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斯喀彻温河

加拿大中南部河流

加拿大中南部河流。源出落基山东麓,主要上源有二,即北萨斯喀彻温河和南萨斯喀彻温河。两河均向东流,经艾伯塔省,在萨斯喀彻温省艾伯特王子城以东40公里处相会后,向东北流,又转向东南流,在马尼托巴省注入温尼伯湖。从南萨斯喀彻温河主源起算,全长1,930公里。流域面积38.3万平方公里,是加拿大主要农业地带。河水多用于灌溉。1960年在埃尔博地方,南萨斯喀彻温河上建成一大型水电站。

简介
萨斯喀彻温河
Saskatchewan River
加拿大亚伯达省和萨斯喀彻温省的最大河系。源出于加拿大落矶山中,有两大河源,即北萨斯喀彻温河(1,287公里〔800哩〕)和南萨斯喀彻温河(1,392公里〔865哩〕)。两河在艾伯特王子城以东汇合,向东550公里(340哩)注入温尼伯(Winnipeg)湖。汇合处有水力发电站。萨斯喀彻温河以波河为源头计算,全长1,939公里(1,205哩),流域面积383,000平方公里(148,000平方哩)。长期为重要的毛皮贸易通道。现主要用於发电和灌溉。河上有几座水坝,全流域为加拿大最大的灌溉区。沿河主要城市有艾德蒙吞(Edmonton)、卡加立(Calgary)、莱斯布里奇(Lethbridge)、雷德迪尔(Red Deer)、梅迪辛哈特(Medicine Hat)等。
纳尔逊河-萨斯喀彻温河及其支流组成了面积达115万平方公里的大流域,其中在加拿大境内面积约97万平方公里。其干流由西向东北方向流,若从其源流--位于落基山脉的鲍(Bow)河算起,河流全长2800km,多年平均流量2370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747亿立方米。流域西连分水岭大落基山脉,北邻马更些河流域和丘吉尔河流域,东靠哈得逊湾水系和圣劳伦斯河流域,南抵密西西比河流域。流域位于北纬45°35′~57°02′,西经92°18′~117°30′。
纳尔逊河-萨斯喀彻温河主要由与温尼伯(Winnipeg)湖相连的4条大河和1个湖区组成:东南面是温尼伯河,偏南部是雷德-阿西尼博因(Red?Assiniboine)河,西北部是萨斯喀彻温河,东北部是纳尔逊河;中部是温尼伯湖区。
萨斯喀彻温河位于加拿大中南部,由北萨斯喀彻温河和南萨斯喀彻温河组成。其中北萨斯喀彻温河发源于落基山脉的哥伦比亚冰原(ColumbiaIcefield),其主要支流有:拉姆(Ram)河、克利尔沃特(Clearwater)河、布拉佐(Brazeau)河[该河还有支流:诺德格(Nordegg)河、埃尔克(Elk)河等]、弗米利恩(Vermilion)河、大古利(BigGully)河、巴特尔(Battle)河[该河还有艾恩(Iron)河、里博斯通(Ribstone)河等支流汇入]、伊格尔(Eagle)河以及斯特金(Sturgeon)河等。北萨斯喀彻温河全长1287km,流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19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69.1亿立方米。
南萨斯喀彻温河有2条源河--鲍河和奥尔德曼河。正源鲍河发源于加拿大落基山脉东坡班夫(Banff)国家公园内的戈登(Gorden)山山脚下,河流朝东南方向流淌,沿途接纳了斯普雷(Spray)河、喀斯喀特(Cascade)河、卡纳纳斯基斯(Kananaskis)河、戈斯特(Ghost)河、埃尔博(Elbow)河、海伍德(Highwood)河等支流,河流全长507km。奥尔德曼河发源于加拿大落基山脉莱斯布里奇市以西,全长402km,其正源河叫克罗斯内斯特(Crowsnest)河,河水向东流淌,沿途汇入的支流有威洛(Willow)河、贝利(Belly)河、圣玛丽(St.Marry)河和小鲍(LittleBow)河等。两河在梅迪辛-哈特(MedicineHat)以西60km处相汇形成南萨斯喀彻温河。南萨斯喀彻温河全长1392km,流域面积26.4万平方公里,干流朝东北流,在埃斯蒂尤里(Estuary)附近接纳了另一条重要的支流--雷德迪尔(RedDeer)河。雷德迪尔河发源于加拿大落基山脉班夫国家公园附近的路易斯(Louise)湖,其主要支流有法伦蒂姆贝尔(Fallentimber)河、詹姆斯(James)河、小雷德迪尔(LittleRedDeer)河、多格庞德(DogPound)河、尼希尔斯(Kneehills)河、罗斯巴德(Rosebud)河、布尔庞德(Bullpound)河、贝里(Berry)河以及阿尔克利(Alkali)河等,河流全长619km。南萨斯喀彻温河干流还有一条支流--斯威夫特卡伦特(Swiffcurrent)河汇入。南北萨斯喀彻温河均向东流经加拿大艾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在萨斯彻温省艾伯特王子城(PrinceAlbert)东40km处汇合,汇合后称萨斯喀彻温河,干流向东北流,横穿锡达(Cedar)湖,最后注入温尼伯(Winnipeg)湖。其主要支流有卡罗特(Carrot)河。若从南萨斯喀彻温河源流鲍河的源头算起,萨斯喀彻温河总长达1939km,流域总面积38.3万平方公里。
锡达湖位于马尼托巴省西部,温尼伯湖之西、靠近萨斯喀彻温省省界,湖长64km,最宽处达51km,湖泊面积738平方公里。萨斯喀彻温河由西流入该湖,向东流入温尼伯湖。在该湖的北部还有2个小湖泊:南、北穆斯(NorthandSouthMoose)湖。
出温尼泊湖后河流称纳尔逊河。纳尔逊河是整个纳尔逊-萨斯喀彻温河水系最终的入海水道。出温尼伯湖,河流向北流经数个湖泊到达斯普利特湖,然后折向东北在约克法克特里附近注入哈得孙湾。纳尔逊河水深流急,在其全长684km的河道中分布着许多急流和小瀑布,其通航河段仅有河口以上209km和温尼伯湖以下161km两部分。目前在其主要支流本特伍德(Burntwood)河上汤普森处建有凯尔西(Kelsey)水电站,在凯特尔(Kettle)滩下游也建有一水电站。
温尼伯河位于纳尔逊-萨斯喀彻温河东南部,发源于加拿大-美国边界上的伍兹(Woods)湖的西北端,流经几个湖泊,最终于温尼伯市东北95km处汇入温尼伯湖,全长320km,流域面积12.7万平方公里。温尼伯河的支流有法尔斯蒂尔(Firesteel)河、英吉利(English)河、怀特茅斯(Whitemouth)河、马斯卡瓦(Maskuwa)河等。其中法尔斯蒂尔河发源于苏必利尔湖附近。若从支流英吉利河算起,温尼伯河全长1050km,多年平均流量881立方米/秒,若从支流法尔蒂尔河算起,温尼伯河全长则只有764km。下游河段有七姐妹(SevenSisters)瀑布、大瀑布、斯拉韦(Slave)瀑布、派恩(Pine)瀑布和麦克阿瑟(McArthur)瀑布等多处险滩和瀑布,不利通航,但在这些河段上兴建的水力发电站为马尼托巴省提供大部分电力。
纳尔逊-萨斯喀彻温河西南部是雷德-阿西尼博因河流域,主要由雷德河与其最大支流阿西尼博因河组成。雷德河,亦叫北雷德(RedRiveroftheNorth)河,发源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与南、北达科他州三州交界处的特拉弗斯(Traverse)湖,源流名叫布瓦德苏(BoisdeSioux)河,在明尼苏达州布雷肯里奇(Breckenridge)附近与支流奥特-泰尔(OtterTail)河相汇后才称作雷德河。河流由南向正北流,汇入温尼伯湖,全长877km,其中在美国境内有710km,是明尼苏达州与北达科他州的州界。雷德河总流域面积约28.7万平方公里,其中10.2万平方公里在美国境内,河流多年平均流量243立方米/秒,径流量76.6亿立方米。除支流阿西尼博因河之外,雷德河还有怀尔德赖斯(WildRice)河、夏延(Sheyenne)河、埃尔姆(Elm)河、古斯(Goose)河、特特尔(Turtle)河、福里斯特(Forest)河、帕克(Park)河、通凯(Tongue)河、彭比纳(Pembina)河、莫里斯(Morvis)河、塞尔(Sale)河等支流由左岸汇入,右岸主要支流有奥特泰尔河、布法罗(Buffalo)河、桑德希尔(Sandhill)河、雷德莱克(RedLake)河、斯内克(Snake)河、图(Two)河、罗索(Roseau)河、拉特(Rat)河和塞纳(Seine)河等汇入。从温尼伯湖的雷德河口经洛克波特(LockPort)船闸(落差3m)向南到北达科他州的大福克斯(GrandFocks)一段河道可以通航。
雷德河的主要支流阿西尼博因河,发源于萨斯喀彻温省纳特湖印第安人保留区以东,在温尼伯市注入雷德河,全长约1000km,流域面积16.2万平方公里,其主要支流有:怀特桑德(Whitesand)河、谢尔(Shell)河、卡佩勒(QuAppelle)河[该河还有以下支流汇入:穆斯乔(MooseJavs)河、瓦斯卡纳(Wascana)河、阿尔姆(Arm)河、菲森特(Pheasant)河和卡波斯瓦尔(Kaposvar)河等]、伯德泰尔(Birdtail)河、奥克(Oak)河、米内多萨(Minnedosa)河以及苏里斯河(Souris)[该河还有长(Long)河、穆斯芝廷(MooseMountain)河、威洛(Willow)河、斯普林古里(SpringCoulee)河、安特勒(Antler)河和派普斯通(Pipestone)河等汇入]等。
温尼伯湖区是指以温尼伯湖为中心的湖泊群,其中较大的湖泊有温尼伯湖、温尼伯戈西斯(Winnipegosis)湖、马尼托巴(Manitoba)湖、锡达湖以及普莱格林(Playgreen)湖等。
温尼伯湖地处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中南部,南北长425km,东西宽32.2~112.6km,面积2451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25m。
温尼伯戈西斯湖地处温尼伯湖西面,湖面长241.5km,宽51.5km,面积5447平方公里,湖水较浅,最深处只有18m。湖水朝东南方向流入马尼托巴湖,最后汇入温尼伯湖。
马尼托巴湖位于温尼伯戈西斯湖东南,温尼伯市西北72km处。湖面窄长而不规则,长200km,宽45km,最深248m,面积4706平方公里。马尼托巴湖经由圣马丁(St.Martin)湖和多芬(Dauphin)河在阿纳马贝注入温尼伯湖的斯特金(Sturgeon)湾。
普莱格林湖是温尼伯湖北部较大的湖泊,其南面是温尼伯湖向纳尔逊河泄流的出口。
流域特征
萨斯喀彻温河纳尔逊水系形成的流域横亘加拿大中南数省。流域腹地是著名的加拿大草原三省,往西是大落基山脉,往东是加拿大地盾西南部分和苏必利尔湖高地。总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几种地形交接位置形成了很多陡坡,河流在这些地段形成了一系列急流、瀑布,如温尼伯河上游的瀑布急流群。萨斯喀彻温河上的大急流,纳尔逊河上的凯特尔急流等等。
纳尔逊水系大部分处于大陆性气候带,气候干燥,日温差大。年降水量在305~533mm之间,其中西部偏少,东部南部偏多,时间分布上也不均衡,基本上全年一半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月在-17℃左右,最低达-54℃,南部地区为-8℃左右;7月气温14~22℃,最高气温达43℃。
相比之下水系东部安大略省范围的温尼伯河流域处于温带,气候较好,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年降水量在3000mm以上,而且其中2200mm为降雪。年平均气温在-4~22℃之间。
纳尔逊水系是加拿大洪灾频发的地区,其原因是:①冬季积雪遇春季气温上升,迅速融化,河道径流量突然增大,一时排泄不畅,泛滥成灾,又因下游纳尔逊河地处加拿大地盾区,地势低平,河堤不高,从而洪灾频发。②由于水系所处的加拿大南部,全年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夏天常常发生暴风雨,引发洪水灾害。在纳尔逊水系频发的洪灾中,比较著名的有1950年雷德河洪灾,损失达1亿加元;1974年温尼伯湖南部支流雷德河等26条河流发生洪水,损失1800万加元;1974年萨斯喀彻温省阿西尼博因河支流卡佩勒河、雷德迪尔河发生洪水,损失850万加元等。
纳尔逊河多年平均流量2370立方米/秒,总落差213m,平均坡降0.076‰,其中萨斯喀彻温河多年平均流量700立方米/秒,总落差1707m,平均坡降0.88‰。整个流域中,干支流上有多处大的急流、瀑布,水力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水系东部地区,多处都得到了开发利用。
河流利用
萨斯喀彻温河纳尔逊水系河道落差较大,干支流多处分布有急流、瀑布,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同时,水患频繁,常造成严重损失。为此,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当地各省,规划投资约10亿加元兴建55个水库及23个引水工程,对该流域进行较大范围的治理开发,以便兴利除害。
防洪工程
为减轻雷德河及阿西尼博因河水患,在1950年大洪水后,专门在这些河上兴建了3项防洪工程:①开挖雷德河分洪道,分洪量1700立方米/秒,将雷德河部分河水绕过温尼伯市下泄;②开挖泄洪量为708立方米/秒的波尔泰治河分水道,将阿西尼博因河水分洪引入马尼托巴湖;③在阿西尼博因河上游兴建库容5.2亿立方米的舍尔湖口水库。
灌溉引水工程
纳尔逊水系流域是加拿大重要的农业区,而流域大部分地区产流偏少,不便农业发展需要,为了保持灌溉等需求,流域中建设了多处大型引水工程和灌区。大型灌溉工程有圣马丽灌溉工程和南萨斯喀彻温河工程。圣玛丽灌溉工程位于阿尔伯达省斯布里季南约48km处,横跨圣玛丽河兴建一座坝,高61m,库容3.9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88000公顷。水库水通过6m直径的钢筋混凝土隧洞输送至灌区干渠。沿渠道还有些枢纽工程及反调节水库,以调节渠系流量。反调节水库有镜湖、靳寿湖、勒季湖和格拉色湖等。第一期工程于1946~1951年间施工,修建了圣玛丽坝,保证了艾伯塔铁路一带和本灌区内48560公顷土地灌溉用水,还可以扩大灌溉面积40470公顷。第二期工程从1950年开工,1956年完成,发展灌溉面积19425公顷。该工程拦蓄水量3700万立方米,引水渠长达51.5km,过水能力68.8立方米/秒。第三期工程1958年开工,1963年完成,修建沃特通坝,坝高54m,库容1.7262亿立方米。圣玛丽、伯利和沃特通3个水库总库容为6亿立方米,现在灌溉面积为121600公顷,约为这个地区可灌溉面积202345公顷的60%。
南萨斯喀彻温河工程位于萨斯喀彻温省中南部,是一个大型多目标工程,包括灌溉、发电、防洪、生活和工业用水及游览等。该工程有2座水库,大坝为土坝,高63m,库容98.64亿立方米,位于南萨斯喀彻温河上,在欧特路克城和埃耳博城之间;另一座水库位于南萨斯喀彻温河和卡佩勒河之间。电站装机为15万kW。大坝于1967年竣工。本区可灌面积113500公顷,而1979年只开发17500公顷,实际灌溉13100公顷。
⒊3 水力发电工程 为开发纳尔逊河流域的水能资源,在流域内多处河段进行了梯级开发。其中纳尔逊河下游干流上规划兴建10级水电站:一级詹佩格(Jenpeg,装机16.8万kW,1977年投产发电)、二级布拉德尔(Bladder,装机56.5万kW)、三级凯尔西(Kelsey,装机22.4万kW,1961年投产发电)、四级上格尔(UpperGull,装机56.5万kW)、五级下格尔(LowerGull,装机56.0万kW)、六级壶滩(KettleRapid,装机127.2万kW,1970年投产发电)、七级长云杉(LongSpruce,装机102万kW,1977年建成)、八级石灰岩(Limestone,装机110万kW,1991年第一台机组发电)、九级科诺瓦帕(Conowapa,装机110万kW)、十级吉拉姆岛(GillamIsland,装机100万kW),共利用水头约200m,总装机容量753.4万kW。此外,在上游温尼伯湖出口兴建控制工程,抬高水位1.3m,得到调节库容270亿立方米,并通过丘吉尔河-纳尔逊河调水工程引水850立方米/秒,在支流本特伍德河上兴建4级梯级水电站:一级拉皮兹、二级马纳桑、三级乌斯卡蒂姆、四级诺蒂基,共装机73万kW,从而使纳尔逊河梯级电站总装机达到827万kW。此外,鲍河、锡达湖、雷德迪尔河、南萨斯喀彻温、温尼伯河也都建有水电站。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