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河镇,隶属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地处耀州区东南部,东北倚王益区黄堡镇,东连孙塬镇,南邻天宝路街道,西邻锦阳路街道,北接石柱镇,总面积32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因清代董姓居漆水河岸而得名。
原为铜川县王家砭乡。
1965年6月,划归耀县,设王家砭公社,驻地董家河村,辖11个生产大队。
1983年4月,改设王家砭乡,辖11个行政村。
1984年9月,撤销王家砭乡,设立董家河镇,驻地董家河村,辖11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辖孝义1个社区,董家河、王家砭、土桥、党家河、冯家桥、董寨、阳凹、石凹、西柳池、东柳池、凤凰11个行政村;下设27个村(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董家河镇下辖8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7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董家河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董家河镇地处耀州区东南部,东北倚
王益区黄堡镇,东连孙塬镇,南邻
天宝路街道,西邻
锦阳路街道,北接
石柱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6千米,总面积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董家河镇地形南北长,东西窄,两边高,中间低。中间为川道河谷区,东西两边为旱塬区。海拔680—1000米,最低点党家河、董家河两村川道地带;最高点北部的铁龙头山,海拔1000米。
气候特征
董家河镇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季气候寒冷少雪,春季温度回升,降雨增多,夏季高温多雨,初秋多连阴雨,晚秋天气多晴朗。光照资源充裕,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5小时。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无霜期128天;作物生长天数228天;年平均降水量554.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降水量297.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3.6%。
水系水文
董家河镇
漆水河纵贯中部河谷地带,年径流量1058万立方米,流量0.9立方/秒。境内流程3.9千米,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辖区总人口1568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081人,城镇化率26%。总人口中,男性8154人,占52%;女性7527人,占48%;14岁以下1988人,占12.7%;15—64岁11872人,占75.7%;65岁以上1821人,占11.6%。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15680人,占99.99%。2011年,董家河镇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1.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90人。
2018年,董家河镇户籍人口1496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董家河镇财政总收入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人均财政收入1035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8402元。
2018年,董家河镇有工业企业176个;其中,规上企业24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6个。
第一产业
2011年,董家河镇耕地面积2.16万亩,人均1.4亩。2011年,董家河镇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农韭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6%。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董家河镇粮食生产6548吨,人均547千克。其中小麦331吨,玉米216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董家河镇蔬菜产量475吨。畜牧业以饲养肉牛、奶牛、生猪、羊、家禽为主。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肉牛存栏3036头,奶牛存栏2451头,生猪存栏15803头,家禽饲养量65.3万羽。
第二产业
董家河镇是铜川市陶瓷、耐火材料、煤炭的重要产地,
耀州瓷的原产地。2011年,董家河镇工业总产值为18.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
第三产业
2011年米,董家河镇有商业网点1836个,职工814人。2011年,董家河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78亿元,比上年增长35%。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电信支局1个,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289门,比上年提高1.7%;移动电话用户0.35万户,比上年增长3.1%,移动电话普及率97%以上;光缆线路总长18千米,其中主杆电缆长8千米,宽带接入用户1020户。
交通运输
董家河镇境内铁路咸铜线穿境而过,1999年客运停运,成为以煤炭运业为主的货运专线。包茂高速公路、210国道过境,境内长分别为3.4千米、3千米。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4千米;道路铺装面积4.08万平方米。2011年,董家河镇客运总量15万次,货运总量1000万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有幼儿园(所)5所,在园幼儿130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3所,在校生658人,专任教师7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12人,专任教师7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有镇文化站、乡村农家书屋12个,兼职专职文化从业人员186名,藏书10万余册。地方民间艺人的木版画荣获陕西省乙等奖,根雕艺术、快板“好日子一年赛一年”获区一等奖。地方传统民间艺术有剪纸、踩高跷(柳木腿)、跑早船。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有线电视用户4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2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全年公共电视节日播出时间8760小时。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有文体活动中心2个,篮球场8个,健身器材42台(部),乒乓球桌10张。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镇卫生院1个,有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4人,病床9张,医疗X光机1台,B超机1台;村级医疗卫生室14个。2011年,董家河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9/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401人,参合率96%。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其中男性75岁,女性85岁。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12人,参保率68%。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4人,参保率59%。
社会福利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362户,人数867人,支出2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1户,人数733人,支出1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0人,支出1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4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共支出1.4万元,比上年增长8.8%。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320人,紧急转移安置5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30亩,倒塌房屋39间,直接经济损失320万元,救灾支出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1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主变压器118台,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46千米,用电负荷12850千瓦,是铜川重点电网之一,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2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5.3%,供电可靠率99.5%。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镇区干线水管41千米,年工业用水40万吨,生活用水21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8%;排水管道5千米。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有天然气管线2.8千米,供气站1个,天然气用户61户,其中工业用户1户,居民用户60户,燃气普及率13%。
截至2011年末,董家河镇镇区绿化广场3个,总面积0.25公顷。
著名人物
梁亚萍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铜川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铜川工匠。作品获全国金奖16项,被耀州窑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收藏。
荣誉称号
董家河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陕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7个重点镇之一、市级重点镇、 被国家七部委列为国家重点镇 。
2010年,董家河镇被命名为“省级示范文化站”。
2014年,董家河镇被评为“国家级二级文化站”。
2017年,董家河镇被评为书香村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董家河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2022年9月27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二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名单,由耀州区文旅局推荐申报的董家河镇成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