而仅仅两个月后,歼-15就成功实现舰上起降。在任务最后冲刺的1个月,罗阳的工作节奏从“711”变成“720”,每天工作高达20个小时,他常说,“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必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每次在飞机降落后,罗阳总要向“辽宁舰”上的技术部门索要歼-15试飞后的相关数据,罗阳在航母上最后的8天时间里,曾经5次来到舰载机的机舱中,详细研究歼-15舰载机到航母上之后,维修、拖动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
2012年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舰载机成功试飞后,罗阳与妻子王希利通话,说对这次舰载机的成功试飞感到非常欣慰。11月25日,圆满完成舰载机试飞任务的辽宁舰回航,离舰登车后,罗阳突发心脏病,送医抢救3个多小时后,不幸在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离世。享年51岁。
罗阳去世后的第二天,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要很好地总结和宣传罗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担任职务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罗阳的女儿
罗靓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航空人,罗阳去世的时候,他只有21岁,在罗靓的印象里,父亲罗阳一年365天里有300天在出差、忙工作。在告别仪式上,罗阳的妻子王希利用这样一句话,和离世的丈夫告别“太累了,你睡吧,你睡吧。”
人物语录
人物纪念
告别仪式
2012年11月29日,罗阳追悼会在辽宁省
沈阳市举行,沈阳各界群众以不同的方式来怀念罗阳,上午10时,追悼会及遗体告别仪式在沈阳市
回龙岗革命公墓举行,来自军队、地方和航空业界的各级负责人,罗阳的同事、生前好友、以及社会各界民众三千余人来到现场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原主席
胡锦涛对罗阳的不幸逝世表示悼念,向家属表示慰问,并送花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并委托中航工业代送花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向罗阳家人和亲属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慰问,并送花圈。
相关作品
纪念展陈
2013年11月25日,罗阳塑像在中航工业总部大厦前揭幕。国务院国资委、中航工业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罗阳同志的妻子王希利、姐姐罗明共同为罗阳塑像揭幕。中航工业“罗阳青年突击队”代表向罗阳同志塑像敬献花篮。
2020年6月,罗阳纪念馆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航空博览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展馆在沈飞航空博览园原罗阳先进事迹展区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布展面积310平方米,收集罗阳同志生前使用过的笔、水杯、衣服等物品81件,图书457册,展出图片156幅,相关视频79分钟,分为“大国重器以命铸”“航空报国终无悔”“深切缅怀永铭记”“忠魂永驻海天间”四个部分,详细记录了罗阳立志航空、学习航空到献身航空的传奇一生。
事迹报告
2012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学习罗阳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习近平指出,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2012年12月17日上午,罗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会见了报告团成员,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罗阳同志妻子王希利并通过她向罗阳同志母亲表示诚挚的慰问,颁发中央组织部授予罗阳同志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对深入学习宣传罗阳同志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提出要求。
缅怀仪式
沈飞公司举行罗阳同志因公殉职十周年缅怀仪式
2022年11月25日,航空工业沈飞在厂区群英林罗阳烈士塑像前,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缅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改革先锋、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航空报国英模”罗阳同志因公殉职十周年仪式。
青年传承
2013年6月8日,航空工业沈飞成立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截至2022年,累计已有37万人次参与其中。
所获荣誉
人物评价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
罗阳同志的一生是航空报国的一生,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在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用身躯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罗阳同志以敬业诚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奋斗精神,组织实现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快速研制成功的杰出成果;他以追求卓越的治企理念,实现了管理创新的升华,改变了沈飞的面貌。罗阳同志辉煌的一生,用鲜血祭旗,为沈飞人和中航工业员工树立了楷模。(罗阳同志治丧委员会 评)
罗阳同志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航空人的杰出代表,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航空事业,建立了不朽功绩。他献身航空三十载,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用辛勤和汗水铸就了一座座丰碑,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罗阳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面旗帜,是中航工业的骄傲。(中航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原林左鸣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