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水鸟》是美国诗人威廉·卡伦·布莱恩特创作的诗歌,作于1815年7月,发表于1821年。
作品原文
To a Waterfowl
Whither,’midst falling dew,
While glow the heavens with the last steps of day,
Far, through their rosy depths, dost thou pursue
Thy solitary way?1
Vainly the fowler’s2 eye
Might mark thy distant flight to do thee wrong,3
As, darkly seen against the crimson sky,
Thy figure floats along.
Seek'st thou4 the plashy brink5
Of weedy lake, or marge of river wide,
Or where the rocking billows rise and sink
On the chafed ocean side?6
There is a Power whose care
Teaches thy way along that pathless coast, —
The desert and illimitable air, —7
Lone wandering, but not lost.
All day thy wings have fann'd,8
At that far height, the cold, thin atmosphere,
Yet stoop not, weary, to the welcome land,
Though the dark night is near.
And soon that toil shall end,
Soon shalt9 thou find a summer home, and rest,
And scream among thy fellows; reeds shall bend,
Soon, o'er10 thy sheltered nest.
Thou ’rt11 gone, the abyss of heaven12
Hath swallowed up thy form; 13yet, on my heart
Deeply hath sunk the lesson thou hast given,14
And shall not soon depart.
He, 15who, from zone to zone,
Guides through the boundless sky thy certain flight,
In the long way that I must tread alone,
Will lead my steps aright.16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Whither,’midst falling dew…/Thy solitary way:此为一个复合疑问句,主干为Whither dost thou pursue thy solitary way,其他部分为四个状语。Whither即Where,’midst即amidst,dost thou即do you,Thy即Your——这些措辞均属于旧用法。
2.fowler:捕获野禽的人。
3.mark thy distant flight tO do thee wrong:观察你的飞翔,从而加害你。thee即you,作宾格,属于旧用法。
4.Seek’st thou:等于Do you seek。Seek’st是Seekest的缩略形式。
5.plashy brink:水花飞溅的岸边。
6.chafed ocean side:波浪翻腾的海滨。
7.desert and illimitable air:寂寥的、广漠的天空。desert在此作形容词,相当于deserted。
8.fann’d:即fanned。作动词,意思为“掮动”。
9.shalt:即shall。属于旧用法。
10.O’er:即over。此省略形式常见于诗歌中。
11.Thou’rt:即Thou art,等于You are。属于旧用法。
12.the abyss of heaven:天空深处。
13.Hath swallowed up thy form:吞没了你的身影。IIath即has,属于旧用法。
14.hath sunk the lesson thou hast given:正常语序为the lesson thou hast given hath sunk。hast即have,属于旧用法。
15.He:即第13行中的a Power。指上帝。
16.lead my steps aright:正确地指引我的道路。aright是副词。
中文译文
致水鸟
在夕阳残照中间,
冒着滴落着的露水,
掠过玫瑰色的云端,
你独自往哪里飞?
猎人休想伤害你,
他觉察不到你飞行,
你背负紫霭滑得疾,
形迹模糊难看清。
你在寻找芦苇荡,
抑或是宽阔的河畔,
抑或是起伏的波浪
不断冲击着海岸?
有个神将你照管,
教你认清自己的路,
在海边、沙漠和空间
孤身漂泊不迷途。
整日拍着双翼,
不管天高空气稀冷,
从未倦得扑向大地,
虽然暮色已昏朦。
辛苦旅程将完毕,
你将有新巢过夏天,
将与伙伴齐声长啼,
芦苇将被巢压弯。
我已经望不见你,
你已经消失在天边,
可你给予我的教益,
我久久铭记在心间。
教你在辽阔高空
平安地翱翔的那神,
在我漫长的旅程中
也将给我以指引。
(江冰华译)
创作背景
关于《致水鸟》的创作原委,诗人曾讲,一次他跋涉长途,备感孤独忧 郁,不知自己在这大千世界将走向何方。突然,一只水鸟飞过天空,他领悟到水鸟的方向是神灵在指引,自然在默默地体现着上帝的旨意。于是,他的心胸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感到了力量和希望。后来,他据此经历和感受写成了《致水鸟》这首短诗。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布莱恩特以大自然的景色和水鸟为描写对象,通过水鸟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诗人以一种崇敬的心情来描写水鸟,展现其令人敬佩的品质。
布莱恩特的诗歌不时流露出华兹华斯的影响。他同样相信大自然有医治创伤、安抚人心灵、给人以慰藉的神奇力量。在悲伤和绝望的情况下,诗人将眼光投向自然,看到空中飞翔的水鸟,顿时领悟到这黑色精灵所传达的信息和带来的启示,于是诗人愁容消失,不再迷茫。
在这首诗中,关于水鸟的去向,诗人曾两度发问。表面上是问水鸟,实际上表达的是对人生的迷茫和困惑。“你要去往何方?”第一次发问传达出的是诗人对人生去向的迷茫。小小的水鸟有如此坚定的方向,这不禁让人好奇和敬佩。“你想要飞往何处?”再次发问传达出的是无助的彷徨和对未知的恐慌。水鸟为何不会迷失方向,原来是神在指引着它。领悟到这一点,诗人不禁释然,自己也必会受到神的庇护,何去何从,世人只需遵从神的旨意。
诗人原本处于迷茫彷徨的境地,深感前途和未来的不明朗,并为此所困扰。后来终于醒悟,走出了彷徨,满怀信心地迎接明天,走向未来。同时诗人不忘启发和鼓舞世人,在漫漫人生旅途中,遵守道德,勇敢向前。诗歌的主题通过水鸟这一形象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艺术特色
《致水鸟》是托物言志的典型代表。诗人选择了“水鸟”这个意象作为抒发内心情怀和表达人生感悟的载体。水鸟这一形象传达了诗人的内心。
寓说教于诗中是《致水鸟》的特色之一。在诗的前三节并没有说教的痕迹。突然,从第四节开始,神的形象出现了。神用超自然的力量来指引水鸟飞翔。布莱恩特打断了对水鸟的描写,开始进行说教劝善。在他看来,一首诗仅仅具有审美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它应当同时拥有美感之外的东西,给人以教益。从某种程度上说,《致水鸟》成为了一种宣传工具,读者可以从中得到训诫,借此来完善和激励自身。
《致水鸟》还采用了
卒章显志的写法。诗人明确点出水鸟带给他的思考和教益:“你消失了,天空的深渊/吞噬了你的身影;但在我心上/已深深留下你教给我的一课,/它不会很快遗忘。”在诗的结尾,诗人写道,指引水鸟孤独飞过无垠天空的神力也必将指引自己。由此劝导人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激励人们向着未来前进。
《致水鸟》基调明快,无论是色调还是所选取的意象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首短诗,全诗八节,每节四行,以四步抑扬格为主,以abab用韵,节奏轻快简洁,语言也干净利落。
在写作手法上,《致水鸟》多采用直陈的表现手法。诗人为读者勾画的场景色彩鲜明,对水鸟的描写也是直截了当。布莱恩特借助水鸟这一形象坦荡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感悟。
诗的排版独具匠心。诗的每一行长短不一,看似杂乱,但却排版巧妙。每个诗节的中间两行长出一块,并且左端顶头,让人想到飞翔中水鸟的身体;第一行和第四行左端稍微缩进并且长度较短,就像水鸟身体两侧的翅膀。诗的形式让人联想到飞翔中的水鸟,水鸟的形象被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作品评价
英国诗人兼评论家
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致水鸟》是“语言最完美最简洁的诗”。
作者简介
威廉·卡伦·布莱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1794—1878),美国19世纪诗人、编辑,生于医生家庭,曾任《晚邮报》编辑。他早年便显露出非凡的诗才,诗作受到英国诗人
华兹华斯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语言自然、清新,风格静美和谐,常常以自然山水为吟咏的对象,借景生情,以抒发自己的情思和感想,开创了美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风。主要诗歌有《致水鸟》《黄堇香》《哦, 无比俊俏的农家妹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