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村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与石门镇之间,与两镇相距不过9华里。省一级公路“新德公路”从南侧通过,村中有宽阔的公路与之相接。
村情简介
石门镇羔羊村位于石门镇南部,与崇福镇接壤,东临京杭大运河,南至安全村,西接郜墩村,北连二大埭村。村域面积3.72平方公里,现有21个自然村,共771户,户籍人口3166人,外来人口 424 人。该村以女鞋制作为主导产业,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256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40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607元。
近年来,羔羊村分别被评为中国淘宝村、浙江省卫生村、嘉兴市生态村、嘉兴市科普村、桐乡市农机平安示范村、桐乡市绿化示范村、桐乡市文明村、桐乡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点、桐乡市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全村现有中共党员98名,村两委干部5名,村经济形势发展良好,村级面貌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不断前进。2011年建设羔羊村社区服务中心,现有社区办公面积232平方米。
历史沿革
20世纪70年代,羔羊村曾出土过许多汉代文物。田凭、门牌等
太平天国行政区划
羔羊村由高家埭、扇火墩、万头里、钟家庄、田板村、钟家门、燕墩村、砖瓦铺、王家门、朱家门、胡家浜、三家村、唐家埭、徐家木桥、胡家兜、苏家埭、施行兜、大家桥、公家村、苏木浜20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高桥头。村区内的苏家埭为羔羊乡人民政府驻地。1992年共752户、3204人。
农业
稻谷、
蚕茧为主。历来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1949年后,精耕细作,科学种田,提高复种指数,一年多熟,
农副产品大为丰富。80年代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得以逐渐形成。农业投入的总额至1992年底已达60多万元。其中1992年就投入15万元。全村共新建、扩建大小机埠17座,修筑外河涵洞10个,加高、加固圩堤5000多米,浇筑水泥渠道7500米,排灌分系,水渠成网。村里已购置
农用拖拉机28辆,排灌机械有离心泵20台、
轴流泵《鸳鸯湖棹歌》 畜牧业
羔羊村的畜牧业素以饲养猪羊为主。湖羊是太湖流域独特的家畜,小胡羊皮是中国珍贵的羔皮品种。据载,湖羊的饲养自蒙古传入,后渐成为附近
农民生态农业
抓好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建设,增加实际土地利用面积,2007—2008年实际整理宅基地60亩,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朱家门和万头里工程已于2007年整理完毕,苏木浜工程已开始实施,预计于2008年10月完工,通过宅基地整理,有效的把废地变为可循环利用的良地;合理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对原梨园进行产业优化,种植近200亩杭白菊,增施农家有机肥,减少化肥、化学农药的用量,全力打造无公害
杭白菊基地;巩固发展生态养鸡基地和生态小蚕共育基地,严格控制畜禽粪便的排放,投入22万元建设好羔羊村生态养鸡基地综合治污项目工程,集中饲养小蚕期600多张春蚕种,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并且利用土地、空间、光热、水草等资源,养殖1—2万羽种鸭和其他畜禽,运行树—草—禽发展立体农业模式,走出一条生态高效农业路子。到2009年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达到4000万元。
村办企业
羔羊村的村办企业始于1975年创办的五金厂。虽然规模小,但它的创办标志着羔羊村开始从传统的
农业经济结构中走出来,向着以工兴村的道路迈进。自此以后,羔羊村的企业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1980年,五金厂的职工增加到12人,产值34137元,获利数千元。1985年,新建小砖窑1座,务工人员近百人,产值45万元,利润2万元。次年,将小砖窑改建为24门轮窑。
1987年,羔羊村根据进口轿车配件需在国内大量生产的市场信息,抓住机遇,将五金厂改建为羔羊
汽车配件厂桑塔纳、
夏利、
标致等各种车型,畅销全国各省市。在
广州、
哈尔滨、
西安、
成都设立4个经销办事处。
羔羊汽车配件厂良好的经济效益,信得过的产品质量,使它声誉日隆。1988年,它被确定为浙江省汽车工业公司进口部定点厂,同时成为中国珠江企业配件集团成员厂、中国城市出租协会和中国转向器协会的会员。此外,村中尚有羔羊砖瓦三厂、羔羊福利包装厂等企业。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在村党支部书记钟柏兴、村委会主任苏子泉等村领导带领下,1992年,又投资30万元,开始筹建化工厂。
苏家埭为乡人民政府驻地,2012年人民政府驻地搬迁至徐家木桥(羔羊初级中学对面),逐渐发展成为有近千人居住的农村集镇。现在,全村已有150多人在集镇上从事饮食、建筑材料、
副食品、理发、运输等第三产业。从事
运输业的挂机船有100多艘,每船都装有12马力的
船用柴油机。在公路上跑运输的拖拉机有25辆。至1992年底,羔羊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共有1500多人,约占全村总劳力的85%。
生态工业
把现有63家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提升档次,适当聚集调整,形成优势,同时实行清洁生产,注重工业垃圾集中处理,把工业的废水
废气稳定达标排放。总投入资金1000万元。到2009年工业产值超过3亿元,利税5000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
农业的持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给羔羊村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1985年,人均收入为564元;1992年的人均收入提高到1676元,家家户户建造了新楼房,其中有287户的住宅是各具特色的三层楼。电视机已普及,其中进口原装彩电150台。进口
录像机有10台。全村有机动车3辆(其中1辆是
桑塔纳轿车)、
摩托车20辆。家庭电话已安装10部。水泥路通到了每家家门口。全村合计浇筑水泥路面7000米。全村25~45岁的青壮年都已摘除文盲帽子。全村的学龄儿童个个入学,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落到实处。教育设施不断改善。1992年耗资18万元,
新建小学校舍,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另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操场。至今,全村已有20多名子弟负笈外地,接受了中专以上的教育。
生态环境
简述
羔羊村在2007年规划实施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全村设5个新村规划点,凡改建、新建农户住宅都必须进入新村规划区,全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生态河岸进行整治共3600米,按照6×6高标准进行建设,疏浚河道 8000 米,共疏浚土方10万多立方,衬砌块石护岸1000米,并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河岸绿化面积2.16万平方米。同时落实人员负责河道保洁、绿化养护,确保河道环境整洁美化。对63家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废水排放进行治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养猪大户畜粪便排放实行建设沼气池和沉甸池处理,变为大量无害
有机肥,桔杆还田,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全村没有废气排放的企业,植被覆盖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羔羊村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比较丰富,资源保护良好,人居环境的道路硬化、绿化、村庄美化治理较好,社会的公益事业建设发展较快,电视、电话、宽带普及率较高,清洁能源的应用、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环境保护各项指标基本上达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全村农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仍然占了主要地位;工业企业多数是家庭小作坊,规模效益和产品附加值较低,
工业垃圾的集中处理还存在问题,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抗灾减灾的能力还不够强。
发展方向
针对羔羊村的实际情况和生态建设的要求,近期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地开发资源,在农业方面: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特色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在工业方面:加大技改投入,形成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竞争力和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创建良好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突出搞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点解决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适宜性和安全性。三是增强抗灾减灾的能力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增收。
人居环境建设
按照生态村人居环境建设要求村居布局合理,环保设施配套,环境整治优美,舒适性和适应性好。全村规划五个新村居住点。全村村庄整治长效管理保洁全覆盖,通过近几年的建造,并投入正常使用的有垃圾箱150只、垃圾桶20只、三座垃圾中转房、四辆保洁车、并落实专职
保洁员四名,河道保洁员五名。通村通组道路硬化工程和桥梁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三纵四横的村级公路格局体系,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2008年将投资30万元完成村主干道拓宽工程和路灯亮化工程。路旁村旁的绿化共投入资金10万多元,全村
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0%。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更趋完善,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于2007年开始规划,工程于2008年正式启动,对全村60%以上的农户进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并达标排放。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