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隶属湖南省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中部。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东邻中方县、鹤城区,南接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西连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北界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势由北西向东南方向倾斜。总面积2099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1月,芷江侗族自治县辖9个镇、9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芷江镇。截至2023年末,芷江县常住人口30万人。
历史沿革
远在旧石器时期,潕水沿岸已有原始人类活动。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设无阳县,属武陵郡。东汉时(25—220年),裁无阳,并入辰阳县。
三国时(220—265年),初属蜀,后属吴。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无阳县地置舞阳县。晋义熙年间(405—415年),迁治于故镡成县,隶属武陵郡。南朝宋因之,齐时(479—502年),改舞阳为阳。北朝梁时(502—557年),改阳为龙县,隶南阳郡。陈永定三年(559年),改隶沅陵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沅陵郡,改置辰州,龙隶辰州。大业初,废辰州,复置沅陵郡,龙侧隶沅陵郡。
唐武德七年(624年),废沅陵郡,复置辰州,龙仍隶辰州。贞观八年(634年),以辰州龙標置巫州,龙改龙标,又析龙标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九年裁思微。天授二年(691年),改巫州为沉州,又析夜郎置渭溪县。长安四年(704年),分沅州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先天二年(713年),析龙标置潭阳县(治所在今芷江县城年),仍隶沅州。开元十三年(725年),因“沅”“元”声相近,沅州复为巫州。舞州“舞”“武”声相近,更名为鹤州。开元二十年(732年),易名为业州。天宝元年(742年),巫州改为潭阳郡,业州改为龙标郡。乾元元年(758年),潭阳复改为巫州,龙标郡复改为领龙标、朗溪、潭阳三县;业州更业州。大历五年(770年),巫州更为叙州潭阳郡,叙州“蛮酋”昌师益附于为奖州龙溪郡,领峨山、渭溪二县。唐末,马殷据湖南,叙州“蛮酋”昌师益附于楚。
五代长兴三年(932年),楚王马希范以叙州潭阳县置州。乾祐三年(950年),马希萼袭位,改懿州为洽州。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治州为州,遂为羁州。熙宁七年(1074年),撤销縻州,在懿州新城(今县治)置州,又以潭阳郡地置卢阳县。元丰三年(1080年),沅州领卢阳、黔阳、麻阳、渠阳四县,属荆湖北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沅州安抚司。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沅州路领卢阳、黔阳、麻阳三县,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太祖甲辰年(1364年),命徐达攻克沅州,改州路为州府,仍湖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府为州,以州治卢阳,县省,州领阳、麻阳二县,隶辰州府,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顺治九年(1652年),张献忠部将孙可望领兵击败清军,自称秦王,改州为黔兴府。顺治十五年(1658年),经略洪承畴复克沅州,废兴府为沅州,隶辰州府。雍正八年(1730年),沅州改为直隶州,辖阳、麻阳2县。乾隆元年(1736年),升沅州为府,属湖南布政使司,增置芷江县附郭。
民国元年(1912年),裁县存府。次年,裁府复县,隶辰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辰沅道,芷江直隶于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芷黔麻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次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湖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会同专区。1952年8月16日,改属江专署,12月,芷江专署易名黔阳专区,芷江县随隶之。
1981年,黔阳地区改称怀化地区。
1986年9月22日,改芷江县为芷江侗族自治县。
1998年,怀化撤地设市,芷江侗族自治县隶属怀化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78年,全县设27个农村人民公社和1个城关镇人民公社。农村人民公社为:公坪、牛牯坪、罗旧、艾头坪、岩桥、水宽、垅坪、麻缨塘、竹坪铺、木叶溪、大树坳、新店坪、上坪、大洪山、土桥、新建、梨溪口、洞下场、碧涌、罗岩、板山、大龙、冷水溪、禾梨坳、楠木坪、罗卜田、晓坪。
1979年3月和1980年2月,先后将木叶溪人民公社的五郎溪大队、牛皮寨大队,牛牯坪人民公社的金厂坪大队划归五郎溪林场管辖,五郎溪林场列为乡级行政单位直属县管。
1981年1月,城关镇人民公社改为镇,名城关镇。同年11月更名为芷江镇,同时,将新建人民公社更名为杨公庙人民公社。
1982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大洪山人民公社改设为大洪山侗族人民公社。
1983年5月,根据中央部署,实行政社分设,土桥人民公社作为县的试点,改设为土桥乡。
1984年3月,其余26个人民公社全部改设为乡,同时,将五郎溪林场管辖的3个大队改设为3个村,从林场析出,增设五郎溪乡,五郎溪林场不再列为乡级行政单位。同年7月,梨溪口乡改设为梨溪口侗族乡,板山乡改设为板山侗族苗族乡。同年11月新店坪乡改设为新店坪镇,罗旧乡改设为罗旧镇。
1985年12月,碧涌乡改设为碧涌镇。
1986年9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芷江侗族自治县后,大洪山、梨溪口、板山等三个乡不再冠名侗族乡。
1993年8月,撤销公坪乡,设立公坪土家族乡。
2000年5月,撤销公坪土家族乡,设立公坪镇。
2003年2月,垅坪乡与芷江镇合并,设立新的芷江镇。
2015年,根据芷江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上坪乡、大洪山乡、新店坪镇共2乡1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店坪镇。新设立的新店坪镇辖39个建制村,1个社区;同意罗岩乡、板山乡、大垅乡、碧涌镇共3乡1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碧涌镇。新设立的碧涌镇辖35个建制村,1个社区;土桥乡、杨公庙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土桥镇。新设立的土桥镇辖24个建制村;木叶溪乡、五郎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三道坑镇。新设立的三道坑镇辖14个建制村。岩桥乡、楠木坪乡撤乡建镇。岩桥镇辖15个建制村;楠木坪镇辖13个建制村。麻缨塘乡、竹坪铺乡、艾头坪乡、芷江镇共3乡1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芷江镇。新设立的芷江镇辖49个建制村(含原岩桥乡析出的小河口、四方园2个建制村),12个社区。牛牯坪、大树坳、禾梨坳、冷水溪、洞下场、晓坪、罗卜田、梨溪口、水宽9个乡,公坪、罗旧2个镇的行政区域和乡镇人民政府驻地不作调整。该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辖9乡9镇,芷江侗族自治县共减少10个乡级建制。
区划详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
湖南省西部,
怀化市中部,潕水中游,地处武陵山南麓、雪峰山西脉与云贵高原东缘的结合地带,地理坐标跨东经109°17′31″—109°54′49″,北纬27°04′12″—27°38′24″之间,东倚皇榜坡,与
中方县、
鹤城区接壤;南界清水河,与
洪江市、
会同县及贵州省
天柱县毗邻,西界
贵州苗岭,与
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
万山区相连;北接
西晃山,与
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
铜仁市交界,县界极端位置:东起公坪顺溪铺村碾子垴上,西止上坪乡仲黄坪村仑贵山,南起大龙乡石榴溪村沙子吼,北至牛牯坪乡界牌村齐天界。县城东西最大距离6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3千米,总面积209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芷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北受武陵山系控制,西受天雷山影响,东南盘亘雪峰山脉。总体地势由北西向东南方向倾斜。四周高,中部低,形成盆地。由于地质构造与岩性组合较复杂,在内外营力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多种地貌类型,多姿多态。兼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而以山地、丘陵、岗地为主。山地占61.7%、丘陵占28.6%、岗地占4.4%、平原占3.0%、水域占2.3%。
气候
芷江侗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受地带性、地貌条件的综合影响,全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具有春季多雨、夏季晴热高温、秋季晴朗多旱、冬季寒冷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5.8—17.3℃之间,气温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年极端最高气温40.7℃,年极端最低气温-2.7℃,气温年较差为24.1℃,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为1154至1612小时,年降水量为1346.8mm。湿度高,平均为76%。年平均风速1.25m/s。无霜期为260—278天。具有光热条件好的特点。
水文
芷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有潕水、清水江、辰水3大流域,大小溪河294条,河流总长1468.3千米。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芷江侗族自治县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小Ⅰ型水库21座,小Ⅱ型水库126座。
土地资源
芷江侗族自治县总面积折合3148350亩,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占怀化市总面积的7.62%。区域总面积中,山地127344平方千米,丘陵620.97平方千米,岗地93.33平方千米,平原63.14平方千米,水面48.02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县总面积60.67%、29.58%、4.45%、3.01%、2.29%。
生物资源
芷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共有6目14科97种,其中鲤科鱼类54种,占56%,鳅、鲶、鮨科鱼类28种,占29%。主要经济鱼类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鳊鱼、鲫鱼、泥鳅、黄鳝、黄颡鱼、鳜鱼等,近年先后发展了斑点叉尾鮰、中华倒刺鲃、湘华鲮、湘云鲫、南方大口鲶等养殖。另外,虾、蟹、鳖、龟、蛙、大鲵、荸荠、藕、茭白等水生经济动物植物也相当丰富。
水域饵料生物资源较多,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8属,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优势种群,各检出10和15个属;浮游动物有轮虫32属,浮游动物密度在2.58—39.10个/L,平均生物量为0.484mg/L,优势种群为枝角类和桡足类。
底栖动物主要种类有环节动物、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的腹足纲、瓣鳃纲,以螺、蚌居多。
矿产资源
芷江侗族自治县共发现的矿种有:煤、铁、锰、钒、铅、锌、铜、锑、钼、钴、金、铝土矿、黄铁矿、磷矿、重晶石、石灰岩、石膏、饰面板岩、耐火粘土、砖瓦用页岩、高岭土、硅石、建筑砂石、矿泉水,共计24种。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6种。发现大型矿床1处(铁灯坡耐火粘土矿),中型矿床4处(皇榜坡耐火粘土矿、桐树溪石灰岩矿、明山板石矿床和三门坡锑矿),小型矿床、矿点及矿化点76处。其中初步查明和估算了资源储量的矿床(点)22处。
锰矿主要分布在新店坪镇莫家溪矿区;煤炭主要分布在公坪、水宽和萝卜田一带;钒矿主要分布在牛牯坪乡境内;金矿主要分布在大洪山、罗岩、板山等乡镇;石灰岩主要分布在上坪、公坪、水宽、萝卜田等4个乡镇;饰面板岩主要分布在县城北的明山、艾头坪、中寨坡一带;耐火粘土矿主要分布在公坪、水宽和萝卜田3个乡镇,与煤矿共生;锑矿主要分布在冷水溪乡。
人口
截至2023年末,芷江侗族自治县户籍户数13.48万户,人口36.8万人。常住人口30万人,城镇化率48.83%。人口出生率为5‰,死亡率为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
经济
综述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0863亿元,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902万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18170万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684791万元,增长6.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730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5:25.2:54.3。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0%、25.6%和62.4%。
人民生活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5元,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66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2元,增长7.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9:1。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3%。全年民间投资增长58.4%;产业投资增长61.7%,占全部投资比重75.7%。全年房地产投资下降9.1%。商品房销售面积27.65万平方米,增长1%。
财政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643万元,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50118万元,增长0.1%;非税收入占比28.1%。上划收入22525万元,增长33.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8204万元,增长8.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82077万元,增长11.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599004万元,增长11.6%。贷款余额1316061万元,增长19.9%。
第一产业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9%。年末粮食播种面积为51.5万亩,下降1.3%;总产量23.5万吨,增长1.2%。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4.64万亩,增长3.2%;产量16.9万吨,增长3.8%。瓜果类面积3.2万亩,增长7%;产量3.2万吨,增长8.9%。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果园面积26.82万亩,增长0.3%;产量28.87万吨,增长8.4%。其中柑橘园面积20万亩,下降0.1%;产量23.14万吨,增长8.6%。葡萄园面积2.01万亩,下降0.5%;产量4.18万吨,增长7.7%。全年茶叶产量37吨,下降6.1%。中草药种植面积1.03万亩,增长39%;产量2795吨,增长10.2%。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生猪存栏24.63万头,下降8.5%,出栏42.85万头,增长3.7%;肉牛存栏3.57万头,下降10.9%,出栏1.52万头,下降3.8%;山羊存栏3.59万只,下降3.5%,出栏6.18万只,下降5.6%;家禽存笼223.52万羽,增长1%,出笼611.17万羽,下降1.6%。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猪肉产量3.14万吨,增长4%;牛肉产量0.19万吨,与2022年持平;羊肉产量0.1万吨,与2022年持平;蛋产品1600吨,增长33.3%;水产品养殖产量0.95万吨,增长3%。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17家,增长1.2%;家庭农场277家,增长16.4%。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工业增加值增长5.0%。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2%。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规模工业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大米26.58万吨,下降4.7%;塑料制品2.13万吨,下降8.9%;水泥6.32万吨,增长75.3%;发电量6.08亿千瓦时,下降48.6%;自来水供水总量702.9万立方米,增长21%。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1400万元,增长46.9%。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65300万元,增长36.6%;其他内资企业实现利润3800万元,增长660%。
建筑业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建筑业增加值25371万元,增长15.9%。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658万元,增长9.4%。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269419万元,增长10%;乡村零售额116239万元,增长8.1%。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实现零售总额为31541万元。
对外经济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实际利用内资401990万元,增长13.2%。进出口总额40155万元,增长117.8%。其中,出口5028万元、进口35126万元。
金融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44815万元,增长3.6%。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6617万元,增长29.9%。
邮电业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邮政业务收入7507万元,增长13.6%;电信业务收入20737万元,增长0.8%。报纸累计订销量2万份,杂志累计销量8.64万份,收寄特快专递21万件,发送函件8110件,发送邮件包裹60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0.2万户,下降34%;移动电话用户33.14万户,增长16.9%;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9.88万户,增长14.2%。
旅游业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22.85万人次,增长67.1%,旅游收入38.65亿元,增长63.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在园幼儿数9157人,下降9.1%;小学在校生 20884人,下降1.8%,毕业生3666人,下降7%;初中在校学生11635人,下降0.7%,毕业生3742人,下降0.03%。高中在校学生5144人,增长4.1%,毕业生1443人,增长8.7%。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初升高比例达到94.2%。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6524人,下降6.1%,毕业生2407人,增长15.7%。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3022人,职业教育教师353人。
科学技术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各类授权专利59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35亿元,增长66%。
文化事业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共有群众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376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
国家二级文化馆:芷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
国家三级图书馆:芷江侗族自治县图书馆。
医疗卫生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共有卫生机构3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妇幼保健站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编制床位总数2060张。卫生技术人员2068人,增长2.7%。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54人,下降0.2%;注册护士905人,增长5.7%。
社会保障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0.59万人,下降1.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16万人,增长0.04%。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分别是1110人、8132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675张,收养人员数213人。
交通运输
芷江侗族自治县是中国东中部地区进入大西南的桥头堡和交通要道,
沪昆铁路、
320国道、
沪昆高速公路、
包茂高速公路、
沪昆高速铁路穿境而过,
芷江机场已开通长沙、广州、北京、昆明、上海航班,并正在进行扩建,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90016万元,增长15.4%。年末全县国道里程76.25千米,省道里程174.47千米,高速公路里程108.575千米,县、乡道路及专用公路里程1013.34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清同治八年版《芷江县志·山川志》载:“芷溪,源出明山,流人沅水;近溪山中,向产芷草,今或偶得之,邑之得名以此。”另据民国30年由舒新城等合编的《辞海》云:“芷江,一:《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茝兮澧有兰,茝亦作芷,世因称沅水日芷江。二:为沅州府治,城频沅水北岸;沅水,沅水之源也。沅水别称芷江,县名以此。”
文保
截至2023年2月,芷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不可移动文物77处,其中遗址16处,古墓葬2处,古建筑44处,石刻12处,其它3处。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2处,其中国家级3处(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芷江天后宫、芷江文庙),省级5处(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宝庆会馆、红二、六军团便水战役烈士纪念陵园、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芷江龙津风雨桥、抗日胜利芷江受降旧址—芷江抗战碉堡群及红二、六军团长征冷水铺政治干部会议旧址),市级1处(奎文阁),县级52处(沈从文故居、育婴堂等);挂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1个;芷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4个。其中国家级保护项目2个,省级1个,市级11个,县级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50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6人。县级传承人39人。
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
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城东3.5千米的七里桥。旧址有受降会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三栋鱼鳞板瓦木结构平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建受降纪念坊。坊由四柱三门组成。柱粗1.16米见方,通高8米。中拱门高4.5米。坊宽10.64米,进深1.5米。石料、青砖砌成,外涂水泥砂浆。中拱门上有横额“受降纪念坊”。坊正、背面刻有当时军政要员题词,铭文略述日本侵略军投降之梗概。1985年9月整修,按原貌复建会议室,并陈设会谈的历史资料。2006年5月,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芷江天后宫
芷江天后宫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城舞水河西岸,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目前中国内地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妈祖庙)。“湖南潇湘百景”之一,天后宫最为称道的是其门坊上的青石浮雕:坊高10.6米、宽6.3米、重檐歇山顶、门楼建筑形式。芷江天后宫,原为福建客民会馆,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福建客民所建。芷江天后宫坐西朝东,南北建有耳室,中间三进: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筑结构基本保存完整。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芷江天后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芷江文庙
芷江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前身为沅州府学,后几经迁建,现在的文庙是清乾隆六年建成。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7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1.94平方米。文庙建筑沿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从南至北依次是孔子雕像(已拆除)、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庑廊、钟鼓亭、大成殿、崇圣祠,崇圣祠后方为迁于此的沅水校经堂旧址。1997年,文庙被列为芷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从文旧居
沈从文旧居位于芷江镇老人巷临清江路段。占地面积538平方米,建筑面积142平方米。系清代木质结构建筑四合小院,为沈从文青年时期原在芷江的居住场所。2002年5月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宝庆会馆,位于芷江县城河西黄甲街,其前身为明代五显庙,为三进式宗祠类建筑,规模较大,布局错落有致、构件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及历史价值,1935年12月30日,由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此设立司令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收录为湖南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末,芷江侗族自治县拥有非遗保护项目74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芷江孽龙、沅洲石雕);省级3个(芷江白蜡制作技艺、芷江酸萝卜传统制作技艺、芷江甜茶传统制作技艺);市级9个(芷江蝴蝶画、芷江鸭、芷江扦担舞、芷江侗族民歌、芷江傩堂戏、芷江侗族摆古、芷江闹年锣),县级60个(芷江汉剧、阳戏、侗戏、通草堆画、芷江手工竹编技艺、毛谷斯舞、滕滕腔、三棒鼓、芷江渔鼓、“三月三”朝明山、打草鞋、合拢宴、芷江薅田锣鼓、芷江板凳龙等)。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戏曲、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
龙舞(芷江孽龙)
龙舞(芷江孽龙),又称“劣龙”或“蛇龙”,是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乡富家团村流传的民间传统舞蹈,由二人表演的龙舞。表演时,一人手举用篾扎纸糊的龙首蛇身形的道具,另一人双手各持一柄篾扎的龙珠,在打击乐的伴奏下回旋起舞。每逢元宵佳节,都要走村串户在各个屋场的禾坪上表演。2011年5月23日,龙舞(芷江孽龙)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石雕(沅洲石雕)
石雕(沅洲石雕),芷江,古称“沅洲”。沅洲石雕因取材沅洲石而得名,沅洲石雕种类繁多,有砚屏文房类、建筑类、祭祀类、牌坊类、碑塔类、园林类等。沅洲石雕雕刻技艺有平刻、线刻、浅雕、阳雕、阴雕、圆雕、浮雕、镂空等多种处理方法。早在800多年前的宋高宗时期,它就作为贡石,进献朝廷,用以制作雕刻砚、笔床、印盒、佩壶、屏风、碑碣、园林等。2014年,石雕(沅洲石雕)项目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
风景名胜
芷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沈从文旧居陈列馆、红军长征在芷江陈列馆、天后宫、芷江文庙、三道坑自然保护区、芷江孽龙、沅州石雕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城东郊3.5千米处七里桥村境内,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纪念馆之一、湖南“潇湘百景”之一。主要由受降纪念坊、中国战区总受降旧址(包括受降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萧毅肃陈列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受降纪念碑林、七里桥旧址等纪念性建筑物组成。
怀化市唯楚酒庄观光体验园景区
怀化市唯楚酒庄观光体验园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内有极具侗族文化特色的寨门、酒吧、露营基地、民宿、“一千个春天”侗族风格演绎大楼、美食餐厅等景点。
三道坑原始生态旅游区
三道坑原始生态旅游区,国家AAA级景区,位于芷江三道坑镇。景区由综合服务生活区、原生态探秘冒险区、水上活动休闲区、生态康养度假区、侗族风情体验区等构成。景区有大小溪流10多条、瀑布百余处,最大的瀑布落差有120米。
飞虎队纪念馆
飞虎队纪念馆位于湖南芷江机场旁,占地63亩,由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飞虎队纪念展馆、飞虎队实物馆、飞虎将军雕像广场、飞虎群雕以及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军事辅助建筑物组成,为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盟军重要的军事遗址群。
地方特产
芷江白蜡
芷江白蜡即虫白蜡,国际上称中国蜡,在工业、军事、航空上有极其广泛的用途。芷江历来就有“白蜡之乡”的美称。每年的八月,白蜡林丰产的时候,远远望去犹如皑皑白雪,“侗乡八月雪”的美誉由此而来。芷江生产的白蜡,色白,表面光滑有光泽,无明显杂质,断面致密呈马牙状,质硬而脆,有浓蜡香味,其熔点、酸值、皂化值、磺值、苯不溶物等多项指标均高于林业部所颁布的米白蜡标准。如今芷江的白蜡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二分之一。2020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芷江白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芷江鸭
芷江鸭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如赖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天冬氨基酸等。白条鸭胴体肉色红润,皮薄,骨细软,皮下脂肪少,肌肉发达,切面有光泽,纹理清晰,富有弹性;熟肉酥嫩,煮沸烹饪后肉汤乳白色,香味浓郁,不腥不腻。活体鸭体长而丰满,嘴长,眼大而灵活,头稍小,颈细长,鼻孔较大略呈圆形,腿粗壮,两腿间的距离宽,胸部深宽,臀部丰满下垂而不擦地,尾部宽扁齐平,羽毛细致,以深褐色麻雀羽居多。2015年8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芷江鸭”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5月20日,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芷江高山葡萄
芷江高山葡萄,又名高山剌葡萄,学名紫秋葡萄,大树坳乡大树坳村高山组是发源地。大树坳乡仍保留着高山葡萄母本园5亩,百年葡萄藤7株,其中最大的母本株树龄已达120余年,全乡高山葡萄种植面积达20000余亩。2021年,芷江高山葡萄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22年,“芷江高山葡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
荣誉称号
2015年11月,芷江侗族自治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8年9月25日,芷江侗族自治县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芷江侗族自治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芷江侗族自治县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1月21日,芷江侗族自治县获评湖南省第二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
2021年1月29日,芷江侗族自治县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2021年2月3日,芷江侗族自治县获准联合国第307座“国际和平城市”称号,是继江苏南京后第二个“国际和平城市”,系湖南省第一个。
2023年10月,芷江侗族自治县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