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生态环境局是自贡市机构改革组建的新部门,为自贡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正式成立
2019年2月20日,自贡市生态环境局正式挂牌成立。
主要职责
一、负责建立健全全市生态环境基本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生态环境政策、规划,起草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并依法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监督实施重点区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规划和水功能区划。参与制定与全市生态环境相关的经济、技术、资源配置和产业政策。参与拟订全市主体功能区划。
二、负责全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负责全市生态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负责辖区内生态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工作,牵头指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协调解决辖区内环境污染纠纷,统筹协调全市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负责监督管理全市减排目标的落实。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全市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确定大气、水等环境纳污能力,提出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名称和控制指标。监督检查各县(区)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四、负责提出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省市级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全市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参与指导推动全市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五、负责全市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全市大气、水、土壤、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化学品、机动车等的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监督指导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牵头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并监督实施。按职责分工组织开展全市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六、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组织编制和监督实施生态保护规划,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组织、指导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制定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并监督执法,承担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监管工作。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等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牵头生物物种(含遗传资源)工作,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参与生态保护补偿工作。
七、负责全市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起草核与辐射安全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并依法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拟订并监督实施核与辐射安全政策、规划,监督实施辐射源安全标准。牵头负责全市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关工作,负责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参与核事故应急处理。监督管理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安全,监督管理全市核技术应用、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负责核与辐射建设项目“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管理工作,参与核设施安全、核设施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相关工作,参与对核材料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的监督管理。负责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参与反生化、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防范和处置。
八、负责全市生态环境准入的监督管理。受市政府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规定审批或审查重大开发建设区域、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九、负责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统计和信息发布工作。监督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各类环境标准。制定全市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组织实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温室气体减排监测、应急监测。组织对全市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价、预警预测,组织建设和管理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和生态环境信息网。负责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和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建立和实行生态环境质量公告制度,统一发布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性报告和重大生态环境信息。
十、负责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减排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组织拟订全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十一、组织开展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拟订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组织协调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根据授权对县(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督察。
十二、统一负责全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组织开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监督实施全市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查处全市生态环境违法问题。指导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
十三、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有关规划和计划。推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全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
十四、开展全市生态环境科技工作。管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成果并推广应用,组织开展我市生态环境重大科学研究和技术工程示范,推动生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十五、开展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交流。参与协调市内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国际活动和区域合作,管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对外经济合作,参与处理涉外生态环境事务,负责与生态环境保护国际组织的联系工作。
十六、承担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指导各县(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十七、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审批服务便民化等工作。
十八、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九、职能转变。统一行使全市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统一负责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和考核,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固体废物、化学品、重金属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障生态安全。
办公地址
自贡市大安区龙井街华大居委会11组104号
办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4:00—18:0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领导简介
党组书记、局长王红军:主持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工作。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联系高新区环保工作。
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
郭荣跃:全面负责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工作。
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云义:负责地表水生态环境监管、河长制工作、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源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等工作;分管水生态环境科、农村生态环境科、自流井生态环境局;联系自流井区环保工作;对接省厅水生态环境处、农村生态环境处、自然生态保护处。(AB岗:张伟同志)
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伟:负责机关日常管理、保密机要、环境宣传教育、目标绩效管理、重大专题调研;“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综合协调、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综合协调管理、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监理、环境工程评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资产财务、环境项目绩效评估等工作。分管办公室、行政审批科、科技财务科、富顺生态环境局;联系富顺县环保工作;对接省厅办公室、宣传教育与政策研究处、行政审批处(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科技与财务处。(AB岗:张云义同志)
党组成员、副局长涂万权:负责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对外交流合作;环境应急、核与辐射管理、环境信访和污染纠纷等工作。分管大气环境科、环境安全与信访科、贡井生态环境局;联系贡井区环保工作;对接省厅大气环境处、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环境应急与信访处、核设施与辐射源安全监管处。(AB岗:张红同志)
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晏秀英: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的建设、群团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干部管理、教育培训、老干部服务;县(区)生态环境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干部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协助分管内部审计工作。分管人事培训科、机关党委、荣县生态环境局;联系荣县环保工作;对接省厅人事处、地方干部管理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机关党委办公室、审计处(党组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AB岗:詹明同志)
总工程师张红:负责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环境法制、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及应诉、依法治市、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土壤污染防治及其生态保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危化品监管、重金属污染物总量减排;污染防治技术服务、环境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分管法规与监测科、土壤生态环境科、市生态环境监测服务中心、沿滩生态环境局;联系沿滩区环保工作、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接省厅法规与标准处、生态环境监测处、土壤生态环境处、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AB岗:涂万权同志)
环保总监詹明:负责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政策和规划、生态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综合协调管理;环境现场执法、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等工作;负责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分管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大安生态环境局;联系大安区环保工作;对接省厅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省生态环境监察办公室)、综合处、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AB岗:晏秀英同志)
何玢同志:协助张伟同志工作。
陶朝京同志:协助涂万权同志工作。
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等工作。
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档案、保密机要、宣传教育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目标绩效管理、信息、政务公开、爱国卫生、安全保卫和史志编纂等工作。拟订机关工作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承担全市生态环境信息网建设和管理工作。牵头组织开展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宣传教育。负责机关新闻审核和发布,指导全市生态环境舆情收集、研判、应对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负责生态环境保护社会通报表扬。承担生态环境领域意识形态相关工作。组织开展重大专题调研,负责起草综合性文稿、重大政策建议。
二、法规与监测科
组织起草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草案。承担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承担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处罚审查、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等制度。组织管理环境与健康有关工作。承担内部审计工作。承担本系统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动态调整等工作。指导本行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组织开展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的建设和管理,统一规划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组织实施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温室气体减排监测、应急监测,调查评价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进行预警预测,制定并实施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公告制度。
三、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
负责监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拟订并组织实施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方案,根据授权对县(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督察。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关协调工作。组织起草全市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协调和审核生态环境专项规划,参与拟订全市主体功能区划。组织全市生态环境统计和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承担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负责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分解及监督考核。实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承担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指导各县(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四、水生态环境科
负责全市地表水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拟订并监督实施全市重点流域生态环境规划。组织编制全市水功能区划,确定水体纳污能力。建立并组织实施辖区水体断面水质考核制度。承担排污口设置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河(湖)长制相关工作。参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关工作。
五、大气环境科
负责全市大气、噪声、光、化石能源等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编制全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和改善规划。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落实情况考核制度。组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组织拟订重污染天气应对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大气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监督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承担气候变化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综合分析工作,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相关工作。承担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对外交流和区域合作相关工作。参与处理涉外生态环境事务。
六、土壤生态环境科
负责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承担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监督管理等工作。承担污染地块的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土壤污染防治综合性工作。按职责分工组织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负责全市固体废物、化学品、重金属等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全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环境管理制度。承担危险废物出口、有毒化学品进出口以及新化学物质生产、加工使用活动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监督管理危险废物的处置。
七、农村生态环境科
组织指导全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组织指导全市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有机食品发展。拟订并监督实施全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规划,监督指导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参与实施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承担生态扶贫相关工作。组织编制全市生态保护规划。开展生态状况评估,组织、指导各类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制度,承担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监管工作。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等工作。监督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牵头生物物种(含遗传资源)工作,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八、行政审批科
牵头协调推进本系统“放管服”改革,承担审批服务便民化有关工作,集中承担市本级有关审批服务事项的受理、审批等工作,推进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按规定权限承担政策、规划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审批工作。组织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监督实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承担排污许可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
九、环境安全与信访科
承担全市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关工作,拟订并监督实施有关政策、规划。组织开展全市辐射环境监测。参与核设施安全、核设施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参与对核材料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的监督管理。承担市内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参与核事故应急处理和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拟订并监督实施辐射源安全政策、规划,监督实施辐射源安全标准。监督管理全市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安全。按规定权限承担核技术利用项目、输变电等电磁辐射装置和设施、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辐射安全和辐射环境保护、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全市重特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全市重特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应对及后续有关工作。协调解决有关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负责机关信访、维稳、综治等工作,牵头协调指导全市环境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承担指导协调全市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职责。负责组织实施全市工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环境保护政策。组织拟订和监督实施全市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参与全市工业园区内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组织编制全市工业园区环境功能区划等工作。
十、科技财务科
负责全市生态环境科技发展和基础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工程示范。承担生态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和资金项目管理相关工作,承担本部门参与分配的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承担机关并指导所属单位财务、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工作。参与指导和推动绿色采购、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补偿。
十一、人事培训科
承担机关和所属单位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劳动工资等工作。承担机关和所属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和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干部兼职、出国(境)、个人事项查核等干部监督日常工作。管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奖励工作。负责专业技术资格与职务评聘等工作。管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综合性教育培训工作。承担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协助机关党委做好离退休党支部的建设。指导所属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工作。
十二、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23日,入选四川省“十三五”节能工作先进集体拟表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