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四川省南充市辖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南充市东部,北与仪陇县相依,东北与平昌县接壤,东南与渠县毗邻,西南与蓬安县相连,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面积163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营山县辖3个街道、18个镇、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绥安街道正西街48号。截至2023年末,营山县常住人口61.0万人,城镇化率46.3%。
历史沿革
东周时期,今营山县地属于巴国(都江州,今重庆市江北区)賨地(古賨城在今达州市
渠县土溪镇境内)。
秦朝,属巴郡(治所江州)。
汉朝,为益州巴郡宕渠县(治所今渠县土溪乡)属地。
晋朝,以宕渠县划属梁州。
南北朝时期,今营山县境内先后置过安固、绥安、宕渠、朗池县,及朗池县更名的营山县,还建过景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伏虞、景阳郡撤郡,其辖县改属蓬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分相如县(县治今蓬安县利溪乡)置,以临古朗池为名,与相如县同属果州(州治今南充市)。大历五年(770年),朗池县署因战火被焚迁歇马馆(今营山县城)。宝历元年(825年),朗池县由果州改属蓬州。同年,并入相如县。开成二年(837年),复置朗池县。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朗池县更名为营山县,因县城周围山丘起伏如营垒状,故名。熙宁三年(1070年),降营山县东北邻的蓬山县(今三元)为镇,并入营山县。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营山县北邻的良山县(今安固)并入营山县。
明洪武十年(1377年),撤营山县合入蓬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营山县,属蓬州。
清顺治四年(1647年),由于战争频繁,县城又遭火灾,断壁残垣,人民稀少,无以守御,官民弃城奔灵鹫寨寄治灵鹫二十年。康熙六年(1667年),知县胡印瑞率士民数十家,由灵鹫寨归城。宜统三年(1911年),大汉蜀北军政府(驻广安县)派民军于十二月占领营山,营山县隶属大汉蜀北军政府。
民国二年(1913年),营山县为
川北道(驻今阆中)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改川北道为
嘉陵道,营山为其辖县。后因军阀混战,以防区为治,道己名存实亡。民国七年(1918年)十月,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四川督军熊克武任命颜德基为靖国军第七师师长,驻防
达县。其时辖达县、宣汉、开江、万源、城口、开县、云阳、奉节、巫溪、渠县、营山、仪陇、蓬安、通江、南江、巴中、阆中、苍溪、南部、盐亭、昭化、广元、剑阁、梓橦24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攻克营山,建立县苏维埃政府。蓬安县的徐家、方广、茶亭、诸家、黄坪、骑龙、金城、斜溪、西阳、石门、周口、清溪、河舒、柏杨、石孔、金甲、大泥、七星等地,均为营山县管辖;营山县的双河、四方碑、兰家坪、侍郎坝、普子岭、中和、柏林、三元、合兴、悦来、三星等地,划属长胜(今仪陇县立山)。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营山县属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行政专员公署设今南充市。
1950年,营山县属川北区行政公署(署设南充市)南充专区专员公署(署先设岳池县,1952年设南充市)。
1969年,南充专区专员公署改为南充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改为南充地区行政公署,营山仍为其辖县。
1993年7月2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南充地区,建立南充市,营山仍为其辖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9年,营山县调整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撤销朗池镇,设立朗池街道。撤销城南镇,设立城南街道。将原朗池镇部分区域划归渌井镇。撤销济川镇,划归东升镇。撤销凉风乡和茶盘乡,设立望龙湖镇。撤销双溪乡,划归骆市镇。撤销四喜乡,划归小桥镇。撤销带河乡,划归灵鹫镇。撤销涌泉乡和玲珑乡,划归黄渡镇。撤销双林乡,划归老林镇。撤销龙伏乡,划归木垭镇。撤销普岭乡,划归消水镇。撤销孔雀乡,划归双流镇。撤销安固乡,划归绿水镇。撤销高码乡,划归蓼叶镇。撤销三兴镇和青山乡,设立青山镇。撤销法堂乡,划归新店镇。撤销增产乡和丰产乡,划归回龙镇。撤销柏坪乡,划归星火镇。撤销七涧乡,划归西桥镇。撤销清源乡,划归木顶乡。撤销三元乡,划归太蓬乡。撤销合兴乡,划归柏林乡。撤销六合乡,划归悦中乡。撤销通天乡,划归大庙乡。撤销福源乡,划归清水乡。调整后,营山县辖3个街道、18个镇、8个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营山县辖3个街道、18个镇、8个乡。营山县人民政府驻绥安街道正西街48号。
·东城社区·化育桥社区·白塔社区·中城社区·绥山社区·北观社区·书院桥社区·西城社区
·河堰社区·翠屏社区·新生社区·北坝社区·九曲社区·西月湖社区·云凤山社区·红光社区
·石山村·芙蓉村·狮子村
·火车站社区·碑垭口社区·景阳社区·兴隆社区·三星社区·保真社区
·文峰村·云雾村·走马村
·万寿社区·新民社区·封窦社区·南桥社区
·双桥村·安乐村·渌井村·香积村·凤凰村·兴云村·天平村·观音村·夕照村
·东盛社区·济川社区·黄桷社区·尖山子社区·盐井社区·道坪社区
·朝阳村·三官村·锁水村·玉帝村·关帝村·桦树村·黄岭村·胡梁村·东林村·川祖村·踏水村·金凤村
·双溪社区·竹林社区·沿码社区·小蓬社区·和平社区
·杨柳村·崆峒村·建通村·游乐村·新华村·温祖村·圣水村·花寨村·三溪村·千佛村·仁和村·华光村·望君村·凤君村
·渡河社区·二龙社区·玲珑社区
·晨钟村·坪上村·兰武村·中合村·将军村·宗祠村·金山村·文武村·康寨村·马滩村·舞凤村·十龙村
·万寿宫社区·向阳社区·四喜社区
·工农村·五里村·垛梁村·白岩村·刺巴村·顶山村·武安村·铁顶村·子槽村·老街村·龙岩村·茶塆村·祁庙村
·文昌社区·会龙社区·小山社区
·库路村·青岩村·青羊村·染坊村·界兴村·大石村·大灵村·平桥村·墩子村·带河村·河湾村·鲁班村·马包村·青山子村
·翰林社区·禹王宫社区
·吹角村·七照村·猫顶村·黑马沟村·麻柳村·灵滩村·小龙村·龙跃村·龙腾村·龙岭村·双龙村
·兴盛社区·龙伏社区
·铜鼓村·来顶村·梨树村·双树村·月枷村·锡山村·新寨村·金龙村·耳岩村·库湾村
·琵琶社区·普岭社区·永红社区
·金铧村·新渡村·白鹤村·老观村·峰台村·双石村·思凤村·湾滩村·头洞村·固周村·黑马村·花桥村·酢坊村
·木桥社区·金堂社区·孔雀社区·双河社区
·梅坡村·双店村·龙凤村·九龙村·福祠村·猴包村·高桥村·长岭村·马铃村·方寨村·槐花村·火岭村·虎坪村·合面村·天宫村
·安固社区·文殊社区·沙桥社区
·合水村·歌扬村·透龙村·龙泉村·猴坪村·锁口村·石桥村·群力村·浮山村·川洞村
·天池社区·高码社区
·大佛村·砚台村·白坡村·太公村·太阳村·阳关村·毛官村·二郎村
·照珠社区·法堂社区·红新社区
·老店村·高龙村·蓼叶村·龙顶村·帽合村·鲜鱼村·飞龙村·千坵村·梓坝村·罗宽村·大田村·文高村
·幸福社区·丰产社区·增产社区·向荣社区
·六方村·石牛村·天台村·鹞岩村·萝卜山村·石桅村·团山村·翻身村·龙骨村·三清村·野马村·金竹村·龙坝村·永兴村
·梓橦社区·燎原社区·含宝社区·开科社区·柏坪社区·草街子社区
·彼岸村·宝峰村·骑龙村·自生村·梨木村·联升村·金盆村·禅林村·永宁村
·得胜社区·七涧社区
·新河村·太平村·太极村·黄梨村·永角村·四路村
·凉风社区·茶盘社区
·张鹏村·湾凼村·双木村·连山村·罐坪村·道林村·插旗村·青龙村·凤头村·古佛村
·青山社区·三兴社区
·铺垭村·顺水村·开源村·龙禹村·山北村·双马村·马坪村
·金垭社区·清源社区
·罗安村·兴旺村·银水村·刺门村·莲台村·红豆村·石板村
·爱国社区
·石狮村·明渠村·烂泥村·和天村·干河村·干洞村·子丫村
·三元社区·蓬山社区
·国林村·响水村·大营村·蓬溪村·兴福村·轿顶村·红花村·石笋村
·合兴社区·青松社区
·龙宫村·玉星村·四合村·长滩村·七里村·屋基村·烽火村·糖房村·松花村·独立村·马项村
·六合社区·三合社区
·钟山村·天星村·板凳村·田坝村·长寿村·龙潭村
·通天社区·南岳社区
·古楼村·锣鼓村·木家村·东沟村·鸡山村·锅厂村·白庙村·兰湾村·高庙村·新光村·全福村·高山村·三元桥村
·龙古社区
·牛尾村·灯笼村·河口村·黄金村·爬山村
·清水湖社区·福源社区
·双井村·银鸽村·丰收村·土塘村·水磨村·方井村·军营寨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仪陇县相依,东北与
平昌县接壤,东南与
渠县毗邻,西南与
蓬安县相连,面积1635平方千米。
地质
营山县位于扬子准地台川中台拱的北部,燕山运动111期(距今137百万年前),整个台拱的上覆岩层围绕瓦子场、元沱隆起砒柱,发生水平扭动,形成了仪陇一巴中莲花状构造(直径120千米),县内的北西一南东向褶曲构造为莲花状构造西南群的一部分。境内构造形态以褶曲为主,从北至南依次是双河场向斜、水口场背斜、玲珑场向斜、营山背斜、龙王寨向斜及观音场鼻状背斜。
地形地貌
营山县地跨盆北低山和盆中丘陵两个地貌区。地势北高南低,略向东南倾斜。山脉纵卧,坡缓谷宽;平坝横贯,田畴衍沃。境内地层平缓,方山地形显著。地形以丘陵为主,低山次之,冲积平坝狭小,平均海拔400~500米,一般相对高度200米左右。东部陈大寨山,主峰高889米,为全境之巅;最低点在四喜乡于家滩,海拔254.7米。由北而南依次出现低山、丘陵、浅丘平坝地貌,南部边缘有低山丘陵点缀。
水文
营山县境内有仪陇河、消水河、营山河、流江河等主要河流,以及众多溪沟小河。流域面积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仪陇河和消水河,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3条,50~100平方千米的溪河6条。主要河流多从西北部入境,斜穿县城,在东南部出境。以仪陇河为主干,消水河,营山河分别从东西侧在黄渡与仪陇河相汇,黄渡以下始称流江河,整个水系呈树枝状。除西南部的新民河、回龙河、增产河、南溪河属嘉陵江水系外,其余皆为渠江水系,统属嘉陵江流域。境内河流多从西北、东北流向东南,蜿蜒曲折,河网分布不均,密度差异较大,低山区,降水较多,地面坡度大,多为源短少水的溪流,河网较密。浅丘平坝区降水较少,地面平缓,地表径流少,水系不太发育,河网较疏。
仪陇河
仪陇河源于仪陇县观紫场,为流江河干流。从县内的三兴乡人境后,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绿水、安固、新店、照珠、大庙、盐井、小蓬,沿途接纳绿水河、高板桥河、透龙寺河、十二湾河、挖断河、仁和河等小溪小流,在黄渡与消水河、营山河相汇。县境内长94千米,流域面积604.47平方千米。
消水河
消水河源出巴中县群乐场附近,从县内的柏林乡入境,向南流经三元、消水、涌泉,沿途纳入芭蕉河、孔雀河、双河河、邬家河、马深河、双林坝河等溪流,在黄渡与仪陇河、营山河相汇。县境内长60千米,流域面积为539.5平方千米。
营山河
营山河发源于县内清水乡红岩子,从西往东流经丰产、城守、骆市、三溪,沿途纳入苏毛堰河、石牛河、茶盘河、盐井河,在黄渡与仪陇河、消水河相汇。
流江河
仪陇河、消水河、营山河在黄渡相汇后始称流江河。曲折南流经王家坝、带河,从陡坑乡出境,在渠县流入渠江。县境内长21.3千米,流域面积79.83平方千米。
气候
营山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早、夏热、多秋绵雨、冬暖、霜期短、云雾多、风速小、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1981~2010年30年气候值一年平均气温17.2℃,最热月平均气温27.2℃,最冷月平均气温6.2℃,极端最高气温41.0℃,极端最低气温-4.0℃;年平均降水量1068.0毫米,5~10月降水量857.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平均相对湿度83%,最小相对湿度12%;年日照时数1205.4小时,占可照时数28%;年平均风速1.1米/秒;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平均燕发量1002.6毫米,年雷暴日数30.5天。
土壤
营山县土壤为4个土类,6个亚类,9个土属,43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土类两个亚类,四个土属;潮土土类1个亚类,1个土属;紫色土土类2个亚类,3个土属;黄壤土类1个亚类,1个土属。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营山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0.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5.98亿立方米,占54.3%;过境水量4.25亿立方米,占38.8%;天然地下水资源流量7190万立方米,占6.57%。全县流江河、营山河、消水河的水能源理论蕴藏量为2万余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为7150千瓦。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营山县境内植物资源丰富。境内典型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阔叶林,具有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的特点,可供开发利用的有960多种。有大宗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木本植物中有蚕桑、白蜡、柑桔、油桐。
动物资源
营山县境内现存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野生无脊椎动物有:粮经作物害虫24种、果树林木害虫17种、卫生害虫15种、仓库害虫8种、益虫12种、药用及食用动物8种。常见野生脊椎动物有:鱼类15种、爬行类10种、鸟类37种、兽类18种。饲养的家畜、家禽、鱼类、虫类品种、数量均有增长趋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
小灵猫、
四川山鹧鸪、
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獭、雀鹰、
红腹角雉、灰鹤、长耳鹗、短耳鹗、穿山甲、赤狐、画眉鸟;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有:白鹭、董鸡、家燕、鹰鹃、乌梢蛇、锦蛇、豪猪、雉鸡、猪獾、青蛙、火斑鸠、秧鸡、八哥、乌龟、鳖。
矿产资源
营山县矿产资源较为贫乏,矿产种类较少,全县共发现各类矿产4种,分别为砖瓦用页岩、建筑用砂岩、天然气和高岭土;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正在开发利用的矿种为砖瓦用页岩和建筑用砂岩。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营山县公安户籍总人口86.4万人,比上年下降1.0%。其中,男性45.5万人,女性40.9万人;乡村人口70.7万人,城镇人口15.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1.0万人,城镇化率46.3%,比上年上涨1.1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营山县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20个民族大杂居的格局。其余少数民族为土家族、藏族、壮族回族、彝族、布依族、瑶族、朝鲜族等。
方言
营山方言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由于外来移民的缘故,在清康熙以后,营山境内除营山话外,逐渐出现了茶盘话、安化话、广东话等方言。营山话说的人最多;广东话说的人最少,且在解放前已逐渐消失。
营山话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方言。根据语言特征,营山话又可以分为三个大片:一片以县城所在地为代表,分布于回龙镇、绿水镇、骆市镇以及新店镇的西部等地;一片俗称“四里块”,以老林场话为代表,分布于老林镇、小桥镇的大部分、大庙乡等地;一片以双河镇话为代表,包括整个双河镇及其邻近的乡村。
茶盘话,俗称“永州腔”,以茶盘乡话为代表。分布于星火镇的大部分、 渌井镇的一些村社。
安化话,俗称“安化腔”,分布在安化乡和柏林乡的部分山村。
经济
综述
2022年,营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2.3亿元,下降0.3%;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4.3%和65.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4:35.4:44.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413元,比上年增长3.0%。
2023年,营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89.3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4%、44.8%和44.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9:33.1:47.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079元,比上年增长8.6%。
2023年,营山县民营经济增加值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占GDP的比重为59.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71.9亿元,增长8.2%。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8:45.2:45.0。
2023年,营山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亿元,比上年增长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9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6.5%,民间投资下降1.5%,技改投资增长0.9%。
2023年,营山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80元,比上年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30元,比上年增长3.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01元,比上年增长7.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8.4%。
第一产业
2023年,营山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4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54.2亿元,林业产值2.5亿元,牧业产值33.1亿元,渔业产值1.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亿元。
2023年,营山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800公顷,比上年减少0.4%,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5395公顷,玉米播种面积13283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6275公顷,比上年增长7.9%,其中,油菜籽面积18317公顷,占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69.7%。蔬菜播种面积24316公顷,比上年增长4.5%。
2023年,营山县粮食总产量40.6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夏粮产量7.7万吨,增长4.2%;秋粮产量32.9万吨,增长2.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6.8万吨,比上年增长11.1%;蔬菜产量45.2万吨,增长7.6%;园林水果产量5.1万吨,增长12.2%。
2023年,营山县生猪出栏81.1万头,比上年增长2.3%;牛出栏2.4万头,增长0.4%;羊出栏38.9万只,下降1.7%;家禽出栏917万只,下降3.2%。猪肉产量5.9万吨,增长2.2%;牛肉产量0.3万吨,增长1.0%;羊肉产量0.6万吨,增长0.9%;禽肉产量1.3万吨,下降3.7%。禽蛋产量2.5万吨,比上年增长5.3%。牛奶产量0.02万吨,比上年下降15.7%。
第二产业
2023年,营山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2.7亿元,占GDP比重为19.5%。其中,采矿业增加值0.1亿元,制造业增加值50.2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4亿元。年末规上工业企业110户,比上年净增10户。
2023年,营山县建筑业增加值36.6亿元,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5户。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0.7万平方米,下降42.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9.7万平方米,下降45.5%。
第三产业
2023年,营山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1%,商品房施工面积324.9万平方米,下降6.3%,其中,新开工面积66.8万平方米,下降22.0%。
2023年,营山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7.2亿元,增长13.0%。按城乡市场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93.9亿元,增长10.4%,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1.6亿元,增长15.2%。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6亿元,增长11.8%。
截至2023年末,营山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18.0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66.5亿元,增长10.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3.4亿元,增长12.2%。
交通运输
综述
营山县地处南充、达州、巴中、广安腹心地带,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南大梁高速公路、
巴南广高速公路、
营山—达州高速公路、
营仪阆高速公路等四条高速在境内以县城为中心“井”字布局,达成铁路横贯全境,营山站是西南地区首个动车始发停靠的县级城市,每天30余趟动车始发停靠,构建起了“一铁四高”对外交通网络。
公路
截至2023年末,营山县公路总里程339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5千米。全县等级公路里程3288千米,其中,一级公路35千米。
铁路
截至2022年末,营山县有过境铁路路2条(其中在建1条),设有
营山站。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营山县有客运企业6家(其中班线客运1家、出租客运4家、公交客运1家),班线客运车辆292辆,出租汽车200辆,已开通公交线路10条,公交车84辆。
政治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营山县共有高科技产业企业14户,科技兴农引进新品种11项,引进新技术5项,建立示范基地12个。
2023年,营山县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02户,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户。全年重点转化科技成果4项,技术交易14项,申请专利1374项。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营山县有各类学校137所(不含村小),招生18837人,在校学生92771人。其中,小学26所,招生5855人,在校生38678人。初中56所,招生7598人,在校生24092人。普通高中7所,招生3870人,在校生1167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1499人,在校生405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15人,在校生293人。成人教育学校(含技术培训)1所。幼儿园45所,在校生1398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高考质量继续保持历史较好纪录,年内参加普通高校考试的人数为4327人,普通高校招生上线人数4320人。职业教育方面,参加各类成人高校考试人数681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数2633人。
营山县城区学校共有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艺术特色学校1所,市级示范学校7所。
营山县城区的主要学校有
营山中学、
营山二中、
营山第三中学(营山职高)、
化育中学、乡镇主要学校有
营山小桥中学、营山双河中学。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营山县文化系统共有群众文化演出队50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站)54个,文化俱乐部、文化室657个。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保护单位652个,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个。文化下乡共演出82场,观看人数达80万人。
体育事业
2023年,营山县共有体育场馆5个,符合“两场一池一房”要求场地1个,新建全民健身场所1处,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1个。体育人才输送25人,其中,省单项运动学校人才输送8人,体育大专院校人才输送5人,重点业余体校人才输送12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营山县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16个,其中,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0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672张,卫生技术人员399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99人,注册护士1764人。全年总诊疗392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119.7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266.5万人次。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营山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6.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2.3万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67人,登记失业率3.8%。
历史文化
县名由来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朗池县更名为营山县,因县城周围山丘起伏如营垒状,故名。
非遗
截至2021年10月,营山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9项。
翻山铰子
翻山铰子是流传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明德乡、悦中乡、柏林乡、双流镇、消水镇、老林镇、木垭镇及周边平昌县、渠县等地区的一种汉族打击乐舞蹈。清末,营山明德人聂信忠学得而传入境内,祖师漆姓而不知名。翻山铰子以唢呐为主奏乐器,以铰子(铜质小镲)为道具。铰子曾是巫师跳神驱鬼时用的法器,巫师击打铰子,用优美的动作取悦鬼神,使之不再“危害”百姓。随着历史的发展,翻山铰子由祭祀驱鬼神演变成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常见于婚嫁节庆等场合。2006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4年5月,营山县境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进士文化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多彩千坵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
进士文化旅游景区位于营山县城东部,占地面积1600余亩,包括白塔公园、云凤书院、于式枚故居、新时代广场、奥体中心、滨河公园、北门河游憩带等景点。景区以营山“镇县之宝”回龙塔为核心,布局进士文化主题景观,开发国学讲堂、国学研读、艺术课堂、声光影造景展示等旅游产品,开展进士文化主题游、文体活动。2021年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多彩千坵旅游景区以千坵村自然风貌为依托,以原乡体验、自然观光为核心,以构建营山县国家乡村公园先导为目标,搭建以香桃产业为引擎,融合发展休闲观光业、现代服务业,引进四川最大花卉出口创汇公司投资种植1300亩,配套浙江安吉白茶300亩、湖北巨无霸脆藕300亩、西充香桃脆李260亩等构建集田园观光、文化休闲、农业产业、农耕体验、科技体验等于一体的千坵原乡休闲特色村。2021年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耕读原乡·兴云景区包含稻田花海艺术公园、知青文化农场、兴云IP主题教育乐园三大部分,兼具“诗书田园民宿聚落”“石桅家庭农场集群”两大项目。是集研学旅行、农耕体验、餐饮住宿、田园观光、康养健身于一体的城郊乡村旅游会客厅和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地方特产
红油
红油,用料一般有菜油、辣椒面、生姜、大葱等,熬制红油时先倒菜油,待菜油烧至冒烟时,把火关小,随时下辣椒面、生姜等,熬至一定时间时再加生姜、大葱等调料。红油主要用于凉粉、凉菜、面食等。
酸辣豆花
酸辣豆花是营山有名的地方小吃。制作豆花需要选用上等黄豆,用井水或河水浸泡充分后细磨为浆,过滤豆渣后烧沸倒入木桶待用;取上釉青砂缸放入用水调好的红苕淀粉和石膏水,冲入烧沸的豆浆,静置让其凝成豆花。酸辣豆花是豆花的一个品种,用酱油、醋、辣椒面、味精调成味汁,放入事先熬烫的豆花,撒上芽菜末、油酥黄豆、大头菜末和葱花即成。酸辣豆花口味酸辣咸鲜,豆花细嫩,配料酥香。
营山板鸭
营山板鸭是营山独具特色的烧腊制品。它色泽金黄,清香味美,咸淡适口。板鸭分生板鸭、熟板鸭(又称卤鸭子、烧腊鸭)两种,生板鸭一般在“冬至”到“立春”前即可批量宰杀,这时气温低,生产出的板鸭保管时间长,可放到来年三、四月间,味质不会变。经过选鸭,宰杀去净绒毛,适量食盐,少量土硝,和配好的五香粉,均匀适量地抹在鸭的表层和内部,再用竹块撑开,分层次置于腌池。整形后,抹上一层香油,用文火烘烤,烤成金黄色放亮即成。可放入蒸笼或锅内蒸熟后即可剁食。熟板鸭,是卤好即食,具有独特风格。
营山凉面
营山凉面是四川省营山县的特色小吃,麻、辣、咸、香四味兼备,清凉爽口。因其面条细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浓,色香味俱佳而闻名。其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等化学物质,特辣、特香、特油。
营山咂酒
营山咂酒,风味独特,历史悠久,工艺考究,营养丰富。自唐宋以来,由民间饮料经过不断改进,逐步变成商品,成为宴席上的饮料。咂酒的主料是糯性优质高粱。经浸泡、蒸煮、摊凉、下曲、发酵、装缸密封储存等生产过程而成。正宗的咂酒,色体晶莹,酒精度适宜,味道甜美、不酸、不苦、不涩,饮用起来回甜爽口,营养物质易于人体吸收。
营山油豆腐
营山油豆腐,分干湿两种,油炸后立即用清水泡透的,人称“水油豆腐”;干的易于携带、贮存,一月内不致腐烂变质,成为外地客商和旅居异乡的营山人节日馈赠亲友的礼物。据传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在省内外均享有较高的声誉。原料是黄豆、盐卤和菜油。生产流程大致分为泡料、粉碎、过滤、看浆、压胚和油炸等六道工序。油豆腐可烧汤、可煎炒,如以肉馅灌其中加以蒸或红烧。
通宝牛肉
通宝牛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料主要来自于本地山区散养的黄牛,这类牛多采食天然牧草,生长期三年以上,生长性能良好,膘肥体壮,肌肉丰实,通宝牛肉选其精肉做成,所以品质上乘。其次,烹制牛肉所需的辅材如花椒、八角、丁香、山柰、桂皮等均从全国各地精心批量选购,保证质量。
著名人物
于式枚(1853~1916年),四川营山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后擢升邮传部侍郎、礼部侍郎、学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
杨伯恺(1894~1949年),四川省营山县骆市镇杨家坝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民盟,任民盟中央委员兼四川省支部宣传部长。1949年12月7日在成都就义。
邓锡侯(1889~1964年),营山县回龙乡人。原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长、爱国人士、护国军营长,川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1949年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水利部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
文建明(1963~2014),1981年7月参加工作,生前为中共营山县委常委、城南镇党委书记。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公务员等光荣称号。2010年11月30日,文建明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2012年5月,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营山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9月22日,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9月27日,被表彰为“2020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2月,评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21年8月,营山县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1月,入围四川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区。
2022年4月,营山县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区(市、县)名单。同年,入选2022年四川省服务业强县(市、区)名单。
2023年11月,营山县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