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闯,1963年6月26日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籍贯浙江省宁波市,大连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3年6月26日,董闯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籍贯浙江省宁波市。
1978年9月—1980年7月,就读于阜新市高级中学。
1980年9月—1984年7月,就读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就读于大连工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9月—1991年12月,就读于法国洛林国立综合理工学院,毕业并获得材料科学博士学位。
1992年1月—1993年10月,在法国南锡矿业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3年10月—1994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镜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4年4月,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8年3月,担任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任。
2003年,当选为辽宁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
2019年1月,担任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董闯基于深耕多年的准晶和非晶固体结构特点,提出了关系材料成分根源的“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揭示出材料成分的结构载体,构建出了全新的材料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方向覆盖高温合金、铜合金、增材制造用材料、燃料电池双极板、稀土镁合金、耐热不锈钢等。该材料设计方法又延伸到陶瓷和玻璃材料,证实了这一材料设计理论方法的普适性。董闯团队在学校的强力支持下,建立了“前沿材料设计制备及加工平台”,形成了“基于团簇理论设计新型材料——关键材料工艺研发——材料及器件制备”完整的材料研发链条,其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涉及高温合金的成分解析、成分新标准制定以及新高温合金设计与应用。
董闯团队在高温合金成分解析和成分标准上,牵头联合中国特殊钢行业东北特钢集团,承担大连市双重项目,以汽车紧固件耐热钢GH2132、钴基固溶强化型高温合金GH5605、镍基沉淀硬化型高温合金GH4169这三种高温合金为典例,建立了高温合金的团簇式模型,结合实验验证,实施成分解析,不仅从理论上理解了高温合金的成分标准,还提出了成分的内控原则,提出了优化的目标成分,为工业合金生产提供了全新的成分控制方法。
董闯团队还发展了系列新型高温合金,其中一种铜基高温合金在国际上是首次提出,其组织特征与镍基高温合金相同,赋予了该合金良好的高温强度。该合金还具有独特的摩擦学行为,优异的导电、导热和耐腐蚀性,合金材料构件的成功制备在国内外都尚属首次,技术创新、自主、可控。
截至2021年4月,董闯先后著有《准晶材料》专著及500余篇核心SCI检索论文,代表成果如下:
C. Dong*, Z. J. Wang, S. Zhang, and Y. M. Wang. Review of structural models for the compos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metallic glasses. Int. Mater. Rev., 2020: 65(5): 286-296.
Y. C. Li, M. Li, Q. Wang, Y. J. Zhao, S. Zhang, C. L. Zou, Y. Li, L. C. Wang, and C. Dong*. 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of inconel 718 via cluster formula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140: 249-259.
Z. H. Zhu, T. Y. Liu, M. F. Song, Z. P. Chen, S. Zhang, C. Dong*. Design of Ti-7Al-2V alloy with high specific strength by using cluster formula. T. Nonferr. Metal. Soc., 2023, 33(11): 3364-3375.
Z. H. Zhu, C. Y. Wang, X. N. Hang, T. Y. Liu, C. Dong*. A high-temperature Ti-6.8Al-6.8Zr-2.3V-2.1Mo-0.7Nb alloy suitable for laser-additive manufacturing. Mat. Sci. Eng. A-Struct., 2023, 883: 145519.
R. Jiang, S. N. Qian, C. Dong*, Y. Qin, Y. J. Wu, J. X. Zou, and X. Q. Zeng. 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of high-strength Mg-Gd-Y-Zr alloys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unit of Mg-Gd solid solution. J. Mater. Sci. Technol., 2021, 72: 104-113.
D. D. Dong, Q. Wang, C. Dong*, and T. G. Nieh. Molecule-like chemical units in metallic alloys. Sci. China Mater., 2021, 64(10): 2563-2571.
T. Y. Liu, X. H. Min, S. Zhang, C. S. Wang, C. Dong*.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Al−V−Nb alloys with cluster formula manufactured by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2021, 31: 3012-3023.
Y. Ma, Q. Wang*, X. Y. Zhou, J. M. Hao, B. Gault, Q. Y. Zhang, C. Dong, and T. G. Nieh*. A novel soft-magnetic B2-based multiprincipal-element alloy with a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coherent body-centered-cubic nanoprecipitates. Adv. Mater., 2021, 33(14): 2006723.
Z. M. Li, X. N. Li*, Y. L. Hu, Y. H. Zheng, M. Yang, N. J. Li, L. X. Bi, R. W. Liu, Q. Wang, C. Dong, Y. X. Jiang, X. W. Zhang. Cuboidal gamma' phase coherent precipitation-strengthened Cu-Ni-Al alloys with high softening temperature. Acta Mater., 2021, 203: 116458.
H. K. Ma, Z. B. He*, H. Li, T. T. Zhang, S. Zhang, C. Dong, and W. Steurer. Novel kind of decagonal ordering in Al74Cr15Fe11. Nat. Commun., 2020, 11(1): 1-7.
J. L. Li, Z. Li*, Q. Wang*, C. Dong, and P. K. Liaw. Phase-field simulation of coherent BCC/B2 microstructures in high entropy alloys. Acta Mater., 2020, 197: 10-19.
Y. Ma, Q. Wang*, B. B. Jiang, C. L. Li, J. M. Hao, X. N. Li, C. Dong, and T. G. Nieh*. Controlled formation of coherent cuboidal nanoprecipitates in body-centered cubic high-entropy alloys based on Al2(Ni,Co,Fe,Cr)14 compositions. Acta Mater., 2018, 147: 213-225.
截至2021年4月,董闯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973”“863”课题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截至2021年4月,董闯先后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国际专利1项。
截至2021年4月,董闯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人才培养
董闯主讲本科生“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及研究生“材料微结构分析方法”等材料学专业基础课程。
据2024年11月大连理工大学网站数据,先后培养硕士毕业生69人,博士毕业生69人。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董闯作为留学归国人员,热爱教育事业,回国28年来坚持在一线从事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工作。他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凝聚团队力量,专注基础理论研究,解决国家需求,积极服务社会,通过不同平台为中国教育、科研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连交通大学评)
董闯师德高尚,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国内外享有盛誉。(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