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时雍,赞王蒙得恩长子。1850年3月,全家加入拜上帝会。参加金田起义,继随军转战至南京,后为赞嗣君,1861年袭爵赞王。
生平
1861年3月初,曾与章王
林绍璋会晤
英国参赞巴夏礼、舰长雅龄,谈判英方提出关于在
长江通商等事,后答允
太平军不进入
上海、
吴淞附近百里以内等要求。寻奉
洪秀全命,允许
英国雅龄在
天京七里洲江边借地盖屋贮煤。5月,父死袭爵,号幼赞王,和
洪仁玕等同理朝政。同年,与
洪仁玕、
李春发颁《戒浮文巧言喧谕》。次年1月1日,与章王
林绍璋、顺王
李春发代表
太平天国覆
英国舰长宾汉照会,严词拒绝英国侵略者所提要
太平军赔偿“损失”,悬挂英国旗船只可在太平天国境内自由通航,禁止太平军进入
上海、
吴淞和
汉口、
九江周围百里地区,以及不得“侵扰”
镇江英国领事署所在的
金山等无理要求。1864年
天京失陷后,下落不明,据传可能远逸
广东。
家书
家书简介
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蒙时雍写信给在
广西平南家乡的三位叔父的信,著名历史学家
罗尔纲先生论及此书时说,它“扼要地叙述自清道光三十年庚戌二月,至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50—1862年)十多年间太平天国的历史。其中叙述起义前后的事尤为重要。如到平在山朝见
洪秀全,不准轻泄机关,花洲团营,十月初一日打大仗,迎接洪秀全归金田,以及从金田移营大湟江口、
东乡等处,均为现存唯一的
太平天国文献。其价值远在
金田起义后
太平军进攻
永安州路经他家乡时始加入的
李秀成自述之上”(
罗尔纲的评论是特指对
太平天国早期历史的研究而言),而不论对研究太平天国前期还是后期历史来说,《蒙时雍家书》都是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中极为珍贵的一手史料。
家书全文
幼赞王蒙时雍书致
四叔上信
二叔上国同览
晚叔上弼
分别十载有馀,渴想殊深,回意自幼在家之时,常聆亲训。多方教育,刻下天各一方,音书遥隔,合将从前及今事故大概述知,以凭知所因由,以昭据信也。
窃自庚戌年二月敬拜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为日无几,即随先父到平在山面观真圣主天王圣颜,仰蒙面诏教导,指引其他属精详,侄与先父从此格外信实认真,去邪崇正。其时令甚严肃。为准轻泄机关,故此不敢轻与人言。於九月十三日花州团营,侄於是月十八日由花黄水之紫微村
张五家起行赴花州。十月初一日打大仗。至十一月二十二,先父在金田带兵攻打思旺墟,其时路通花州,於二十五接天王徒营出思旺,上金田。二十九又打大仗。十二月二徒营大黄
江口石头脚。辛亥年二月徒营驻扎
武宣东乡、三里等处,复徒营
象州新寨村、
中平墟等处驻扎,被妖官妖兵重重围困。至壬子年二月时,荷蒙天父、天兄下凡,大作主张,打破敌卡而出,直到新回村,因敌人随后追来,随即杀敌兵七、八千,直打
桂林省,未经攻破,即打
兴安县,顺势打破
全州。此时天威大振,直到
湖南道州、江华、
永明、
嘉禾、
桂阳州、
郴州、
茶陵、
醴陵,一路直攻
长沙。因未攻破,而敌者作怪,围困我们。复蒙天父上帝大显权能,搭造浮桥,统兵过江,兴师攻打
湘乡、
益阳等县、一路所得大小般又甚多,随即顺水而不,过
洞庭湖,攻破
岳州,连破汉阳府及
湖北省城。至癸丑三年正月初六,顺水扬帆下游,攻打
安徽省既克,直打
江南省,名号
南京,十日之间,即破该城,所杀汉、满妖官妖兵数万。其数知里铁卡铜关,我兵一到,年向披靡,势如破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我真圣主天王自癸丑年二月建都
南京,改该省名为
天京。所有攻克附近江南各处,难以书述。其归附者无不近悦远来,投诚向化,数载之间,民安物阜。迨至戊午八年,有该诛妖敌愍不畏死,胆敢纠聚各路妖兵勇匪,前来
天京城外,筑造土营,挑挖长濠,围因三年之久,南北水旱
两路,一泉不通。乃於庚申年三月下旬,经英王陈、忠王李、辅
王杨、侍王李统率大队雄师,分途攻剿,於二十六仰仗天父、天兄大显权能,真圣主天王鸿福,将京外一带长围妖营一鼓铲平,杀灭妖官兵勇不可胜数,得获军装炮火甚多。复经忠王、侍王率领雄师直捣江稣、
浙江,未经个月,其苏,浙所属府郡州县皆为天朝所有。今忠王
统带雄兵数百万,声威远振,真是天兵到处,垂手功成。
惟是先父由
粤西随侍真圣主天王来至
天京,荷蒙圣恩,爱其才能,嘉其功绩,由指挥而升检点,由检点而升
丞相,由丞相而升侯,由侯而升督率赞天豫。於丙辰六年,翼
王石出师远征,其朝迁大权均归先父掌握。即於丁已七年由督率赞天豫而升正掌赞天燕,复由燕而升安,由安而升义,由义而升朝长,由朝长而升正
掌率二千岁,爵同王位。数年以来,掌握重权,总理国事,备极勤劳。复蒙真圣主天王圣恩,嘉其丰功伟绩,於己未九年褒封赞王之位。先父本名上升,因敬拜上帝,上字犯讳,改名得天,复因天字
崇隆无比,故又改名得恩。先父受此荣封,备极显耀。并蒙天恩於甲寅四年匹配家室。先父又得四子,二名时安,三名时发,四名时和,五名时泰,合家皆沐恩波矣。并有同乡界冲居住之莫仕暌,现已荣封补王之位,暨花黄水旺村之赖昌永,亦荣封恋王之位,其子桂英、福英皆封为殿下,与父之爵相等。又有
灯盏村之张善超,现封为天将之爵,其爵与王位不过小其一等。至吉家亦有封王传第十七
蒙得恩蒙时雍
林绍璋李春发者。其馀是凡
平南县朋化里同来敬拜上帝让天识主之人,皆蒙天恩、主恩,普锡荣光,封授高官大爵矣。然先父时常以乡里亲戚为念,未尝一刻忘怀,奈前数年无路可通,音书难寄。后於庚申年因翼驻扎
四川地方,曾点一队官兵系李寿辉、傅忠信、偕王
谭体元等
统带攻打
桂林,该队官兵回到
天京,言及曾由浔州直上,经过
平南、
江口、新墟及
象州等处。比即询及家乡,始得略知大概情形,已经团炼扎寨,音信可通。又适值忠王有欲收复粤西之举,而先父掌政丰朝,不能废公就私,不能偕来。惟家乡亲戚故旧,念念不忘,曾修信一封,托其顺寄后因忠王此举未行,是以此信未能寄到。乃先父因一路下来受尽风霜,致得辛苦劳伤之病,时发时愈。又因数年总理朝政,日夜劳心,不能一刻安宁,以致日积日深,愈发愈重,医药无效,延至去年四月中旬既谢世。侄当此之时,惨地呼天,曷胜悲恸,惟有丧葬尽礼,稍尽人子之道,无不事事谨守父训,以期稍绍前烈。乃蒙真圣主天王圣恩,命侄荣袭父爵,仍居王位仍理朝政,侄惟业自持,以图报效。
然侄无时不以祖母及各亲族念念在怀,因音信难通,时常焦急。适有吉晚之子
吉亚八因其随同翼
王远征,得回原乡地方,伊亦随同大队回京。侄传其来侄府第,面为细问家乡景况,以及诸亲族人等之存亡何如。据伊云称前随大队出师,四征不庭,道经
平南、贵(桂)平,曾在大黄
江口之胡村会见晚叔上弼,叙及祖母已经谢世,侄遥闻之下,不胜伤感。伊复言及四三叔已成有家室,堪慰远怀。其本村之
张十五契公、张十七契公及
罗得冲、温壬生、陈亚化等人均既去世,即德扬七叔公之子上考,其妻温氏亦既夭年,比既再续填房矣。吉亚八年言如此,侄一一闻听来言,想是实事,必无虚假。且祖母生年至今计有七十三、四岁矣,况素多病,常抱心气痛之症,侄常念及此,不胜孺慕。其生养死葬之礼,侄既不能书道,虽忠孝难以两全,徒抱终天之恨而已。侄又念及本村之张十五契公、十七契公,因闻去世,而十五契公之子七契叔,十七契公之子八六契并九二契叔未知俱齐否?又雷亚耀姑丈五兄弟可齐否?又八寨村
张应堂契公、
张绍贤契公不知尚在否?又
旱田村张绍治契公、张绍诛契公还在否?并家乡亲族人等凡属老辈年高者不知去世几人?还在者几人?石门村宗族时亨长兄并亚次二叔等现今情景何如?侄自离家之后,十有馀年,所有家乡亲族,基邻右舍,亲戚故旧,无不时挂诸怀。侄文至日,惟望看过之后,可以传知宗族亲戚故旧及邻舍人等来屋同看来文,俾得共知,抑或遍传递看亦可。侄虽身远数千里之外,而传第十七蒙得恩蒙时雍
林绍璋李春发致意之心未尝释也。侄又念四二叔暨德扬七叔公在家可得和睦众邻否?亦有他人欺凌否?但凡为人必以天理良心行事,天理良心待人,是为贤人君子矣。又念叔们暨七公等不知度日度岁可能支持否?侄今倩有妥信之人,得以寄信回家,是以交托寄来,以达侄一番情意。如七叔公们公等果有欲来之意,或因在家难居欲来,抑或诸无妨碍,度日度岁平宁,可不用来者,亦听随尊意方便可也。但须将来与不来情节,及亲戚故旧邻舍人等情意缘由,一一回信,即交来人带回。如有欲来者,侄得实信之日,自当寻请妥当之人,接带来京,同享富贵。如惧程途遥远,不便前来者,即俟天下太平之时,再为致书前来家乡,以安宗亲,断不使仍似前时之苦难也。
楮短言长,笔难尽述,特将一番思慕诚心并十馀年间景况大略,摘笔作函布达。而所述历来事故,亦惟取其词直理明,俾看者易知,故不便作深奥文理,致使读时不知所以然者,岂不为误乎?故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诸人之谓也。顺询
朗照不宣
再云:目下十分无人得来,此信即要速回,将原人带转,方能到处,以免(免)有误。
路上使用,即要归着,容日侄自有所归。但求此信通行,各位叔台不用忧愁荣华富贵之日。信到千祈至仅(紧),书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