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是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话剧,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投入拍摄,何群执导,叶广芩、杨国强担任编剧,陈宝国领衔主演,谢钢、周里京、石小满、梁天等人联合主演的年代剧。
剧情介绍
剧情简介
戊戌变法刚刚失败,六君子菜市口血迹未干。裕泰茶馆少掌柜王利发从父亲手中接过茶馆。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他梦想在此基础上,再开一个分店,他要把茶馆开大。他坚信,他会比父亲经营得更好。老茶客常四爷和松二爷因为在茶馆里说了“大清国要完”的话,被抓进了监狱。王利发出面,组织一条街的铺面联保常四爷和松二爷。茶馆的房主,商人秦仲义不在联保的折子上签名,他说他救的是国家,不是一两个人。
年根底下,秦仲义来了,来要房租,提出第二年房租涨两倍。秦要办工厂,要实业救国。八国联军进北京,庞太监随慈禧、光绪西逃。城内火光四起,洋兵滥杀无辜。劫难过后,茶馆后院烧成一片焦黑。庞太监到茶馆来,西行护驾有功,老佛爷赏蓝顶子。他让刘麻子、唐铁嘴为他在北京城寻找上好宅基地,他要在紫禁城外建宅安家。在茶馆,买卖穷人家姑娘康顺子的交易成交,她被一乘小轿抬走了。康顺子被抬进庞家,成了奶奶。洞房之夜,变态的庞太监将康顺子整得苦不堪言。
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在茶馆拍出钱票,要把宣武门里一条街买断,建立丹义火柴有限股份公司。进口料子充盈市场,秦仲义的产品开始滞销。秦仲义把希望寄托在儿子秦利民的身上。但是秦利民年纪不大,却在观念上与父亲格格不入。
门外有号外:宣统退位了。
北洋时期,群雄四起,政局混乱,街面上散兵、马队、巡警、特务、打手、乞丐、妓女,让人眼花缭乱。松二爷经常领着自己的儿子秀岑到茶馆来。秀岑跟他爹如同一个模子磕出来的,小小年纪提笼架鸟,摇头晃脑,对于靠典当过日子的生活从不操心。庞太监被溥仪遣散出宫以后在家总是气不顺,他的几个侄子背地偷着刮他的钱,刘麻子抱了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到庞府,大洋300块,给庞太监当儿子,起名庞继祖。直隶军队与奉军在高碑店、琉璃河一带打仗,城里人心慌慌。有军官找到秦仲义,要他将火柴厂改军火厂,说可以得大利,秦仲义一口回绝。秦仲义的火柴厂被炸上了天。秦仲义织布厂的工人和电车公司、造纸厂的工人一起罢了工,织布厂领导罢工的是秦仲义的儿子秦利民。没钱又没权的庞太监被他的侄子们活活饿死,康顺子和庞继祖被赶出庞府。庞继祖改名换姓,叫康大力。他们被王利发收留。为追赶新潮,王利发买了个留声机,为茶客们放唱片。刘麻子应约到茶馆来做生意,被当做逃兵在街上砍了脑袋。秦仲义和儿子到茶馆来,秦仲义当着王利发的面让儿子签下契约,断绝父子关系。松二爷日子艰难,一院房也卖得差不多了,儿子秀岑索性下海唱了戏,演青衣,竟然唱得很红。
北平沦陷。
秀岑醉生梦死,松二爷暴尸街头。当亡国奴的艰难日子,几乎没有谁再来喝茶,凄凉寂寞的茶馆里只有三两个老茶客蔫头蔫脑地坐着。秦仲义的工厂因为受到物资限制,开不了工了,他忍痛遣散工人,让他们暂时自寻出路。日本人投降,美国人进了城,北京又改叫了北平。秦仲义的工厂当了美国兵的兵营,没有生活来源,他又闹了场伤寒,围巾破了窟窿,吡叽长袍也磨毛了边。王利发深感自己老了,他的发财梦此时已经彻底破灭。他对茶馆的事情力不从心,很多事都得交给儿子大栓料理,茶馆已经凋零破败。
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队伍在大街上喊着口号。小唐铁嘴、小二德子、小宋恩子、小刘麻子们集中在茶馆里大谈各自的经验,都有如鱼得水之感。小宋恩子知道王利发放康大力去了西山,扬言要将王利发抓进宪兵队。王利发知道自己的路已经走到尽头,让儿媳妇带着孙女去追康大力,让她们不要回来了。天色渐渐暗下来,有送殡车走过,撒下纸钱,落在常四爷身上,他下意识地一张张拾起,有一双干枯的手将他搀起,是秦仲义。两个人跌跌撞撞互相搀扶着向茶馆走去。茶馆里,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老哥仨发了一通感慨……
小刘麻子领着沈处长到裕泰茶馆来实地考察,他们发现茶馆的老掌柜王利发已经在小屋上了吊。北平的各大城门一个个关上了,解放军包围了北平。老城里,飞起一群鸽子。
分集剧情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以上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以上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幕后制作
前期筹备
自2002年提出电视剧《茶馆》的创意以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领导对该剧的创作拍摄一直极为重视,将该剧视为一项重大的、国家级文化精品工程来进行运作,为其组建了强大制作班底,力争将《茶馆》打磨成为一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传世之作。2006年4月6日,电视剧《茶馆》筹拍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举行。
为保留老舍先生剧本的原汁原味,由具有深厚京味文化根底的作家叶广芩担任编剧。叶广芩是满族作家,也是个老北京,这为她改编《茶馆》带来了便利。《茶馆》从三幕话剧改编成25集电视剧难度很大,叶广芩通读了一遍《老舍全集》,还去了日本潜心创作。剧本的编写工作还得到了老舍先生家属舒乙的大力支持。
曾执导电视剧《红岩》、《吕梁英雄传》、电影《烈火金刚》、《凤凰琴》、《平原枪声》等影视剧的知名导演何群担纲执导。曾制作《荣誉》、《记忆的证明》、《宝莲灯》、《白蛇传》、《越王勾践》等诸多央视大剧的李功达任制片人。
角色选择
为体现原著中浓厚的京味文化特色,在主创人员的选择上尤其要求必须熟悉京味文化,以保证这部电视剧的京腔京味。在启用国内知名演员的同时,寻找更符合角色要求的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剧中心主任李培森说,《茶馆》演员的选择有两个要求,有影响力、有功底,一切从角色需要出发。
《茶馆》导演何群表示:“拍《茶馆》有无形的压力,因为当初人艺的大师们塑造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别人都说应该找一个像于是之的演员,这样保险。陈宝国一点儿不像于是之,我想破一下,不想让人说我们在走人艺的老路。”
场地取景
剧中还有不少民俗、民间文学的工作要做。剧中心斥巨资在涿州影视基地搭建一个大型的明清时代“老北京一条街”,作为该剧的主要拍摄场景,并再现后海、教堂、城门楼等景观,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为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感,《茶馆》拍摄时需要大量清末和民国时期的老北京物件做为道具,如老旧家俱、牌匾、鸟笼、烟袋、荷包等等,《茶馆》剧组希望通过媒体的帮助,在观众中进行广泛的征集,希望得到观众的大力支持,使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能够拍出一部高品位、高水准的精品之作。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收视情况
《茶馆》在央视八套的平均收视率为0.54,最高收视率为0.8。
剧集特色
电视剧《茶馆》没有离开话剧《茶馆》所反映的那个时代,没有脱离茶馆展开故事,比较符合《茶馆》的调子。电视剧《茶馆》将社会时代背景交待得更加细腻,将很多剧中人物塑造得更为丰满,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设置得更加激烈,但剧情的扩充没有违背老舍剧本的精神,人物的台词也很好地保持了原作的风格。电视剧《 茶馆》京味很浓,无论是场景、服装、配乐,还是台词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虽然一听就是老北京味儿,但台词并不是很土,否则很多观众就听不懂了。可见主创人员还是下了很大工夫的。”
获奖记录
剧集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电视剧《茶馆》对于纯正的京味原汁原味的还原,以及对老舍原著的忠实呈现,可以算是一部没有糟蹋经典的名著改编之作。与以往多数名著改编剧都面临“板砖”相比,《茶馆》赢得了观众良好的口碑,其中很大原因就是,《茶馆》保留住了老舍原著的魂。无论剧中人物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还是北京人幽默、好面子、喜欢正话反说的性格特征,都令人印象深刻(新京报 评)。
名著翻拍泛滥又难免争议的当下,能看到一部从改编到演员个个靠谱集集精致的好剧,足以令人从心里往外长吐一口气的舒服和熨帖。更为难得的是,珠玉在先重拍必然挨砸的“翻拍怪现状”,在《茶馆》这里并没重现,绝大多数观众仍然认可了电视剧版的诚意与功夫。三幕话剧改成三十余集电视剧,加大信息量自然全靠生造,老舍原著的外形有些模糊,但是内在的魂,却依旧忠实。电视剧版《茶馆》没“忠于”老舍,但是“忠于”了京味,话虽在理,但那京味的把握,又岂不正是老舍招牌的烫金闪光之处?京味是老舍作品的魂魄,批判现实是老舍作品的精神,电视剧版《茶馆》在这两点上把握住了原作精髓,得到好评情理之中。电视剧《茶馆》还原了老北京往事的浓郁风情,京味细节随手体现细腻安排,仿佛直接把观众带回到王世襄的锦灰堆,邓云乡的民俗谈,白描出一副逼真生动的老北京市井风情画(新浪娱乐 评)。
这个王利发更丰富
电视剧中,陈宝国的每次亮相都新意十足,他的身上多了几分老北京特有的幽默睿智。话剧中王利发留给观众的印象是一个苦字,而陈宝国对王利发的诠释却极富层次感:在他与寡妇张秀英的诀别中,观众看到王利发重情重义的一面;在他与房东讨价还价时,他作为生意人的精明又可见一斑。陈宝国在表演中并未刻意突出京腔京韵取胜,但他对老北京买卖人性格特质的再现却令很多北京观众叫好。王利发身上的敦厚、政治敏感和隐藏在与世无争之下的正直正义,都是老北京人真实的性格写照(北京娱乐信报 评)。
这个剧本繁而不乱
把话剧《茶馆》改编成电视剧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因台词句句都是“沙里淘金”。但电视剧《茶馆》开演前,陈宝国曾说,该剧一定会和别的改编剧不一样。果然,电视剧《茶馆》虽将话剧中的乱世背景放大,但扩充的剧情和新增人物却繁而不乱,新增剧情与茶馆中各色人等融为一体,让人物的思想和行动都有章可循。比如,张秀英这个新增人物就被塑造得比较出色,剧雪恰如其分地演出了旧社会妇女的贤良与不可避免的悲惨命运(北京娱乐信报 评)。
这个版本有戏剧味
话剧《茶馆》不仅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戏剧场景也是舞台上的经典。电视剧巧妙地保留了话剧中的精华戏剧场景。比如第一集便和话剧《茶馆》的开篇异常相像:各色人等聚在王利发的裕泰茶馆中,寒暄之声不绝于耳。电视剧用镜头语言翔实表现了王利发的待客之道,精致的盖碗、精美的茶叶罐、王利发熟练的续水和上茶都使得裕泰茶馆的形象呼之欲出。这个开篇虽比话剧增添了更多戏节,却不啰嗦,基本保持了话剧的风格。可以说,整部剧透出的浓浓“戏剧味”,是赢得观众“芳心”的聪明之举(北京娱乐信报 评)。
王掌柜出场岁数偏大
随着剧中大傻杨敲着牛骨唱着数来宝,“茶馆”开张迎客,陈宝国饰演的王利发也出现在大家眼前。然而眼尖的观众还是看出了这个掌柜有点儿老。已知天命之年的陈宝国这回有些‘扮嫩’了,原著中开场时的王利发是一位20多岁的少掌柜,剧中明显与原著不符(深圳商报 评)。
剧情加长有“注水”嫌疑
从一部两个小时的话剧扩充到39集的电视剧,有些观众提出了“注水”质疑。两个多小时的话剧,兑成三十多小时的电视剧,像现在这样,故事合情合理,演技入木三分,确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只是,这么好的编剧和演员,如果能再多照顾一下原著的精神内核该多好,咱能不拍这么长吗(深圳商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