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位于长沙市主城区东部,是长沙市内五区之一,介于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之间,总面积为42.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芙蓉区下辖13个街道。截至2022年末,芙蓉区常住人口数为65.11万人。
历史沿革
芙蓉区地域系长沙古城的一部分。长沙地名《
战国策》中已有记载。长沙称郡始于秦。
秦始皇统一中国置三十六郡,其中有
长沙郡;吴芮被封为长沙王,传五代,治湘县(今长沙);长沙筑城始于
吴芮。
西汉,
长沙国,改湘县为
临湘。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封十子
刘发为长沙王,筑有思母台,后世称定王台,遗址尚存。
东汉,改长沙国为长沙郡。三国时长沙郡隶属吴国。西晋置湘州,治临湘(即长沙),辖长沙等郡。
南朝,改临湘为湘州,隋改湘州为潭州,改临湘为长沙县,长沙县名始于此。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潭州置睫沙郡,唐贞观时又为潭州。
唐玄宗天宝年间,又改为长沙郡。
五代时,后梁封马殷为楚王,建楚国,都长沙;改长沙为府,为长沙称府之始。
宋初,复置潭州
长沙郡,属荆湖南路,治所
潭州(即长沙)。宋末设善化县。
元,置湖广行省湖南道宣慰司,领九路三州,长沙属潭州路(后改天临路),治所长沙。
明,设省,为湖广布政使司,长沙为府(藩王府)。
朱元璋子
朱梓为潭王,建潭王府,八传而亡。东牌楼、端礼街,八角亭、走马楼、紫荆街一带均为王府宅院之内。
清沿明制,康熙三年(1664年),置湖南布政使司,湖南为省,长沙遂为省会。长沙属长宝道,治所长沙,称府。长沙县、善化县隶属长沙府。省、道、府、县治所同城。长沙府治设长治路,旁有府正街、府东街;长沙县署设连升街(今属西区),善化县署设鸡公坡,旁有县正街(今属南区)。
长沙城内以东起落星田、经大观园、石乐私巷、息机园、万庆街、万福街、万寿街、皇仓街、藩城堤至落棚桥一线为界(大致为今天五一西路)以北属长沙县,以南属善化县;东区地域跨两县,分属长沙县下铺、中铺和善化县12铺、14铺。杨家山一带属善化一都、瓦屋街、姚家巷一带属长沙县明道都。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并县,善化并入长沙县,治所在长治路府署旧址。
民国三年(1914年),改长宝道为湘江道,治长沙。民国九年(1920年),长沙县设长沙市政厅管理市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市组织法》,举办地方自治。同年十月一日,长沙市政府成立。城内分四区。城东为第一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1日,一区区公所成立,为市政府派出机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市区扩大,近郊设文艺、会春、金盆、岳麓四乡;城内四区改设八镇。一区划分为南阳镇(南阳街片)、端履锁(八角亭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日军侵犯湘北,当局实行焦土抗战;11月12日夜,军警烧城,市区顿成火海,史称“
文夕大火”。市区一片废墟,东区房屋80%被毁,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市政府裁撤,区行政归长沙县管辖。同年11月20日,成立长沙市火灾临时救济委员会,处理善后,恢复城南,城北两镇,东区归入城南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长沙县政府呈准将城南、城北两镇改为东、南、西、北四镇;次年,改镇为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日军侵占长沙,成立日伪市政府及“维持会”。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成立日伪城东镇公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长沙光复。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长沙市政府派员接管日伪城东镇镇公所,并成立长沙市政府东区区公所。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长沙和平解放。8月24日,毛赓平受市政府委派:接管城东区区公所;原区长曹啸生办理移交,人员、武器、物资、档案均造册签交,原区公所有区长、区队副各1名,干事、区丁各四名,保长、保队副、保丁各9人以及文书、档案等;自卫大队直属中队移交步枪16枝,机枪2挺,原国民党在东区统治宣告结束。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城东区人民区公所诞生;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为科级,毛赓平任第一任区长。
1951年9月25日,召开城东区首属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城东区人民政府,升为一级政权。
1955年6月1日,区人民政府改为区人民委员会,区名去掉“城“字,改称东区。
1960年4月,成立天心阁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与区人民委员会台署办公,辖解放路、府后街、中心点、东大路、长治路及五里牌分社。
1961年9月,撤销天心阁人民公社,恢复区人民委员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区人民委员会遂陷入瘫痪。
1968年9月16日,由人民解放军支左部队代表、干部代表、群众代表组成三结合领导班子,成立东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5月,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东区人民政府,同时撤销东区革命委员会。
1984年4月、1987年3月,先后召开区第八屠、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政府、区法院、区检察院领导班子。
1996年6月19日,长沙市撤销东区,成立芙蓉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6月19日,芙蓉区,辖原东区韭菜园、府后街、五里牌、浏正街、文艺路、解放路、都正街、朝阳街、人民路9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马王堆(不含五一、火焰、友谊、高桥4个村)、东岸2个乡和火星镇、湘湖渔场、国营东屯渡农场。区政府驻韭菜园路62号。行政区域四至范围:东面以东岸乡与长沙县星沙镇、榔梨镇乡界为界;南面以原东区与南区界沿人民路至花桥及浏阳河为界,与雨花区接壤;西面以黄兴路为界;北面以中山路、八一路、迎宾路、湘湖渔场、马王堆乡、东岸乡与综合农场乡(场)界为界,与开福区毗邻。
1998年,东屯渡农场、马王堆乡改为东屯渡街道、马王堆街道。
2000年,湘湖渔场改为湘湖街道。
2005年底,芙蓉区辖12个街道、1个乡:文艺路街道、朝阳街街道、韭菜园街道、浏正街街道、解放路街道、府后街街道、都正街街道、五里牌街道、火星街道、马王堆街道、东屯渡街道、湘湖街道、东岸乡。区政府驻韭菜园。
2008年,湖南省民政厅批准(湘民行发[2008] 8号):将长沙县(上“朗”下“木”)梨镇韶光社区居委会划归芙蓉区东岸乡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芙蓉区东岸乡和长沙县(上“朗”下“木”)梨镇的行政区域面积、人口、所辖社区居委会个数,相应增加和核减0.178平方千米(267.63亩)、0.19万人、1个社区居委会,人民政府驻地均不变。
2008年,湖南省民政厅批准(湘民行发[2008] 8号):将长沙县榔梨镇韶光社区居委会划归芙蓉区东岸乡管辖。
2011年末,在保持街道总数、社区基数、村域界址不变的情况下,芙蓉区撤销浏正街街道、都正街街道、解放路街道、府后街街道,合并组建新的定王台街道;将马王堆街道析置为新马王堆街道和荷花园街道,并对相邻的火星街道、东屯渡街道进行适当调整;对湘湖街道、韭菜园街道、五里牌街道现行区划适当微调;撤销东岸乡建制,成立东岸乡街道办事处,在改社街道完成后,将东岸乡街道办事处拆分为东湖街道、马坡岭街道和东岸街道;现有的文艺路街道、朝阳街道保持原区划不变。
截至2016年末,芙蓉区辖13个街道(湘湖街道、定王台街道、韭菜园街道、文艺路街道、朝阳街街道、五里牌街道、马王堆街道、荷花园街道、东屯渡街道、火星街道、东岸街道、马坡岭街道、东湖街道)和1个正县级单位(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平高科技园)。芙蓉区人民政府驻韭菜园68号。
区划详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芙蓉区,地处
长沙市东部,东面以东湖街道与
长沙县泉塘、榔梨两街道街界为界;南面以沿人民路至花桥及
浏阳河为界,与
雨花区、
天心区交界;西面以黄兴路为界分别
天心区、
开福区相邻;北面以中山路、八一路、迎宾路、烈士公园、浏阳河、马坡岭街道与月湖街道街界为界,与
开福区、
长沙县毗邻。介于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之间,总面积为4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芙蓉区地貌为湘江长年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势平缓,平均海拔高度约为40米。东部原有小片丘陵山地,已因开发建设推平。浏阳河由东而西向北再向西贯穿区而过,将区境分为东西两片。东部有东湖、红旗水库,水面积约2.5平方千米。浏阳河以西为城市中心区。
气候特征
芙蓉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集中,春湿秋爽,暑热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春季约70天,夏季约120天,秋季约70天,冬季约100天。日极端最低与最高气温为-10℃和4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约1500毫米,年平均日照1200—1600小时。
水系水文
浏阳河从芙蓉区蜿蜒而过,流经长沙县,至开福区马厂以南入湘江,全长234.8千米,流域面积4665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芙蓉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99.42公顷(1491.3亩)。
其中,水田10.09公顷(151.35亩)占10.15%;水浇地75.5公顷(1132.5亩)占75.94%;旱地13.83公顷(207.45亩)占13.91%。
(二)园地17.05公顷(255.75亩)。
其中,果园14.73公顷(220.95亩)占86.39%;其他园地2.32公顷(34.8亩)占13.61%。
(三)林地24.16公顷(362.4亩)。
其中,乔木林地11.73公顷(175.95亩)占48.55%;灌木林地0.79公顷(11.85亩)占3.27%;其他林地11.64(174.6亩)占48.18%。
(四)草地13.57公顷(203.55亩)。
全部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7.3公顷(109.5亩)。
全部为内陆滩涂。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787.5公顷(56812.5亩)。
其中城市3744.48公顷(56167.2亩)占98.86%;建制镇0.36公顷(5.4亩)占0.01%;村庄40.81公顷(612.15亩)占1.08%;采矿用地0.49公顷(7.35亩)占0.01%;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36公顷(20.4亩)占0.04%。
(七)交通运输用地108.69公顷(1630.35亩)。
其中铁路用地60.54公顷(908.1亩)占55.7%;轨道交通用地10.63公顷(159.45亩)占9.78%;公路用地28.75公顷(431.25亩)占26.45%;农村道路8.77公顷(131.55亩)占8.07%。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6.94公顷(3254.1亩)。
其中河流水面126.43公顷(1896.45亩)占58.28%;水库水面15.08公顷(226.2亩)占6.95%;坑塘水面21.22公顷(318.3亩)占9.78%;沟渠2.31公顷(34.65亩)占1.06%;水工建筑用地51.9公顷(778.5亩)占23.93%。
人口
截至2022年末,芙蓉区常住人口数为65.11万人。年末已婚育龄妇女62773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9.52%,出生人口性别比104.76(以女性为100)。
政治
区长:蒋君
经济
综述
2023年,芙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1.58亿元,比上年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万元,比上年下降96.4%;第二产业增加值162.64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1218.94亿元,增长5.3%。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1%和98.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11.8%和88.2%。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芙蓉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2%。全年施工项目132个,建成投产52个。全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8亿元。其中,2个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4.7亿元;18个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5.1亿元。全年房地产投资93.3亿元,比上年下降2.7%。商品房销售面积57.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9%。
财税收支
2023年,芙蓉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57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税收收入26.44亿元,下降3.35%;非税收入13.13亿元,增长19.68%。
人民生活
2023年,芙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70元,比上年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219元,比上年增长4.9%。
第一产业
2023年,芙蓉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万元,比上年下降6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万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15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芙蓉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798.9万元。
建筑业
2023年,芙蓉区建筑业增加值1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0.3%;房屋施工面积789.3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8.32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芙蓉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6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45.6亿元,增长3.9%;零售业零售额489.0亿元,增长8.1%;住宿业零售额10.0亿元,增长8.8%;餐饮业零售额75.0亿元,增长10.0%。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0%。分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15.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4.6%;化妆品类增长0.6%;金银珠宝类增长71.6%;日用品类下降15.0%;书报杂志类增长14.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7%;中西药品类下降18.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石油及制品类下降8.4%;汽车类增长19.2%。
对外经济
2022年,芙蓉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6.57亿元,比上年下降9.07%。其中,出口总额59.32亿元,下降15.32%;进口总额47.25亿元,增长0.23%。全年外商直接投资21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7.91%;实际使用内资326.9亿元,比上年增长23.59%。
房地产业
2023年,芙蓉区实现房地产投资93.3亿元,比上年下降2.7%。商品房销售面积57.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9%。
旅游业
2023年,芙蓉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468.04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3.0224亿元。
交通运输
芙蓉区是湖南省省会长沙市的东部窗口,
长沙火车站、
长沙汽车东站、湖南通信指挥中心等交通、信息枢纽驻于区内,
五一大道、芙蓉路等20多条城市主次干道纵横交错,
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黄花国际机场毗邻而居。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芙蓉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专利授权1704件;发明专利授权526件;签订技术合同2377项,成交金额57.67亿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芙蓉区拥有区属中学5所、小学36所、公办幼儿园18所。中学在校学生10237人,教职工791人;小学在校学生48338人,教职工2640人。全区小学生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小学升初中入学率、适龄人口入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9.25%。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芙蓉区共有区级文化馆1个、区级图书馆1个、街道文化站13个、备案博物馆4个。全年提质建设标准化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新建文旅融合示范点1个、公共图书分馆2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4个,新改建室外运动场9个。区级文化馆免费开放品牌课程“蓉艺课堂”,开设各类课程1200节。区级图书馆共接待读者52万余人次,新办借书证6553张,图书流通量89.6万册次,组织开展各类读书及社会实践活动432场次。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芙蓉区共有全民健身设施480余处,健身步道3条,晨晚练点75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芙蓉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0个。各类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数8611张,实有床位数10123张。卫生技术人员15948人,其中注册执业(助理)医师5599人,护士7979人。
社会保障
2023年,芙蓉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05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77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0.97%。
2023年,芙蓉区本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225791人,增加4619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区本级参保缴费人数151571人,增加2796人,其中大学生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7708人。
截至2023年末,芙蓉区拥有基层社区服务中心76个;城市低保对象1598户,共2129人,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1585.52万元;特困供养对象94户,全年发放供养金128.3万元。年末全区有敬老院1家,床位300张,敬老院供养人数40人。
基础建设
2023年,芙蓉区31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考核指标均圆满完成,在生活保障、社会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帮助群众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年新改建室外运动场9个;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3家;完成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293户,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户;新增停车位8283个。
环境保护
2023年,芙蓉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7.7%,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100%,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重点工业企业工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达标率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6.5%。全区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烧区1个,建成面积42.8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2个,建成面积32.004平方公里。
安全生产
2023年,芙蓉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12起,死亡12人,其中:交通运输行业事故7起,死亡7人;其他事故5起,死亡5人。全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087人。
历史文化
综述
芙蓉区是浓缩中国城市发展历程的代表性城区。长沙是中国唯一一座历经3000多年发展而城址、城名不变的城市,作为长沙核心的芙蓉区,其变迁史几乎就是古城长沙的发展史。长沙是1982年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芙蓉区聚集了彰显长沙历史文化底蕴的相当大一部分精华。马王堆汉墓、走马楼简牍等考古发现闻名中外,宝南街、都正街等历史街巷纵横密布,程潜公馆、磻石山房等名人故宅保存完好,定王台、化龙池等古迹名址延续至今。
古街巷
芙蓉街巷,湘韵浓厚,别具特色,可用“官”、“商”、“文”三字概括。
“官”街
长沙秦朝设郡,汉设侯国,隋唐设府,宋时设州,清朝设省,留下颇多官气十足的街巷。如定王台,为汉代长沙王——定王刘发带回长安之土筑“望母台”而得名;马王街因后人纪念五代时被后唐册封为楚国王的马殷而得名;府后街即清代长沙府衙的后街;藩后街即藩台(从二品,相当于省长)衙门的后街;都正街即都司(掌管一省军事,听命于兵部,相当于省军区)所在地;校正街即校场(操练或比武的场地)所在地。东牌楼、司门口、县府坪、游击坪(“游击”为从三品武官)、千总巷(“千总”为正六品武官)等老街名,以及中山路、黄兴路、蔡锷路、韶山路等新街名,无不与官府、官员、历史名人有关。
“商”街
长沙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流金淌银,曾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长沙、无锡、芜湖、九江)。北宋诗人张祁曾用“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来描述昔日长沙的繁华。宝南街因宝南钱局而得名,宝南钱局的铸币历史从康乾盛世至清末,长达两个多世纪,成为旧时创造财富的圣地和今日湖南金融业的源头。化龙池、织机街、鱼塘街、登隆街、黄泥街等都是昔时繁华的商业街,聚集了德园、杨裕兴、甘长顺、吴大茂、九如斋、玉楼东、又一村、杨明远等诸多百年老字号。
“文”街
一批街巷文化底蕴深厚。文运街即清代贡院(古代会试的考场)所在地,化龙池巷仍保存着明嘉靖年间建造的善化学宫残墙,附近仍有出入是门巷,白果园巷在清末民初形成了长沙最著名的公馆群(程潜公馆、陈明仁公馆、郑家溉公馆、杜心武公馆、刘斐公馆等),苏家巷老泉别径是苏洵以诗会友的地方,化龙池巷内仍保留着何绍基磻石山房、刘建绪公馆等遗存。
文物古迹
马王堆汉墓
“北有兵马俑,南有马王堆”,马王堆西汉墓是20世纪惊动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次发掘不只是让一个在漆黑地下沉睡了2100多年的美丽女子重见天日,观察今天的世界,她还让我们亲眼目睹了遥远的西汉文明。汉代“文景之治”已不是史书上枯燥的描绘,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兴旺发达的景象,都通过这位女士和她丈夫、儿子一起带来的3000多件珍贵文物,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马楼简牍
1996年芙蓉区辖区《平和堂》建设工地走马搂22号井三国吴简的出土,又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700多年前三国吴的这个地下“档案库”,究竟有些什么珍贵的资料,又何以要沉隐在这古井之中,引起了国际学术界极大的兴趣。2001年海内外知名学者聚会长沙,召开“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关于吴简的论著竟达15篇之多。
这批三国吴简大致可分为木简、木版和竹简三类。竹简数量最多,目前已清洗出12万多枚,还有5万多枚沾满泥土的简牍,保存在博物馆仓库中。这些简牍按内容可分为券书、司法文书、长沙郡所属人名民簿、名刺和官刺、帐簿等,涉及三国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租税、户籍、司法、职官等诸多方面,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社会交往、经济关系等。字数超了《三国志》的总和,是《三国志·吴书》的十数倍。要完整解读它的内容,至少需要一个世纪的时间。许多内容为《三国志》及其他著述所不载,是研究三国特别是东吴历史最直接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国家文物局宣布三国孙吴纪年简牍为继殷墟甲骨、敦煌经卷、居延汉简、清宫档案之后的第五次文史资料大发现,誉之为“世纪性成果”。
浏城桥楚墓群
长沙已发掘的楚墓约有3000座,文物遗存丰富,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沙政治、经济、文化的客观情况。这些楚墓除在湘江西岸银盆岭、岳麓山所掘为数不多的战国晚期楚墓外,主要都在湘江东岸。湘江东岸又以芙蓉区为最多,小吴门、浏城桥、凤凰台一线山冈连绵地带墓葬不少,且由小吴门、浏阳门向东延伸至五里牌、杨家山一带均为楚墓密集之区。而目前认定最具历史文物价值的长沙楚墓即是芙蓉区辖内发掘的浏城桥一号墓。
浏城桥一号墓是已发现长沙楚墓中规模最大、随葬物最丰富且保存完好的一座。该墓位于今建湘南路与浏正街交界之西北角,为1971年修筑人防工程时所发现。墓坑口长8.65米,宽7米,4级台阶,墓坑底部长5.84米、宽3.97米,深7米。一椁二棺,随葬物竟达262件之多。有铜制和陶制礼器,乐器、车马器,漆木器等,兵器戈、矛、剑、戟、弓、箭、盾牌齐全,且都制作精良,完好无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2件竹笙、3件竹弓和装有8支礼射恒矢的竹矢箙、两件“积竹”戈柄和一件“积竹”矛柄。竹乃江南之特产,这些物件的制作只不过就地取材,而其工艺却都十分考究。可见楚人开发长沙已知因地制宜,创造特色,把当时的竹文化推到了一个斩新的高度。所谓“积竹”,就是削去竹白,留取竹青,胶合成器的竹艺制作工艺,用之于制作兵器因其富有弹性而坚韧难折,性能独特。这种工艺直到明朝才有人意识到“积竹之矢,其中不靡”而加以总结。
地域民俗
风景名胜
景点
芙蓉区有可供参观游览的景观景点50多处,最重要的景点是:
马王堆汉墓。
特色老街
地方特产
特产
长沙芙蓉区最重要的特产是“长沙三绝”,即湘绣、中国红瓷器和
菊花石雕。湘绣的起源和发展都在长沙,为四大名绣之一。长沙也建有
湘绣博物馆以供研究、参观和销售。中国红瓷器最早出现于1100年前的晚唐
长沙窑,但包括之后出现的瓷器在内,都没有纯正的红色。1998年底,
尹彦征在长沙才研制出纯正的红瓷器,并在长沙隆平高科技园建立了中国红陶瓷工艺园。
菊花石产于浏阳大溪河底岩石层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图案,其雕品为长沙的一大特色。
饮食
芙蓉区作为长沙老城区,其特色本地小吃和湘菜最为流行。临街小吃店是吃小吃的主要场所,位于马王堆街道新桥村的沁园夜市一条街是芙蓉区最有名的宵夜场所。
主要的当地湘菜有:
浏阳蒸菜、
乡里腊肉、
宁乡口味蛇、剁辣椒炒肉、
黄鸭叫、四方坪土鸡、潭州瓦罐、竹香鱼、浏阳火培鱼等。主要的当地小吃有:
长沙臭豆腐、
灯芯糕、
口味虾、
口味鸡、口味田鸡、
鸭舌、鸭脖、
炖猪脚、兰花干子、
油豆腐、
刮凉粉、长沙米粉、
唆螺、麻辣捆鸡、香菜凉拌腰花等。
荣誉称号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芙蓉区位列第32名。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第八位。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 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87位。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2年4月,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70。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68。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