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

韩愈的五言古诗

《苦寒》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严寒的种种征象和严重后果,其中暗含对权臣当道,朝廷失政的不满,和希望朝廷引用贤才的政治寓意。全篇体现了韩诗锐思险怪、奇想幻笔的独造风格。

作品原文
苦寒
四时各平分1,一气不可兼2。
隆寒夺春序3,颛顼固不廉4。
太昊弛维纲5,畏避但守谦。
遂令黄泉下6,萌牙夭句尖7。
草木不复抽8,百味失苦甜。
凶飙搅宇宙9,铓刃甚割砭10。
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11。
羲和送日出12,恇怯频窥觇13。
炎帝持祝融14,呵嘘不相炎15。
而我当此时,恩光何由沾。
肌肤生鳞甲16,衣被如刀镰17。
气寒鼻莫嗅18,血冻指不拈19。
浊醪沸入喉20,口角如衔箝21。
将持匕箸食22,触指如排签。
侵炉不觉暖23,炽炭屡已添。
探汤无所益24,何况纩与缣25。
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潜。
荧惑丧躔次26,七龙冰脱髯27。
芒砀大包内28,生类恐尽歼29。
啾啾窗间雀,不知已微纤。
举头仰天鸣,所愿晷刻淹30。
不如弹射死,却得亲炰燖31。
鸾皇苟不存32,尔固不在占33。
其馀蠢动俦34,俱死谁恩嫌。
伊我称最灵35,不能女覆苫。
悲哀激愤叹,五藏难安恬37。
中宵倚墙立,淫泪何渐渐38。
天乎哀无辜39,惠我下顾瞻40。
褰旒去耳纩41,调和进梅盐42。
贤能日登御43,黜彼傲与憸44。
生风吹死气,豁达如褰帘45。
悬乳零落堕46,晨光入前檐。
雪霜顿销释,土脉膏且黏。
岂徒兰蕙荣47,施及艾与蒹48。
日萼行铄铄49,风条坐襜襜50。
天乎苟其能,吾死意亦厌5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四时:四季。平分:均分。
2.气:节气。气不可兼:是说一年之内,不能用一个节气取代其他节气。
3.隆寒:严寒。春序:春天时节。
4.颛顼(zhuān xū):颛顼是管冬天的上帝。不廉:即贪。
5.太昊:管春天的上帝。弛:松散,松懈。
6.黄泉:地下的泉水。
7.萌牙:今作“萌芽”。草木刚发出的芽。夭:夭折。勾尖:形容极小极小的芽。
8.抽:抽芽。
9.凶飚(biāo):凶恶的暴风。搅:搅乱。
10.甚:超过了。芒:通“铓” ,刀锋。砭(biān):刺。
11.乌蟾:乌鸦、蟾蜍。
12.羲和:神话传说中驾车拉太阳的人,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拉着太阳走。
13.恇(kuāng)怯:懦弱,胆怯。窥觇(chān):暗中察看。
14.炎帝:炎帝是主管夏天的上帝。祝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亦以为火的代称。炎帝持祝融,即炎帝手持火。
15.呵嘘:形容手冻,要呵气取暖。炎,炎热。
16.鳞甲:形容肌肤皴裂的样子。
17.如刀镰:形容衣被冷硬。
18.气寒鼻莫嗅:空气寒冷,冻得鼻子不好使。
19.指不拈:因为血冻了,手僵了,手也不能用来拿东西了。
20.浊醪(láo):浊酒。
21.口角:嘴角。衔箝(qián):形容张口闭口困难。
22.匕箸(zhù):勺子、筷子。
23.侵炉:逼近火炉。
24.探汤:手足放进热水中。
25.纩(kuàng):棉絮。缣(jiān):丝帛。这里统言被褥。
26.荧感:火星。因隐现不定,令人迷惑,故名。躔(chán)次:犹言轨道。
27.冰:冻。
28.芒砀(dàng):茫荡,大的意思。大包:犹言天下。
29.生类:生物。
30.晷(guǐ)刻:片刻。淹:淹化,死。
31.炰燖(fǒu xún):火烤汤煮,言其得暖,炰同“炮”,烧烤。燖,煮肉。
32.鸾皇:鸾,一种高贵而美丽的鸟。皇:凤凰。
33.不在占:《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今雀之啾啾,岂在占也。即不用占卜了。
34.蠢动俦(chóu):指虫介之类。
35.伊:发语词,无义。我:作者自指。人类为万物之灵,故说“伊我称最灵。”
36.覆苫(shān):覆盖。意谓保护。女:汝。指生物。
37.五藏:即五脏。
38.渐渐:流淌貌。
39.天乎:顾嗣立注引胡渭说:“天乎者,疾痛之呼也。”
40.惠我:施恩惠于我。
41.褰旒(qiān liú):褰,拉起。旒,冠前垂布,用以遮挡眼睛的。耳纩(kuàng):棉耳罩。
42.梅盐:梅子与盐。调味品。
43.登御:起用。
44.憸(xiān):不正之人,小人。
45.豁达:性格开朗,度量大。
46.悬乳:屋檐下垂着的冰条。
47.兰蕙:指香草。荣:茂盛。
48.蒹(jiān):芦苇。
49.日萼:太阳光下的花朵。铄铄:光辉闪烁的样子。
50.风条:风中的树条。襜襜(yán):摇动貌。
51.厌:满足。
白话译文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自平分,哪一个季节都不能兼有更多的时间。
但隆冬的寒冷却依然夺走了春的季节,冬日的神灵颛顼也确实太不廉节!
春神太昊松弛了统治的法纪,害怕并逃避冬神的肆虐,而一味守着退让与恭谦的态度。
于是让黄泉下生长着的万物,尚在萌芽之际便冻伤了牙尖。
所有的草树都不再长出新的枝叶,各种食物也冻得失去了酸甜苦辣的滋味。
凶猛的狂风搅乱了整个字宙,寒风的锋芒比针扎刀砍还要刺人。
太阳和月亮虽然十分尊贵,但也不能救活它们的金乌和玉蟾。
羲和虽然驾着日车送出了太阳,但也只是怯生生地频频探头观望。
即使是炎帝拿着管火的祝融神互相吹气取暖,也丝毫不能暖和起来。
而我正处于这样的严寒当中,温暖的恩泽更是无缘分享。
肌肤上长满了鳞甲一般的皴皮,衣服和被子也好象是刀镰相割。
扑鼻的寒气使我失去了嗅觉,血液也凝结了,手指要想握拢也深感困难。
想喝一杯滚烫的浊酒入喉暖暖身子,但口角僵硬好象夹着铁钳。
想要伸手拿筷子和汤匙来进食,手指触上去就象碰到了尖利的竹签。
贴近了火炉也并不感到暖和,而烧火的木炭已经添了一次又一次。
把手伸进开水中也没有什么用处,更何况平时御寒的丝绵细绢?
虎豹也被冻得僵卧在岩穴当中,蛟螭则早已冻死在幽深的渊潭中。
荧惑火星也失去了自己的轨道,驾着日车的六龙也冻掉了颔下的须髯。
在这广大而迷茫的宇宙之内,所有的生物恐怕都早已死光。
落在窗户前啾瞅鸣叫的麻雀,也不知自己的叫声已经微弱纤细。
抬起头向着天空哀哀鸣叫,希望太阳能放慢落下的脚步。
真不如被弹丸射死,这样反而还能得到些水烫火烤的温暖。
如果象鸾鸟和凤凰都不能存活下来,你们这渺小的鸟雀就更不用说了。
其余那些蠢蠢蠕动的爬虫,统统被冻死就更没有人来怜悯他们了。
我是被称做万物灵长的人,也没办法为你们盖上草苫。
悲哀在心中激起了忧愤和感叹,五脏六腑也难以平息感情的波澜。
夜半时分我靠着墙壁站立,太多的泪水在我脸上长流不已。
苍天啊!请你可怜可怜我们这些无辜的人,俯察尘世而给我们以恩泽和顾眷。
请你揭开冕旒,摘下耳行,使自己耳聪目明,象调和羹汤需要用梅、盐一样。
让贤能的人士得到提拔和任用,巧言令色的小人佞臣都被罢黜。
让生命的春风吹散沉沉的死气,天地之间豁然开朗就象揭开了重重帘幕。
悬挂在屋檐上的冰棱也逐渐堕落,清晨的阳光又来到了门前。
雪霜也在顷刻之间销融殆尽,土壤因此而肥沃滋润。
不仅仅是兰花和蕙草都欣欣向荣,就是艾草、蒹葭也都普受恩泽。
阳光照耀下的花朵如火焰般开放,草木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飘荡舒展。
苍天啊,你如果能做到这样,我就是在严寒中死去也心甘情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这一年三月大雪,据《唐书·五行志》载:“贞元十九年三月,大雪。”可见,这是一起比较极端的季节反常现象。夏历三月,相当于公历四月。谷雨前后,梅花已过,桃李梨杏等百花盛开的时候,突然凛冽的北风呼啸袭来,气温骤降,抖落了漫天大雪,屋檐上挂满了冰凌,好像重新回到了隆冬时节。韩愈当由此引发而写成此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苦寒》记载了一次极严重的天气反常现象,即倒春寒;并借倒春寒对当时的奸臣卢杞和宦官专权进行了极为猛烈的讽刺与批判。韩愈以独特的想象力、夸张的手法让寒意浸透诗歌各处,他尽一切可能夸张形容严寒的可怖、可恨。以麻雀受不了奇寒的折磨,宁愿被射死煮熟来显现突出北方天寒,又遇天奇降大雪的极冷,以抒写诗人此时在天寒中的苦楚。
全诗分前后两个部分,“淫泪何渐渐”之前为第一部分,叙述了倒春寒的种种征象和严重后果。诗人当时可能是四门博士,或者正待官在家。被冻得“五藏难安恬”“中宵倚墙立”,不能入睡,泪流满面。并由此对天地神灵,日月星辰的运行,季节反常的原因,动植物的生死等等,生出许多遐想,进而联系到德宗宠信卢杞,任由排斥百官。德宗晚年出于对朝臣的猜忌,开始大力依靠宦官,致使在代宗时被打下去的宦官势力重新抬头,不但把持了朝政和宫市,还操持军权。韩愈在朝反对宦官专权,在外反对藩镇割据,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用“隆寒夺春序”讽刺权奸和宦官专权;用日月畏怯““不能活乌蟾”讽刺德宗纵容宦官把持宫市;用“草木不复抽”,“生类恐尽歼”喻卢杞和宦官专权下的朝廷政治局面,正直善良、才高有为的官员纷纷遭受迫害。诗的后半部分在表明对春天渴望的同时,表明了对仁君和贤相的渴望,渴望他们协调致,治理好朝政,把恩泽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普惠人间。
诗中又以“梅盐”表明作者的尽忠之心及才智文华。此外,诗中多处古典辞藻及人名、地名无疑是出众才华、文辞富丽的象征。“褰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贤能日登御,黜彼傲与俭”,前一句虽意在对君主身上的打扮做一番描述,实则印证了后一句的“梅盐”之臣的调和作用的重要性。正因如此,诗人具有贤能荣登朝堂,却又总是遭到罢黜,君主身旁仍是悭吝的小人。此处无疑表现出诗人的不满与愤怒,更是对当朝不平之事、朝堂腐败的写真。因此,韩愈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经历的体现,更是社会现实的写照。
此诗借三月大雪侵害万物生长,破坏人们生活,比赋隐刺权臣误国,朝廷失政。用狠重奇险之笔,抒发了他鲜明的爱憎感情。他对自己不能尽力佐政抚民感到内疚;期望和煦的阳光施惠于万物;自谓为政于民死而无憾。从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愈着力镶刻的代表,表现了韩诗锐思镵刻,字带刀锋,怪怪奇奇,狠重奇险的诗境,是韩诗从思想上笔涉朝政,艺术上走向奇崛风格,从杜诗中奇险处推扩奥衍,辟山开道,自树一家新风的标志。
名家点评
清代词人、学者朱彝尊《批韩诗》:怪怪奇奇,与《陆浑山火》同,此是昌黎(指韩愈)独造。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锐思馋刻,字带刀锋。
现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徐天闵《古今诗选》:“芒砀”一段,加倍写法,文情极恣肆,亦复沉痛。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其郡望在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德宗贞元八年登进士第。贞元十九年,因言关中旱灾,触怒权臣,被贬为阳山令。宪宗元和元年召拜国子博士。元和十二年从裴度讨淮西吴元济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后历任国子祭酒、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以文为诗”,作诗力求新奇,且多议论。《全唐诗》存其诗十卷。有诗文合编《昌黎先生文集》。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