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蓬莱小学创办于1906年,始名“蓬溪县立蓬莱场高等小学堂”,地址在黔阳宫(现蓬莱镇书院街)。1950年学校正式命名为“蓬溪县蓬莱镇小学校”,1997年大英建县后,命名为大英蓬莱镇小学校。
办学历史
大英县蓬莱小学创办于1906年,始名“蓬溪县立蓬莱场高等小学堂”,地址在黔阳宫(现蓬莱镇书院街)。
1950年学校正式命名为“蓬溪县蓬莱镇小学校”,
1997年大英建县后,命名为大英蓬莱镇小学校。
2003年9月,学校更名为“大英县蓬莱镇中心学校”,负责全镇一所公办幼儿园、五个办事处中、小学校的协调、指导、管理等工作,履行原教育办公室职能。
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达25538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达21829 平方米。教室、办公室、实验室、
多媒体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音乐、美术、科技活动室、计算机校园网络、远程教育体系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办学规模
全校有57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达4163人,年招生人数近600人,年毕业人数达600人以上。
师资力量
在全校162名教职工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131人,其中有研究生2人,本科生32人。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85人,小学一级教师73人。省陶研会会员1人,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市语文学会副理事长1人,会员2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县知名教师1人,县师德标兵1人,县突出贡献教师4人,县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一支有骨干教师群体引领的理论型、实干型、学术型、科研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努力建设之中。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面培养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团结友爱、勤奋互助、文明好学”的班风,“乐学尊师、奇想勇为”的学风,“爱岗敬业、积极上进、团结勤奋、文明诚信”的校风,培养了一大批“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发展全面、个性鲜明、能力卓越、富有责任感和上进心、能适应社会、适应竞争、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办学成果
自1990年以来,学校被全国、省少工委命为“红旗大队”、 “省校风示范学校”、“省家长教育示范学校”、“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省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省先进教工之家”、“省青少年发明创新先进单位”、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获其它各种奖励国家级五项,省级四项,市级十项。学校连续十五年被县、市评为“优质学校”、“文明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教师参加各级赛课等活动,获省一等奖2人,省二等奖2 人,市一等奖4人,二等奖2 人,县一等奖14人。仅1990年以来,教学科研论文726篇在各级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省、市、县级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励26人次,省级奖4 0人次,市级奖400人次。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获一、二、三等奖金银铜奖的近2360多人次,学生女子垒球队两次参加全国比赛分获第三名、第六名。
名师风采
张先志,男,生于1964年8月,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中共党员。历任学校团支部书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现任大英县蓬莱镇中心学校校长。多篇教研论文获县市一二等奖,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先后被评为遂宁市“优秀青年教师”、遂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詹红,女,生于1975年9月,本科学历,1996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小学高级教师,学校教导副主任。
先后在初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并多年担任辅导员工作。曾获得 “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县优秀德育工作者”、“县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县毕业班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县小学教导主任赛课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曾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并获市县级论文奖。
余凤,女,生于1966年10月,大学本科学历,198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小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学科教研组长,遂宁市教育学会语文研究会会员,市教师教学技能“组织教育活动测试员”。
教学成绩突出。所写教研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并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二等奖,省论文评比二等奖,多次获市、县论文评比一等奖;教案获省教案评比二等奖;赛课获县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 “师德标兵”、县 “拔尖人才”;市 “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市 “劳动模范”,市教育学会语文研究会 “优秀语文教师”。2007年所教班被评为市“
优秀班集体”。市人才工作“双争双创”活动优秀人才示范岗。
杨琼芳,女,1975年4月出生,本科毕业,199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小学一级教师,市骨干教师。所写教案《圆锥的体积》获省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数奥比赛获全国一等奖,2001年至2006年每年都被评为县数学教学先进个人,03年获县“突出贡献教师”,07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颜明泓,男,生于1949年5月,高中学历,1968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小学美术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省美协会员。1991年被评为四川省小学特级教师。
课堂教学注重思想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拓宽了美术教学不只是单纯学习绘画的路子。辅导儿童画创作到各级参展参赛千余件,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儿童画一百余件。个人作品发表600余件,获各级奖励和荣誉证书100多件,出版了《颜明泓漫画作品集》一册,入选画集十余册。
熊高平同志,男,生于1962年8月,81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班毕业,中共党员。现任中学高级教师,2010年蓬莱镇中心学校校长。
多次获县、市先进和“优秀青年教师”;2003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校长; 2007年被命名为遂宁市学科带头人。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县市一、二等奖,并发表在《西部观察》、《创新教育》等到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
夏爵生,男,生于1954年5月, 1975年7月毕业于蓬溪师范学校,同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中共党员。曾任蓬莱镇中心学校副校长,现任省小学特级教师,《发现》杂志副理事长,市小语学会会员,《教育导报》通讯干事,《遂宁日报》特约记者。长期致力于学校德育和科技教育工作,指导了80余件科技作品分别获县市省及全国一二三等奖 ,写的征文和指导的实践活动16次全国及省一二三等奖,发表文章60余篇,近十篇获全国一二等奖,多篇入选教育理论书刊。先后30余次受县、市、省及全国少工委表彰,并授予多种荣誉称号。07年编著《铸魂》一书,并由人民日报社出版发行。个人事迹先后入选《
中国专家人名辞典》、《西部大英人物》、《遂宁教育志》等书籍。
苏彪,男,1966年9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小学高级教师,市数学骨干教师,学校工会主席、教导主任。
多年担任毕业班数学教学,多次被评为毕业班教学先进个人,撰写的10余篇论文分别获国、省、市、县奖励,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1人次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04年被评为“遂宁市优秀教师”、“大英县突出贡献教师”。
任刚,男,1978年8月出生,1999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多篇论文获县一、二等奖,《数学课的导入》在《中国创新教育》2007年第三期上发表。指导的两名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市二等奖。多次荣获“毕业班教学先进工作者”,2007年9月荣获“大英县突出贡献教师”
青春艳,女,出生于1976年7月,大学本科学历,1996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市语文学会会员,小学一级教师。
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遂宁市语文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语文教师”。2007年9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2008年9月被评为“县优秀教师”近年来,多篇论文获市、县一、二等奖。
黎晓梅,女,出生于65年5月,82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8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中共党员。
近十年来,荣获市、县、镇 “先进教育工作者”6次,“优秀班主任”10次,“优秀辅导员”10次,“
优秀共产党员”10次,“三八红旗手”4次,6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2005年被评为县“优秀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遂宁市师德标兵”、遂宁市“十佳优秀辅导员”;2006年被评为遂宁市首批“优秀语文教师”;2005年被县委、县府授予“突出贡献教师”称号,2009年被县委授予“大英先锋”荣誉称号。她撰写的论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市论文大赛一等奖;撰写的论文《构建和谐班级刍议》获全国论文大赛二等奖。参加县小语赛课获县一等奖;荣获大英县第二届“园丁杯”教书育人一等奖。
钱欣,女,生于1971年2月,1991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毕业于
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现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2002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002年度、2006年度两次被评为“县突出贡献教师”。2000年参加遂宁市小学语文赛课获市一等奖。10余篇论文获省、市论文大赛一、二等奖。两篇论文在《四川教育》上发表。指导学生参加市、县演讲赛和作文大赛多人获市县一、二等奖。