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天恩(1922年~2001年12月2日),山东泰安人,抗美援朝时著名将领。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济南军区原烟威警备区司令员。
人物经历
1922年,范天恩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城东关范家胡同。
1938年1月,范天恩入伍,在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独立营担任战士。同年7月,范天恩调至四支队宣传队工作。
1939年,范天恩调往四支队民运工作团;同年7月,范天恩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2月至1942年3月期间,先后担任四支队新兵连指导员、第一营连指导员,以及蒙南支队第二营连指导员。
1942年4月,范天恩进入山东抗大一分校学习。
1943年1月,范天恩调往东北军新一师工作,历任警卫营二连指导员、第六六六团一连连长、团部政治指导员、第六六二团七连连长等职务。
1945年1月,范天恩再次进入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同年8月,任东北挺进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政治教导员。
1946年1月至8月,范天恩担任明城修械厂政委,并兼任第二十旅教导队政委。
1947年8月至1948年4月,范天恩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警卫营营长、作教参谋、作教科副科长。
1949年6月至1968年,范天恩在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历任作教科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代师长、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等职务。
1968年4月,范天恩调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
1975年,范天恩调任总参谋部防化部副部长。
1976年,范天恩调任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
1980年后,范天恩担任烟台、威海警备区司令员。
2001年12月2日,范天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人物事迹
飞虎山五昼夜
1950年10月,范天恩被任命为335团团长,并率部于22日进入朝鲜作战。10月31日,38军攻占新兴洞、苏民洞地区,持续推进至球场附近。军前卫112师已到达球场以南,但敌人占据飞虎山,阻碍其进攻。
1950年11月3日,副军长江拥辉与师长杨大易、政委李际泰指令335团消灭当面敌人,占领飞虎山。范天恩接受任务后,率干部考察地形,制定作战计划。他判断敌人正备战,并决定从左侧山地发起进攻。4日清晨,2营突袭飞虎山,迅速控制主峰。1营、3营也占领东西两侧高地。范天恩命令1营攻击军隅里,但随后接师部命令停止攻击,转为防御。5日清晨,敌人集结兵力试图夺回飞虎山。战斗激烈,335团坚守阵地。期间,团警卫连副指导员和3排副排长脱逃,被范天恩处理。经师政委劝说,范天恩决定给予教育机会。连续四天激战,部队士气保持高昂。但侦察显示,7日敌人增援一个团进行轮番攻击。此时,全团粮弹将尽,师部无增援。范天恩决定利用敌人惧近战夜战的弱点,提出新作战方案。他要求干部突击挖掘工事、收集武器弹药,并伺机出击。8日清晨,敌人以飞机大炮轰炸飞虎山。范天恩命令各营隐蔽,待敌人接近再开火。前沿分队顽强抵抗,多次击退敌人进攻。8连1班7人独立击退敌人三次冲锋,歼敌40余人,获得大功奖励。战士们士气提升,与敌人展开肉搏。
最终,335团坚守五昼夜,抗击敌人一个师多的兵力,毙、伤、俘敌1800余人,成功守住阵地。此次战斗中,5连被授予特等功连、二级英雄连称号和“屡战屡胜”奖旗。
松骨峰阻击战
根据志愿军总部的战略安排,1950年11月8日,38军主动撤离飞虎山、德川等地,采取示弱战术,诱导敌人深入。其中,112师335团负责诱敌。8日晚,335团转移至九龙站一线。范天恩团长预测敌人会首先攻击九龙站东南的孤立高地,遂部署一排兵力在此,指示其在击退敌人首次冲击后撤退。敌人中计,进入该地区并抢占高地,随后遭遇全排火力反击及空袭,发生自相残杀。335团在九龙站坚守五天后撤离,继续诱敌。范天恩决定以一个加强步兵连与敌人保持接触,同时派出侦察小分队与团保持联络,逐步引导敌人进入预定战区。
1950年11月24日,范天恩成功将敌人引入预定区域,接到上级反击命令。他明确战斗任务,指挥部队发起攻击。战斗中,敌人企图占领团指挥所西侧的无名高地,范天恩迅速指挥反击,并命令警卫连和2营一连使用火箭筒攻击敌人坦克,成功击退敌人。原计划25日夜攻占新兴洞,但上级命令全团迅速南进归建。范天恩迅速集结部队,追赶师主力。经过连续战斗和长途行军,部队疲惫,但范天恩仍率部直插松骨峰,拦截敌人南逃路线。
1950年11月30日凌晨,335团抵达金谷里,范天恩判断松骨峰为敌人南逃必经之路,命令前卫1营迅速占领松骨峰。1营成功后,3连在松骨峰上进行了激烈的阻击战,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全连仅剩10余人。范天恩命令其他部队支援3连,多次挫败敌人攻击。最终,1营击退了敌人的最后一次进攻,完成阻击任务。随后,范天恩命令部队追击逃敌,炸毁敌军车辆,封锁公路。为打击敌人弱点,他决定夜间出击,破坏敌人进攻准备。入夜后,他命令2营、3营向公路上的敌人发起攻击,最终在天亮前结束战斗。此役共毙伤俘敌900余人,对全线歼敌起到关键作用。为表彰335团的功绩,志愿军总部授予3连特等功臣连称号和“攻守兼备”奖旗,军授予3连“英雄部队”奖旗。作家魏巍以松骨峰阻击战为背景,撰写了通讯《
谁是最可爱的人》。
坚守战略阵地
1951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已将“联合国军”逼退至“三七线”附近,计划休整并筹备春季攻势。1月27日,敌方发起全面进攻,38军处境突出,特别是334团和336团在盖山、泰华山面临直接威胁。范天恩带伤重返前线,接手335团负责580高地的防御任务。面对敌方强大的炮火与步兵攻击,335团遭受重大伤亡,补给遭遇困难,但仍坚守阵地。范天恩与师部保持联络,持续调整防御策略,并确保战士们的士气。在战斗中,他显示出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坚定的立场,多次向军、师上级保证坚守不退,并有效调配预备队与支援部队。他还强调党员干部应成为阵地坚守的关键力量。得益于通信2班等支援部队的优异表现,335团成功守住了阵地,歼敌超过2000人。2月16日晚,335团接到命令,转移至汉江北。
学习作战经验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启动,范天恩被分配至新入朝的第15军29师担任顾问,职责包括学习、传授经验和辅助指挥。行进途中,他回顾了过往的战斗经历,并记录了沿途观察的情况。抵达29师后,他辅助师长进行了地形勘察、兵力部署,并在作战会议上提出了个人观点。4月23日,因炮火准备及攻击时机延迟,86团遭受损失,范天恩记录了战斗详情,涵盖敌方动态及我方部队行动。次日,部队紧急渡过汉滩川,范天恩提议指挥位置前移,增强了部队指挥的统一性。之后,他持续记录了战斗进展,注意到敌方坦克防御有所增强,同时也学习29师和15军的战斗经验及指挥策略。
修补顺川机场
1952年8月中旬,112师负责突击修复顺川机场。机场上有许多未爆炸的炸弹和定时炸弹,需优先清除。335团负责人范天恩参与了炸弹排除工作。他分解了一颗炸弹以了解其构造,并发现了黄磷的发光特性,随后将其应用于侦察排的作战中。在处理定时炸弹时,范天恩通过观察与实验,掌握了炸弹的爆炸规律,指挥部队在爆炸间隙挖掘,有效排除了大量定时炸弹。一次爆炸后,他指挥部队迅速作业,安全挖除了24个定时炸弹。全师因此仅用5天完成了顺川机场的突击修补任务。范天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色,完成任务后调任113师参谋长,并于1953年7月4日随部队回国。
所获荣誉
人物生活
儿子:范琳。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团、师、军、大区政治部机关干事。曾创作传记文学《泰山之子——范天恩》。
人物评价
范天恩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了英勇与坚韧。从16岁参加革命的英勇少年,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铁血战士,范天恩的一生,都在为了民族的解放与国家的独立而奋斗。在艰苦的环境中,范天恩伴着汗水和鲜血一步步成长起来,面对困难与挫折他不畏惧、不退缩,有勇有谋。他的英勇事迹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无畏与坚韧,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崛起和一个国家的强大。(人民网 评)
后世纪念
人物书籍
《
天生无畏》是一部记述抗美援朝将领范天恩一生的纪实文学作品,全书共32万字,由范天恩之子范琳与作家刘宏伟共同创作。书中详细讲述了范天恩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卓越表现。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范天恩组织并指挥了多次重要战斗。
影视宣传
《志愿军:雄兵出击》影片讲述第38军112师335团死守松骨峰,战役团长是范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