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旅行吗?你还记得旅途中最让你感动的回忆是什么吗?是一种画面、一个味道、一种感觉还是一段声音?台湾是个很吵闹、有很多声音的地方,有些声音会让人听过就深深刻在脑海中,成为一辈子的回忆,当然也有些声音不一定好听,不过仔细去探究的话却很有趣!
主持人
频率捕捉者 上山下海收集台湾美丽的声音
出生地:美国麻州春田市(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 usa)
生日:5月1日
星座:金牛座
兴趣:旅游、收集声音、看书、看戏
职业:中央广播电台主持人
一个外国人,讲著一口流利的中文,手上常常拿著录音器材,随时纪录台湾这块土地的声音,实在很难令人不去注意,这就是他──阮安祖。 来自美国东北部麻州的阮安祖(Andrew Ryan),自小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随他们「周游列国」,所以培养出热爱多元文化的感官。
去年刚拿下广播金钟奖的阮安祖,来台湾已经十七年,是相当资深的广播主持人,在他非常洋化的外表下,其实有著一颗非常台湾人的心,熟知他的朋友都笑说他上辈子肯定是台湾人,因为安祖不只热爱台湾,也很喜欢收集台湾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声音本身是会说故事的,尤其很多平常到我们不太会去注意的声音,如果愿意仔细去聆听的话,就会觉得这其实是很奇妙有趣的声音,甚至有些声音,还会让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台湾某个地方或某些人事物,他希望大家能够跟著他一起去认识聆听这些声音和其背後的生命故事!
视障舞者&运动员 勇於挑战任何不可能
出生地:台北市
生日:2月28日
星座:双鱼座
兴趣:跑步、唱歌、健身、跳舞
职业:艺术表演者
目前是国内知名的视障舞者兼运动员的林信廷,因为家族隔代遗传的「
视网膜色素病变」,导致双眼视力随著年龄成长而逐渐模糊,最後在二十岁左右,双眼连仅存的光感都完全失去,而陷入完全的黑暗视界中。
不过即使是活在黑暗”视”界里,信廷也没有让自己消沉太久,天性乐观的他,不但努力的让自己去学习和适应看不见的生活,包括学习盲用电脑、打盲人棒球、跑马拉松、甚至主持广播节目、成为一名视障舞者,他积极努力地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精采自信!
双眼看不见後,信廷对於声音有著异於常人的敏锐,也习惯透过声音去认识身边的人、事、物,甚至透过捕捉声音的频率,去挑战许多在一般人眼中,视障朋友根本就不可能做的事!
好动又大胆的信廷,全身上下彷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加上他对声音的精准掌握度,每每在外景的旅途中,让受访的来宾常常怀疑「他是真的看不见吗?」!
视障钢琴家 声音是他的全部世界
出生地:基隆
生日:12月3日
星座:射手座
兴趣:音乐、广播剧 职业:表演工作者
毕业於奥地利格拉兹国立音乐与表演大学的许哲诚,因为视网膜剥离,一出生就看不见,连对光的感觉都没有,三岁时,许哲诚就展现出对旋律节奏的绝佳音感,於是家人便开始栽培他学琴。
尽管活在黑暗的「视」界中,许哲诚只能很努力的用听觉来硬背音符,但也因为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许哲诚从九岁开始,便不断在国内外的大型比赛中获得大奖,十四岁时,更以台湾民谣「天黑黑」,在美国华府甘乃迪艺术中心举办的「国际身心障碍青年音乐家」钢琴比赛,拿下首奖,被誉为「贝多芬再世」。许哲诚对於音乐有著绝对音感,而对於声音更是绝对敏感,从小就一直陪伴著他、也是从不离身的玩具正是录音机。有时候玩心一来,他会把录音机打开,然後跑开到很远的地方大声的叫,之後再听自己的录音,他说这真的是在远方的感觉,他还会从远方愈跑愈近,或者是录那种门关起来『碰』的声音,他也喜欢听风声、雷声、雨声,他说声音就是他全部的世界,也因为声音让他的黑暗人生充满了想像空间。
分集介绍
第 1 集
有句话说:路是人走出来的。
台湾本岛的面积不大,从北到南纵长不过395公里,由东到西宽度最大也才约144公里,不过小小的面积哩,却布满著交错密集的公路网络,这些大大小小的公路,当平常大家或走、或骑车、或开车於其上,在匆匆而行时,可曾注意到这些公路上除了人声、车声之外,还有些什麼样不一样的声音呢?
省道台2线是一条蜿蜒在台湾东北海岸的公路,西起新北市淡水区的关渡大桥,沿著台湾的东北海岸,东至宜兰县蘇澳镇的南方澳,总长约169.5公里。
这条公路,原本是来往台北和宜兰之间的重要交通廊道,但是从国道五号雪山隧道通车後,许多游客选择走雪隧进入宜兰,让这条公路的交通流量也大不如前,不过无可否认的是,在众多公路中,台2线无疑是少数最能反映出台湾社会发展与经济变迁的一条公路,於是为了更瞭解这条传统路线的现在命运,同时也看看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保留或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开著胜利从关渡出发,沿著台2线寻找属於它的声音!
离开石门後,我们进入金山,没想到却在路旁发现了两栋很有趣的建筑,於是我们决定停下来看看。
接著,我们又到万里去拜访柴窑达人~王春长大哥,王大哥平常在核电厂工作,当初因为喜欢玩陶,便拜师学陶艺,因为喜欢陶土经过柴烧後的生命温度和纯朴情感,所以便自己建了这座柴窑,平常除了上班,几乎所有时间都投入柴烧创作。
在金瓜石的祈堂老街旁,有个战俘营旧址,是二次大战期间,日军用来关押以大英国协成员国(包括
英国、
加拿大、
荷兰、
澳洲、
纽西兰、
南非及
美国)的同盟国军战俘,这批盟军战俘的劳役工作即为采掘
铜矿,由於生存与工作条件甚差,管理严苛、医药不足且水土不服等因素,不少战俘命丧於此。
如今时过境迁,当年战俘营的人和建筑虽俱往以,但是当我们抚摸著一面矗立在旧营址上,刻满著当年被关押战俘名单的石墙时,依然为这段历史唏嘘不已……..
离开金瓜石後,我们决定去放松一下对历史的沉重心情,所以我们来到了以便当闻名的福隆,不过我们可不是要去吃便当,而是要去体验一下这里据说是全台湾最长的自行车隧道~旧草岭隧道。
长达2167公尺的旧草岭隧道,原本是一条单线行驶的铁道隧道,隧道的一头是福隆,另一头则是石城,这条隧道是1924年由日本人开挖的,後来不再行驶火车後,便改成自行车道,骑著自行车穿梭在隧道里,别有一番滋味,只不过或许是隧道真的太长了,总觉得好像骑不到尽头似的。
如果说这趟旅程中,最刺激的部分,应该就是我们一路上几乎是在跟台风抢时间,因为气象报导不断提醒著我们台风快要登陆北台湾,所以我们随著有心理准备可能会因为台风而不得不中断旅程,不过我们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在抵达头城的乌石港时,竟因晴空万里而一扫而空,原来在台风前的天气和浪头,正是冲浪的最佳时机,难怪即使不是假日,在乌石港的海边,依然吸引了不少冲浪客前来,只是对於完全没有冲浪经验的两位主持人来说,这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人生初体验.......
离开乌石港,我们也终於要踏上台2线的最後一段路,没想到在最後这段路上,我们竟然很幸运地听到了一个令我们非常惊喜的声音,而且据说这个声音即将面临失传,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即将消失的声音吗?
第 2 集
省道台3线,一条串连著台湾西部各县市山区乡镇的内山公路,是以日据时代的战备和产业现成道路为基础而兴建,北起台北市行政院门口,南迄屏东市,总长438.7公里。
穿梭蜿蜒在高山和台地间的省道台3线,对於发展西部山区乡镇的交通、产业和观光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先天地形注定了他的开发限制,但同时也让他得以保留最原始美丽的风景。
我们这一集规划的行程是从台北西门町出发,沿著台3线,走到苗栗和台中交界的卓兰大桥,总长约149公里,有什麼特别的声音!
从西门町出发後,我们穿过车水马龙的艋舺,上了华江桥,越过新店溪後,进入了新北市的首府板桥。板桥位在台北市对岸,那里的青翠市场有一家面摊,在卖一种面,叫做待用面!什麼是待用面呢?在板桥民治街的青翠市场经营「呷饭呷面」面摊长达30多年的颜妈妈,她的儿子在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出狱後决定改过自新,跟著颜妈妈在市场卖面,有一次无意间在网路上看见国外一张「待用咖啡」的分享照片,被照片里老人将陌生人赠送的咖啡如同珍宝般的小心翼翼捧杯啜饮的画面所感动,於是母子两人便决定仿效其作法推出让顾客预付面钱,再无偿提供给有需要者享用的「待用面」,他们说很多贫苦者连一碗面都吃不起,像有些独居老人平日只能靠馒头果腹,而待用面可能就是他们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餐。
离开板桥後,我们继续回到台3线,穿过了土城,我们进入了三面环山的小镇三峡,在三峡,我们要寻找一位打铁人江承尧。走进阿尧的工作室,里面都是阿尧用铁打成的艺术品,非常的特别!安祖和哲诚边请教阿尧将废铁打成艺术品的计较,边和阿尧聊天,原来阿尧是一位听障朋友,3岁时因为生病而导致右耳完全听不见,左耳的听力也只剩一半。阿尧的爸爸在开铁工厂,所以他从小就在磨铁、焊接的声光下长大,也让他对铁有一份浓厚的情感,从小就想当艺术家的阿尧,有一次突发奇想以爸爸铁工厂剩下的“破铜烂铁”作为创作题材,没想到作品意外受到好评,从此让他一头栽进”打铁”的艺术世界里。
离开大溪後,我们继续沿著台三线往南走,今天的太阳真的很大,不过听说关西有条四寮溪,溪水乾净又清凉,是一个消暑的好地方,我们的运气不错,正巧遇到了在四寮溪巡守的当地志工黎阿伯,阿伯很热心的带我们走入四寮溪,这个社区居民的後花园,在那裏,阿伯介绍我们认识了在全岛溪流, 池塘常常可以看到踪影的短腹幽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豆娘,也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当地居民如何保育这条如今充满生机的四寮溪。
第三天早上要出发时,我们在路上得知位於横山和芎林交界的南何山,有个可以爬树的自然谷,於是我们决定掉头上山去瞧瞧!
离开工作室的时候,夜幕已经低垂了,但是我们今天的行程却还没有打算要结束,我们还要到峨眉的客家村,去看看他们怎麼利用,闲置的天主教堂,为社区注入活力。
今年60出头的姜信钧大哥,原本在北埔乡公所工作,几年前退休後,便号召当地的农夫、农妇、小孩,以随手可得的农具为乐器,成立了野山田打击乐团,这个团的团员很特别,从小学生到70多岁的阿婆都有,他们以打击乐为基础,融入了山歌表演、农村生活舞台剧,想让大家看到峨嵋的新”声”命!这一个晚上,我们就这样在山区教堂的草地上,唱唱跳跳了一晚上,玩得很开心,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离开峨嵋後,第四天一早,我们继续往南走,今天的第一站,我们要特地去拜访一位据说是目前台湾少数硕果仅存的养蚕人~涂爸爸,涂爸爸的蚕宝宝农场在狮潭,他的声音听起来浑厚中又带著一种坚持,涂爸爸告诉我们蚕宝宝的一生只有活到55天到60天,不过它的成长速度非常惊人,而且别看小小一只身长不过三、四公分的蚕宝宝,它的吐丝量可是很惊人的,一生大约可以吐出一千到一千两百公尺长的蚕丝,不过大家一定都和我们一样认为它吐丝是在嘴巴对不对?那就错了,原来它不是用嘴巴吐丝,而是在嘴巴下方一点点有一个专门吐丝口呢!
本来,我们以为养蚕宝宝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从涂爸爸口中才知道,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曾经有人想来和涂爸爸学养蚕,涂爸爸也很大方愿意把自己的养蚕技术传给他人,但没想到这些前来像涂爸爸取经学习的人,做几天之後,就因为太辛苦而放弃了!至於让涂爸爸坚持这个传统产业不放弃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他说「这是属於我们老祖先流传几千年的文化,如果没有了真的很可惜,以後小学生想要认识蚕宝宝,是不是就只能看图片了呢?」,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传承文化的使命感,让涂爸爸能够坚持下去!
第 4 集
省道台17线,是台湾西部滨海的主要道路之一,故而也被叫做「西滨公路」,和被称为「北滨公路」的台2线、以及称为「东滨公路」的台11线合称为「环岛公路」。
「北滨公路」的台2线、以及称为「东滨公路」的台11线合称为「环岛公路」。 公路总长约272.8公里的台17线,贯穿了中南部包括中、彰、云、嘉、南、高、屏等七县市,只不过现在的台17线因为台61线等快速道路的兴建,改变了用路人的习惯而显得有些冷清,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这条公路可是相当具有历史价值,因为当年大陆的先祖移民,在跨越有著黑水沟之称的台湾海峡,千里迢迢来到台湾,登陆後的第一块「踏脚石」,就是沿著台17线道路两侧展开的各乡镇来发展,所以省道台17线可以说是台湾文化最早的发轫带,不过走过台湾早期的开发历史後,景色单调的台17线,在安静中,似乎透露出一份寂寞。
我们这一集规划的旅程,将延续上一集未完的台17线旅程,继续把油门催落去,带大家一起到嘉义和台南去找寻古往今来的在地声音!
很多人都知道嘉义东石的蚵仔很出名,却不知道其实在东石有个叫做船仔头的小村庄也很好玩! 在广大的嘉南平原上,”船仔头”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全村人口加起来不到一百人,不过它却是台湾社区营造的先锋之一,是的,我们这趟的旅行就要从船仔头出发,不过在正式上路前,我们决定先去体验一下划独木舟,顺便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差点面临散庄命运的小村庄如何”起死回生”。
船仔头,顾名思义当然和船离不了关系,而孕育这个村庄的河流便是”朴子溪”,当我们划著独木舟在这条乾净的朴子溪上顺流而上时,我们实在很难想像当年这里曾经因为又黑又臭而被环保团体批为”黑龙江”,而推动这个故乡新运动的推手之一,正是这次带我们体验独木舟乐趣的谢敏政大哥。
坐在大树下,谢大哥侃侃的说著当年从台北回到故乡的心情,包括如何说服全村的老弱村民一起改造船仔头、清理漂流在朴子溪上的满满垃圾…等等,一点一滴的让船仔头再现无限生机。
从船仔头出发後,我们的第一站是布袋的洲南盐场,布袋曾经是全国的最大盐场,在制盐的辉煌时代,无数的盐工用劳力和青春,换取”白金”来养家活口,只不过後来随著低价进口盐的冲击下,台湾盐场不得不在2002年全面废晒,也结束了布袋洲南盐场近200年的晒盐历史,我们很幸运找到了当年洲南盐场的末代盐工之一~万掌伯,来带我们重温当年盐工的工作情形。
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万掌伯,一家三代都是盐工,他从十六岁下盐田,一生和盐结下不解之缘,晒盐四十馀年,当年靠著盐田养活五个小孩,他说他每天清晨六点就要到盐田工作,一天要挑著盐担来来回回盐田上百趟,工作超过十个小时。看万掌伯说的轻松,不过当我们顶著烈日、吹著寒风、挑起重达几十公斤的盐担时,才发现这盐工的工作真的是一点也不轻松!
当然在台17线上,除了盐业,还有许多传统产业也在逐渐消失,接著我们要去台南的将军,听说那裏有个叫苓仔寮的村庄,依然在为台湾的传统棉被产业努力著。
另外,这一趟的台17之旅,我们还特别去看看台南人引以为傲的安平树屋。
绿意盎然的安平树屋就在安平老街旁,带我们导览树屋的是一位罹患脑性麻痹的老树导览志工~嘉德。
台南因为有著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让我们这趟旅程就像是在挖宝一样,所以离开树屋後,我们又去拜访了著名的台南孔庙和台湾三大布市之一的西门布市!
想知道我们在孔庙和布市又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吗?
第 5 集
这一集的胜利旅程,我们继续沿著省道台17线,从高雄的茄定一路往南到屏东的大鹏湾,看看这段总长约为70公里左右的台17线终极旅程,又会有什麼样令人惊喜的声音在等著我们去挖宝呢?
俗话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我们运气真的很好,这次我们打算从高雄茄定的兴达港出发,没想到竟然在渔市场遇上了今年首波捕捉上岸的乌鱼,真是「来的早又来的巧」呀!
每年冬至前後,野生的乌鱼会随著水温22度左右的海水,由中国沿海南下经过台湾西部海域,抵达海峡南端与太平洋交会处产卵,渔民趁乌鱼卵成熟肥大但未产出前,所以要制作野生乌鱼子,一年只有一次机会,而这俗称乌金的乌鱼子,是茄定地区渔民每年重要的收入,也因此茄定素有乌鱼子的故乡之称,既然碰上第一波远渡重洋而来的乌鱼,我们当然不能错过这个可以亲眼见证、同时学习制作野生乌鱼子的好机会。教我们制作野生乌鱼子的吴大哥,从渔会退休後,便和老婆一起重拾家传的制作乌鱼子手艺,坚持使用野生乌鱼来做乌鱼子。
离开茄定後,我们便直接杀到弥陀,去拜访一位国宝级的皮影戏大师~阿助师,阿助师是国内极少数会制作传统皮影戏偶和操作皮影戏的艺师之一,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他,手把手毫不藏私的教我们如何操作皮影戏偶的身段,在他家顶楼用铁皮搭成的简易阁楼里,我们拉上窗帘、点上灯後,就成了皮影戏的表演舞台!
第 6 集
省道台9 线,又叫後山公路,从台北市出发,往南到台东後,再往西行至屏东枫港与台1线交会,贯穿著台湾东部的所有县市,也是目前台湾公路系统里,里程数最长的一条公路。
在过去,台9线曾经是出入後山的唯一公路,也曾经是东部民众外出求学、工作和回乡的主要道路,可以说是承载著东部居民从小到大的生命记忆,这一集的胜利旅程,我们将沿著台九线,从台东的达仁乡出发,由南往北穿越”台东”这个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县市,最後抵达关山,看看这段总长约108公里的山与海的原住民故乡-台东,有什么特别的声音故事?
达仁乡位於台东的最南端,因为对外交通不便,这里的医疗资源相当匮乏,成了台湾医疗界的一座”孤岛”,为了谋生活,这里的青壮人口,有能力的就纷纷往都市跑,而留存在部落里的,多数是老人就是小孩,因为不忍心这里的老人和孩子没人照顾,多年前,在徐超斌医生等人的推动下,便成立的”南回关怀协会”,担起照顾部落里的弱势老人和孩子的工作,我们跟著协会督导淑美姐,来到了协会在安朔村的据点,一起送餐给乡里的老人,一位七、八十岁的老阿伯,看到我们送来便当,或许是因为他的生活中,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像我们这样来自外地的陌生人了,一时间竟然高兴地唱起歌来欢迎我们,唱著唱著竟然眼眶泛红起来,我们不禁有些激动,原来对有些人来说,能够看到陌生人出现在生活里,竟然是一种”奢求”!
从安朔出发後,我们开始了这趟台东的声音之旅,第一站我们要到位於达仁偏远山区里的一个排湾人部落—台坂,去拜访这位长期推动成立南回医院的徐超斌医生。在达仁卫生所担任主任的徐医生,每个星期总有两三天的时间,会到台坂卫生室去做巡回医疗,这个卫生室也是部落里的唯一诊所,平常部落里的居民生病了,比重严重或急症的,就会下山到台东市区里的医院就医,如果不是太严重的,就只能等到医生还卫生室做巡诊才就医了,所以每次徐医生一来,卫生室的门口总是排满了看病的大小病人!
第 7 集
你曾经环岛过吗?那麽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台湾的省道环岛公路系统中,当你逆时针而走,当走到屏东枫港接著台26线而走时,这条公路竟然到屏东佳洛水,前方就没路了, 必须弯道改走屏东县道200号县道,到了港仔村之後才会再出现台26线的公路指标,但是又继续走到旭海後,台26线又没路了,必须再转到199县道,才能在台东达仁再接上台26线,直到抵达这条公路的终点达仁乡。
另外,在台26线上,还曾经发生过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牡丹社事件,发生在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当年所有的历史现场几乎都为台26线所行经的路线环绕,除了战役最惨烈的石门古战场,位在车城乡与牡丹乡之间的199县道上外,当年引发事件的66位琉球岛民漂流所至的八瑶湾,就是现在满州乡的九棚海岸,也因为这个事件,所以才有恒春半岛的快速开发,包括恒春城和琅峤卑南古道(也就是台26线的前身)的建设,都是在此历史後才开始!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来到牡丹部落企图寻找这些历史遗迹时,当地排湾人口中的牡丹社事件,竟然和我们原先所知道的有所出入,孰是?孰非?如今还真的不好说!
既然说不清楚,加上往者已矣,所以我们决定把握当下,做我们现在能做的事,那就是到海边去听听海浪打在珊瑚礁海岸上的声音,还有顺便去种树!没错,就是种树,我们这次要种树的地点就是在车城後湾这个美丽的小渔村,这里据说是陆蟹最多的地方,可惜我们来的季节不对,无法欣赏到大量陆蟹横行海滩的奇景,但是我们很幸运遇到了当地一位热心保育海岸和陆蟹生态的黑猫姊,听她告诉我们关於後湾海岸的美丽故事,还有带我们一起在海边种树,黑猫姊说,在海边种树可以取代消波块来保育海岸线,可惜因为种树太慢了,所以政府就想用消波块来取代,却不知道这样贪图一时之快,其实对海岸的景观和生态都是很大的伤害,於是,我们在这里跟著黑猫姊一起种下了一棵棵的希望之树,希望下次来时,这一棵棵的小树苗能为我们守护住这一片海岸净土!
不过,来到台26线,当然不能错过另一道美丽的人文之”声”,也就是恒春民谣,我们在满州的港口村,找到了一位很会唱恒春民谣的国宝阿嬷~阿贵姨,今年已经八十多岁的阿贵姨是一个很热情的人,看到我们来学民谣,二话不说就拿出她的月琴来教我们,当她用独特的「牵尾音」唱起民谣,听到的人都忍不住动容的眼眶泛红,我们问她怎麽民谣唱的这麼好,阿贵姨说她出世就是要来唱歌,理所当然的语气,让我们不觉莞尔! 在抵达这趟旅程的终点阿朗壹古道前,我们在旭海,又认识了一群和阿贵姨一样可爱的阿嬷,也听到他们唱著当地的排湾歌谣来欢迎我们,不过让我们意外的是,旭海这里因为阿朗壹古道入口而出名的小渔村,竟然有著一位傻瓜,不惜散尽家财,只为了守护和陪伴这里的孩子们和老人们,这背後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而我们在有著台湾最美丽海浪声的阿朗壹古道上,又将会收到什么样令人惊喜又感动的声音呢?
第 8 集
省道台9 线,又叫後山公路,是目前台湾公路系统里,里程数最长的一条公路。
在过去,台9线曾经是出入後山的唯一公路,也曾经是东部民众外出求学、工作和回乡的主要道路,可以说是承载著东部居民从小到大的生命记忆,在上上集我们走过台9线的台东之後,这集我们要从花莲的富里乡,由南往北穿越花东纵谷,抵达花莲北边秀林乡的和平,总长约152公里!
美丽的花东纵谷,不但有好山好水,还出产好吃的米,位於花莲南部的富里,更是花东纵谷知名的米仓,我们来的时候刚好是插秧的季节,许多农田已经翻了土泡水准备插秧。
在富里有个三面环山的罗山村,地形就像一个畚箕,加上有独立的灌溉水源-罗山瀑布,
在花莲市区,有一处同样为孩子们设立的成长地方,叫做飞炫屋,如果说五味屋卖的是”二手商品”,那麽飞炫屋卖的就是”双手双脚”,这里设置了室内攀岩场,免费提供给花莲的孩子们”一个可以活动筋骨和发洩精力的地方”,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玩攀岩,看著孩子们小小的个子,灵活的爬上爬下,完成教练指定的手点和脚点,然後兴奋地大叫大笑,我们想这样的笑容和笑声,应该也是都市的孩子很难享受的到的吧!
节目荣誉
2015年9月26日,
第50届台湾电视金钟奖获奖名单公布,其中:《胜利催落去》获得第50届台湾电视金钟奖“行脚节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