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庙

供奉各种各样的神灵

老母庙是山东省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天台山下的寺庙。

简介
国内的老母庙众多,有道家的,也有佛界的,供奉的是各种各样的神灵。
太阳崇拜
在山东省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天台山下,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老母庙——这座老母庙祭祀的是我们的先祖太阳神羲和,当地人称羲和老母,这在全国众多的老母庙中尚不多见。
日照地区的太阳崇拜习俗以天台山下太阳节(老母庙庙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最为广泛。
对于老母庙的历史,清朝王陨在《天外来客—陨石收藏录》中记载:“日照陨:沂州府日照县南40里石盆山。”
老母庙庙会(太阳节)起于何时,不见记载。传说自古以来日照民间就有赶庙会的习俗,人们在祭祀神灵的同时,也要进行商贸和民间娱乐活动。因此每年一度农历六月十九太阳神生日这天,天台山下的老母庙都要举办庙会,这是涛雒也是日照的一大盛事,周围几百里的乡民都来赶庙会,祭太阳,祀老母,祈求五谷丰登,幸福安康。村民们还将生产的乡土产品拿来展示、交换、同时请来专门的戏班子表演节目。据说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北魏时期,慧深法师在天台山老母庙附近建天台悯寺。由于农历六月十九日也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佛教文化很自然地融入了当地的太阳节习俗。因此农历六月十九太阳节这天,人们不但祭太阳,祀老母,还要拜菩萨。值得注意的是,石鳯寺的建筑本身也反映了原始太阳崇拜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据说寺庙雕梁画栋,大殿里供奉的是佛像,壁画则是羲和浴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和大羿射日等传统的神话传说。
老母庙庙会(太阳节)大型节庆活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来庙会上发生了一件离奇的“木刀杀人”的事故,庙会活动才中断。当时戏班子上演的是三国演义中关公计斩蔡阳的情节,据说演关公的演员手持木刀,手起刀落,居然真的把演蔡阳的演员的人头砍了下来,从此庙会终止了,但是民间的祭祀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六十年代文革开始,红卫兵到这里破四旧,将老母像合佛像砸毁。到七十年代人们在这里采石,老母庙和石鳯寺被彻底破坏了。但是在民间,人们在太阳节这一天仍然保留吃面饼的习俗。
各地老母庙
冉庄老母庙
老家有庙名为“老母庙”!那里面敬奉的是当地广大妇女信奉的无生老母!她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慈悲为怀,护佑当地百姓儿女!每当每年庙会时,四里八乡的信众纷纷而至,焚香祷告,虔诚祈求!有求财,有求福,有求升官的,还有求子的···总之所有的愿望,这位慈祥的老母奶奶都能办到,就看你是否有一颗虔诚之心了!之所以这位神仙为什么受当地百姓的尊敬,可能是因为她身上“母性”的号召和吸引,她集中了中国妇女所有的优秀品质,或为人母,或为人妻,或为人女的行为修养和品行。人们赋予她无穷的神力,更多的是在她身上寻找到一份母性的心灵慰藉!
泰山老母庙
泰山老母庙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历经战乱动荡,风雨沧桑,庙宇废圮严重。清朝乾隆五年,对泰山老母庙又重新修复。现有泰山老母殿,送子奶奶殿,古碑一座,百余年古树一棵。泰山老母殿内供奉的碧霞元君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女神。碧霞元君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称“泰山老母”,民间则亲切地称之为“泰山老奶奶”。老奶奶的起源很早了,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太平御览》引《黄帝玄女战法》: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黄帝归于泰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这位人首鸟形的女神虽然名称不断变换,但始终就没有离开过泰山,宋代以后,碧霞元君的称谓才逐渐固定了下来。
方城历山
八百里伏牛山自西而东,由川陕入豫,蜿蜒起伏,雄伟峻奇,一路走来一路歌,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在南阳方城县西北伏牛山脉,有历山主峰,就在峰顶有座千年古观历山老母庙,庙下有老母洞,主祀舜帝之母.久敬舜帝之德威,偶闻方城便有舜母庙(当地称老母庙),并传有舜帝的故事,心中很是兴奋,对这位先祖思慕敬仰之情顿生拜谒之心.适逢国庆长假,即理容整冠,携意气相投之友北往方城而去。
西山老母庙
立石台有个西山老母庙。是一个道教场所。
据后汉书记载,王莽赶刘秀,易县北山老奶奶喷饭变蛆救刘秀的故事流传至今。
相传,女神后土皇帝之凡体系河北真定(今正定)行唐县上方村人氏。姓张名生香,是一个貌美的年轻女子,父母早双亡,家中只剩兄妹四人,吃人的旧社会,使三位兄长看破红尘,都出家修道去了,且都已修成正果,被封为玉皇大帝等,家中剩下生香一人,好不凄凉,她暗想,我在家苦熬岁月,倒不如跳出苦海,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去修行成仙,以救世济生。生香女下定决心,虔心拜佛,封门上锁,辞别乡邻,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一直北行,一天被一片大海拦住去路,正愁无法过海时,突然,从水面射出一道红光,直冲上界南天门,这红光正是在巡海的千里眼。千里眼回到天宫忙向玉皇大帝禀报,下界有一女子出家修行被大海拦住去路,玉皇大帝便派太白金星到南天门察看,太白金星来到南天门拔开云雾一看,此人正是玉皇大帝的御妹。于是急回向玉皇大帝禀报,玉皇大帝对太金星说:你把御妹用船渡过海去,送至保定范阳洪崖山的丹霞洞修行去吧!太白金星领旨下界,化为渔翁架一叶小舟向生香划来,将生香渡过彼岸,从此生香丹霞洞苦苦修练,同时修炼的还有其他八位师妹,她们打座参禅、炼丹修真,饿了吃松柏籽,喝山泉水,几个姐妹相依为命。我们这座“老母庙”之神是北山奶奶的大师姐,名叫宋素芳,尊称宋大姐,几个姐妹经常受土地爷保护,虎豹豺狼不得近其身,经过四十年修炼,都先后修炼成仙,往来于天界人间,下界来与众仙神抚佐明君,替天行道,普度众生。
西汉末期王莽篡位,汉室后裔刘秀决心推翻王莽光复汉业。时当刘秀来河北安抚各郡县,废王莽苟政,王莽狗急跳墙到处追赶刘秀,刘秀节节败退到洪崖山脚下,王莽仍穷追不舍,刘秀见大山拦路,急得跺足长叹:“莫非,王莽该兴,汉室该亡?!”叹罢,忽见一农夫正在耕地,刘秀赶忙说明真情,请求搭救,农夫便急忙将刘秀遮掩在耕过的松土中。刘秀凭借着蝼蛄钻过的空隙呼吸,莽军追至此,四处不见刘秀,又看高山阻挡,于是便暂时退去。过后刘秀从土里钻出,并嘱咐蝼咕去草地吧,蝼咕听错了,去了好地,至今好地里蝼蛄之多。谢过农夫,即逃上了洪崖山。莽军忽见刘秀上了洪崖山,便拔马卷土重来,刘秀被追赶到崖边,大兵压境,刘秀不禁仰天哀叹:“是必死矣!”
据说生香早已奉天旨下界来了,她点化耕地农夫搭救刘秀后,就到丹霞洞旁浇花整树去了,忽听巡香童子禀报,刘秀又遇大难了。便差看山虎前去接应,猛虎即去,当穷兵追到崖上,刘秀宁死不屈,闭眼跳下悬崖,恰巧正落在猛虎的背上,老虎便负之远去,从北山越过东山,翻山越岭,向色树村立石台奔来,路经长安庄、大全庄(后改名为“虎过庄”)。这便是虎过庄的得名由来。远离追兵遇一棵古树,虎借树身将刘秀蹭下,刘秀如同做南柯一梦,醒后这正是色树村地界,宋素芳正在巡山远望,见一美貌男子疲惫不堪,待问明情况后,见他不凡,便让刘秀隐居修养几日。据民间传说所述,在此休养期间,宋大姐用野菜“千菜古”(又名人情菜)做成饼子给刘秀充饥,刘秀称其救命草,所以至今每年生长出“千菜古”世人且都喜欢食用。一天,刘秀慢步东水峪村北沟群山之中,天突降爆雨,山洪暴发,刘秀险些丧了性命。可刘秀命大齐天,用手一指,把北沟的水全封闭住了,所以至今北沟群山中无一处清泉,而西沟清泉遍地,布满山顶峡谷。至今如此只一山之隔,难免不让人深思,不解其奥密,刘调养几日,身体渐壮,便告别宋大姐,向西安庄方向走去。路经长安庄山腰处,饥饿难忍,正愁时,忽见石洞中有几个烧饼,随即充饥。留一古典传说。有后人到此就能闻到烧饼香味,故名“烧饼食堂”,现有实景。后路经一道山沟,酸枣树横生,勾针刺破刘秀衣服,刘秀当即除去勾刺,至今这个沟内的酸枣树不长勾刺,称为千古奇谈;现有实物可查。而后刘秀又逃回易县北山,王莽得知消息,又返回追杀刘秀,引出一段“民妇喷饭变蛆救刘秀”的故事(就不多叙了)。又一典故说,刘秀在被追杀途中,路过长安庄时,老虎用一棵大树蹭下,醒来时饥饿难熬,见一桑树挂满桑果,一尝,甜而好吃,一气吃饱肚子,心想我得天下后,一定封此树为树王,东汉二十五年立都洛阳。登基光武帝,错把椿树封为树王,这便是民间称椿树王的由来,柏树不服,我四季长青倒不如椿树,引出了“一气跳上悬崖处,竟把桑树气破肚。杨树拍手哈哈笑。流于民间传奇古”。
后来刘秀重整旗鼓,收集残部,联合各种力量,又经过长期战斗,终于推翻了王莽的统治,于公元二十五年,重新建起了汉政权,建都洛阳。帝位(光武帝)后立即派大臣刘志国来洪崖山找救命的干妈,刘在山上找了好久,不见那老妇人,正在焦急时,忽见深山峡谷中有一采药老人,刘急忙前去询问,这采药老人正是千釜山庙中道士刘若夷,说明张生香已脱凡体成神了,刘志国回朝禀告光武帝。刘秀才明白自己救命恩人就是神女干妈,立即赦封洪崖山为凤凰山,此神为“承天效法后土皇帝”。后来收养自己的宋大姐就是干妈的大师姐。立即郝赦封宋素芳为“风神老母”,建庙宇“立石台”这块风水宝地,掌管四海龙王,人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安居乐业,并立即派大臣刘志国将玉皇大帝的九个师妹逐一建庙(俗称九尊老母)。各有历史,名垂千古。这便是流传至今的真正的“立石台西山老母宋素芳大师姐之庙”。历史上香火几度旺盛,由于战乱等历史原因香火一度中断,后民间错把西山老母庙当做易县“北山后土皇帝庙”故名思议。易县是北山,根本没有西山字样之说,此庙才是真正的“西山老母庙”,远道而来的善男信女就一直向往易县进香,这是历史误解。
真乃:
历史沧沧数千年,
错把后土误西山,
花开两朵相并蒂,
立石台前签证言。
青岛市老母庙
青岛市老母庙: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辖区辛安村北青龙山南坡,始建于1924年。1922年西于家河村民于志金在青龙山采石头,石窝里出现很多蛇,用筐抬也抬不尽,回家后即得病卧床,直到许愿修庙始得病愈。所以在此山修了一座小庙,庙房共1间,连院墙在内占地约1分。庙内供观音老母,无住庙僧道,也无香烟。解放前每年古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为老母庙会,附近村庄的善男信女多来这里烧香许愿,还有来求神水治病的。解放后,庙宇被拆除。
来历说法
第一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清人王陨的文章:《淮南子·览冥篇》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山巅尚有马蹄形陨石坑依稀可辩,陨石散落于其间,山下有陨石立于涛雒南门外。土人传曰:盘古开天辟地,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四海一统,其乐融融。不意太阳爆,陨石降,竟至石破天惊,“四极废,九州裂”,民不聊生者也。幸得女娲补天于高山之巅,羲和浴日于东海之滨,救得万众生灵。乃建老母庙于山下以祀女娲羲和,堆陨石于高台以祭太阳神灵。其庙已毁,其碑尚存;其台已去,陨石可见。
第二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见于附近村民(现旅居澳大利亚)秦鸿才的文章:我还记得山下有一个老母庙和木刀杀人的故事。说的是老母庙年年都有庙会,但有一年庙会上一个戏子用木刀将另一人杀死了,从此老母庙就败落了。但我爷爷说,他的爷爷告诉他实际上老母庙的前身是一老母洞。老母洞坐西朝东,洞口狭窄但洞内深邃高大,里面供奉的是老母娘娘。我爷爷的爷爷曾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每当春分秋分时节,太阳就能照到老母娘娘的石像上,岂不是神迹?我知道西方好像也有这样的现象。老母娘娘有求必应,甚是灵验,因而历朝历代香火不断。晚清年间老母洞不知因何故塌陷,石祖像丢失。后来人们在老母洞附近建了老母庙,仍然是有求必应,香火不断,直到木刀杀人的故事发生才衰败下来。
第三种说法
第三种说法——在云阳河拐弯处的河道里,当地人们叫它“合婚石”。本是一块看似平淡无奇的石头,却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故事。相传在上古时期,世间洪荒遍野,万户灭绝,天地之间只剩下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后代,缔造人类,伏羲提出要和女娲成亲,女娲说什么也不同意:“哪有兄妹成婚的道理”。但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说道:“只要上合天意,下顺地理,咱们就结婚。”可怎样才算上合天意呢?女娲提出在东西山头上各点然两堆山火,若冒起的青烟能结合在一起,就算合了天意。于是,伏羲上了西山顶,女娲上了东山顶,各自捡了一堆山柴点了起来,只见两股青烟,袅袅升起,突然刮来一股旋风把两股烟搅到了一起,在云阳河谷上方互相缠绕,直冲云霄。天意已明,该轮到下顺地理了。女娲又提出了从山顶往山下滚石头,若滚下的石头能结合在一起,就算下顺地理。两人又登上山顶,同时将两块大石往山下推。山石踏坡飞岩,在河底相撞,发现轰隆巨响,牢牢地合在一起,于是,伏羲对女娲说:“这次顺了天理,咱们该结合了吧?”伏羲、女娲便就此结合,拜为夫妻。据当地老人讲,末婚的男女只要手拉手,肩并肩地登上那块石头,并从上面走过,那么将来俩人一定会婚姻美满,白头到老。这块石头至今仍保存在云阳河谷底,中间有一道青纹,一边是龙纹,一边是蛇纹,分别代表伏羲和女娲。  为了纪念这件事,当地人就把伏羲,女娲滚到一起的那块石头叫合婚石。还在合婚石两边的斗山腰各修了一座庙宇,西边的叫伏羲殿,殿里供奉着中华民族的祖先——伏羲氏;东边的叫老母庙,殿里供奉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氏。
相关资料
《天外来客---陨石收藏录》
清 琅琊 王陨
《山海经》曰:“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然吾观古往今来,能通其道之圣人者可谓廖矣。盖天路漫漫,星月渺渺,凡人不可通也。
《左氏传》云:“陨石,星也”。陨石之与世上芸芸众生,无异于中原黄土之贱也。然其之与圣人,乃天外之来客,通天界之桥梁,达上帝之使者也。余倾毕生之财力物力,餐风露宿,跋山涉水,欲收集天下陨石于一屋。然世界之大,宇宙之广,岁月之无穷,天下陨石非人力所能穷也。收藏虽少,却每每把玩,如获至宝,如数家珍。呜呼!快哉,乐哉!
廉颇 陨石记
岁月无情,毕竟老矣。乃将毕生之所闻、所见、所集记于此,以传后人:
日照:沂州府日照县南40里石盆山。
伊洛陨:伊河洛河之间,陨石无踪,其地无考。《竹书纪年》曰:“帝禹后氏八年雨金于夏邑”。《竹书纪年》又云:“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
兰山陨:沂州府兰山县西40里。尚有遗石,状如铁牛,土人奉为神灵,立庙而顶礼膜拜之。庙已残破,庙碑尚存,曰陨石降于唐,因神牛而为庙。
寿光陨:青州府寿光县西50里。《二十四史-宋书》云:“魏明帝青龙三年正月乙亥,陨石于寿光”。乃地有落星村,村边有陨石状如石臼,又名星落石臼,为寿光八景之一。李振栝诗云:“海宇村名系落星,幽人选胜此留停。谁操玉杵回天象,似借高舂揭地灵。”
归德陨:归德府北50里。《春秋》云:“鲁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元和郡县图志卷七》载:“陨石水源出县(宋城县)北40里春秋时陨石于宋,其处为潭”。
温县陨:怀庆府温县西80里。《二十四史-宋书》载:“晋武帝太康五年五月丁巳,陨石于温及河阳各二。太康六年正月,陨石于温三”。温县西孟县有韩愈墓,墓旁有巨型陨石一,当为温县陨无疑。
肥乡陨:广平府肥乡县东30里。《二十四史-宋书》云:“晋成帝咸和八年五月,星陨于肥乡一”。
武威陨:凉州府武威县。《二十四史-宋书》云:“晋成帝咸和八年五月,星陨于肥乡一。咸和九年正月,陨石于凉州”。
家乡那棵古老的银杏树
作者 :秦鸿才,原老母庙附近居民,现旅居澳大利亚
我的老家就在日照市涛雒镇的凤凰山下。小时候经常跟爷爷到凤凰山上去玩,那棵状如华盖的古老的又高又大的银杏树是我的最爱。在那棵树下,有我童年时和小伙伴捉迷藏时留下的一串串脚印,也有我少年时代独自徘徊树下时留下的对未来的憧憬和粉色的梦想。那时一直想知道那么古老的一棵树到底是谁种下的,但村里没有几个人能说得上来。我爷爷说那是姜太公到东海之滨来避纣时种下的,算起它的年龄,比莒县浮来山的银杏树还要古老呢。我当时对姜太公,对“避纣”一无所知,但爷爷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说的话我全信。后来听朋友说银杏树在文革中被砍伐掉了,我就像失去了爷爷一样难过。我那金色的童年再也难以找回了,呜呼哀哉!我那如爷爷般古老的银杏树呀,魂兮归来!
记得凤凰山之西侧的山叫财山,我的名字鸿才就是因财山而取。我爷爷是风水先生,说财山风水极好,东向大海,背靠磴山,山上有老祖和太阳石,左有太阳神陵,右有鸡呴呴喽山,紫气东来,山清水秀,是他在日照一带能看到的最好的风水宝地,将来必定有大贵人出现。再说,山中的望仙涧还是先祖秦始皇所赐呢。爷爷说,财字太土,就叫鸿才吧。我觉得在自己身上倒没啥灵验,不过山下涛雒镇历来为繁华商埠及镇上出了个世界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倒是事实。
爷爷说的所谓老祖是财山西南面山谷中的一个石人头像,又高又大,我小时经常爬到石像的头上看风景,有时还学着孙悟空在上面撒尿,海风吹来,十分惬意。最初我不知是石人像,只觉得是一块又高又大的石头,很好玩。但我爷爷说那是石祖像,是比秦始皇还要早的远古老祖宗留下的,因为石像下面画着一个圆形太阳,一定是太阳神或者是太阳女神的男人了。可能是年代久远风雨侵蚀的缘故吧,石像的面部有大部分地方已经脱落,只有仔细观察并加一点想象才能看得出来是个人的头像,因此爷爷的这一说法村里没有几个人信,但是我信。后来再也不敢到石祖像头上去玩了。
太阳神陵是啥样没印象,我爷爷说太阳神陵实际上是一堆乱石,但因其周边有岩石形成环状和放射状的光芒,所以他将其称为太阳神陵。这是我爷爷的发明,村里人将其叫做乱石岗。现在我才知道古人最初的坟墓就是在死者身上堆放石块,以防野兽,这大概就是墓葬的前身吧。
尽管多年没回家乡了,那太阳石和鸡呴呴喽山倒是经常出现在脑海里,睡梦中。太阳石实际上就是一块圆形巨石,孤零零地立在山顶上,对少年时的我的确具有非常的吸引力,正不知谁有那么大的力气将它搬到山顶呢。当时我觉得那一定是神仙所为了,因此经常到太阳石下假装睡觉,以求梦中能遇到神仙,传授我一两件宝贝或法术。后来屡试不灵,非常丧气,自觉一定是不为神仙所看中,后来也就失去了信心。我问爷爷太阳石是哪位神仙创造的,爷爷说可能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所造,可能是女娲补天石时剩下的巨石,也可能是大羿从天上射下来的一个太阳变成的,不见太阳石上还有箭痕?
站在财山顶上向北望去,鸡呴呴喽山活像一只引颈长啼的雄鸡,威武雄壮,难怪人们将它叫做鸡呴呴喽山呢。爷爷说,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将大地晒得都干裂了,寸草不长,颗粒无收。人们便在山顶祈求天神。天神派他的儿子,一个善用弓箭的勇士叫大羿,到下界来射掉了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吓的躲在东海海底再也不敢出来。人们没有了光明和温暖,也无法生活,便再来求天神。这次天神派的是一只能通太阳语的玉鸡。玉鸡告诉太阳,天神已赦免它的一切过错,让它出来为人类服务。但太阳害怕大羿的神箭,说只有玉鸡给它作保,它才敢出来。这样,玉鸡就在鸡呴呴喽山顶安家,每天早上都将太阳从东海中唤出来。这个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极为震撼的印象,以后我经常缠着爷爷重复这一美丽的故事。
太阳石之南,老祖像之东有一高峰,山名已记不清了。只记得站在山顶可以看到东边的大海、凤凰山上的银杏树以及四周的景色。我最喜欢看的是太阳从东海中露出脸面,霞光爬上银杏枝头的时候,那种碧波万里,霞光千条,蔚为壮观的景色。阴雨天气时,海上来的水汽在山间缭绕,风起云涌,乱云飞渡,松涛阵阵,细雨靡靡,好一幅仙山琼阁。当时我认为这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仙境了。秦始皇称这里为望仙涧,神仙不在这里,又能在哪里呢?
记忆的长河打开就难以收住。我经常怀念我的爷爷,他是个落魄的不得志的秀才,但在村里威望很高,看风水很有名气,也很有学问,村里人遇到什么难处总是喜欢找他求教。爷爷经常说他要写一本关于财山的故事书,但历经战乱,流离失所,最终没有写成。如今我也到了爷爷的年龄,很想回老家看看,去看看那生我养我的多少年来魂牵梦绕的故乡。银杏树已亡,太阳石、鸡呴呴喽山、石祖像应该还建在吧。老母庙已去,庙址应存吧。今天是爷爷去世60周年,聊写几行,也算是对爷爷,对家乡那棵古老银杏树的纪念吧。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